二年级知识点下册第1篇一、复习课文:1、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2、为什么傣族人民觉得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知识点下册必备23篇,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知识点下册 第1篇
一、复习课文:
1、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2、为什么傣族人民觉得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个泼水节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渡过的,所以他们觉得这个日子非常难忘。)
3、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因为那里不仅有的葡萄,还有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所以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二、背诵:
1、北京的公园可多啦,有(颐和园)、(圆明园)、(天坛)、(北海)、(景山)、(香山)……北京有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长城)、(故宫),还有的现代建筑(人民大会堂)、(国家图书馆)、(中华世纪坛)、(首都国际机场)……
2、优美句子(背写):
(1)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2)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好像童话中的仙境。
(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3、复习54页“我的发现”:照相-照相机洒水-洒水车集邮-集邮册图书-图书馆电视-电视台飞机-飞机场游泳-游泳池足球-足球场
4、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汉族)、(回族)、(土族)、(白族)、(苗族)、(壮族)等(五十六)个民族。我国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河南)、(河北)、(广东)、(广西)、(山东)、(山西)、(湖南)、(湖北)、(台湾)等(二十八)个省、自治区。
三、多音字:
盛chéng(盛饭)shèng(盛开)
倒dǎo(倒闭)dào(倒车)
省shěng(节省)xǐng(反省)
钉dīng(钉子)dìng(钉着)
分fēn(分别)fèn(水分)
干gān(干净)gàn(干活)
空kōng(天空)kòng(空地)
为wéi(为人)wèi(因为)
降xiáng(投降)jiàng(降落)
勾gōu(勾画) gòu(勾当)
单dān(单位)shàn(姓单)chán(单于)
四、填空:
1、填入合适的动词:
(出产)水果(搭起)凉棚(摘下)葡萄
(驶过)江面(勾画)轮廓(敲)鼓
2、填入合适的修饰词
(美丽)的祖国(美丽)的小岛(美丽)的北京(美丽)的角楼
(圆圆)的.太阳(弯弯)的月亮(成串)的葡萄(流动)的空气
(敬爱)的总理(鲜红)的地毯(欢快)的鼓点(古老)的故宫
(长长)的城墙(绿色)的凉棚(明亮)的橱窗(高大)的建筑
()的建筑(世界闻名)的建筑(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薄薄)的雾
(清晰)地展现(热情好客)的老乡
五、近义词:
环绕—(围绕)清晰—(清楚)
展现—(出现)秀丽—(美丽)
周围—(四周)茂密—(茂盛)
有名—(出名)一起—(一同)
祝福—(祝愿)敬爱—(尊敬)
犹如—(好像)装点—(装扮)
美丽—(漂亮)
二年级知识点下册 第2篇
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
一、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二、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克”作单位;
计量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三、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1公斤=2斤
1斤=500克 1斤=10两 1两=50克
四、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推理时,先根据条件确定必然情况,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情况。
二年级知识点下册 第3篇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新 课 标 第 一 网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 被除数=商×除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数除=被除数÷商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二年级知识点下册 第4篇
复习的方法
复习就是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再进行学习,以达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精炼概括、牢固掌握的目的。复习应与听课紧密衔接、边阅读教材边回忆听课内容或查看课堂笔记,及时解决存在的知识缺陷与疑问。对学习的内容务求弄懂,切实理解掌握。如果有的问题经过较长时间的思索,还得不到解决,则可与同学商讨或请老师解决。
复习还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其重点、关键,然后提炼概括,组成一个知识系统,从而形成或发展扩大数学认知结构。
复习是对知识进行深化、精炼和概括的过程,它需要通过手和脑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才能达到,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了发展和提高能力的极好机会。数学的复习,不能仅停留在把已学的知识温习记忆一遍的要求上,而要去努力思考新知识是怎样产生的,是如何展开或得到证明的,其实质是什么,怎样应用它等。
作业的方法
数学学习往往是通过做作业,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加深理解和学会运用,从而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发展智力与数学能力。由于作业是在复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的,能检查出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能考查出能力的水平,所以它对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困难,或做错的题目较多时,往往标志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上存在缺陷或问题,应引起警觉,需及早查明原因,予以解决。
通常,数学作业表现为解题,解题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因此,在做作业前需要先复习,在基本理解与掌握所学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事倍功半,花费了时间,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解题,要按一定的程序、步骤进行。首先,要弄清题意,认真读题,仔细理解题意。如哪些是已知的数据、条件,哪些是未知数、结论,题中涉及到哪些运算,它们相互之间是怎样联系着的,能否用图表示出来,等等,要详加推敲,彻底弄清。
