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任山西省委书记7篇历任山西省委书记 历任河南省委书记 历任河南省委书记 张玺[49.10-52.11]期间担任省委书记 张玺(1912-1959) 河北平乡县东田村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任山西省委书记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历任山西省委书记
河南省委书记历任河南省委书记
张 玺[49. 10-52. 11]期间担任省委书记
张玺(1912-1959)
河北平乡县东田村人。
1931 年春在邢台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先后担任过团支部书记、 团总支书记。
九一八事变后, 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2 年秋因叛徒出卖在邢台被捕, 后被押解到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狱) 坐牢四年, 经受了国民党的劝降和各种酷刑的考验, 积极参加狱中对敌斗争。
1936 年在狱中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并担任过狱中团支部书记。
1936 年出狱后被派到中共冀鲁豫边区特委工作, 先后任宣传部部长、 特委书记。
在该区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损失的险恶情况下, 四处奔走联络, 恢复中共组织。
抗日战争爆发后, 任中共冀鲁豫地委书记, 中共太南区党委书记, 曾领导建立磁县抗日民主政府, 具体指导组建河北民军十三支队和抗日第四支队。1940 年 4 月起任冀鲁豫区党委副书记、 书记。
1941 年 7 月, 任冀鲁豫与鲁西区党委合并后的冀鲁豫区党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 1942 年 10 月任宣传部部长。
1943 年 11 月中共中央冀鲁豫分局成立后, 任秘书长。
1944 年 5 月兼任分局党校校长, 领导整风运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 任冀鲁豫区党委书记兼冀鲁豫军区政委。
1948 年调任豫西区党委第一书记兼军区政委。
1949 年 6 月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 后兼河南军区政委、 军政大学河南分校政委。
1952 年调国家计划委员会, 先后任专职委员、 副主任、 党组书记, 在周恩来、 陈云主持下, 参与组织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
1956 年夏曾作为中国政府经济代表团副团长赴苏联, 进行援建项目的谈判。
同年 9 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1959 年 1 月 8 日病逝。
潘复生[52. 11-58. 08]期间担任省委书记
潘复生(1908--1986) , 山东文登人。
原名刘开浚, 字巨川。
1931 年 10 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31 年 12 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1 年参加革命工作。
中学文化。
在山东济南省立第 1 乡 村师范学校读书。
1932 年 2 月任共青团山东省委组织部部长。
同年 5 月被捕。
1937 年 11 月出狱。
后任中共山东省文登县第 4 区委组织委员。
1938 年任中共胶东特委委员, 中共东海边工委书记。
10 月任中共文登中心县委书记。
1939 年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工作, 任巡视团主任、 组织部组织科科长, 分局秘书长兼组织部干部科科长。
1940 年8 月年任中共湖西 5 县工委书记。
1941 年 7 月任中共鲁西区湖西地委书记。
1942 年 12 月任中共冀鲁豫区第 6(湖西) 地委第 2 书记兼第 6(湖西) 军分区副政委、 政委。
1944 年 5 月任中共冀鲁豫区第 11(湖西) 地委书记兼第 11(湖西) 军分区政委。
抗日战争胜利后, 任冀鲁豫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 冀鲁豫行政公署主任。
1949 年 8 月任中共平原省委书记。1950 年 7 月任中共平原省委副书记。
1952 年 1 月任中共平原省委第 1 书记, 兼平原军区政委。
1952 年 11 月-1958 年 8 月任中共河南省委第 1 书记兼河南军区政委, 河南省政协主席(-1959 年 2 月) 。
1952 年 12 月-1954 年 11 月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
1958 年任河南黄泛区农场副场长。
1961 年 10 月-1962 年 5 月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农业办公室主任, 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1962 年 2 月- 1965 年 10 月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 党组书记(1962 年 4 月起) 、 理事(1962 年 11 月起) 。
1962 年 2-5 月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
1965 年 10 月-1967 年 1 月任中共黑龙江省委第 1 书记。
1966 年 1 月-1967 年 8 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处书记。
1967 年 3 月-1971 年 8 月任黑龙江省革委会主任。
1970 年 3月-1971 年 6 月任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
1967 年 5 月-1971 年 9 月兼沈阳军区
政委、 党委第 3 书记, 兼黑龙江省军区第 1 政委。
1969 年 4 月-1971 年 6 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1971 年起免职接受审查。
4 届全国政协常委。
中共 8 届候补中央委员、 9 届中央委员。
1986 年 4 月 20 日在哈尔滨逝世。
吴芝圃[58. 08-61. 07]期间担任省委书记
吴芝圃(1906—1967)
原名吴殿祥。
河南杞县人。
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6 年参加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
领导了 豫东农民武装起义。
任中共杞县县委书记, 开封市委委员兼组织部长, 考城县委书记, 偃城工委书记。
卢沟桥抗战爆发后, 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员, 中共豫西特委书记, 河南省委组织部长, 中共豫东特委书记, 豫东游击第三支队司令员, 中共豫皖苏区委书记, 新四军游击支队副司令员。
皖南事变后, 任新四军第四师兼淮北军区政治部主任, 中共淮北路西地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 任豫皖苏军区政治委员、 区党委书记, 华中军区第 8 军分区政治委员, 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宣传部部长、 副书记, 中共开封市委书记, 豫皖苏边区行政公署主任兼开封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任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副主席,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主席, 河南省省长, 中共河南省委第二书记、 第一书记, 河南省军区政治委员, 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处书记, 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 1967 年在广州逝世。
刘建勋[61. 07-文革][71. 03-78. 10] 期间担任省委书记
刘建勋(1913-1983)
河北沧县人。
早年在家读书。
193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 年起先后到天津、 泊头镇做党的地下工作。
1937 年到山西太原, 入国民军军官教导团。
抗日战争爆发后到中共晋中特委工作。
1938 年到太行抗日根据地, 先后任中共榆社、 武乡县委书记、 中共太行第三地委宣传部部长、 组织部部长、 地委副书记, 太行区党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 党校校长、 组织部副部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 任第三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
1946年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干部科科长。
1947 年随晋冀鲁豫野战军南下, 先后任江汉区党委书记兼江汉军区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任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 第二书记、 中共中央中南局秘书长兼农村工作部部长。
1954 年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二办公室副主任, 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
1957 年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兼广西军区政委。
1961 年任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兼河南省军区第一政委。
1958 年 5 月在中共八届二次会议上补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文化大革命” 中, 曾任河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他是中共第九、 十, 十一届中央委员。
1983 年 4 月 23 日逝世。
段君毅[78. 10-81. 01]期间担任省委书记
段君毅(1910--2004) 生于山东濮县(今属河南范县)
白衣阁村。
1931 年 9 月参加革命工作。
1932 年入北平(今北京)
中国大学学习, 1935 年参加“一二· 九” 运动。
1936 年 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中共中国大学支部书记、 北平西城区委书记, 后被派往上海担任全国学生联合会负责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赴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38 年初赴山东,任中共泰西特委书记, 鲁西行政公署主任, 八路军第 115 师独立旅副旅长, 参与领导建立泰西抗日根据地。
1941 年起任冀鲁豫行政公署副主任, 中共冀鲁豫第 2、 第 8 地委书记兼冀鲁豫军区第 2、 第 8 分区政治委员, 参加了 冀鲁豫边区多次反“扫荡” 。
1945 年 6 月任冀鲁豫军区豫东指挥部政治委员, 参加冀鲁豫边区反攻作战。
解放战争初期, 任冀鲁豫行政公署主任, 冀鲁豫后勤指挥部总指挥, 参加鲁西南战役。
后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 6 纵队政治委员。
率部进军大别山后, 任中共鄂豫区党委书记兼鄂豫军区政治委员。
1949 年任第
二野战军后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参加渡江、 西南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任西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 工业部部长, 国务院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 铁道部部长, 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兼北京卫戍区第一政治委员。
是中共第十、 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1982、 1987 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刘 杰[81. 01-85. 05]期间担任省委书记
刘杰, 1914 年生, 直隶(今河北) 威县人。
193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中共北平西郊区委书记, 宛平县委书记, 北平市委农委书记, 晋察冀三地委书记, 察哈尔省委副书记、 书记。
建国后, 历任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兼开封市委副书记, 中共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 地质部副部长, 国务院第三办公室副主任, 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 中共河南省委常务书记, 河南省省长, 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 书记。
是中顾委委员。
杨析综[85. 05-90. 03] 期间担任省委书记
杨析综, 1928 年生, 四川大邑县人。
1949 年肄业于四川大学, 195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广汉县委书记、 广汉县县长、 中共郫县县委书记、 温江地委副书记、 书记。
1982年 1 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 同年 12 月任四川省代省长, 1983 年 4 月当选为省长。1985 年调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
1989 年当选为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2 年当选为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共十二大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1985 年增选为中央委员, 中共十三大当选为中央委员。
侯宗宾[90. 03-92. 12]期间担任省委书记
侯宗宾 1929 年 1 月生, 河北南和人。
高中学历。
194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 年 9 月参加工作。
曾任中共南和县区委委员。
建国后, 历任中共慈利县委副书记, 湘潭电机厂党委副书记, 兰州综合电机厂党委书记、 厂长, 甘肃省机械局、 燃料化学工业局副局长, 甘肃省经委副主任, 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 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
1983 年 5 月任甘肃省副省长(1986 年 5 月辞)
, 陕西省代省长。
1988 年至 1990 年 3 月任陕西省省长。
1990 年 3 月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
1992 年在中共十四大上当选为中纪委副书记(部长级)
、 常务委员会委员。
1998 年 3 月任九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
是中共第十三、 十四届中央委员, 第九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委。
李长春[92. 12-98. 02]期间担任省委书记
1944 年 2 月生, 辽宁大连人。
1965 年 9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6 年 9 月参加工作。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工企自动化专业毕业, 大学学历; 工程师。
1961 年至 1966 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工企自动化专业学习, 任团支部书记、 电机系学生会主席。
1966 年大学毕业待分配。
1968 年为辽宁省沈阳开关厂技术员。
1975 年任沈阳市电器工业公司革委会副主任; 沈阳市电器控制设备工业公司副经理, 经理。
1980 年任沈阳市机电工业局副局长、 党委副书记。
1981 年任沈阳市委副秘书长。
1982 年任沈阳市副市长、 市经济委员会主任。
1983 年任沈阳市委书记, 市长。
1985 年任辽宁省委副书记、 沈阳市委书记。
1986 年任辽宁省委副书记, 代省长。
1988 年当选辽宁省省长。
1990 年 7 月任河南省委副书记, 代省长。
1991 年 3 月当选河南省省长。
1992 年 12 月任河南省委书记。
1993 年当选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其间:
1993 年 10 至 11 月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理论研讨班学习) 。
1997 年 9 月任中央政治局委员, 河南省委书记,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8 年 2月任中央政治局委员、 广东省委书记。
2002 年任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
会主任。
2007 年 10 月任中央政治局常委. 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 第十三、 十四、十五、 十六, 十七届中央委员, 第十五、 十六, 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第十六, 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马忠臣[98. 02-00. 10]
1936 年 9 月出生, 山东泰安人, 195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2 年 7 月参加工作, 任干事、股长, 1966 年任山东省泰安县委副书记,
