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入门基础知识第1篇一、认识电脑的基本组成电脑,我们也称之为微型计算机,计算机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我们用肉眼可以看到的部件就是硬件,计算机中运行的程序就是软件。对于初学者,我们先了解一下电脑的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脑入门基础知识8篇,供大家参考。
电脑入门基础知识 第1篇
一、认识电脑的基本组成
电脑,我们也称之为微型计算机,计算机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我们用肉眼可以看到的部件就是硬件,计算机中运行的程序就是软件。对于初学者,我们先了解一下电脑的基本组成。
台式电脑
1、显示器与主机的接线
显示数据线,主要分VGA、DVI、HDMI等几种接口,目前主流的还是VGA接口,不管哪种接口,都是要一头插显示器,一头插主机后面的接口,电脑接口有防错机制,插错了接口是插不进去的。
有的主机后面有集成显卡和独立显卡两个接口,对于这种情,一般我们是要插到独立显卡上的,当出现独立显卡插上不能正常工作时,我们再考虑接到集成显卡上。
2、主机和显示器电源线
主机电源线和显示器电源线插口都是一样的,一头插电源插板上,一头插主机和显示器的插口即可。
3、鼠标和键盘的连接
鼠标和键盘接口的形状是一样的,我们可以从鼠标和键盘接口的颜色对应,可以判断哪个接口应该接鼠标,哪个接口用来接键盘。当然,如果我们的鼠标和键盘都是USB接口的,那就方便多了,主机后面一般会有4个USB接口,可以任意接插。
4、网线
我们需要一根双向带有水晶头的网线,一头接路由器,一头接主机的网卡插口,连接好后,在开机状态下网卡显示灯会亮,说明连接正常,这样我们就可以正常上网了。
二、电脑基本操作
1、开关机
初学者,首先需要学的是正确的开机和关机步骤。
开机很简单,直接按主机的电源按钮即可打开主机,按显示器的开关即可。如果按过开关后,电脑没反应,首先就是要考虑电源有没有插紧,重新拔插一下再试试。如果还不行就要求助专业人员了。
这里重点说一下关机,笔者遇到过很多不懂电脑的人,用完电脑之后,直接拔主机电源,直接关插排开关,或者按开机键关机。涛哥有个朋友,他媳妇就是用完电脑直接拔主机电源的,美其名曰“节能”,后来电脑开不了机了,就来问我怎么回事。
这里再次强调,正确的关机方式是:鼠标点击电脑桌面左下角的“开始”,然后点击关闭计算机即可关机,最后再考虑关闭插板开关。
2、鼠标的使用
鼠标是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设置,是电脑最最基本的操作,如果不会用鼠标,操作电脑也就无从谈起了。
左键:使用鼠标左键,单击(点一下)表示选中,按住不放可以拖动文件,双击(连续点两下)一般是打开文件或者打开软件。
右键:鼠标右键的功能很简单,就是一些功能属性,把鼠标光标移到某个文件的快捷方式上,右键鼠标,你可以看到很多操作,包括:复制、粘贴、重命名、删除、压缩、发送、属性等等一系列操作。
滑轮:滑轮用的最多之处就是翻页,打开网页之后,我们可以使用滑轮前后滑动对网页进行上下翻页,打开word文档也可以使用滑轮翻页。
3、键盘的使用
键盘的按键比较多,小键盘蕴藏着大智慧,键盘的使用,初学者首先要学会的是如何打字,切换输入法,笔者刚开始打字的时候,就是不知道怎么切换输入法,老是打不出中文。这些操作,找个会的人,教一下就会了!如果大家觉得有必要,可以添加笔者学习。
三、初学者应该掌握哪些基本操作
电脑初学者,我认为必须要掌握的一些操作有:
文件夹创建、移动、重命名、删除、复制(拷贝)、粘贴;
文件的创建、移动、重命名、删除、复制、粘贴、打开(双击打开);
打字,可以用拼音、五笔、手写、语音输入等方式,总有一种方式适合你;
软件的下载安装;
如何使用浏览器上网;
使用QQ打字聊天;
使用U盘移动文件;
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等。
对于电脑初学者,笔者觉得只要掌握以上知识,就算电脑入门功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熟练的操作电脑,还需要勤加练习,多用、多操作、多学习。
电脑入门基础知识 第2篇
1、引言
今天的运气不是很好,再加上项目的压力。准备停止学习一周,等把项目这一关过了,再继续深入学习分享算法。后来吧今天遇到的事情都比较郁闷,也无心情继续开发项目。便想转移一下注意力,继续学习快速排序算法的内容。
昨天了解了递归的使用原理。今天可以使用这个新技能来解决一个新的问题————快速排序。快速排序是一种排序算法,这个算法比前天学习的选择排序要快得多,实属优雅代码的典范。
2、快速排序
学习准备
这里讲解一个比较著名的递归式问题解决方法————分而治之(divide and comquer,D&C)。为了方便理解,还是使用一个示例给大家讲解一下这是个什么样的使用原理。
给定一个数字数组arr=[2,4,6],我们可以将这些数字相加并返回结果,使用循环其实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具体代码可以自行来敲哦!可以粘到留言板我帮你检查哦~),那么如何使用递归函数解决这个需求呢?