其次,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探索解题的途径,找出已知与未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回忆与之有关的知识方法,学过的例题、解过的题目等,并从形式到内容,从已知数、条件到未知数、结论,考虑能否利用它们的结果或方法,可否引进适当辅助元素后加以利用是否能找出与该题有关的一个特殊问题或一个类似问题,考察解决它们对当前问题有什么启发;能否把分开,一部分一部分加以考察或变更,再重新组合,以达到所求结果,等等。这就是说,在探索解题过程中,需要运用联想、比较、引入辅助元素、类比、特殊化、一般化、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方法,并从解题中学会这一系列探索的方法。
第三,根据探索得到的解题方案,按照所要求的书写格式和规范,把解的过程叙述出来,并力求简单、明白、完整。最后还要对解题进行回顾,检查解答是否正确无误,每步推理或运算是否立论有据,答案是否说尽无遗;思考一下解题方法可否改进或有否新的解法,该题结果能否推广(事实上中学课本中不少题目是可以推广的)等,并小结一下解题的经验,进而发展与完善解题的思想方法,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
二年级知识点下册 第5篇
单元知识要点
主题:多彩的学校生活
一、我会写的生字
识字2胡戏棋钢观弹琴养
5休伸甜歌院除息您牵困
6员青宁室样校切教响班
7欠元包钟叹哈迟闹
8及身仔细次外计怦礼加
二、要求背诵的课文
背诵《一株紫丁香》全文。
三、语文园地二
读读记记:三横王双口吕木土杜草头黄言午许弓长张双人徐立早章耳东陈古月胡干钩于口天吴
四、学习用部首查字法
五、口语交际:《我的想法》
六、训练要点:加偏旁识字;体会带提手旁的字的意思;比较形近字;
二年级知识点下册 第6篇
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商=除数
(3)除数×商=被除数
5.被除数
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
6.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
例:8÷2=4则2为除数。8为被除数。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
7.商: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而推导得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8.完全商
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如:9÷3=3,3就是完全商。
9.不完全商
如果数a除以数b(非零)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如: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10.被除数和商的关系
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11.2—6的乘法口诀
2×2=4
2×3=6 3×3=9
2×4=8 3×4=12 4×4=16
2×5=10 3×5=15 4×5=20 5×5=25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
12.直角:几何原本中的定义:当一条直线和另一条横的直线交成的邻角彼此相等时,这些角的每一个被叫做直角,而且称这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
一个直角等于90度,符号:Rt∠
13.几何中的锐角:大于0°小于90°(直角)的角。
两个锐角相加不一定大于直角,但一定小于平角。
14.钝角:钝角大于直角(90°)小于平角(180°)的角叫做钝角。
15.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可以不是水平的。
16.旋转: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点O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ˊ,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17.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相等。
18.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
(2)旋转方向;
(3)旋转角度。
注意:三要素中只要任意改变一个,图形就会不一样。
旋转变换是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过程中,原图上所有的点都绕一个固定的点换同一方向,转动同一个角度
19.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0.7、8、9的乘法口诀
7×7=49
7×8=56 8×8=64
7×9=63 8×9=72 9×9=81
21.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100=10个10(10个1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
1000=10个100(10个10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0)
22.克
克为质量单位,符号g,相等于千分之一千克。一克的"重量大约相于一立方厘米水在室温的质量,大约有一个万字夹的质量。
1吨=1,000,000克(一百万克)
1公斤(1千克)=1,000克(一千克)
1市斤=500克(1克=0.002市斤)
1毫克=0.001克(1克=1000毫克)
1微克=0.000001克(1克=1000000微克)
1纳克=0.000000001克(1克=1000000000纳克)
23.千克
千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二年级知识点下册 第7篇
1、留心观察的习惯
同学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观察周围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随时随地将生活中富有意义的东西尽收眼底。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从表面上微不足道的现象中,从人们熟视无睹见怪不怪的现象中,提取出我们作文的素材。
2、勤于修改的习惯
作文是写出来的,好的作文却是改出来的。要养成勤于修改的习惯这是写作中的重要一环;修改自己的作文要从谴词造句、标点修饰、选材段落、主题提炼等方面认真地进行,精益求精,使作文成为佳作。
3、思索感悟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学与思,学与悟是不能分开的。学与思只有紧密结合起来,才会学有所成。怀疑是思维的火种,思维是阅读能力的核心,而阅读能力高低是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4、端端正正写字的习惯
俗话说:“字如其人”。
一点都没错,一个人长得眉清目秀仪表端庄,会给人以容易接近的感觉;一个人的字写得间架结构合理、笔顺规范、字迹清楚、同样会更容易赢得众人。所以在这个提倡个性张扬的时代中,与人相处,待人接物,有一手流畅秀美的字,就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家长对这件事不要觉得不以为然,事实证明:语文的考试中字体工整的更容易的高分!)
