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感想800字3篇打好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感想800字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打好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感想800字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打好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感想800字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 体会202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 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力争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抓住机遇
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我国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费占比,需要克服技术、产业等方面各种复杂的难题。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低碳先进技术和产业,完全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2020 年 10 月,全球 400 余家风能企业一致通过的《风能北京宣言》提出,在“十四五”规划中,须为风电设定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这意味着,风电将进入倍增阶段。
据了解,全球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约为当前全球电力需求的40 倍,风电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承担更多责任,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在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的大环境下,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完善碳排放交易机制
202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逐步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
机制,要坚持把碳市场建设的一般性理论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全国碳市场,在制度、设施、核算等各方面重点推进。
2011 年 10 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北京、上海等 7 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2017 年 12 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布。截至 2020 年 8 月,北京等试点省区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 20 多个行业,接近 3000 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 4 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 90 亿元。目前,全国碳市场试点范围内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保持双降趋势,显示出碳市场以较低成本控制碳排放的良好效果,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增强了其低碳转型意识。
企业主动求变加快技术创新
在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家经济转型路径已基本清晰——2020 年以后,中国将走出一条更为“陡峭”的碳排放曲线。作为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企业将在未来节能减排引发的一系列变革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主动求变、主动作为,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节能降耗技术使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下,企业应加大技改投入,多应用低能耗低碳技术,这不仅是为社会作贡献,也将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来源、开拓广阔市场的资本优势。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为了保护地球家园,让每一个人的生活更美好。绿色低碳生活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态度,关系个人健康,也关系生态环境。洗漱时,记住随手关闭水龙头;出行时,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作中,提倡无纸化办公……成千上万人的共同行动,将汇聚成磅礴的绿色力量,日积月累,则可取得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之效。
2021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我国实现经济行稳致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意义。
篇二:打好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感想800字
清洁能源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发展清洁能源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
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将“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列入“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今年两会首次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决定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这一切表明,“碳达峰、碳中和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实现这一目标,发展清洁能源至关重要,这也是人们建设美好生活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必然诉求。
“十三五”期间,中国在清洁能源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提前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碳强度减排和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的 2020 年目标;在能源供应方面,构建多元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增至 10.83 亿千瓦,首度超过煤电装机规模,水电、风电、光优和在建核电装机规模均居世界首位;在科技创新方面,构建绿色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建成完整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在市场发展方面,构建良性竞争的能源市场,以清洁能源为主要业务的在业存续企业约 2.69 万家,其中注册资本在 1000 万元-3000 万元和 5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分别占 23%和 17%;在惠及百姓民生方面,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比例已达 60%以上,农村地区大电网覆盖范围内均能使用动力电。
以清洁能源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路径,也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建设美好生活的关键。为此,笔者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大力促进清洁能源市场化。发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调控作用,利用碳排
放配额和碳价,鼓励企业优先使用清洁能源进行节能减排,碳减排量可转化为供交易的碳排放权或企业排放额度。设立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常规货币政策、再融资政策和信贷支持政策,引导企业积极使用清洁能源,达到减排降污的目的。
积极促进清洁能源民用化。鼓励城乡居民使用清洁电力。继续推进水电、风电、光优电、核电等清洁电力建设,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降低清洁电力价格。打造城市清洁能源公共交通系统,加快新能源汽车研发与生产,降低城市碳排放水平。继续推进北方清洁取暖改造,以天然气、电、地热、太阳能、工业余热和清洁化燃煤等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燃煤供暖。
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建设美好生活的必要前提。每个人都必须秉持绿色环保理念,自觉使用清洁能源产品,自觉选择清洁能源动力的出行方式,主动培养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篇三:打好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感想800字
“碳达峰、碳中和”心得体会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我国为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从传统工业文明走向现代生态文明,是应对传统工业化模式不可持续危机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根本前提。
从全球视角看,2020 年可谓是 “碳中和元年”,各国在更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同时纷纷提出碳中和目标,全球开启了迈向碳中和目标的国际进程,对未来世界经济和国际秩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中国作为大国绝不能踯躅不前,必须积极投入其中,并努力发挥引领者的作用。
碳达峰是具体的近期目标,碳中和是中长期的愿景目标,二者相辅相成。尽早实现碳达峰, 努力“削峰”,可以为后续碳中和目标留下更大的空间和灵活性。而碳达峰时间越晚,峰值越高,则后续实现碳中和目标挑战和压力越大。如果说碳达峰需要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再加一把劲儿,那么实现碳中和目标,仅在现有技术和政策体系下努力还远不够,需要社会经济体系的全面深刻转型。
一方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其根本前提是生态文明建设。碳中和意味着经济发展和碳排放必须在很大程度上脱钩。从根本上改变高碳发展模式,从过于强调工业财富的高碳生产和消费,转变到物质财富适度和满足人的全面需
求的低碳新供给。这背后,又取决于价值观念或“美好生活”概念的深刻转变。
“十四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 13.5%、18%,更需要统筹绿色低碳与高质量发展,协调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组织编制“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研究制定更详细的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并动员全社会力量,为将碳达峰、碳中和的美好蓝图化为美丽现实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