1976 年 6 月任山东省章丘县委书记、 县革委会主任, 1978 年 10 月任山东泰安地委副书记兼泰安县委书记, 1983 年 9 月山东省泰安地委书记, 1987 年山东省副省长兼省政府秘书长, 1987 年 4 月任国务院副秘书长, 1987 年 6 月山东省副省长, 1989 年山东省委副书记, 1990 年 11 月农业部副部长, 1992 年 12 月河南省委副书记、 代省长, 1993 年 4 月河南省省长, 1998 年 3 月河南省委书记, 2003 年 4 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秘书长、 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十二届、 十三届、 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 十五届中央委员。
陈奎元[00. 10-02. 12]
1941 年 1 月生, 辽宁康平人, 1965 年 5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4 年 9 月参加工作, 内蒙古师范学院政治教育专业毕业, 大学学历。
1960 年至 1964 年内蒙古师范学院政教系政治教育专业学习。
1964 年至 1972 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委党校教员、 盟革委会办公室政工组工作。
1972 年至 1973 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革委会办公室干事。
1973 年至1978 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委宣传部科长(其间:
1975 年 12 月至 1977 年 1 月下放任西新巴旗阿镇镇委书记)
。
1978 年至 1980 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委党校副校长(其间借调任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秘书)
。
1980 年至 1982 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委副秘书长、 代秘书长。
1982 年至 1983 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
篇二:历任山西省委书记
省历届省委书记、 省长名单。(建国后)
作者:
安然
时间:
2014-2-15 9:15: 30
;来源:
整理于网络 一、 书记:
张玺(1949 年 5 月——1952 年 11 月)
省长:
吴芝圃(1949 年 5 月——1962 年 7 月)
张玺(1912-1959) 同志, 原名王常珍, 河北省平乡 县东田村人, 生于 1912 年 2 月 1 日。1931 年春, 他在邢台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先后担任团支部书记、 团总支书记, 主要从事学运工作。
“九· 一八” 事变后, 邢台地区人民抗日的呼声高涨, 张玺同志和团总支组织发动了两次宣传抗日救亡、 收复东北失地的学潮, 并取得了胜利。
1948 年 4 月, 张玺同志调豫西区党委任第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
1949 年 1 月, 河南全境解放; 6 月, 张玺同志任省委书记。
他紧紧依靠省委的团结, 靠干部队伍的整齐, 领导全省人民彻底完成了剿匪反霸、 减租减息、 土地改革和城市民主改革, 胜利开展了镇压反革命、 抗美援朝、 “三反” 、 “五反” 等运动。
此时, 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 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 每年用不少于 4 个月的时间深入基层, 摸到切实可行的典型经验, 指导全省工作, 已成了张玺同志的自觉行动。
在土改中, 他曾几次同省委研究室的同志到黄泛区20 几个县进行调查, 摸清泛区特点, 制定了不同于一般地区的泛区土改方案。
其精神是尊重劳动, 调整土地, 鼓励周围农民乃至土改后的地主、 富农到泛区定居, 开荒种地。
这极大地鼓舞了当地和外地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泛区的开发和建设。
吴芝圃, 原名吴殿祥, 河南杞县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任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副主席,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主席, 河南省省长, 中共河南省委第 2 书记、 第 1 书记, 河南省军区政治委员, 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处书记, 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任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副主席,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主席,河南省省长, 中共河南省委第 2 书记、 第 1 书记, 河南省军区政治委员, 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处书记, 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 对 1959 年“信阳事件” 承认有领导责任。
1967 年在广州逝世。
时年 61 岁。
在 1979 年被平反。
中国政府为他定性为“文革受害者” 。
1979 年 1 月 24 日下午, 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 邓小平亲自为吴芝圃平反并主持追悼会。
悼词中宣布:
“对于强加给吴芝圃同志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应予全部推倒, 彻底为吴芝圃同志平反昭雪, 恢复名誉。
” 说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鞠躬尽瘁, 无私地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
但是存在大量证据表明, 吴对河南省大跃进运动以及其中出现的大量人口(官方数据150 万)
非正常死亡负有直接责任, 例如见徐明写的《吴芝圃与河南大跃进运动》 及其他。
吴芝圃任河南书记期间对河南造成重大伤害, 负有直接领导责任, 致使河南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 教育方面, 将重点大学河南大学部分科系拆分外省, 对河南教育造成的创伤影响深远。
二:
书记:
潘复生(1952 年 11 月——1958 年 8 月)
省长:
文敏生(1962 年 7月——1967 年 1 月)
潘复生(1908—1980) , 男, 原名刘开浚, 又名刘巨川。
山东省文登市侯家镇二马村人。1952 年 11 月, 潘复生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治委员。
1956 年 9 月,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 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1958 年, 因反对浮夸风, 受到批评, 被定为“右倾机会主义” , 撤职下放到西华农场劳动。
1971 年 6 月, 中共中央免除了潘复生职务, 决定对他在“文化大革命” 中所犯错误进行审查。
1980 年 4 月 29 日, 潘复生患脑溢血病, 逝于哈尔滨市。
终年 72 岁。
[1]1981 年10 月 27 日, 中共黑龙江省委作出对潘复生的审查结论。
1982 年 4 月 23 日, 中共中央对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潘复生问题结论的请示回电答复中说, 潘复生在“文化大革命” 时间, 确实迫害了一些领导干部和群众, 造成一些冤假错案, 错误是严重的。
但鉴于“文化大革命”这一特定历史条件, 同时考虑到潘复生参加革命较早, 为党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 对所犯错误曾作过检查, 现已病故, 因此, 同意黑龙江省委对潘复生同志的审查和不作组织处理的意见。
文敏生(1915 年-1997 年)
, 山西垣曲县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曾任河南省省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部长。
文敏生早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担任豫南红军游击队宣传队长、 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政治处主任等职。
1941 年, 担任中共鄂中地委书记兼新四军五师第二军分区政委。
国共内战期间, 担任江汉区党委副书记兼江汉军区政委、 湖北荆州地委书记兼荆州军分区政委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秘书长。
1953 年, 担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广东省副省长、 广东军区第三政委等职。
1959 年, 担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
1962年, 转任中共河南省副省长、 省长、 代理书记,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批斗迫害。
1977 年起用,任中共哈尔滨市委副书记等职。
1981 年,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部长, 在任期间对中国邮政进行改革。
著有《文敏生回忆录。
第三、 书记:
吴芝圃(1958. 08~1961. 07)
省长:
刘建勋(1968. 01~1978. 10)
吴芝圃介绍同上
刘建勋, 汉族, (1913 年 10 月—1983 年 4 月)
, 河北沧县人。
曾任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0 年出版有《刘建勋纪念文集》 。
193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高中。
早年在家读书。
青年时代参加革命工作。
1931 年后曾在天津、 泊头镇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 任中共晋中特委副书记。
1938 年起在太行抗日根据地任中共榆社、 武乡县委书记, 晋冀豫区党委委员, 太行区党委委员, 中共太行第三地委宣传部部长、 组织部部长、 地委副书记, 太行区党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 党校校长、 组织部副部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 任中共太行第二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干部科科长。
1947 年起任江汉区党委书记兼江汉军区政治委员。
1949 年 5 月至 7 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
1949 年 7 月至 1952 年 11 月任中共湖北省委第二副书记、 第二书记。
1950 年 10 月至 1952 年 11 月任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1951 年 6 月至 1954 年 11 月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
1952 年 11 月起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 秘书长。
1952 年 12 月至 1954 年 11 月任中南局常委、 中南局秘书长, 其间:
1953 年 2 月起兼任中南局农村工作部部长。
1954 年 7 月至 12 月任中共中央中南地区工作部部长。
1955 年 1 月至 1956 年 12 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二办公室副主任。
1955 年 11 月至 1957 年 12 月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 其间:
曾兼任部秘书长、二处处长。
1957 年 6 月至 1961 年 7 月任中共广西省委、 广西壮族自治区委第一书记兼广西军区政治委员。
1957 年 9 月至 1962 年 10 月任广西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主席。
1960 年 10 月至 1966 年冬任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处书记。
1961 年 7 月至 1966 年 9 月任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兼河南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1962 年 7 月至“文化大革命” 初期任河南省政协主席。
1966 年 5 月起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委员, 1966 年 8 月至 12 月任华北局书记处书记。
1966 年 9 月至 1967 年 4 月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
1968 年 1 月至 1978 年 10 月任河南省革委会主任, 其间:
1969 年 10 月至 1971 年 3 月任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1971 年 3 月至 1978 年 10 月任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兼河南省军区政治委员。
1969 年 6 月至 1978 年 10 月兼任武汉军区政治委员、 第二政治委员、 政治委员、 军区党委书记(1969 年 8 月起)
。
1977 年 11 月至 1979 年 9 月任河南省政协主席。
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八大二次会议增选)
、 委员(扩大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增补)
, 第九届、 十届、 十一届中央委员。
1983年 4 月 23 日逝世。
第四、 书记:
刘建勋(1961。
07~1966。
09)
省长:
段君毅(1978。10~1979。
09)
刘建勋介绍同上
段君毅. 男, 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人曾任中共北平市西城区委书记、 太西特委书记、 冀鲁豫行署主任、 第二野战军第六纵队政委、 中共鄂豫区委书记、 第二野战军后勤部司令兼政委。
建国后, 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部长、 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铁道部部长、 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 河南省省长、 北京市委第一书记、 北京卫戍区第一政委、 中顾委常委。
是中共第十、 十一届中央委员, 第一、 五、 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 70 多年的革命生涯中, 段君毅同志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对党和人民、 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自觉地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 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 坚决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坚决拥护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他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
点、 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和重大问题上, 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始终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他襟怀坦白, 光明磊落, 一身正气, 公道正派, 知人善任; 他心地善良, 待人宽厚, 爱护干部, 尊重人才, 尊重科学; 他谦虚谨慎,克勤克俭, 勤政清廉, 对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 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焦裕禄同志逝世 30 周年大会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赴濮阳体察民生, 在原中顾委常委段君毅同志的儿子段存让家, 卢展工说:
“段君毅同志是我党高级干部, 他赫赫有名, 你们却一点也不搞特殊, 老段你干了一辈子也就是一个副科级干部, 儿子也就是个村干部, 与普通村民一样, 住着这么简单的房子, 用着这样旧的家具, 难能可贵。
大家都要像段君毅同志那样, 堂堂正正做人、 清清白白做官、 干干净净做事。
” [1]
段君毅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 战斗的一生, 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
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为社会主义革命、 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 顽强奋斗, 鞠躬尽瘁, 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他的逝世, 使我们党失去了一个好党员, 人民失去了一个好儿子, 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损失。
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他的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册。
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 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段君毅同志永垂不朽!