5、讲普通话的习惯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通用语,能讲一口准确流利的普通话已经成为公民良好文化修养的标志。所以学生时代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不仅方便了与人交际,而且能从媒体里学到更多的知识;用普通话进行朗诵,则更容易增强语感。
6、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不少是可以通过查工具书来解决的。一般来说,中小学生应该准备的工具书有《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勤查工具书,可以帮助我们排除阅读和写作中的障碍,扩大知识面和视野,积累词汇,提高灵活运用语言的重要性。
二年级知识点下册 第8篇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二)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二年级知识点下册 第9篇
字:暖、蛋、钻、瘦、鸭、黄、趴
词:草堆、特别、嘴巴、猎狗、脖子
重点句子:
1、太阳暖烘烘的。鸭妈妈在草堆里,等她的孩子出世。
2、一只只小鸭子都从蛋壳里钻出来了,就剩下一个特别大的蛋。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
3、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能找吃的。
4、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悄悄的过日子。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空,又惊奇又羡慕。
5、一天,丑小鸭出来散步,看见丁香开花了,知道春天来了。他扑扑翅膀,向湖面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白天鹅呀!
深读课文,感悟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文前提示的问题:丑小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学生交流,理解丑小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这个变化的。
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读书:
(1)由学生找出描写丑小鸭丑的语句,引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丑小鸭丑的样子。
(2)学生找出描写变成白天鹅后美丽的语句,引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读出白天鹅的美。
(3)以指名读、齐读、比赛读等形式读出丑小鸭前后的`变化,在语感上形成对比,体会丑小鸭变化前后的心情。
3、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真让人为她高兴。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的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找。(学生读课文的3――6自然段,思考)
4、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收获,感受丑小鸭发生变化的经过,体会丑小鸭当时的心情,教师借机引导学生感受丑小鸭的遭遇。(中间穿插朗读训练和朗读指导)
5、回归整体,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从整体上深入感悟丑小鸭变化前后的心情。
6、引导学生谈谈读了这篇童话故事有什么感想,明白了什么道理。
7、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8、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欺负过它的那些人见到它会说些什么?丑小鸭又会对那些人说些什么?丑小鸭见到救过它的农夫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续编故事。
二年级知识点下册 第10篇
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接触并挤压。(2)接触面粗糙。(3)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练习:火箭将飞船送入太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太空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它 受力(“受力”或“不受力”的作用,判断依据是:飞船的运动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飞船实验室中能使用的仪器是 B (A 弹簧测力计、B温度计、C水银气压计、D天平)。
二年级知识点下册 第11篇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商=被除数。
4.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5、解决问题
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剪纸游戏)
成轴对称图形的字母:
ABCDEHIKMOTUVWXY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平移只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
3、旋转: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例如:旋转木马、转动的风扇、转动的车轮等。
二年级知识点下册 第12篇
留心观察的习惯
同学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观察周围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随时随地将生活中富有意义的东西尽收眼底。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从表面上微不足道的现象中,从人们熟视无睹见怪不怪的现象中,提取出我们作文的素材。
勤于修改的习惯
作文是写出来的,好的作文却是改出来的。要养成勤于修改的习惯这是写作中的重要一环;修改自己的作文要从谴词造句、标点修饰、选材段落、主题提炼等方面认真地进行,精益求精,使作文成为佳作。
思索感悟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学与思,学与悟是不能分开的。学与思只有紧密结合起来,才会学有所成。怀疑是思维的火种,思维是阅读能力的核心,而阅读能力高低是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端端正正写字的习惯
俗话说:“字如其人”。
一点都没错,一个人长得眉清目秀仪表端庄,会给人以容易接近的感觉;一个人的字写得间架结构合理、笔顺规范、字迹清楚、同样会更容易赢得众人。所以在这个提倡个性张扬的时代中,与人相处,待人接物,有一手流畅秀美的字,就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家长对这件事不要觉得不以为然,事实证明:语文的考试中字体工整的更容易的高分!)
