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预防未成年溺水安全教育
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
一、了解溺水
1.
溺水是游泳或掉入水坑、水渠等常见的意外事故,水淹死的人是意外死亡总数的50%以上。
2.
溺水症状有:淹溺者面部青紫、肿胀、口腔内有泡沫或淤泥,眼睛充血,四肢无力或抽搐,心跳过慢或过速,严重的甚至出现呼吸衰竭或心脏停止。
二、避免溺水
1.
不要私自下水游泳,家长要陪伴孩子到安全、正规的游泳池或浅水区进行游泳。
2.
严禁未成年人私自结伴外出游泳,必须由家长或者其他成年人陪同。
3.
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要随便跟陌生人一起游泳或玩耍。
4.
在下水前要了解水情,做好充分准备,在下水前要适当活动身体,调节身体状态。
三、求救方法
1.
在游泳时遇到溺水事故时,应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高声呼救或胡乱挥手求救都是无效的。
2.
应寻找浮物,如游泳圈、木棍、木板等,并牢牢抓住。
3.
如没有浮物,可将自己的衣服或者其他物品填充到头部和口鼻之间,以免淹溺。
4.
在求救时要大声呼喊,并拨打紧急电话报警。
四、游泳技能
1.
选择安全的游泳区域,不要在未经开发的河湖、水库、渗水坑等危险水域游泳。
2.
游泳前要做适当的热身运动,如跑步、伸展运动等。
3.
在游泳时身体不适或者疲劳时应立即离开游泳区域。
4.
学习正确的游泳技巧,如蛙泳、仰泳、自由泳等,并掌握基本的呼吸技巧。
五、水上安全
1.
在水面上行走或者玩耍时要时刻注意安全,不要在水深超过自己身高或者不熟悉的水域玩耍。
2.
在水上活动中要穿好救生衣,并正确使用救生设备。
3.
在水上活动中不要追逐打闹,不要做危险的动作或者挑战高难度的水上活动。
4.
在水上活动中不要扔弃垃圾,保护好水域环境。
六、应急处理
1.
在发生溺水事故时,应迅速将溺水者抬离水面,并及时拨打紧急电话求救。
2.
在对溺水者进行施救时,应将溺水者头朝下脚朝上,并将其肺部内的水排出。
3.
若溺水者出现呼吸停止或者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或者人工呼吸。
4.
若溺水者出现严重症状,如肌肉痉挛、骨折等,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七、自我保护
1.
游泳时要注意力集中,不要分散注意力,如玩手机、看书等。
2.
在游泳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泳姿和强度,不要过度运动。
3.
在游泳前要检查自身身体状况,如感冒、身体不适等不宜游泳。
4.
在游泳时要遵守游泳场所的规定和安全要求。
八、告知家长
1.
告知家长自己的行踪和活动计划,并请家长在安全时间地点接送。
2.
告知家长自己的游泳技能和自救方法,并请家长在游泳前检查自身身体状况。
3.
告知家长不要让孩子在水域旁边玩耍或者在没有成年人陪同下私自下水游泳。
4.
告知家长在发现孩子有溺水风险时及时报警求助。
九、安全游泳
1.
游泳前要检查游泳场所的安全性,如救生设备是否完好、水深是否适宜等。
2.
在游泳时要遵守游泳规则,如不要在水中嬉戏、不要跳水时不注意水深等。
3.
在游泳时要保持身体卫生,如不要涂抹防晒霜等化学物品。
4.
在游泳后要及时冲洗身体,并更换干净的衣服。
十、注意事项
1.
不要单独游泳,必须有人陪同。
2.
不要在没有救生设备和救生人员的水域游泳。
3.
不要在不熟悉或者过深的水域游泳。
4.
不要在疲劳或者身体不适时游泳。
5.