第五、 书记:
文敏生(代)
1966. 09~1967. 01
省长:
刘杰 1979. 09~1981. 12
文敏生介绍同上
刘杰 1932 年弃笔从戎, 参加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随后担任共青团北平东区区委书记。
1936 年, 派往东北军参加统战工作, 后担任宛平抗日游击队。
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中共察哈尔省委书记、 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副部长[1]。
1955 年, 经周恩来调遣, 担任国务院第三办公室副主任, 主管国家原子能。
1956 年, 担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1960 年, 担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后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工业部)
部长, 并组织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计划。
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
1978 年平反后, 担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务书记、 省长。
1982 年, 担任中顾委委员
第六、 书记:
刘建勋 1969. 10~1978. 10
省长:
戴苏理(代)1981. 01~1981. 12
刘建勋介绍同上
戴苏理(1919 年 11 月—2000 年 1 月)
山西省襄垣县戴家庄人。
原名戴登润。
1937 年 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 年 3 月参加革命工作。
高中文化。
曾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 河南省省长、 中共辽宁省委书记。
1947 年任中共豫陕鄂区、 豫西区第 6 地委副书记、 书记。
1949 年任中共河南省南阳地委副书记、 书记。
1952 年任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1954 年 10 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1961 年 1 月)
。
1955 年 12 月-1958 年 9 月兼任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
1959年 1 月任河南省政协常委。
1960 年 11 月任中共信阳地委书记。
1965 年 8 月-1967 年 8 月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
1966 年 3 月任中共中央中南局 3 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1966 年-1970 年“文化大革命” 中受冲击, 下放劳动。
1971 年 3 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1973 年 2 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 省革委会副主任。
1977 年 10 月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
1979 年 9 月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 河南省副省长。
1981 年 3 月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 河南省代省长、 省长。
1981 年 5 月兼任省农业委员会主任。
1982 年 12 月任中共辽宁省委常务书记。
1983 年 3 月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
1985 年 6 月-1990 年 8 月任中共辽宁省顾问委员会主任。
2000 年 1 月 22 日 20 时 45 分...
篇三:历任山西省委书记
国成立后, 中共山西省委的历任省委书记第一任书 记 程子华(1949 年 9 月一 1950 年 9 月)
新中国成立后, 程子华历任山西省委书记、 省政府主席、 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副主任、 主任、 党组书记; 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副主任; 商业部长、 党组书记; 国家建委副主任、 党组副书记; 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兼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文化大革命” 期间, 受到冲击迫害。1978 年 3 月, 程子华任民政部部长、 党组书记, 主持《选举法》 的修改工作,亲自带队深入基层进行选举试点, 并组织领导了“文化大革命” 以后的第一次全国县、 乡 选举。
程子华是中共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八届和十一届中央委员, 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 第三、 四、 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在中共第十二次、 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当选为中顾问委员会常委。
1991 年 3 月 30 日, 在北京逝世。
书 记 赖若愚(1950 年 9 月一 1952 年 2 月)
赖若愚, 1910-1958, 原名来秉敬。
中国工会领导人。
山西五台人。
北平工学院肄业。
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中共北平市委军委书记、 山西省特委组织部部长。
1937 年到延安, 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后任中共晋城中心县委书记, 晋中地委书记, 太行区委组织部部长、 区委书记。
1949 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同年任中共太原市委书记。
后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席, 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和第七、 八届主席。
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 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书 记 高克林(1952 年 2 月一 1953 年 1 月)
高克林是陕西华县人, 他 1924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担任中共洛川特委会书记、 绥察区和绥蒙区党委书记。
1949年至 1950 年, 他任绥远省委书记、 军区副政治委员、 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1951年 8 月高克林赴朝鲜参战, 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三兵团政治委员, 1953 年至1967 年历任山西省委书记、 省军区第一政委、 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中共西北局书记处书记。
1979 年至 1983 年, 他先后担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高克林同志是党的八大代表、 中央候补委员, 第十三、 十四、 十五大特邀代表; 第一、 二、 三、 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一届省委(1956 年 8 月一 1965 年 8 月)
第一书记 陶鲁笳
书 记 卫 恒
陶鲁笳 1953--1965
陶鲁笳(1917-) 原名陶国葆。
江苏溧阳人。
早年就读于江苏溧阳私立同济中学、 江苏省立常州中学、 上海复旦实验中学。
后入南京中央大学旁听。
1936年夏在河北石家庄参加革命工作。
曾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石家庄总队总队长。
同年 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 年 2 月任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晋冀豫区委员会组织部干事、 组织科科长。
1940 年任昔阳、 平定、 和顺三县平辽路东中共中心县委书记。
1941 年起先后任中共太行第二地委组织部部长、 地委副书记兼军分区副政委。
1945 年 3 月任中共太行第五
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
1947 年 7 月起任中共太行区委员会组织部部长、 副书记。
1949 年 2 月任中共太行区委员会书记兼太行军区政委。
1949 年后任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部长、 省委第二副书记。
1953 年 6 月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兼山西省军区政委。
1958 年 5 月在中央八届二次会议上被补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1960 年 10 月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
1965 年任国家经济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兼中共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政治部主任。
1973 年 7 月起, 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政委。
同年 8 月当选为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
1985 年 4 月任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顾问。1988 年 4 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第二届省委(1965 年 8 月一 1967 年 1 月)
第一书记 卫 恒
第四届省委(1978 年 3 月一 1985 年 7 月)
第一书记 王 谦(一 1980 年 10 月)
霍士廉(1980 年 10 月一 )
王扶之
王克文 1978--1981
山西沁县人。
1973 年 1 月至 1977 年 11 月任武汉市革委会主任。
1949 年 5 月, 任湖北省人民政府财政厅副厅长。
1952 年调任武汉市政府秘书长、 副市长、 市委书记处书记。
1973 年 1 月, 任武汉市委第一书记、 市革委会主任。
1978 年, 先后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省革委会副主任、 省委副书记
等职。
1986 年 4 月, 任湖北省顾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1993 年在武汉病逝。
李立功 1981--1991
李立功 男, 1925 年生, 山西交城县人。
1938 年在交城参加抗日游击队。194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工作后, 历任抗日游击支队干事, 牺盟会太原中心区干训队学员, 交城县区牺盟会协助员, 区抗联主任、 区委书记, 中共交城县委组织部部长、 宣传部部长, 晋源县县长, 共青团山西省汾阳地委书记, 共青团山西省委组织部部长、 副书记、 第二书记, 苏联共青团中央团校学员, 中共隰县县委书记, 吕梁县委书记, 中共山西省晋南地委书记, 共青团山西省委书记, 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国政协委员, 中共阳泉市委书记, 共青团北京市委第一书记,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 市委宣传部部长, 北京市革委会政治组副组长, 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 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市委组织部部长,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中共山西省委常务书记, 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 党委第一书记, 中共山西省顾问委员会主任,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中共第十二届、 十三届中央委员。
王茂林 1991--1993
中共中央委员,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
江苏省启东县人, 1934 年 12 月出生。
1952 年毕业于上海财经专修班。
1953年参加工作。
在山西大同矿务局煤峪口矿担任记录员、 采煤班长、 技术科副科长、 调度室副主任、 采煤区长、 党支部书记、 副矿长、 矿长。
1956 年 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3 年至 1964 年曾在北京煤炭干部管理学院采煤专业班学习。1969 年以后, 回矿任采煤队队长、 区长、 矿生产组长、 矿党委书记兼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3 年, 任大同矿务局党委常委、 副局长、 煤炭部赴英国监造组组长、
采煤工程师、 大同矿务局党委副书记。
1976 年任山西省经济领导小组副组长。1977 年任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中共山西省委委员。
1979 年后, 任山西省副省长、 中共太原市委书记、 太原市市长。
1985 年任山西省委常委、 太原市委书记。
1987 年任山西省委副书记, 同年在中共十三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91年 3 月任山西省委书记、 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1992 年 10 月在中共十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93 年 1 月当选为山西省政协主席。
1993 年 9 月, 任湖南省委书记。
1997 年, 在中共十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98 年 1 月, 在湖南省第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1998 年 9 月任中共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胡富国 1993--1999