讲普通话的习惯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通用语,能讲一口准确流利的普通话已经成为公民良好文化修养的标志。所以学生时代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不仅方便了与人交际,而且能从媒体里学到更多的知识;用普通话进行朗诵,则更容易增强语感。
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不少是可以通过查工具书来解决的。一般来说,中小学生应该准备的工具书有《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勤查工具书,可以帮助我们排除阅读和写作中的障碍,扩大知识面和视野,积累词汇,提高灵活运用语言的重要性。
二年级知识点下册 第13篇
一、易读错的字
慈(cí)爱毕竟(jìng)一行(háng)
停泊(bó)鸣蝉(chán)指南针(zhēn)
垂(chuí)下忠(zhōng)实 帮助(bāng)
稠(chóu)密一盏(zhǎn)宇宙(zhòu)
稍(shāo)微浴(yù)室倒(dào)退
二、易写错的字
岭:右边是“令”,不是“今”。
荷:注意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垂:一共有四个横,不要漏掉一横。
导:注意上面是“巳”,不要写成“已”。
三、会写词语
湖水莲花荷叶绝对
山岭雷雨乌云乌黑
压下雷声垂下闪电
窗户房子迎接扑上去
天然帮助指点北极星
杯子特别积雪生活
宇宙失去地板容易
浴室
二年级知识点下册 第14篇
—6的乘法口诀
2×2=4
2×3=63×3=9
2×4=83×4=124×4=16
2×5=103×5=154×5=205×5=25
2×6=123×6=184×6=245×6=306×6=36
直角:几何原本中的定义:当一条直线和另一条横的直线交成的邻角彼此相等时,这些角的每一个被叫做直角,而且称这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
一个直角等于90度,符号:Rt∠
几何中的锐角:大于0°小于90°(直角)的角。
两个锐角相加不一定大于直角,但一定小于平角。
钝角:钝角大于直角(90°)小于平角(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可以不是水平的。
二年级知识点下册 第15篇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
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二年级知识点下册 第16篇
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商=除数
(3)除数×商=被除数
5.被除数
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
6.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
例:8÷2=4则2为除数。8为被除数。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
7.商: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而推导得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8.完全商
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如:9÷3=3,3就是完全商。
9.不完全商
如果数a除以数b(非零)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如: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10.被除数和商的关系
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11.2—6的乘法口诀
2×2=4
2×3=6 3×3=9
2×4=8 3×4=12 4×4=16
2×5=10 3×5=15 4×5=20 5×5=25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
12.直角:几何原本中的定义:当一条直线和另一条横的直线交成的邻角彼此相等时,这些角的每一个被叫做直角,而且称这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
一个直角等于90度,符号:Rt∠
13.几何中的锐角:大于0°小于90°(直角)的角。
两个锐角相加不一定大于直角,但一定小于平角。
14.钝角:钝角大于直角(90°)小于平角(180°)的角叫做钝角。
15.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可以不是水平的。
16.旋转: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点O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ˊ,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17.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相等。
18.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
(2)旋转方向;
(3)旋转角度。
注意:三要素中只要任意改变一个,图形就会不一样。