不要忽略安全警示和规定,不要在危险区域游泳。
总之,防溺水安全教育是中小学生必须重视的一项安全教育,了解溺水、避免溺水、求救方法、游泳技能、水上安全、应急处理、自我保护、告知家长等都是需要掌握的内容。同时,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要在危险的水域游泳,要注意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只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才能确保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篇二:预防未成年溺水安全教育
如何防溺水
1、不要私自在海边、河边、湖边、江边、水库边、水沟边、池塘边玩耍、追赶,以防滑入水中;2、严禁学生私自下水游泳,特别是中小学生必须有大人的陪同并带好救生圈;3、严禁中小学生私自外出钓鱼,因为钓鱼蹲在水边,水边的泥土、沙石长期被水浸泡,而变很松散,有些水边长年累月被水浸泡还长了一层苔藓,一踩上去就滑入水中,即使不滑入水中都有被摔伤的危险;4、到公园划船,或乘坐船时必须要坐好,不要在船上乱跑,或在船舷边洗手、洗脚,尤其是乘坐小船时不要摇晃,也不要超重,以免小船掀翻或下沉;5、在坐船时,一旦遇到特殊情况,一定要保持镇静,听从船上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能轻率跳水。如果出现有人溺水,更不要冒然下水营救;6、遇到大风大雨、大浪或雾太大的天气,最好不要坐船,也不要在船上玩;8.不要在水中长时间憋气,容易
7、如果不慎滑落水中,应吸足气,拍打着水,大声地呼救;憋气死亡;8、如果不幸溺水,当有人来救助的时候应该身体放松、让救助的人托住腰部;9、当自己特别心爱的东西,掉入水中时不要急着去捞,而应找大人来帮忙;当然,游泳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然而,不做好准备、缺少安全防范意识,遇到意外时慌张、不能沉着自救,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
防止溺水事故的要点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人士,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7、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心肺复苏最为重要。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保持呼吸通畅;应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将溺水者的腹部垫高,使胸及头部
下垂,或抱其双腿将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动或跳动"倒水"动作。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败的关键,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时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预防溺水的措施
1、小学生应在成年人的带领下游泳;2、小学生不能独自在水塘边、小河边等玩耍;特别要注意的是那种没有人去的水塘要避免去。还有水草较多的地方;3、不能去竖有禁止游泳牌子的地方游泳,特别是在暑假,不能在没有成年人的看护下邀请好友去水塘边游泳;4、不会游泳者,不能去水较深的区域,谨防溺水事件发生。不会游泳者,身边要有成年人,游泳圈对于一个不会游泳的来说是没用的;5、在游泳前要做好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在水里时抽筋。
防溺水安全顺口溜
防溺水安全知识顺口溜(一)伏天天气闷又热,游泳消暑图清凉,麻痹大意出事故,防溺常识要多讲。
学生放假去游泳,家长陪护不能忘;要去正规游泳场,安全卫生有保障;下水之前先热身,没证不下深水池。
身体状况要注意,发烧感冒游别想。
自然水域风险多,淤泥水草深坑藏;水深水浅变化大,岸边湿滑难落脚。
同学打闹追逐跑,脚下一滑落水中。
防溺水安全知识顺口溜(二)同学们,注意听,安全牢牢记在心,夏天游泳防溺水,河沟水库和池塘,千万不能胡乱行。
会游的,别逞能,水深沟底乱草生,一旦发生溺水害,喊人救命没人听,不会游的更可怕,稍不留神要了命,千万注意防险情,安全牢牢记在心。
游泳就去游泳馆,安全清洁更轻松。
防溺水安全知识顺口溜(三)防溺水,有高招,个人安全要记牢。
小学生,上下学,交通小队要排好。
听指挥,别乱跑,平安回家父母笑;防溺水,有高招,大人陪伴最是好。
私自游,很危险,不去深水很重要。
私下塘,不安全,要防头昏与痉挛。
要游泳,告家长,跳水潜泳会受伤。
伙伴不见大声喊,叫来大人最理想。
防溺水,要注意,水渠旁边莫贪玩。
水激流,不打闹,掉进激流会要命。
一江大水喝不完,青春年少赴黄泉。
洗衣服,找浅滩,深处陡坡不安全。
若遇衣物游得远,不要拼命伸手捡。
河水涨,莫强过,逞强逞能必招祸。
绕道行,才安全,雨过天晴家家安。
下雨天,路泥泞,团结互助讲文明。
大小相帮助人乐,平平安安把家还。
说安全,道安全,安全工作重泰山。
老师同学齐参与,校内校外享平安。
抚育校园新花朵,培植祖国栋梁材,六一儿童庆佳节,万千花朵正宜人。
篇三:预防未成年溺水安全教育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大全