胡富国, 1 9 3 7 年 1 0 月生, 山西长子县人, 1 9 5 7 年 8 月初中毕业后任高级社会计、 团支部书记、 长子县南刘乡 政府职员, 1 9 5 8 年 9 月到潞安矿务局煤校学习; 1 9 5 9 年 1 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 9 6 0 年 1 0 月保送辽宁煤矿师范学院、 阜新矿业学院学习; 1 9 6 4 年 8 月任大同矿务局永定庄矿技术员、 采煤队党支部书记、 采煤一区党总支书记; 1 9 7 3 年 1 0 月任大同矿务局煤峪口矿党委副书记、 革委会主任; 1 9 7 5 年 3 月任山西煤管局副局长、 党委副书记; 1 9 8 0 年 3 月兼任西山矿务局局长、 党委副书记、古交矿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 1 9 8 2 年 3 月任煤炭部副部长、 党组成员、 党组副书记; 1 9 8 8 年 5 月任能源部副
部长、 党组成员; 1 9 9 0 年 1 月兼任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总经理、 党组书记; 1 9 9 2 年 7 月任中共山西省委副书记、 代省长、 省政府党组书记; 1 9 9 2 年 1 0 月当选为中共十四届中央委员; 1 9 9 3 年 1 月任中共山西省委
副书记、 省长、 省政府党组书记; 1 9 9 3 年 9 月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1 9 9 6 年 2 月起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现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
田成平 1999--2005
1945 年 1 月生, 河北大名人。
1964 年 4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8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
大学文化程度。
参加工作后在安徽省霍邱城西湖军垦农场劳动锻炼; 1970 年后任北京石油化工总厂胜利化工厂宣传科干事、 总厂团委书记; 1974 年任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总公司前进化工厂党委副书记; 1983 年任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总公司党委副书记; 1984 年任北京西城区委书记; 1988 年任青海省委副书记; 1992 年任青海省代省长; 1993 年任青海省省长; 1997 年任青海省委书记; 1998 年兼任青海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9 年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2003 年 1 月, 在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当选为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5 年 7月, 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
是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 第十五届、 十六届中央委员。
张宝顺 2005--2010
张宝顺, 男, 汉族, 1950 年 2 月生, 河北秦皇岛人。
1971 年 4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8 年 11 月参加工作。
1987 年 6 月参加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理论系函授学习。
1992 年在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68 年在秦皇岛港务管理局参加工作, 曾任局团委书记。
1975 年任秦皇岛港务管理局党委副书记。
1979 年后任共青团中央青工部干事, 副处长, 副部
长。
1982 年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1985 年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
1991 年兼任全国青联主席。
1993 年 4 月至 1998 年3 月年 10 月任新华社副社长、 党组成员。
1998 年 3 月至 2001 年 10 月任新华社副社长、 党组副书记。
2001 年 9 月任中共山西省委副书记。
2001 年 10 月在中共山西省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共山西省委常委、 副书记。
2004 年 1 月, 任山西省副省长, 代理山西省省长。
2004 年 2 月在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当选为山西省省长。2005 年 7 月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2006 年 1 月在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举为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是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第十四届中纪委委员, 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袁纯清 新任山西省委书记
篇四:历任山西省委书记
以来历届中共山西省委领导名录建国以来历届中共山西省委领导名录
(1949 年 9 月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山西省委员会历任书记是:
程子华、 王世英、 赖若愚、 陶鲁笳(第一书记)
、 卫恒(第一书记)
、 谢振华、 王谦、 霍士廉、 李立功、 王茂林、 胡富国、 田成平、 张宝顺、 袁纯清。
2006 年 10 月 26 日至 30 日中共山西省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太原召开。
10 月 31 日, 中共山西省委九届一次会议选出了新的省委领导成员。
2007 年 8 月 30 日、 2008 年 9 月 14日, 省政府主要领导作出了 调整。
2010 年 5 月 31 日, 省委主要领导作出了调整。
第九届(截止 2011 年 3 月 1 日)
书 记:
袁纯清
副书记:
王 君、 金道铭(满族)
常 委:
李小鹏、 胡苏平、 高建民、 李政文、 汤 涛、 李兆前、 陈川平、
张少华、 聂春玉
第九届(2006 年 10 月 31 日—)
书 记:
张宝顺(2006 年 10 月 31 日—2010 年 5 月 31 日)
袁纯清(2010 年 5 月 31 日——)
副书记:
于幼军(2006 年 10 月 31 日—2007 年 8 月 30 日, 2008 年 9 月 5
日, 中共政治局对于幼军作出留党察看两年的处分, 2008 年 10 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撤销其中央委员职务并确认该处分)
孟学农(2007 年 8 月 30 日—2008 年 9 月 14 日)
王 君(2008 年 9 月 14 日—)
金银焕(女)
(2006 年 10 月 31 日—2008 年 4 月, 2008 年 10 月
因公殉职)
薛延忠(2008 年 4 月—2010 年 9 月 29 日)
金道铭(满族)
(2010 年 9 月 29 日—)
常 委:
薛延忠(2006 年 10 月 31 日—2008 年 4 月)
申联彬(2006 年 10 月 31 日—2011 年 1 月, 2010 年 2 月起任中共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 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
任泽民(2006 年 10 月 31 日—2009 年 4 月)
申维辰(2006 年 10 月 31 日—2010 年 9 月 29 日, 调任中宣部副长)
杜玉林(2006 年10 月 31 日—2011 年 1 月, 2010 年 1 月起兼任省
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金道铭(满族)
(2006 年 10 月 31 日—2010 年 9 月 29 日)
梁 滨(2006 年 10 月 31 日—2008 年 6 月)
李小鹏(2008 年 6 月—)
方文平(2006 年 10 月 31 日—2010 年 9 月 14 日)
高建民(2006 年 10 月 31 日—)
李政文(2006 年 10 月 31 日—)
胡苏平(2008 年 12 月 31 日—)
汤 涛(2009 年 6 月—)
陈川平(2010 年 9 月 29 日, 副省长兼太原市委书记, 2010 年 11
月 26 日起不在兼任副省长)
张少华(2010 年 9 月 29 日, 省军区政治委员)
聂春玉(2011 年 1 月—)
李兆前(2011 年 3 月 1 日—)
纪委书记:
金道铭(满族)
(2006 年 10 月 31 日—2011年 3 月 1 日)
李兆前(2011 年 3 月 1 日—)
政法委书记:
杜玉林(2006 年 10 月 31 日—2011 年 3 月 17 日)
金道铭(满族)(2011 年 3 月 17 日—)
宣传部长:
高建民(2006 年 11 月 28 日—2008 年 12 月 30 日)
胡苏平(2008 年 12 月 31 日—)
组织部长:
任泽民(2006 年 10 月 31 日—2009 年 4 月)
汤 涛(2009 年 6 月—)
省委秘书长:
申联彬(2006 年 10 月 31 日—2008 年 4 月)
高建民(2008 年 12 月 30 日—2011 年 1 月)
李政文(2011 年 1 月—)
省委统战部长:
李政文(2006 年 10 月 31 日—2011 年 1 月)
聂春玉(2011 年 1 月—)
常务副省长:
薛延忠(2006 年 11 月 30 日—2008 年 4 月)
申联彬(2008 年 4 月—2010 年 1 月)
李小鹏(2010 年 6 月—)
副省长:
梁 滨(2006 年 10 月 31 日—2008 年 6 月)
李小鹏(2008 年 6 月—2010 年 6 月)
高建民(2010 年 11 月 26 日—)
省军区司令员:
方文平(2006 年 10 月 31 日—2010 年 9 月 14 日)
刘云海(2010 年 9 月 14 日—)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历届中共山西省委领导成员名录
(1949 年 9 月至今)
1949 年 8 月 22 日, 中共中央华北局按照新山西省建制, 宣布撤销山西省境内各区党委, 批准了 中共山西省委组成人员, 9 月 1 日成立中共山西省委。
中共山西省委第一次代表大会以前, 省委领导成员由上级任命, 之后由党代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 1967 年 1 月 12 日, 中共山西省委被“造反派” 夺权, 成立了 取代省委的中共山西省核心小组(后称省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
。
1971 年 4 月召开的中共山西省第三次代表大会, 重新成立中共山西省委, 撤销了山西省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
此后, 1978 年 3 月、1985 年 7 月、 1991 年 3 月、 1996 年 2 月、 2001 年 10 月、 2006 年 10 月先后召开了中共山西省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第八次、 第九次代表大会, 并选出新的省委领导成员。
(一)
中共中央华北局和中共中央任命的中共山西省委(1949. 9—1956. 7)
1、 1949 年8 月 22 日, 中共中央华北局批准了 中共山西省委组成人员 书 记:
程子华(1949. 8. 22—1950. 9. 2 调京工作)
第一副书记:
赖若愚(1949. 8. 22—1950. 9. 2)
第一副书记:
赵林(1949. 8. 22 任命未到职)
2、 1950 年 9 月 2 日, 中央调程子华到京工作, 中共中央华北局重新任命了 中共山西省委领导成员
书 记:
赖若愚(1950. 9. 2—1951. 11. 9)
吴德(1951. 11. 19 任命未到职)
第一副书记:
解学恭(1951. 2. 27—1952. 7. 26)
第二副书记:
陶鲁笳(1951. 2. 27—1952. 7. 26)
3、 1952 年 7 月 26 日, 中共中央华北局任命高克林为省委书记, 对其他领导成员作出了局部调整。
书 记:
高克林(1952. 7. 26—1952. 12)
副书记:
陶鲁笳(1952. 7. 26—1952. 12)
4、 1952 年 12 月, 高克林调中央工作, 中共中央华北局任命新的省委领导成员。
1953年 7 月 1 日, 省委书记改称为省委第一书记。
书 记:
陶鲁笳(1952. 12—1953. 6. 30)
第 一 书 记:
陶鲁笳(1953. 7. 1—1956. 8. 1)
第 二 书 记:
裴丽生(1953. 7. 1—1956. 5. 9)
第 三 书 记:
杨士杰(1954. 8. 27—1955. 12. 15)
第一副书记:
王世英(1955. 1. 5—1956. 8. 1)
第二副书记:
卫恒(1955. 1. 5—1956. 8. 1)
第三副书记:
池必卿(1955. 1. 5—1956. 8. 1)
副 书 记:
王谦(1956. 3. 17—1956. 8. 1)
(二)
中共山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共山西省委
1956 年 7 月 25 日至 8 月 1 日, 中共山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太原举行, 选出新的省委领导成员。
第一届(1956. 8. 1—1965. 7. 31)
第一书记:
陶鲁笳(1956. 8. 1—1965. 8. 6)
书 记:
卫恒(1956. 8. 1—1965. 8. 6)
王世英(1956. 8. 1—1962. 5. 1)
王谦(1956. 8. 1—1965. 8. 6)
(1958 年分工为书记处常务书记)
池必卿(1956. 8. 1—1962. 8. 28)
朱卫华(1956. 8. 1—1965. 8. 6)
郑林(1956. 8. 1—1965. 8. 6)
袁振(1964. 8. 27—1965. 8. 6)
王大任(1964. 9. 30—1965. 8. 6)
候补书记:
王大任(1958. 10. 4—1964. 9. 30)
黄志刚(1958. 10. 4—1960. 10. 15)
(三)
中共山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共山西省委
1965 年 7 月 31 日至 8 月 6 日, 中共山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太原举行, 选出新的省委领导成员。