旋转变换是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过程中,原图上所有的点都绕一个固定的点换同一方向,转动同一个角度
19.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0.7、8、9的乘法口诀
7×7=49
7×8=56 8×8=64
7×9=63 8×9=72 9×9=81
21.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100=10个10(10个1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
1000=10个100(10个10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0)
22.克
克为质量单位,符号g,相等于千分之一千克。一克的重量大约相于一立方厘米水在室温的质量,大约有一个万字夹的质量。
1吨=1,000,000克(一百万克)
1公斤(1千克)=1,000克(一千克)
1市斤=500克(1克=0.002市斤)
1毫克=0.001克(1克=1000毫克)
1微克=0.000001克(1克=1000000微克)
1纳克=0.000000001克(1克=1000000000纳克)
23.千克
千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二年级知识点下册 第17篇
一、易读错的字
冲出(chōng)棉袄(ǎo)遮掩(zhē)
嫩芽(nèn)解冻(jiě)触到(chù)
二、易写错的字
“寻”的上部是“彐”,第二笔右边不露头。
“柳”的右部是“卯”,不要漏写第三笔撇。
“荡”是上下结构,第七笔”ㄋ”一笔写成。
三、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
冲(冲出、冲动)寻(寻找、寻问)
姑(姑姑、姑娘)娘(姑娘、大娘)
吐(吞吐、吐出)柳(柳树、柳枝)
荡(荡起、荡秋千)桃(桃树、桃花)
四、近义词
探—伸触—碰寻找—寻觅
害羞—羞涩仔细—认真解冻—融化
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五、反义词
害羞—大方仔细—马虎
六、多音字
藏cáng(躲藏)zàng(宝藏)
冲chōng(冲出)chòng(冲着)
奔bēn(奔跑)bèn(投奔)
七、词语搭配
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寻找春天
一朵野花一个音符害羞的小姑娘解冻的小溪
八、好句积累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二年级知识点下册 第18篇
斜—歪 脚—足 肥—胖 降—落 找—寻 心惊肉跳—胆战心惊 丝毫未动—未动分毫
祝愿—祝福 茁壮—强壮 召唤—呼唤 嘱咐—叮嘱 希望—盼望 闪烁—闪耀
希望—盼望 袭击—攻击 打扰—打搅 暖和—温和 拜访—访问 艳丽—鲜艳
节省—节约 美丽—漂亮 快乐—欢乐 时光—时间 惊讶—惊奇 亲密—亲切
依然—依旧 高明—高超 喜欢—喜爱 热闹—喧闹 开心—快乐 举行—进行
凉爽—凉快 广大—广阔 永远—永久 消失—消灭 饥荒—饥饿 广阔—宽阔
飞翔—飞行 奇怪—惊奇 眨眼—瞬间 聚集—聚拢 根据—依据 诚实—老实
未来—将来 称赞—赞扬 发现—发觉 赶紧—抓紧 快乐—高兴 解落—降落
波纹—波浪 颤动—颤抖 颤动—抖动 破碎—破裂 珍珠—珍宝 财富—财宝
锋利—锐利 伤心—难过 高兴—快乐 连忙—赶忙 拦住—挡住 极小—微小
漂浮—漂移 平时—平常 奔跑—奔驰 温和—温顺 灾害—灾难 帮助—关心
温和—亲切 无数—很多 愿意—同意 立刻—连忙 如果—假如 仔细—认真
传说—传奇 目录—名目 招聘—聘请 洁净—干净 特殊—特别 聆听—倾听
领袖—首领 盼望—希望 费力—费劲 使劲—用劲 救护—抢救 挑选—选择
本事—本领 烦恼—苦恼 究竟—毕竟 拼命—舍命 浪费—白费 干净—洁净
录取—录用 聊天—谈天 盼望—希望 耽误—耽搁 敞开—放开 躲藏—隐藏
胆量—胆识 飞快—飞速 比赛—竞赛 害怕—可怕 亲爱—友爱 保护—爱护
谢谢—感谢 清楚—清晰 渐渐—慢慢 面颊—脸蛋 脖子—颈项 歌唱—唱歌
寻找—查找 拾起—捡起 办法—方法 告别—离别 准备—预备 洁白—雪白
美丽—秀丽 出发—动身 观察—观看 很多—许多 宾客—来宾 安宁—安静
逃窜—逃跑 突然—忽然 宽阔 宽敞 热闹—吵闹 住所—住宅 闪现—出现
寺庙—寺院 卧室—卧房 流动—流淌 连忙—赶忙 忽然—突然 好似—好像
连忙—急忙 正要—刚要 浮上—浮现 辽阔—宽阔 昂首—仰头 眼力—视力
故乡—家乡 本事—本领 劝告—劝说 依赖—依靠 何必—为必 凭着—靠着
机灵—机智 奔走—奔跑 秘密—隐秘 专心—用心 —闻名 奇怪—惊奇
发现—发明 好象—仿佛 有趣—有味 愤怒—气愤 坚定—坚决 仍旧—照旧
二年级知识点下册 第19篇
1、生字表
识字5:斤、折、挑、根、独、满、容、易
第十八课:采、背、板、椅、但、傍、清、消
第十九课:由、术、吐、株、课、铅、笔、桌、景、拿
第二十课:坏、松、扎、抓、祝、福、句、幸
第二十一课:之、令、布、直、当、第、现、期、轮、路
2、组词
千斤、几斤、曲折、打折、根本、树根、独自、单独、独白、满意、满足
容下、容易、简易、采花、采用、背着、背包、老板、木板、长椅、椅子
非但、但是、不但、傍晚、清理、清洁、清晨、消息、消灭、消除、由于、由来
手术、美术、注意、注入、铅笔、铅球、课桌、上课、笔头、钢笔
桌子、圆桌、拿走、拿出、破坏、坏人、坏事、松开、松树、放松
抓住、抓到、祝福、庆祝、福气、幸福、问句、句号、庆幸、幸运
总之、之后、命令、口令、当然、、正当桌布、、宣布、布告
直接、直线、直角、门第、第一、现实、现在、日期、星期、轮子、轮流
路上、小路、走路、扎好、扎风筝、吞吞吐吐、吐出、景色宜人、、风景
3、形近字组词
轮(车轮)棋(下棋)现(现在)弟(弟弟)当(当然)植(植物)