防溺水平安教育学问大全
天气渐渐转热,孩子们可能渐渐萌生了下水玩耍玩耍的念头,期望广阔家长,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常常进行防溺水平安教育学问,给孩子传授相关学问和技能,不断加强孩子平安意识和自我爱护意识,提高孩子们的避险防灾和自救力量,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防溺水平安教育学问
1游泳平安警示“四不去”:
没有大人的伴随不去游泳;
不去生疏的水域游泳;
不擅自与同学结伴去游泳;
未经老师和家长同意不去游泳。
2游泳过程中应留意的问题:
1.应当相互关照、相互关怀,而不应当相互嬉水,或戏弄对方。一起去游泳,假如有人提前上岸,要告知同伴,一起去游泳应当一起回家。
2.到自然游泳场所(如江河、水塘、水库)游泳,应当有家长、亲人或老师的带领。特殊强调初学者不要到野外去游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要留意休息,不要长距离游泳,不要远离伙伴。假如感到身体不适,要告知同伴并上岸休息,在岸上观看同伴游泳,留心他们的平安。
4.中学校生不游潜泳,更不能相互攀比潜水的时间谁更长,潜水的距离谁更远。这样做很简单发生危急。
3游泳中的紧急状况及自救
抽筋:
水温过低或游泳时间过长,都可能引起抽筋,发生抽筋时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不慌张。
一般处理方法:
(1)假如发觉有抽筋现象,应立刻停止游泳,马上上岸休息,并对抽筋部位进行按摩。
(2)假如在深水中发生抽筋,且自己无力处理,而四周又无同伴时,应向岸边呼救,千万不要惊慌。
在水中解脱抽筋的方法:
主要是牵引抽筋的骨肉,使收缩的肌肉伸展和松驰。详细的解脱方法如下:
(1)手指抽筋时,将手握成拳头,然后用力张开,这样快速交替做几次,直到解脱为止。
(2)一个手掌抽筋时,另一手掌猛力压抽筋的手掌,并做振抖动/共
页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作。
(3)小腿或脚趾抽筋时,先吸一口气,仰卧在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另一只手压在抽筋一侧肢体的膝盖上,帮忙伸直,就可以得到缓解。如一次不行,可以连续做几次。
(4)大腿抽筋时,吸一口气,仰卧水上,弯曲抽筋的大腿,并弯曲膝关节,然后用两手抱着小腿用力使它贴在大腿上,并加振抖动作,最终用力向前伸直。
儿童溺水防护8要点:
1.不要私自下水游泳,家长时刻看护。
2.坚持让孩子穿高质量的浮身物。
3.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开消失抽筋等现象。
4.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东西,有可能被呛住
5.教育孩子不在水中相互嬉闹,防止呛水窒息
6.教孩子学习游泳,并学习心肺复苏等技能
7.不到不熟识、无平安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8.不熟识水性、水下状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孩子外出时家长要做到“四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溺水平安学问有:
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
1.参与猛烈运动后,不能马上跳进水中游泳,尤其是在满身大汗,浑身发热的状况下,不行以马上下水,否则易引起抽筋、感冒等。
2.被污染的(水质不好)河流、水库,有急流处,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以及落差大的地方;河流湖泊,均不宜游泳。一般来说,凡是水况不明的江河湖泊都不宜游泳。
3.恶劣天气如雷雨、刮风、天气突变等状况下,也不宜游泳。
4.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严禁到河边、池塘、无盖的水井边等处戏水、游泳。不能独自或结伴到池塘边钓鱼、游泳、玩水。
5.上课期间或上学途中,千万勿去玩水,游泳。
6.许多同学都不会游泳,假如发觉有同学不慎掉进水库、池塘、水井里等,未成年人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召唤成年人前来相助或拨打“110”。
7.严禁单独游泳,以免发生意外。
8.在海中,若有皮肤受伤出血时,应马上上岸。
9.池边不行任意推人下水,以免撞到他人或撞到池边受伤。
10.池边严禁跳水,常因水浅,造成颈椎受伤而终生瘫痪。
/共
页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篇四:预防未成年溺水安全教育
防溺水安全教育
防溺水安全教育——预防溺水
安全成长
溺水是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重问题。为了有效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我们有必要全面落实防溺水安全教育。以下是关于防溺水意识、水域安全知识、遇溺自救与救人、家庭与社区防溺水措施、学校与教育机构的责任、培养安全游泳习惯和溺水预防与急救等七个方面的防溺水安全教育。
1.
防溺水意识
防溺水意识是防止溺水事故发生的第一道防线。我们要树立不要私自下水、不随意相信水质的意识。在水域活动中,要时刻保持警惕,遵守相关规定,切勿鲁莽行事。