第二届(1965. 8—1967. 1)
第一书记:
卫恒(1965. 8. 7—1967. 1. 12)
第二书记:
王谦(1965. 8. 7—1967. 1. 12)
书记处书记:
郑林(1965. 8. 7—1967. 1. 12)
朱卫华(1965. 8. 7—1967. 1. 12)
袁振(1965. 8. 7—1967. 1. 12)
王大任(1965. 8. 7—1967. 1. 12)
(分工为书记处常务书记)
赵雨亭(1965. 8. 7—1967. 1. 12)
贾俊(1965. 8. 7—1967. 1. 12)
武光汤(1965. 8. 7—1967. 1. 12)
1967 年 1 月 12 日, 省委在“文革” 中被“造反派” 夺权, 1967 年 2 月 25 日, “造反派” 成立了取代省委的中共山西省核心小组 。
1968 年 8月 26 日中共山西省核心小组改称为中共山西省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
中共山西核心小组(1967. 2—1971. 4)
组 长:
刘格平(1967. 2. 25—1971. 4. 9)
第一副组长:
谢振华(1967. 12—1971. 4. 9)
副 组 长:
张日清(1967. 2. 25—1971. 4. 9)
(四)
中共山西省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省委成员
1971 年 4 月 6 日至 11 日, 中共山西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太原召开。
选出了 新的省委领导成员。
省委成立以后, 撤销了 中共山西省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
第三届(1971. 4. —1978. 3)
第一书记:
谢振华(1971. 4. 12—1975. 5. 22)
王谦(1975. 5. 22—1978. 3. 29)
书 记:
曹中南(1971. 4. 12—1977. 3. 26)
陈永贵(1971. 4. 12—1978. 3. 29)
张平化(1971. 4. 12—1973. 6)
王谦(1973. 5. 14—1975. 5. 22)
韩英(1973. 5. 14—1978. 3. 29)
王扶之(1977. 3. 26—1978. 3. 29)
王大任(1977. 3. 26—1978. 3. 29)
王庭栋(1977. 3. 26—1978. 3. 29)
王金籽(1977. 3. 26—1978. 1. 27)
王克文(1978. 1. 31—1978. 3. 29)
副 书 记:
王大任(1973. 5. 14—1977. 3. 26)
王庭栋(1973. 5. 14—1977. 3. 26)
刘世洪(1973. 5. 14—1977. 3. 26)
(五)
中共山西省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出的中共山西省委
1978 年 3 月中共山西省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太原召开, 选出新的省委领导成员。
1980 年10 月、 1983 年 3 月, 中共中央两次对省委领导成员作出了较大的调整。
1983 年 3 月后,不再设第一书记, 改称书记。
第四届(1978. 3—1985. 7)
第一书记:
王谦(1978. 3. 29—1980. 10. 4)
霍士廉(1980. 10. 4—1983. 3. 7)
第二书记:
罗贵波(1978. 12. 10—1983. 3. 7)
常务书记:
李立功(1981. 5. 21—1983. 3. 7)
书 记:
陈永贵(1978. 3. 29—1979. 1. 14)
韩英(1978. 3. 29—1978. 11. 3)
王扶之(1978. 3. 29—1979. 12. 17)
王大任(1978. 3. 29—1979. 12. 17)
王庭栋(1978. 3. 29—1983. 3. 7)
王克文(1978. 3. 29—1983. 3. 7)
李韩锁(1978. 3. 29—1979. 12. 17)
武光汤(1979. 3. 6—1983. 3. 7)
赵雨亭(1979. 3. 6—1983. 3. 7)
贾俊(1979. 3. 6—1983. 3. 7)
朱卫华(1979. 3. 6—1983. 3. 7)
阮泊生(1979. 4. 27—1985. 5. 9)
(1983 年 2 月中共中央调整山西省领导班子并任命)
书 记:
李立功(1983. 3. 7—1985. 7. 6)
副书记:
李修仁(1983. 3. 7—1985. 5. 9)
王森浩(1983. 3. 7—1985. 7. 6)
王克文(1983. 3. 7—1985. 5. 9)
王建功(1984. 7. 23—1985. 7. 6)
(六)
中共山西省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出的中共山西省委
1985 年 7 月中共山西省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太原召开。
选出新的省委领导成员。
后曾两次对省委领导成员作出了调整。
第五届(1985. 7—1991. 3. 5)
书 记:
李立功(1985. 7. 7—1991. 3. 5)
副书记:
王森浩(1985. 7. 7—1991. 3. 5)
王建功(1985. 7. 7—1987. 6. 8)
王茂林(1987. 6. 8—1991. 3. 5)
卢功勋(1988. 2. 21—1991. 3. 5)
(七)
中共山西省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出的中共山西省委
1991 年 2 月 26 日至 3 月 4 日中共山西省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太原召开。
3 月 5 日, 中共山西省委六届一次会议选出了新的省委领导成员。
1992 年 7 月 23 日, 省政府主要领导作出了调整。
1993 年 9 月 20 日, 省委、 省政府主要领导作出了 调整。
第六届(1991. 3. 5—1996. 2. 7)
书 记:
王茂林(1991. 3. 5—1993. 9. 20)
胡富国(1993. 9. 20—1996. 2. 6)
副书记:
王森浩(1991. 3. 5—1992. 7. 23)
卢功勋(1991. 3. 5—1993. 6. 23)
胡富国(1992. 7. 23—1993. 9. 20)
梁国英(1992. 12. 17—1996. 2. 6)
孙文盛(1993. 9. 20—1996. 2. 6)
郑社奎(1995. 2. 9—1996. 2. 6)
常 委:
王云龙、 崔光祖、 郑社奎、 万良适、 董云海、 郭裕怀、
冯芝茂、 张维庆
秘书长:
万良适
纪委书记:
冯芝茂
顾委主任:
李立功
政法委书记:
张邦应
宣传部部长:
崔光祖
组织部部长:
郑社奎
统战部部长:
吴慧琴(女)
(八)
中共山西省第七次代表大会选举出的中共山西省委
1996 年 1 月 31 日至 2 月 6 日中共山西省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太原召开。
2 月 7 日, 中共山西省委七届一次会议选出了新的省委领导成员。
1999 年 6 月 7 日, 省委、 省政府主要领导作出了调整。
第七届 (1996. 2—2001. 10)
书 记:
胡富国(1996. 2. 7—1999. 6. 7)
田成平(1999. 6. 7—2001. 10. 29)
副书记:
孙文盛(1996. 2. 7—1999. 6. 7)
郑社奎(1996. 2. 7—2001. 1. 6)
王云龙(1996. 2. 7—1996. 9)
刘泽民(1996. 2. 7—2001. 10. 29)
刘振华(1999. 6. 7—2001. 10. 29)
李景田(2000. 1. 6—2001. 9)
张宝顺(2001. 9—2001. 10. 29)
纪馨芳(2000. 1. 6—2001. 10. 29)
常 委:
冯芝茂、 董云海、 支树平、 武正国、 张秉法、 侯伍杰(1997 年—2001
年 10 月 29 日)
纪委书记:
冯芝茂
组织部长:
支树平
宣传部长:
侯伍杰
(九)
中共山西省第八次代表大会选举出的中共山西省委
2001 年 10 月 25 日至 29 日中共山西省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太原召开。
10 月 30 日, 中共山西省委八届一次会议选出了新的省委领导成员。
2004 年 1 月, 省政府主要领导作出了 调整。
2005 年 7 月 1 日, 省委主要领导作出了 调整。
第八届(2001 年 10 月 30 日—2006 年 10 月 30 日)
书 记:
田成平(2001 年 10 月 30...
篇五:历任山西省委书记
省历任省委书记、 省长【 山西省历任省委书记、 省长 】
2009 年 10 月 02 日 星期五 上午 10: 48 第一任书 记 程子华(1949 年 9 月一 1950 年 9 月)
新中国成立后, 程子华历任山西省委书记、 省政府主席、 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副主任、 主任、 党组书记; 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副主任; 商业部长、 党组书记; 国家建委副主任、 党组副书记; 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兼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文化大革命” 期间, 受到冲击迫害。
1978 年 3 月, 程子华任民政部部长、 党组书记, 主持《选举法》 的修改工作, 亲自带队深入基层进行选举试点, 并组织领导了 “文化大革命” 以后的第一次全国县、 乡选举。
程子华是中共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八届和十一届中央委员, 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 第三、 四、 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在中共第十二次、 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当选为中顾问委员会常委。
1991 年 3 月 30 日, 在北京逝世。
书 记 赖若愚(1950 年 9 月一 1952 年 2 月)
赖若愚, 1910-1958, 原名来秉敬。
中国工会领导人。
山西五台人。
北平工学院肄业。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中共北平市委军委书记、 山西省特委组织部部长。
1937 年到延安, 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后任中共晋城中心县委书记, 晋中地委书记, 太行区委组织部部长、 区委书记。
1949 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同年任中共太原市委书记。
后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席, 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和第七、八届主席。
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 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书 记 高克林(1952 年 2 月一 1953 年 1 月)
高克林是陕西华县人, 他 1924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洛川特委会书记、 绥察区和绥蒙区党委书记。
1949 年至 1950 年, 他任绥远省委书记、 军区副政治委员、 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1951 年 8 月高克林赴朝鲜参战, 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三兵团政治委员, 1953 年至 1967 年历任山西省委书记、 省军区第一政委、 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中共西北局书记处书记。
1979 年至1983 年, 他先后担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高克林同志是党的八大代表、 中央候补委员, 第十三、 十四、 十五大特邀代表; 第一、 二、
三、 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一届省委(1956 年 8 月一 1965 年 8 月)
第一书记 陶鲁笳
书 记 卫 恒
陶鲁笳 1953--1965
陶鲁笳(1917-) 原名陶国葆。
江苏溧阳人。
早年就读于江苏溧阳私立同济中学、 江苏省立常州中学、 上海复旦实验中学。
后入南京中央大学旁听。
1936 年夏在河北石家庄参加革命工作。
曾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石家庄总队总队长。
同年 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 2 月任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部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晋冀豫区委员会组织部干事、 组织科科长。
1940 年任昔阳、 平定、 和顺三县平辽路东中共中心县委书记。
1941 年起先后任中共太行第二地委组织部部长、 地委副书记兼军分区副政委。
1945 年 3 月任中共太行第五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
1947 年 7 月起任中共太行区委员会组织部部长、 副书记。
1949 年 2 月任中共太行区委员会书记兼太行军区政委。
1949 年后任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部长、 省委第二副书记。
1953 年 6 月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兼山西省军区政委。1958 年 5 月在中央八届二次会议上被补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1960 年 10 月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
1965 年任国家经济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兼中共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政治部主任。1973 年 7 月起, 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政委。
同年 8 月当选为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
1985 年 4 月任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顾问。
1988 年 4 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第二届省委(1965 年 8 月一 1967 年 1 月)
第一书记 卫 恒