论(议论)期(星期)观(观看)第(第一)灵(百灵)直(直线)
令(命令)礼(礼物)坏(坏人)京(北京)课(课本)住(住宿)
今(今天)扎(扎风筝)怀(怀念)景(景色)棵(一棵)注(注意)
清(清水)旁(旁边)椅(椅子)彩(彩色)挑(挑水)
睛(眼睛)傍(傍晚)奇(奇怪)采(采用)桃(桃子)
4、多音字组词
重:zhòng重要
chóng重复
漂:piào漂亮
piāo漂走
教:jiào教室
jiāo教书
吐:tǔ吞吐
tù吐血
削:xiāo削皮
xuē剥削
背:bèi背书
bēi背着
干:gān干净
gàn干活
处:chù到处
chǔ处理
5、词语搭配
例:闻了闻
(听)了(听)(看)了(看)(瞧)了(瞧)(望)了(望)
例:一个比一个好
一(棵)比一(棵壮)一(块)比一(块甜)一(只)比一(只大)
例:神气极了
(可怕)极了(开心)极了(难受)极了
(可爱)极了(高兴)极了(可怕)极了(漂亮)极了
例:荡来荡去
(跑)来(跑)去(飞)来(飞)去(飘)来(飘)去
(走)来(走)去(想)来(想)去(跳)来(跳)去
例:立刻喊起来
立刻(欢呼起来)立刻(叫起来)立刻(跑起来)立刻(唱起来)
二年级知识点下册 第20篇
名词复数规则:
1、一般情况下,直接加-s如:book-books, bag-bags, cat-cats, bed-beds
2、以 ch结尾,加-es如:bus-buses, box-boxes, brush-brushes, watch-watches
3、以“辅音字母+y”结尾,变y为i, 再加-es如:family-families, strawberry-strawberries
4、以“f或fe”结尾,变f或fe为v, 再加-es
如:knife-knives, wife-wives
5、不规则名词复数:
man-men, woman-women, policeman-policemen, policewoman-policewomen,
mouse-mice, child-children, foot-feet, tooth-teeth, fish-fish, people-people
Chinese-Chinese, Japanese-Japanese
二年级知识点下册 第21篇
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内容: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①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
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板书:认识米用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3)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铅笔长15米。()
②课桌高70米。()
③一棵树高16厘米。()
(2)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米用米量
1米=100厘米
二年级知识点下册 第22篇
古诗填空
赠刘景文(宋)代诗人(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这首诗写的是秋季的景色。2、这首诗表示颜色的词有:橙黄、橘绿
山行(唐)代诗人(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首诗的题目是《山行》。2、这首诗写的是秋季的景色。3、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等景物。
《回乡偶书》唐代诗人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这首诗中写到(汪伦)为(李白)送行。
2、这首诗中描写汪伦和李白友谊深厚的句子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写话要求:
1、审清题意。
2、写清楚写话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做了什么事)
3、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独立占格。
4、把字写工整,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5、用准词语,用上好词好句,写通句子
二年级知识点下册 第23篇
本单元与第二单元考察内容大同小异。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4、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方法: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5.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重点)。
弄清楚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
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5、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1)余数比除数小。
(2)至少问题(进一法):商+1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2÷4=5(条)……2(人)
答:他们至少要租6条船。
(3)最多问题(去尾法)
茵苗有10元,每个面包3元,茵苗最多能买几个?