这里给出一种思路实现:
1、找出基线条件
我们首先考虑最简单的数组是什么样的?一种是空数组或者数组中只有一个元素,这完全可以直接计算出来,结果要么就是null或者就是这个元素的值。计算总和非常容易,这就是我们需要找的基线条件(不明白基线条件可以看昨天的文章哦)。
2、缩小数组
我们需要算出这个数组的和,其实可以表示为sum([2,4,6]),那么如何缩小数组的规模呢?那么sum([2,4,6])=2+sum([4,6]) = 2 + 4 + sum([6])(达到基线条件) = 2+4+6=12。
3、函数的运行过程
下图解释了函数是如何运行的,递归保存了运行的状态!
快速排序的原理
使用快速排序算法对数组进行排序,首先考虑对于排序算法而言,最简单的数组上面介绍要么是空数组或者只有一个元素的数组。因此基线条件为空或者只包含一个元素。在这种情况,可以直接返回该数组。
我们再在数组里加一个元素,两个元素应该如何排序呢?思路也很简单,如果从小到大排序,就需要将这两个元素进行比较,如果前一个比较小,直接返回;如果前一个比较大,就需要互相交换,然后返回数组。那么包含三个元素或者更长的数组应该怎么排序呢?
此时我们可以考虑分而治之算法,将数组进行分解,直到满足基线条件。第一步,从数组中选择一个基准值,理论上这个基准值是可以随意挑选的,你可以选择数组首项也可以选择中项甚至可选择尾项。(有什么区别在后面讲)
我们暂时先将数组中的第一个值用作基准值,接下来,我们需要找出比基准值大的和小的元素,这被称为"分区",这样操作之后,你会有一个比基准值小的数字组成的子数组、基准值、一个比基准值大的数字组成的子数组。
但是这里只是进行了分区,但这个分区数组并不一定就是有序的。但是我们三项的数组就可以在选出一个基准值的情况下,然后对后面的数组(只含有两项)进行排序(这个很容易),这样我们也得到了有序数组,那么四项数组、五项数组甚至更多项呢?
代码实现
书上使用的python代码,我将其翻译为java语言,快速排序算法利用python语言是很好实现的,但是java实现起来还是比较麻烦的。通过网上查阅,先将编译好的java代码进行展现。
运行时间
快速排序的运行时间在于你选择的基准值。假设你一直都选择第一个元素作为基准值,且要处理的数组是有序的。快速排序不检查数组元素的顺序,因此还是会尝试对其排序,但是这会有一个问题,每次选择第一个作为基准值,导致比基准值小的数组都是空的,使得调用栈非常高。运行时间较长。栈长表示为O(n)。
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有的,我们可以参考二分查找的实现方法,每次选择中间的元素作为基准值,就会发现调用栈被减短了许多,不需要太多的递归调用,就会达到基线条件,最佳情况下栈长为O(logn)。
因此,在最糟糕的情况下(选择第一个为基准值)运行时间为O(n)。在最佳情况下,运行时间仅为O(nlogn)。
电脑入门基础知识 第3篇
一、处理器CPU知识
①CPU的分类
CPU品牌有两大阵营,分别是Intel(英特尔)和AMD,这两个行业老大几乎垄断了CPU市场,大家拆开电脑看看,无非也是Intel和AMD的品牌(当然不排除极极少山寨的CPU)。而Intel的CPU又分为Pentium(奔腾) 、Celeron(赛扬)和Core(酷睿)。其性能由高到低也就是Core>Pentium>Celeron。AMD 的CPU分为Semporn(闪龙)和Athlon(速龙),性能当然是Athlon优于Semporn的了。
②CPU的主频认识
提CPU时,经常听到、等的CPU,这些到底代表什么?这些类似于的东东其实就是CPU的主频,也就是主时钟频率,单位就是MHZ。这时用来衡量一款CPU性能非常关键的指标之一。主频计算还有条公式。主频=外频×倍频系数。
单击“我的电脑”→“属性”就可以查看CPU类型和主频大小 如下图:
③CPU提到的FSB是啥玩意?