第四届省委(1978 年 3 月一 1985 年 7 月)
第一书记 王 谦(一 1980 年 10 月)
霍士廉(1980 年 10 月一 )
王扶之
王克文 1978--1981
山西沁县人。
1973 年 1 月至 1977 年 11 月任武汉市革委会主任。
1949 年 5 月, 任湖北省人民政府财政厅副厅长。
1952 年调任武汉市政府秘书长、 副市长、 市委书记处书记。
1973 年 1 月, 任武汉市委第一书记、 市革委会主任。
1978 年, 先后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省革委会副主任、 省委副书记等职。
1986 年 4 月, 任湖北省顾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1993 年在武汉病逝。
李立功 1981--1991
李立功 男, 1925 年生, 山西交城县人。
1938 年在交城参加抗日游击队。
194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工作后, 历任抗日游击支队干事, 牺盟会太原中心区干训队学员, 交城县区牺盟会协助员, 区抗联主任、 区委书记, 中共交城县委组织部部长、 宣传部部长, 晋源县县长, 共青团山西省汾阳地委书记, 共青团山西省委组织部部长、 副书记、 第二书记,苏联共青团中央团校学员, 中共隰县县委书记, 吕梁县委书记, 中共山西省晋南地委书记, 共青团山西省委书记, 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国政协委员, 中共阳泉市委书记,共青团北京市委第一书记,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 市委宣传部部长, 北京市革委会政治组副
组长, 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 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市委组织部部长,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中共山西省委常务书记, 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 党委第一书记, 中共山西省顾问委员会主任,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中共第十二届、 十三届中央委员。
王茂林 1991--1993 中共中央委员,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
江苏省启东县人, 1934 年 12 月出生。
1952 年毕业于上海财经专修班。
1953 年参加工作。
在山西大同矿务局煤峪口矿担任记录员、 采煤班长、 技术科副科长、 调度室副主任、采煤区长、 党支部书记、 副矿长、 矿长。
1956 年 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3 年至 1964 年曾在北京煤炭干部管理学院采煤专业班学习。
1969 年以后, 回矿任采煤队队长、 区长、 矿生产组长、 矿党委书记兼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3 年, 任大同矿务局党委常委、 副局长、 煤炭部赴英国监造组组长、 采煤工程师、 大同矿务局党委副书记。
1976 年任山西省经济领导小组副组长。
1977 年任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中共山西省委委员。
1979 年后, 任山西省副省长、 中共太原市委书记、 太原市市长。
1985 年任山西省委常委、 太原市委书记。1987 年任山西省委副书记, 同年在中共十三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91 年 3 月任山西省委书记、 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1992 年 10 月在中共十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93 年 1 月当选为山西省政协主席。
1993 年 9 月, 任湖南省委书记。
1997 年, 在中共十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98 年 1 月, 在湖南省第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1998 年 9 月任中共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胡富国 1993--1999
胡富国, 1 9 3 7 年 1 0 月生, 山西长子县人, 1 9 5 7 年 8 月初中毕业后任高级社会计、 团支部书记、 长子县南刘乡政府职员, 1 9 5 8 年 9 月到潞安矿务局煤校学习; 1 9 5 9 年 1 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 9 6 0 年 1 0 月保送辽宁煤矿师范学院、 阜新矿业学院学习; 1 9 6 4 年 8 月任大同矿务局永定庄矿技术员、 采煤队党支部书记、 采煤一区党总支书记; 1 9 7 3 年 1 0 月任大同矿务局煤峪口矿党委副书记、 革委会主任; 1 9 7 5 年 3 月任山西煤管局副局长、 党委副书记; 1 9 8 0 年 3 月兼任西山矿务局局长、 党委副书记、 古交矿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 1 9 8 2 年 3 月任煤炭部副部长、 党组成员、 党组副书记; 1 9 8 8 年 5 月任能源部副 部长、 党组成员; 1 9 9 0 年 1 月兼任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总经理、 党组书记; 1 9 9 2 年 7 月任中共山西省委副书记、 代省长、 省政府党组书记; 1 9 9 2 年 1 0 月当选为中共十四届中央委员; 1 9 9 3 年 1 月任中共山西省委副书记、 省长、 省政府党组书记; 1 9 9 3 年 9 月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1 9 9 6 年 2 月起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现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
田成平 1999--2005
1945 年 1 月生, 河北大名人。
1964 年 4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8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
大学文化程度。
参加工作后在安徽省霍邱城西湖军垦农场劳动锻炼; 1970 年后任北京石油化工总厂胜利化工厂宣传科干事、 总厂团委书记; 1974 年任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总公司前进化工厂党委副书记; 1983 年任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总公司党委副书记; 1984 年任北京西城区委书记;
1988 年任青海省委副书记; 1992 年任青海省代省长; 1993 年任青海省省长; 1997 年任青海省委书记; 1998 年兼任青海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9 年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2003 年1 月, 在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当选为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5年 7 月, 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
是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 第十五届、 十六届中央委员。
张宝顺 2005 年--今
张宝顺, 男, 汉族, 1950 年 2 月生, 河北秦皇岛人。
1971 年 4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 年 11 月参加工作。
1987 年 6 月参加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理论系函授学习。
1992 年在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68 年在秦皇岛港务管理局参加工作, 曾任局团委书记。
1975 年任秦皇岛港务管理局党委副书记。
1979 年后任共青团中央青工部干事, 副处长, 副部长。
1982 年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1985 年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
1991年兼任全国青联主席。
1993 年 4 月至 1998 年 3 月年 10 月任新华社副社长、 党组成员。1998 年 3 月至 2001 年 10 月任新华社副社长、 党组副书记。
2001 年 9 月任中共山西省委副书记。
2001 年 10 月在中共山西省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共山西省委常委、 副书记。
2004 年 1 月, 任山西省副省长, 代理山西省省长。
2004 年 2 月在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当选为山西省省长。
2005 年 7 月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2006 年 1 月在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举为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是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第十四届中纪委委员, 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程子华(1949. 08-1950. 09)
赖若愚(1950. 09-1952. 01)
解学恭(1951. 07-1952. 07, 代书记)
高克林(1952. 07-1953. 04)
陶鲁笳(1953. 04-1965. 08)
卫 恒(1965. 08-文革初)
谢振华(1971. 04-1975. 05)
王 谦(1975. 05-1980. 10)
霍士廉(1980. 10-1983. 03)
李立功(1983. 03-1991. 03)
王茂林(1991. 03-1993. 09)
胡富国(1993. 09-1999. 06)
田成平(1999. 06-2005. 07)
张宝顺(2005. 07-
山西历任省长
程子华(1949. 07-1951. 02)
赖若愚(1951. 02-1952. 05)
裴丽生(1952. 05-1956. 04)
王世英(1956. 04-1958. 12)
卫 恒(1958. 12-1965. 12)
王 谦(1965. 12--文革初)
刘格平(1967. 03-1971. 04)
谢振华(1971. 04-1975. 05)
王 谦(1975. 05-1979. 12)
罗贵波(1979. 12-1983. 04)
王森浩(1983. 04-1992. 08)
胡富国(1992. 08-1993. 01, 代省长)
胡富国(1993. 01-1993. 09)
孙文盛(1993. 09-1994. 03, 代省长)
孙文盛(1994. 03-1999. 07)
刘振华(1999. 07-2000. 01, 代省长)
刘振华(2000. 01-2004. 01)
张宝顺(2004. 01-2004. 02, 代省长)
张宝顺(2004. 02-2005. 07)
于幼军(2005. 07-2006. 01, 代省长)
于幼军 (2006. 01-2007. 9. 1)
孟学农(2007. 9. 3-2008. 01, 代省长)
孟学农(2008. 01-2008. 09)
王 君(2008. 09-代省长)
山西省历任副省长
武新宇(1949 年 8 月--1949 年 9 月)
裴丽生(1949 年 8 月--1952 年 4 月)
王世英(1949 年 8 月--1956 年 4 月)
邓初民(1950 年 3 月--1958 年 11 月)
郑 林(1955 年 2 月-1967 年 3 月)
焦国鼐(1955 年 2 月-1977 年 12 月)
武光汤(1955 年 2 月-1967 年 3 月,
1979 年 12 月-1983 年 4 月)
张晓东(1955 年 2 月-1958 年 11 月)
卫 恒(1956 年 4 月-1956 年 5 月)
刘开基(1956 年 4 月-1967 年 3 月)
张天乙(1956 年 4 月-1961 年,
1979 年 12 月-1983 年 4 月)
王中青(1956 年 4 月-1967 年 3 月,
1979 年 12 月-1983 年 4 月)
岳宗泰(1960 年 5 月--1961 年)
刘贯一(1963 年 9 月-1977 年 12 月)
贾云标(1964 年 10 月-1967 年 3 月,
1977 年 12 月-1983 年 4 月)
卫逢祺(1964 年 10月-1967 年 3 月,
1979 年 12 月-1983 年 4 月)
刘格平(1965 年 12 月-1967 年 3 月)
黄古诚(1965 年 12 月-1967 年 3 月)
贾冲之(1965 年 12 月-1967 年 3 月,
1979 年 12 月-1983 年 4 月)
张日清(1967 年 3 月-1977 年 12 月)
袁 振(1...
篇六:历任山西省委书记
得山西省省委书记------胡富国还记得胡富国在位时全省因外省欠款停止向欠煤款的省份供煤的事情吧?
当时全国各个省几乎都欠山西的煤款, 甚至其中一大部分明里暗里成了死债、 无头债。
山西通过各种渠道, 甚至通过中央协调催款, 中央方面敷衍多于实施。
在这种情况下, 胡富国毅然决然向全省煤矿企业下达了命令:
停止向欠煤款的地区及单位供煤!
!
!
这时, 中央“关心” 起山西了, 一方面安抚山西, 一方面“协调” 欠款省份还款。
在象征性地给山西还了一点煤款后, 供煤又继续了。
为什么“停煤催款” 行动夭折了? 没办法啊, 山西是中国的, 胡富国也是共产党的干部, 没有中央的支持, 只靠胡富国能行吗?
但胡富国在这件事上真正得罪了中央, 得罪了那些欠山西煤款的省级大员们!
没多久, 胡富国离开了山西, 离开的理由是“班子之间不团结 (和那个草包孙文胜),影响了山西的工作” , 实际上是因为胡富国的“停煤催款” 行动惹怒了全中国!
山西人哪, 咱们拍拍自己的良心, 咱山西有几任这样的省委书记? !
有几任能拼得一身刮, 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当家人? !
有几任嘴上叫着“父老乡 亲” 、 心里想着“父老乡 亲” 、 行动为了“父老乡 亲” , 为了“父老乡 亲” 敢丢乌纱帽的好书记? !
引黄工程、 太旧高速, 对山西来讲是旷世之举, 中央设置了道道阻隔, 胡书记带领全省三千万父老硬是勒紧裤腰带修起来了!
说山西人自私, 不顾其它省份的困难, 可又有哪个省顾及过山西的困难!
用着山西的煤、 电, 不给钱, 还嫌山西污染了环境、 嫌山西人穷, 欺负山西人, 看看近几年央视播的清宫戏, 里面的贪官形象也是山西!