本单元有一道难题,就是已知几月几日是星期几,要求几月几日是星期几。这一部分难度比较大,家长们可以先自行观看教学视频,自己先弄明白了,再给孩子讲解。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5、认识算盘,一颗上珠是5,一颗下珠是1。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
把数看做它的近似数再计算。
四、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1)位数多的数就大,例如999<1000
(2)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
(3)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第八单元克、千克
1.(千克)和(克)都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
4、1千克=1000克1kg=1000g.进率是1000。
5、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物品的重量和物品的材质没有关系: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一样重。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
1、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
推理时,先根据条件确定必然情况,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情况。
2、填数游戏和扫雷游戏
当然,这么多的内容,当然不是让孩子一下子就记住。寒假期间,孩子要先把乘法口诀背熟,能够根据乘法口诀写出四道算式或两道算式。
此外,还可以做一些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的应用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必背内容
(一)有余数的除法
①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②余数要比除数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1、()÷()=5……6,除数最小是(),被除数最小是()。
2、在应用题中,余数单位和被除数单位相同。
(二)万以内数的认识
1、数位顺序表按(从右往左)的顺序,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计数单位有:一、十、百、千、万,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大的五位数是10000.
5、读数、写数都从高位起。
(三)长度单位
1、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2、长度单位转换时,大单位转小单位,数字增大(添“0”),小单位转大单位,数字减小(去“0”)。
3、手臂打开大约1米;(1拃)长大约10厘米,也是1分米;
(2分硬币)大约有1毫米厚;10张纸的厚度大约1毫米。
4、在表示较远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如(各类交通工具的时速),(马拉松长跑的路程),(铁路长),(两个城市间的路程)等。
5、用米作单位常见的有描述(树高)、(楼高)、(桥长)等。
(四)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1、求“和”用加法;求“差”用减法;求“积”用乘法;求“商”用除法。
2、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3、笔算三位数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相减,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借1作10。
(五)图形
1、长方形:4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较长的边叫长(2条长),较短的边叫宽(2条宽)。
2、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3、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有4个角,(对角)相等;有2个钝角和2个锐角,还具有不稳定性。
(六)时间单位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
2、时针走(1大格)是(1时),这时分针正好走(1圈),是(60)分,所以1时=(60)分。
3、分针走(1小格)是(1分),这时秒针正好走(1圈),是(60)秒。所以1分=(60)秒。
4、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
5、在求时间时,可以列竖式计算。
减法时:要先算(分减分),再算(时减时),当“分”不够减时,向(时)借1当60分,60分与原来的“分”合在一起再减。
加法时:先算(分加分),再算(时加时),当分加分超过60分时,要把其中的60分转化为1时。
7时10分-3是50分=()2时40分+3时50分=()
6、通常下午的时间转化成24时计时法,例如
下午3时20分就是(15时20分)
7、描述50米、100米跑步的时间要用(秒)作单位。
8、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8经过时间是()。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8经过时间是()。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8经过时间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