FSB就是前端总线,简单来说,这个东西是CPU与外界交换数据的最主要通道。FSB的处理速度快慢也会影响到CPU的性能。提及的高速缓存指的又是什么呢?高速缓存指内置在CPU中进行高速数据交换的储存器。分一级缓存(L1Cache)、二级缓存(L2Cache)以及三级缓存(L3Cache)。
一般情况下缓存的大小为:三级缓存>二级缓存>一级缓存。缓存大小也是衡量CPU性能的重要指标。
④常提及的 45nm规格的CPU又是什么东西?
类似于45nm这些出现在CPU的字样其实就是CPU的制造工艺,其单位是微米,为秘制越小,制造工艺当然就越先进了,频率也越高、集成的晶体管就越多!现在的CPU制造工艺从微米到纳米,从90纳米---65纳米---45纳米---到现在的32纳米---将来的28纳米,再到未来的更低,工艺越小,产品做的越精,功耗低,体积越小。
⑤CPU核心电压对CPU有什么影响?
一句话:更低的核心电压,更少的耗电和发热。
二:显卡知识
①有人说GPU是显卡的灵魂,为何这样说?
GPU是显卡的核心,负责大部分图形设计工作,直接决定了显卡的整体性能水平。说它是显卡灵魂,一点都不过分。现在酷睿i3等的CPU还集成了GPU,相当于cpu中集成了显卡。
②显存是衡量显卡十分重要的指标,简单介绍一下
显存对显卡性能发挥很大影响。MHZ是显存的单位。显存也分为GDR、 GDR2和 GDR3,和现在的GDR5四种,将来还有更高的。显存速度单位是ns。显存位宽指显存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所能传递数据的位数,位数越大传输数据量越大。显存容量有共享内存和实际显存之分。共享显存是利用虚拟内存的容量,而虚拟内存则是使用硬盘的容量。实际显存性能大于共享显存的性能,这点很容易混淆,也是JS忽悠我们的地方。性能上目前 GDR5>GDR3>GDR2>GDR,目前市场上能看到的对数的GDR3与GDR5显卡,GDR3以下级别显卡均已淘汰。
③显卡的核心频率是什么?
显卡的核心频率是指核心芯片的工作频率。显卡超频通常就是提供核心频率。
④显卡接口类型分哪些?
显卡的接口类型分AGP和PCI-Express两种。PCI-Express的速度比AGP的速度快,AGP基本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AGP接口的显卡目前已经停产了,要买的渠道一般就只是二手买卖,而且性能上大大如前者。
目前卖的AGP接口显卡,如在淘宝网上,价格都很便宜。但是这些其实都是代工厂生产的,质量方面肯定没有原厂生产的好,而且为了压低成本,显卡的质量难以保证,存在贴牌,山寨等显卡。
⑤独立显卡和集成显卡哪个好?
首先介绍下什么是独立显卡,与集成显卡,独立显卡就是单独购买的一块显卡,而集成显卡就是主板上集成了显卡,或者目前比较新的cpu上集成显卡核心。一般游戏用户与大型软件电脑配置都选独立显卡,集成显卡由于受空间等限制,性能比较差无法满足主流游戏与大型应用需求,但可以满足一般影音娱乐与简单游戏或者办公需求,速度相对来说没独立显卡的快。
独立显卡与集成显卡在于后者需要共享系统的内存作为显存,前者则单独配置显存。性能上,集成显卡无法与独立显卡相比,前者贵。集成显卡和独立显卡根本就是两个档次!
⑥ 目前显卡的芯片品牌
目前电脑显卡品牌有很多,比如 影池,七彩虹,华硕等有很多,但选用的显卡显卡核心芯片都是NVidia]和ATI显卡芯片组,芯片决定显卡档次。
其中NVidia显卡 (全球第一大显卡芯片研发和制造商)我们喜欢称为N卡, ATI显卡 (全球唯一能和NVidia显卡抗衡的显卡芯片制造商 )我们简称为A卡。
电脑入门基础知识 第4篇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人生就是学无止境,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电脑快捷键,让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电脑更将方便和快捷,从而提高我们的工作效能,学会用这些电脑技巧,才是真的入门!!