!
!
1990 年春天, 《人民日报》 在头版发了一篇新华社特写 《副部长夫人烧锅炉》 ,报道了时任能源部副部长的胡富国, 妻子却在能源部家属院负责给澡堂烧锅炉的事。
当天晚上, 李鹏总理打电话给胡富国:
“老胡啊, 我今天看了报纸才知道你的夫人还在烧锅炉。
” 胡富国说:
“谢谢总理关心, 我是个农民的孩子, 共产党已经对我够好的了, 不能所有的官都让我一家人当了。
” 将近 20 年过去了, 日前有记者专程探访了前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和他的夫人常根秀。
妻做的棉袄才能挡寒
胡富国 1937 年出生在长子县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
母亲生了 11 个孩子, 因为家贫, 只养活了胡富国和两个妹妹。
母亲得了病, 只买了 17 元钱的药, 家里就再也拿不出钱给她治病了。
母亲早逝, 是父亲一手把胡富国和两个女儿拉扯大的。
1964 年, 胡富国从阜新矿业学院毕业, 被分配到大同矿务局永定庄矿任技术员。不久后, 胡富国和老家长子县的姑娘常根秀订婚。
常根秀原是化肥厂的工人。
三年困难时期, 工厂精减职工, 常根秀回乡 务农。
胡富国和常根秀结婚后, 把妻子带到大同矿务局, 让她在矿上的幼儿园做幼教。
妻子是农业户口, 全家只有胡富国一个月 20 多公斤的口粮, 常吃不饱。
工作之外, 常根秀还有一个大任务——给丈夫送饭。
胡富国在大同当矿长时, 常把铺盖搬到矿井口。常根秀心疼丈夫在食堂吃不好, 常常提着篮子给胡富国送饭。一天, 她来送饭, 不见胡富国人影, 一问才知道, 他去了食堂。
胡富国正在饭堂排队打饭。
原来有工人向他告状, 说食堂的服务员不给工人打肉菜, 只给矿上的干部吃。
那时是上世纪 70 年代, 肉的供应比较少。
胡富国听了, 立即端了饭盆奔食堂。
他穿着黑棉袄, 腰上扎着一根绳子, 脸上胡子拉碴的, 往打饭的工人队伍里一站, 跟普通矿工没啥区别。
胡富国把饭盆递给一位女服务员, 指着肉菜说, 我要那个。
服务员抬了下眼皮,看了看眼前的这位矿工, 说:
“不卖。
” 胡富国立刻把食堂的负责人叫来, 喝道:“工人在井下, 干的是最累最危险的活, 肉菜怎么就轮不到他们吃了﹖ ” 他坚持要食堂负责人辞掉那个女服务员。
服务员被辞三个月后, 胡富国又嘱咐把她安排到另一处去上班。
他说, 娃还小, 不能因为犯了错就一辈子没了工作。
1975 年, 胡富国任山西省煤炭管理局党委副书记、 副局长, 1980 年兼任山西省西山矿务局局长, 这在当时已经是不小的官了。
常根秀是个贤惠女人, 跟着丈夫来到太原。
有关部门几次提出给常根秀安排个正式工作, 都被胡富国婉言谢绝。胡富国对妻子说:
“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 那是旧社会。
咱不能搞封建社会那一套, 如果自己都做不好, 哪有资格去管别人。
你就受点委屈吧。
”
妻子理解丈夫, 到煤管局的招待所做临时工, 当了名服务员。
她负责一整层楼的清洁工作, 给几十间客房铺床叠被, 擦桌拖地, 还要清洗厕所。
当时, 他们已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
胡富国是那种一心扑在事业上的男人, 别说做家务了, 人影都整天见不着。
四个孩子的衣食住行全是常根秀一手打理, 在单位拖地扫地, 回到家给四个孩子做饭洗衣, 常常吃晚饭时, 累得端着碗直打瞌睡。
深夜, 孩子们睡了, 常根秀还要在灯下飞针走线, 给孩子还有胡富国做厚的薄的棉袄棉裤。
我省的冬天很冷, 胡富国常常到矿上去, 天寒地冻的, 穿着妻子做的棉袄才能挡住寒气。
后来胡富国当了省委书记, 还穿着妻子做的棉袄。
一年冬天在北京上中央党校, 他仍是一身黑棉袄。
党校的同学, 时任《人民日报》 总编辑的范敬宜, 听了胡富国历数妻子做的棉袄有几大好处后, 不禁啧啧称奇, 还写了文章《省委书记的黑棉袄》 , 刊登在《人民日报》 上。
副部长的夫人烧锅炉
1982 年, 胡富国调任煤炭部副部长、 党组成员, 1986 年任党组副书记; 1988 年至 1992 年任能源部副部长; 1990 年至 1992 年兼任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胡富国进京当副部长, 举家迁往北京。
常根秀原想, 该安排个好工作了吧。
可胡富国跟她说, “你到煤炭部家属宿舍区工作吧。
” 常根秀一问, 原来是在机关的洗澡堂烧锅炉。
常根秀叨叨两句:
“我跟你一辈子, 也没沾什么光。
”胡富国歉意地笑了笑:
“烧锅炉除了脏点热点, 没啥不好, 离家也近。
” 常根秀在这个岗位一直工作了十年。
副部长的妻子烧锅炉, 这事一直没人知道, 直到新华社记者朱幼棣偶然发现此事, 并写稿登了报。
胡富国与朱幼棣是忘年交。
朱幼棣在考入山东大学前曾在矿上做过技术员。
所以, 每次采访胡富国后, 都要聊一会儿。
有一次, 两人聊天时, 朱幼棣偶然问起常姨做什么工作, 胡富国摆摆手说,说出来丢人, 烧锅炉的。
朱幼棣大吃一惊, 出于职业的敏感, 立刻说, 采访一下行不行﹖ 胡富国坚决地拒绝了, 说, 不能写, 写出来丢人现眼, 会笑我没本事。朱幼棣把这事记在了心里。
一次, 他闻听胡富国出国考察, 觉得机会来了, 急忙给常根秀打电话:
“您在哪里﹖ 锅炉房。
好好, 我去看看您。
”
这锅炉房也就六七平方米, 摆了三个大锅炉后, 余下的空间刚容人转个身。
因为烧的是煤气, 所以小房间里一氧化碳的浓度非常高, 常根秀只得每天站在门口。夏天极热, 冬天站在门口吹寒风, 滋味也不好受。
更不容易的是, 为了这份工作,给孩子做午饭晚饭成了大问题。
因为每天洗澡人多的高峰时段有两个, 一个是中午一两点, 一个是晚上六七点, 所以, 做中饭和晚饭的时段, 就要待在锅炉房,把热水烧得足足的。
常根秀有时能在上班前把饭给四个孩子做出来放在锅里, 有时来不及做, 几个孩子就胡乱吃点干粮, 或者到外边的小摊上凑合一顿。
一位副部长的夫人竟然工作在如此辛苦的岗位上, 朱幼棣大为感动, 拿出相机准备拍照片。
常根秀不好意思地说:
“身上的工作服太旧太破, 等我换件好一点的。
” 她拿出挂在门后的一件衣服套上, 然后高高兴兴地照了相。
从 1982 年到 1992 年, 在烧了整整 10 年锅炉后, 常根秀因积劳成疾, 要做大手术。
妻子被推进手术室时, 胡富国紧紧握住她的手:
“你要平安地出来。
”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 “4 个孩子, 我没操过心, 都是你一手拉扯大的。
我让你做了 7年又脏又累的招待所服务员, 到了北京烧锅炉, 挨冻受热又 10 年。
这辈子, 我最对不起的人是你啊……”
术后, 因为健康的原因, 常根秀在工人的岗位上退休了。
胡富国从来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 为夫人找份好工作。
省委书记夫妻和一所乡 村小学
1992 年 7 月, 胡富国出任我省副省长、 代省长; 1993 年春, 在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上, 全票当选为山西省省长; 1993 年 9 月始, 任山西省委书记。
胡富国刚到我省时, 到吕梁山区考察。
回来的路上, 看到崖下有几眼破窑洞, 他临时要求停车, 要上去看看。
原来这是桥峁村小学, 一至四年级, 25 个学生, 就在一间破窑洞里上课。
窗户上没玻璃, 课桌都是用石块和泥垒的。
胡富国看着眼前的情景, 流下了眼泪。
他问原吕梁地委书记, 这样的学校多吗﹖ 原吕梁地委书记说:
“农村的学校, 不少还是这个样子。
”
胡富国临走时, 对老师和孩子们说, 明年我一定要让你们搬进新教室。
回到太原后, 他召集有关部门, 拨出专款, 作出了两年内解决全省中小学校危房问题的决定。
胡富国把在桥峁村小学看到的情景跟妻子说了。
常根秀去买了 25 个书包,每个书包都装着铅笔盒、 作业本、 铅笔、 橡皮, 然后托人给那个学校送去。
不久,学校托人给胡富国捎来一双鞋, 鞋里有双针脚密密的鞋垫, 是孩子们的母亲共同做的。
一年后, 学校还送来了孩子们在新校舍前升国旗的照片。
此后 8 年里, 胡富国夫妻一直和吕梁山桥峁村小学的孩子和老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常根秀不时托人送文具给孩子们。
省委书记给工人唱戏
胡富国在山西八个年头, 经手修建了太旧高速路、 引黄入晋水利枢纽、 阳城发电厂三大工程, 被我省的父老乡 亲称为地上、 地下、 空中三条大通道。
修太旧公路的那些日子里, 常常下了班后, 胡富国说, 走, 工地上看看去 他一共去了 36 次工地, 常根秀原想病退成为专职妻子后, 能好好照顾丈夫, 现在反而更见不着他了。
有一天, 胡富国出门上班时, 她问他晚上是否回家吃饭。
胡富国说:
“回来 ” 晚饭做好后, 左等右等他也没有回来, 一直到晚上 8 点多常根秀才打通电话。
原来胡富国从太旧公路现场办公后, 临时决定去机场上北京。
电话接通时, 胡富国正坐在邹家华副总理的家里汇报工作:
“副总理, 我为太旧路而来, 现在碰到困难, 过不去了。
” 邹副总理劝说:
“不要急, 你们要有信心,要为山西人民把事办好, 国家会支持的 ”
春节, 胡富国从北京请了山西老乡 郭兰英等, 到工地上慰问演出。
数千名工人一齐喊:
“胡书记, 唱一个 ” 胡富国说:
“我不会唱歌。
” 工人们不依不饶, 掌声经久不息。
胡富国一高兴, 说:
“唱歌, 我的确不会, 太旧高速修成后, 我给你们唱戏 ” “好 ” 工人们一片欢呼。
5 万人先后苦战 3 年, 终于在 1996 年 6 月建成了我省第一条高速公路, 这也是全国第一条山区高速公路 还创下了当时三项全国之最:
工期最短、 造价最低、质量最优。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在太旧高速路完工后举行的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 省委书记竟然粉墨登台, 亲自唱了一出山西上党梆子。
以往有演出, 都是领导坐在台下的, 何曾见过一个省委书记上台给工人演戏﹖ 工人们把巴掌都拍红了。
有些工人看着笑着, 都落泪了。
太旧公路使得封闭的山西终于有了与外界相连的畅通大道。
沿太旧高速路上北京, 只需要 5 个小时。
一时间, 坐长途汽车逛北京城成了太原人的新时尚。
太旧高速路修建中, 有 8 名工人血染路面。
胡富国下令修建太旧烈士纪念碑, 年年亲自去献鲜花。
他说, 太旧高速路修好了, 老百姓把功劳都算到我们头上了, 可是,这 8 名工人, 把性命都搭了进去。
大妹去世妻子瞒着他
山西穷, 是因为没有水。
胡富国决心上马引黄的万家寨水利枢纽, 年引黄河水26 亿立方米。