2.
水域安全知识
对于水域安全知识,我们应该了解并掌握相关要点。比如,不明水域不要游泳,不随意相信水质。在自然水域中游泳时,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不破坏生态环境。
3.
遇溺自救与救人
遇到溺水事故时,如何自救和救人是十分关键的。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在呼救的同时,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自救。如果具备救人能力,可以采取正确的救人方式,切勿盲目行动。
4.
家庭与社区防溺水措施
在家庭和社区中,家长和社区管理人员应该承担起防溺水的责任。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定期检查水质,确保水域安全。同时,家长要监督孩子的游泳行为,切勿让孩子私自下水或到危险水域游泳。
5.
学校与教育机构的责任
学校与教育机构在防溺水安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加强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防溺水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制定应急预案,监督学生的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
培养安全游泳习惯
培养安全游泳习惯是预防溺水的重要一环。参加游泳课程,掌握游泳技巧和安全知识。在游泳过程中,佩戴安全设备,如救生衣等。同时,合理使用游泳池设施,如扶梯、滑梯等,确保游泳过程的安全。
7.
溺水预防与急救
预防溺水和及时急救是减少溺水事故危害的关键。要密切关注水质,遵守规定,不私自下水。同时,学习并掌握溺水的急救方法,如心肺复苏等。一旦发现溺水者,应尽快采取措施进行救援,并及时拨打紧急电话寻求帮助。
总之,防溺水安全教育是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我们要从多方面入手,全面落实防溺水措施。通过提高防溺水意识,掌握水域安全知识,正确自救与救人,家庭、社区与学校共同努力,培养安全游泳习惯以及加强溺水预防与急救等方面的教育,让我们共同为预防溺水、确保安全成长而努力。
篇五:预防未成年溺水安全教育
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教育
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教育是指向青少年传授防止溺水发生以及在发生溺水时自救的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育活动。以下是针对此类教育的详细解释:
1.溺水的危害
溺水是指人体在水中呼吸道受到阻塞或者呼吸肌肉麻痹等情况下,不能维持正常呼吸,导致窒息而死亡。青少年由于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加上好奇心较强、不懂安全知识等原因,更容易发生意外。溺水不仅对个人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还可能带来财产和社会影响等多方面的损失。
2.预防溺水的措施
(1)学习游泳技能。青少年应该通过系统的游泳训练,掌握一定的游泳技能,提高自救能力。
(2)不私自下水。青少年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不应擅自下水,或者在有监护人的情况下,也应该先了解水域的情况,遵守规则,保持警觉。
(3)穿戴合适的救生设备。如穿戴救生衣等,能够有效提高自救能力。
(4)不在危险水域游泳。如不要在没有警示标志或者不可预测的水域中游泳,如河流、湖泊等。
(5)遵守安全知识。如不在水中搏斗、不憋气游泳等。
3.溺水自救技能
当发生溺水事故时,青少年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自救,具体方法如下:
(1)尽快呼救。在呼救时应该说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和状况,避免误导救援人员。
(2)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尽可能保持冷静。
(3)寻找浮力体。如木板、浮球等,用以保持身体浮起。
(4)做好呼吸准备。在能够浮起时迅速将头部抬出水面,做好呼吸准备。
(5)尽可能朝着岸边游动。如没有浮力体,应加紧游到岸边或者其他安全区域。
通过进行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教育,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避免或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
篇六:预防未成年溺水安全教育
未成年人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方案(通用篇)