1、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暂时离开座位去做别的事情,如果对自己的电脑安全很重视,不妨按住windows键后,再按L键(windows+L),这样电脑就直接锁屏了,这样就不用担心电脑的资料外泄啦!
电脑锁屏图
2、我们在打开电脑使用“电脑资源管理器”时,总是在慢慢寻找“我的电脑”的图标呢,现在我们只要轻轻按下键盘上的Windows键不放然后再按E键(Windows+E),直接打开电脑的资源管理器。是不是很方便哦!
Windows7资源管理窗口
正在玩游戏或看羞羞的东西的时候,老板进来了!鼠标一下子点不到右下角的显示桌面,怎么办,怎么办?别紧张!
直接按下Windows键和D键(Windows+D),看,桌面闪现!
.
一个小花招,蛮炫的。按下windows键按后再按Tab键(windows+Tab),可以以3D效果显示切换窗口。
3D效果显示切换窗口
自带的录像功能。按下windows键+R(windows+R),输入回车,然后就可以开始记录了。
这个可以记录你操作步骤,非常好用!
你知道怎样一次过调整显示器亮度、音量大小,打开无线网,还能够看到本本电池电量吗?把本本的画面放到电视上,已经连好线了,需要怎么设置?小case啦,想要这些功能,你只需要按下Windows键+__(Windows+__),一次性满足你的所有愿望啦!(此方法只用在笔记本上,不适用台式机)。
+ R输入osk,出现炫酷虚拟键盘!你按下一个键,它也会同样显示出来按下的状态喔!
图片太小,眼神不好使咋办?试试windows键和+(windows+),放大镜出现!
如果你在同一个窗口里面打开几个页面时,可以用Ctrl+Tab在几个页面之间互相切换。用Ctrl+w,可以关闭当前的页面。
按下windows键不放,再按下Fn,再按下Home(Fn+Home),你就可以打开系统属性了。这里仅笔记本可用!
Shift+空格 半全角切换 Shift + Delete 永久删除所选项
电脑入门基础知识 第5篇
怎么创建文件夹
文件夹是用来有组织的存储文件位置,他就向保存文件的文件柜一样,要创建文件夹,
可执行以下步骤:
从任务栏单击(开始)按钮
选择(程序)—(附件)
单击(windows资源福管理器)选项
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可以看到硬盘上显示的文件和文件夹的结构树。通过资源管理器,可以创建、删除或查看特定文件夹和文件的属性。要在驱动器C上创建文件夹。
可执行下列步骤:
从左窗格中选择驱动器C
右击右窗格中现有文件夹或文件以外的任何位置
从弹出来菜单中选择(新建)选项
单击如下图所示的文件夹选项,将创建一个以(新建文件夹)命令的文件夹。
给该文件夹命令
按下Enter键
此外,还可以查看现有文件夹的属性。要查看现有文件夹的属性,可执行下列步骤:
右击(要查看的文件夹)
单击快捷菜单中的(属性)选项
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属性窗口
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重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查看文件和文件件。资源管理器使用户可以方便的查看不同类型的视图,要了解有关视图的详细信息,
可执行下列步骤:
单击要查看的文件夹。以上显示的视图为(详细资料)样式。
单击(查看)菜单可以更改为其他视图
可以将视图更改为大图标、小图标或列表的样式
用户可以关闭资源管理器窗口,也可以小化该窗口以便以后使用。最小化、最大化个
创建文本文件
现在大家已经知道如何创建文件夹了,下面我们来学习如何创建文本文件并将该文件存储到刚创建的文件夹中。要创建文件,
可执行下列步骤:
单击开始按钮
单击程序选项
单击附件选项
单击记事本选项
输入文本内容
单击文件菜单
单击令存为选项
双击要保存文件的文件夹
输入适当的文件名
单击保存按钮
该文件将以扩展名为.txt保存,这是使用记事本创建的所有文件的默认扩展名。
此外,创建文件、文件夹和快捷方式后,用户还可以更改它们的位置;windows提供的剪切、复制和粘贴选项可以实现此目地。
要将上面创建的文件移至其他位置,可执行下列步骤:
右击该文件