引黄工程在重重困难和干扰中动工。
1997 年 5 月底, 一位中央领导到万家寨引黄工程工地上视察。
恰在此时, 胡富国的大妹妹和丈夫因车祸双双去世 常根秀闻讯, 一边强忍悲痛处理后事, 一边嘱咐家人对胡富国封锁消息,不要影响他工作。
处理完大妹妹和大妹夫的后事, 常根秀累得病倒, 住进了医院。
送走领导后, 胡富国赶往医院去看妻子。
他一进病房, 常根秀就痛哭失声。
小儿子哽咽道:
“爸爸, 你一定要挺住。
大姑和大姑夫, 因为车祸, 在 5 天前去世了 ” 这句话像惊雷一样炸开, 胡富国两眼一黑, 顿时晕了 过去。
15 分钟后, 胡富国才醒来, 眼泪大滴大滴地从脸上淌下来:
“家里困难, 妹妹为了供我读书, 读完高小就辍学,出嫁后她不断帮助我。
临死却没能见最后一面……”
万家寨水利枢纽终于完工了。
它是黄河上仅次于小浪底的大工程, 与小浪底工程几乎同时完工, 但当时媒体鲜有报道。
万家寨水利枢纽对于山西至关重要, 至今,仍是太原的生活和工业用水的有力保障。
阳城电厂是胡富国向中央要来的。
中央原本打算在江苏修建一个燃煤发电厂, 胡富国力争, 说把山西的煤运到江苏, 成本太高了, 不如建在阳城。
当时国家计委的一位处长来现场考察, 胡富国不仅亲自去接, 还为处长拎包。
有人笑他 “有损官格” 。
胡富国不以为然, 说:
“如果人穷还端着架子等天上掉馅饼, 那不是要饿死吗﹖ ” 阳城电厂建成了, 它不仅缓解了晋煤外运的难题, 还成为了山西的利税大户。
常根秀有一次坐大巴走太旧公路时, 听到乘客在议论胡书记。
一个说:
“一走太旧公路, 就想起胡富国胡书记。
” 另一个说:
“胡书记说实话、 办实事, 打下了咱山西经济发展的基础。
看看山西现在赢利的电厂和煤矿、 畅通的高速公路, 看看维系山西人生命的水利工程, 如果没有当初胡富国卖命努力, 如果没有胡富国把...
篇七:历任山西省委书记
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学生会主席第 1 届:吕应中(1949 年 4 月 29 日当选)
第 2 届:林寿屏(1949 年 10 月当选)
第 3 届:徐乃明(1950 年 3 月 28 日当选)
第 4 届:凌瑞骥(1950 年 7 月当选)
第 5 届:朱镕基(1951 年 3 月 11 日当选)
第 6 届:邵 敏(女)(1951 年 9 月当选)
第 7 届:方耀堂(1952 年夏当选)
第 8 届:张慕葎(1953 年春当选)
第 9 届:张慕葎(1959 年 9 月 19 日当选)
第 10 届:林 泰(1954 年 3 月 13 日当选)
第 11 届:潘霄鹏(1955 年 3 月 13 日当选)
第 12 届:谭浩强(1956 年 3 月 11 日当选)
第 13 届:谭浩强(1956 年 3 月 17 日当选)
第 14 届:潘丽华(女)(1959 年 3 月 21 日当选)
第 14 届:曾 点(女)(1969 年 3 月当选)
第 15 届:俞纪美(1962 年 4 月 7 日当选)
第 16 届:张福森(1964 年 3 月 19 日当选)
第 17 届:徐荣凯(1965 年 9 月 7 日当选)——“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清华大学学生会于 1966 年 6 月解散,徐荣凯也自动离职。
第 18 届:戴桂兰(女)(1974 年 2 月 8 日当选)
第 19 届:(空缺)——因“四人帮”破坏,本届学生代表大会虽正常召开,但并未选出主席。
第 20 届:彭顺生(1978 年 6 月 20 日当选)
第 20 届:孙建京(1979 年 4 月当选)
第 21 届:林炎志(1980 年 12 月 12 日当选)——林炎志是第一位由全校学生普选产生的学生会主席,这种空前民主的选举方式在当时造成了轰动。
第 22 届:宋 军(工程力学系)(1982 年 9 月 24 日当选)
第 23 届:赵 艰(1983 年 9 月 16 日当选)
第 24 届:杨振斌(工程物理系)(1984 年 10 月当选)——他最先提出学生会要成为“同学之家,师生之桥,干部之校”,这 12 个字作为清华大学学生会的宗旨一直沿用至今。
第 25 届:郭 谦(汽车系)(1985 年 9 月 27 日当选)
第 26 届:潘福祥(经管学院)(1986 年 5 月 23 日当选)
第 27 届:郭宏林(1987 年 5 月 14 日当选)
第 28 届:方 方(1988 年 5 月 12 日当选)
第 28 届:杨红征(计算机系)(1989 年 10 月当选)
第 29 届:杨 岳(精仪系)(1990 年 3 月 26 日当选)
第 29 届:苏 辉(1991 年 5 月 16 日当选)
第 30 届:吕运强(1992 年 5 月 17 日当选)
第 30 届:尹 霞(女)(计算机系)(1993 年 3 月当选)
第 31 届:蔡 涛(材料系)(1994 年 4 月 16 日当选)
第 31 届:孙勤芳(女)(电子系)(1995 年 3 月 27 日当选)
第 32 届:石 磊(电机系)(1996 年 4 月 7 日当选)
第 32 届:杜汇良(汽车系)(1997 年 4 月 11 日当选)
第 33 届:孟华东(电子系)(1998 年 5 月 16 日当选)——就在孟华东卸任前几天,发生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清华学生义愤填膺,集体上街游行示威,到美国驻华使馆门前请愿抗议,期间也发生了一些过激行为,对此,孟华东以大局为重,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有关精神,根据上级指示,积极疏导学生情绪,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较好地把握了分寸,表现得相当成熟。
第 33 届:王 勇(精仪系)(1999 年 5 月 15 日当选)
第 34 届:申 跃(女)(土木系)(2000 年 5 月 15 日当选)——作为清华近 10 年来唯一的女学生会主席,申跃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其长发飘飘的潇洒形象给许多人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2001 年 4 月 29日,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90 周年大会上,申跃在全场近 6000 名海内外校友、嘉宾和师生员工代表面前、在江泽民主席和朱镕基总理面前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发言,展现了清华学子的风采。
第 34 届:孔 磊(汽车系)(2001 年 5 月 25 日当选)——孔磊任期内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清华学生刘海洋伤熊事件,该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严重损害了清华大学的声誉。那段时间,孔磊临危不乱,四处奔走斡旋,协调各方面关系,密切配合王大中校长等校领导,密切配合校党委和校团委,开展大规模的公关活动。他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捐款和签名活动,并发表了《致北京动物园的一封信》。这场危机最终得以化解,孔磊功不可没。
第 35 届:阳 波(水利系)(2002 年 6 月 1 日当选)
第 35 届:王松涛(土木系)(2003 年 6 月 19 日当选)
第 36 届:郑晓博(计算机系)(2004 年 6 月 6 日当选)——郑晓博曾以能向校方反映学生呼声、为广大同学维权著称,但在 2005 年 3、4 月间发生水木清华 BBS 事件时,郑晓博虽坐镇清华,却未能稳住动荡的局势,在事件的全过程中,学生会的反应都相当迟钝和暧昧,郑晓博甚至没有公开露面,大有明哲保身之意。对于郑晓博的“不作为”,许多学生感到愤怒和不满。
第 36 届:李冠华(精仪系)(2005 年 6 月 2 日当选)
第 37 届:毛 捷(法学院)(2006 年 6 月 3 日当选)
第 37 届:郝 瀚(汽车系)(2007 年 6 月 7 日当选)
第 37 届:药 宁(工业工程系)(2008 年 4 月 26 日当选)
第 38 届:张昭遂(电机系)(2008 年 12 月 21 日当选)
北京大学改革开放后历任学生会主席
1978:袁纯清,法学 76 级,现任陕西省省长。
1980:张
炜,中文 77 级,现任牛津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1981:潘维明,中文 77 级
1983:王
琦,历史 80 级
1984:刘能元,经济 81 级,现任天津证监局局长。
1985:王晓蒙,地质 82 级,现任易达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
1986:李明春,法律 83 级,现任北大青鸟集团副总裁。
1987:陆
昊,经院 85 级,现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1988:周燕军,法律 85 级,现任潍坊北大青鸟华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0,陈
伟,地质 87 级,
1991:赵晨昕,政治学 88 级
1993:陈光洁
1994:马化祥,地质 91 级,现任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
1995:张
菁,国政 91 级 1996:张瑞刚,经院 92 级
1997:翁贺凯,哲学 94 级,现在香港科技大学任教。
1998:简
易
1999:吕晨飞,经院 96 级,现任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
2000:徐
晴,法学院 97 级, 2001:邢
袆
2002:阮
草,政管 99 级,现任北京大学团委社会实践与志愿者部部长。
2003:朱
凯,经院 00 级,现任北京大学团委文化体育部代部长。
2004:廖
望,国关 01 级,
2005:刘
凯,哲学 02 级,现任全国青联副主席、全国学联主席、北京大学团委书记助理。
2006:白小龙,元培 03 级,现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2007 级硕士研究生。
2007:高
翔,外语 04 级 2008:张
度,国关 05 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