在日常生活中,防溺水安全教育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容易陷入溺水的危险之中。为此,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方案,不仅能够提高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识,还能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自救技巧,从而有效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
一、教育宗旨与目标
本防溺水安全教育方案的宗旨是以预防为主,以教育为先,通过系统地宣传教育和实践操作,提高未成年人的防溺水意识、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减少未成年人溺水事故的发生,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
教育目标:
1.提高未成年人的防溺水意识,使他们理解溺水危险的严重性;
2.培养未成年人正确应对溺水危险的能力,掌握自我保护技巧;
3.培养未成年人爱惜生命,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4.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问题,共同努力营造安全的溺水环境。
二、教育内容
1.溺水危险性及危险地点认知:通过教育让未成年人了解溺水的危险性,认识不同场所的溺水风险,例如游泳池、河流、湖泊等,引导他们避免在没有保护措施的地方游泳或嬉水。
2.防溺水自救技巧学习:教授未成年人正确的自救技巧,包括掌握正确的游泳姿势、会呼吸漏气并顺利游向水面;学习在水中保持镇静、尽快寻找救生设备或救援者等。
3.紧急情况应急处置:教育未成年人在遭遇意外溺水情况时,如何保持冷静,迅速采取自救措施并呼救,引导他们不慌不乱地应对突发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
4.安全用水意识养成:教育未成年人养成合理利用水资源、遵守游泳池规定、注意水质清洁等良好的用水习惯,从源头上避免溺水危险的发生。
5.安全监护保障:强调未成年人在游泳或水上活动时应有监护人员陪同,监护人员要对孩子的安全负责,不可玩手机、离开岸边或疏于看护。
三、教育方法
1.授课教学:通过专业人员定期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课程,向未成年人普及防溺水知识和技巧,使他们深刻认识溺水危险,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示范实践:组织未成年人进行水上安全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并学习正确的自救技巧,增强应对危险情况的能力。
3.游戏互动:通过游戏形式引导未成年人参与防溺水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知识的记忆和应用。
4.家庭教育: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未成年人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教育家长监护孩子的水上活动,加强家庭对防溺水安全的重视和宣传。
四、教育评估与追踪
1.效果评估:定期对未成年人进行防溺水安全知识考核,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技能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和补充教育。
2.教育追踪:建立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教育档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实践效果和自我保护能力进行长期跟踪,不断完善教育措施,确保安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五、教育宣传与推广
1.多元宣传:利用各种媒体、社区、学校等渠道,全方位宣传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提高社会各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和重视程度。
2.案例分享:通过邀请溺水事故幸存者、家属或专业救援人员分享故事和经验,引起未成年人和社会公众的共鸣,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救技能。
3.社会合作:积极与政府部门、NGO组织、学校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展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形成多方合力,构筑防溺水安全的铜墙铁壁。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相信未成年人的防溺水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溺水事故的发生率将明显降低,社会将迎来更加安全和稳定的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呵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每个未成年人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