从弹出的菜单中单击(剪切)选项。如下图:
选择目标文件夹
右击该文件夹
点击(粘贴)选项
该文件夹就被移至这个新文件夹中了。
同样,如果要保留两份同样的文件,不要选择(剪切)选项,而是选择(复制)选项,然后再在目标文件夹中粘贴该文件。
收索文件
创建了许多文件以后,你可能会忘记特定文件的确切保存位置。因此,需要搜索该文件,
搜索文件可执行下列步骤:
单击 开始 按钮
单击 搜索 选项
在 要搜索的文件或文件夹名为 文本框中输入要搜索的文件名或文件夹名。
单击 开始搜索 按钮
如果找到该文件,窗口将显示该文件及其完整路径。双击即可打开该文件。
重命名和删除文件和文件夹
右击文件或文件夹
单击弹出的快捷菜单中的(重命名)选项
输入新名称
注意:用户也可以在资源管理器或桌面上执行这些步骤,以重命名文件或文件夹。
单击(删除)选项,可以删除文件和文件夹
电脑入门基础知识 第6篇
一、观察法
观察法就是通过看、听、闻、摸等方式检查比较典型或比较明显的故障。例如,观察电脑内部是否有火花、声音异常、插头松动、电缆损坏、断线或碰线,插件板上的元件是否发烫、烧焦或损坏,管脚是否断裂、接触不良、虚焊等。对于一些时隐时现瞬时性故障,除直接观察外,也可以用橡皮榔头轻敲有关元件,看故障现象有何变化,以确定故障位置。
二、最小系统法
最小系统法就是拔去怀疑有故障的板上和设备,对此电脑此前和此后的运行情况,判断并定位故障所在。拔插板卡和设备的基本要求保留系统工作的最小配置,以便缩小故障的范围。通常是先只安装主板、内存、CPU、电源,然后开机检测,如果正常,那么再加上键盘、显示卡和显示器,如果正常,那么依次加装硬盘、扩展卡等。拔去板卡和设备的顺序正好相反。对拔下的板卡和设备的连接插头还要进行清洁处理,以排除因连接不良引起的故障。
最小系统系统分为3类,具体如下:
1、启动型(电源+主板+CPU)。
2、点亮型(电源+主板+CPU+内存+显卡+显示器)。
3、进入系统型(电源+主板+CPU+内存+显卡+显示器+硬盘+键盘),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是完整的电脑了,不过光驱、打印机、电视卡、鼠标、网卡、摄像头、手柄等还没有。
三、逐步添加去除法
逐步添加法以最小系统法为基础,每次只向系统添加一个部件/设备或软件,来检查故障现象是否消失或发生变化,以此来判断并定位故障部位。
注:逐步添加去除法一般要与替换法配合,这样才能较为准确的定位故障部位。
四、隔离法
隔离法是将可能妨碍故障判断的硬件或软件屏蔽的一种判断方法。它可用来将怀疑相互冲突的硬件、软件隔离开以判断故障是否发生变化的一种方法。
以上提到的软硬件屏蔽,对于软件来说,就是将其运行或卸载;对于硬件来说,是在设备管理器中,禁用设备、卸载驱动,或者干脆从系统中去除。
五、替换法
替换法是指用相同规格的电脑部件替换可能存在故障的电脑部件。如果替换后故障排除,那么说明故障原因是在被替换下来的部件中。
注:在替换之前,首先必须确认来进行替换的配件必须完好,能正常使用。
六、比较法
比较法与替换法相似,用好的部件与怀疑有故障的部件进行外观、配置、运行现象等方面的比较,也可在两台电脑间进行比较,以判断故障电脑在环境设置,硬件配置方面的不同,从页找出故障部位。
七、升降温法
在上门服务过程中,由于工具的限制,可以使用升降温法,其使用与维修车间是不同的,上门服务中的升温法可在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设法降低电脑的通风能力,增加电脑自身的发热来升温。
降温法一般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
1、一般选择环境温度较低的时候,如清早或较晚的时候。
2、使电脑停机12--24小时以上。
3、用电风扇对故障机吹。
八、敲击法
敲击法一般在怀疑电脑中的某个部件有接触不良的故障时使用,通过振动、适当的扭曲,或用橡胶锤敲打部件或设备特定部件来使故障复现,从而判断故障部位的一种维修方法。
九、插拔法
插拔法就通过将插件或芯片插入或拔出来寻找故障原因的方法。此方法虽然简单,但却是一种非常有效常用的方法。如电脑在某时刻出现了“死机”现象,很难确定故障原因。从理论上分析故障的原因是很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采用插拔法一有可能迅速查找到故障的原因。依次拔出插件,每拔出一块,测试一次电脑当前状态。一旦拔出某块插件后,电脑工作正常了,那么说明故障原因就在这块插件上。
十、清洁法
有些电脑故障,往往是由于机器内灰尘较多引起的。这就要求在维修过程中,注意观察故障机内、外部是否有较多的灰尘,如果是,那么应该先除尘,然后再进行后续的判断维修。
电脑入门基础知识 第7篇
想象一下我们在做数学考试:
输入设备就是考卷,题目都在卷子上。同样的计算机要计算哪些数据,怎么计算,都来自于输入设备。
内存就是草稿纸,我们会把要计算的题目抄写到草稿纸上,用草稿纸记录计算的中间过程。同样的,计算机要把来自输入设备的数据,以及要怎么计算这些数据的指令,从输入设备载入到内存中,并且把每一步计算的结果写入到内存。
运算单元是计算器,我们用计算器来计算每一步的加减乘除。同样的,计算机有专用的运算单元,来计算数据。(假设这次数学考试允许带计算器)
控制单元就是我们自己了。我们根据试卷上的算式,来决定第一步是算乘法还是加法,乘法是哪两个数相乘,加法又是哪两个数相加。
输出设备就是答题卡。我们计算完一道题后,需要把草稿纸上的结果抄写在答题卡上。
其中,我们自己+计算器的组合,在计算机里面是同一个设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
2、哈佛架构[2]
另一种计算机架构,是哈佛架构。先看图:
可以看出来,哈弗架构和冯·诺依曼架构最大的不同就是内存分为独立的指令内存和数据内存。这个怎么理解呢?我们换个例子,假设我们毕业了,现在的工作是一名会计。我们的工作是根据一份财务报表制作指南,对账本上的数字进行计算各种指标,制作财务报表。
哈弗架构中指令内存中存放的,就是这份制作指南,告诉我们财务报表上的每一个指标要怎么计算;数据内存中存放的,就是我们计算指标需要用到的账本上的数据。当我们计算报表上的某个指标的时候,如果我们发现手上的账本没有相关的数据,我们可以先根据指南计算报表上的其它指标,让其它同事帮忙去找相关的账本,不用停下来浪费时间。
所以,和冯·诺依曼架构相比,哈佛架构因为指令内存的读取和数据内存的读写分开,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指令的连续性,不会因为需要访问内存上的数据造成指令堵塞。
3、改进型哈佛架构[3]
那么我们现在的计算机,到底是那种呢?其实是这两种架构的混合体。对于一台计算机的整体来说,我们可以认为是冯·诺依曼架构,计算机中的内存是统一的,并没有明确分为指令内存还是数据内存。
但是现代计算机中,相对于CPU的速度来说,从内存读取数据和写入数据都很慢的,因此CPU内部有另外一种速度更快的存储介质来存放数据和指令,我们称之为缓存(Cache)。打个比方,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就是我们书包里面的书,在缓存中的数据就是放在桌面上的书。我们要看一本书,需要把书从书包里面拿出来,放到桌子上摊开才能看。但是桌子的大小是有限的,我们只能在桌上摊开两三本书,更多的书我们只能放到书包里面。现代计算机中缓存通常有多层,每一层都比下一层快,但比下一层可以存放的数据少。如下图:
在内存(Main Memory RAM)之上,有三层CPU内部缓存(Cache)
而CPU内部,控制单元和运算单元直接访问的缓存,我们称之为一级缓存(Level 1 Cache,L1 Cache)。现代CPU的一级缓存,都是分为一级指令缓存、一级数据缓存两部分,这个可以通过CPU-Z检测软件看出来。所以事实上我们可以认为现代计算机,其真正的架构是哈佛架构。
Intel i9-9900K的CPU-Z检测结果
从上图红框内容可以看到,Intel的i9-9900K,一共有8个核心,每个核心有32KB的一级数据缓存,32KB的一级指令缓存;每个核心有256KB的二级缓存,不再分为指令缓存还是数据缓存;整个CPU还有一层16MB的三级缓存。
这样的架构,称之为改进型哈佛架构。
4、丰富多样的输入/输出设备
前面提到的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多种具体的设备,最常见的输入设备有:
键盘:我们通过键盘向计算输入各种指令和数据。
鼠标:我们通过鼠标告诉计算机,在计算机显示出来的图像中,我们想对哪个元素进行什么样的操作。
硬盘:计算机运行存储在硬盘上的各种程序,对存放在硬盘上的各种数据进行计算。
网卡:我们可以直接执行来自于网上的程序,也可以直接对网上的数据进行计算。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它专用的输入设备,例如麦克风、摄像头、扫描仪、视频采集卡、各种传感器等等。
比较常见的输出设备有:
显示器:计算机把处理结果显示出来给我们看。
硬盘:我们把处理完毕的数据存放到硬盘上。
网卡:我们把处理完毕的数据传到网上。
打印机:把处理完毕的结果打印到纸上。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专用的输出设备,例如音箱、各种控制器。
可以看到,上面的输入/输出设备中,像网卡、硬盘都是同时作为输出设备和输入设备存在的,而其它即使看上去是纯粹的输入设备,绝大部分都会需要接受CPU输出的控制指令、工作参数输入;纯粹的输出设备,也需要向CPU报告设备信息(例如设备类型、型号,工作状态等),所以统称为IO设备(Input/Output Devices)或者输入输出设备。
5、其它配件
除了上面提到的CPU、内存和IO设备外,一台完整的计算机,还需要:
主板:把上面这些部件连接在一起,让它们可以协同工作。当然,现代主板上面还有很多功能,例如集成网卡/声卡等等。
电源:给所有这些部件提供电力。
散热器:给发热较大的部件(例如CPU、高性能显卡)散热。
机箱:用于固定安装所有的上述部件的外壳。
电脑入门基础知识 第8篇
接口
USB的全称是Universal Serial Bus,USB支持热插拔,即插即用的优点,所以USB接口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接口方式。USB接口可用于连接多达127种外设,如鼠标、调制
接口
?DVI全称为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是1999年由Silicon Image、Intel、Compaq、IBM、HP、NEC、Fujitsu等公司共同组成的数字显示工作组DDWG(Digital Display Working Group)推出的接口标准。接口的优点是传输速度快,画面清晰。DVI传输的是数字信号,数字图像信息不需经过任何转换,就会直接被传送到显示设备上,因此减少转换过程,大大节省了时间,因此它的速度更快,有效消除拖影现象,而且使用DVI进行数据传输,信号没有衰减
接口
HDMI,英文全称是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中文名称是高清晰多媒体接口的缩写。HDMI能高品质地传输未经压缩的高清视频和多声道音频数据,最高数据传输速度为5Gbps。同时无需在信号传送前进行数/模或者模/数转换,可以保证最高质量的影音信号传送。
电源接口
?不同笔记本的电源接口是不一样的,它们不但在电压方面有所差异,而且有时形状也不一样。比如有些品牌会将电源接口设计为多边形而不是圆形,从而避免了接头可能会旋转而引起的各类情况,还有的本本电源接口为磁吸式,当有人从旁边经过不小心被线缆绊到时,电源线会自动脱落,从而避免连同本本一块跌落在地。
读卡器接口
?可以把读卡器插入到笔记本读卡器端口的插槽中,并安装所需的驱动程序之后,笔记本就会把读卡器中的存储卡当作一个可移动存储器,从而可以通过读卡器读写存储卡。
耳机接口和麦克风接口
?所有笔记本都会在机身前端或左右两侧靠前的位置提供两个小圆孔,它们分别是耳机接口和麦克风接口,它们的外观一模一样,区分的唯一方法就是看接口旁边的标识,并且牢记在心中,也有部分本本会用颜色来区分。
防盗锁孔
?在整机的保护上,现在一般用得最多的就是一些防盗锁。现在一般的笔记本都有配备防盗锁插槽,您可购买钢丝的防盗锁来上锁,即一端插入锁插槽,另一端绕在难以移动的物体上,这样就能达到最基本的防窃要求。这种防盗锁有的是用钥匙才能开,而有的就必须要输入密码才能把它拿下来。这些防盗锁在一般的笔记本专卖店都会见到,商家为了笔记本的安全,在展示的时候一般都会用防盗锁锁上,一般的家庭用户或者是办公室里在出门是也会用来把笔记本锁上。
光驱托架(硬盘托架)端口
顾名思义,光驱托架端口就是放光驱用的。一般可更换的组件除了不同类型的光驱之外,还支持第二块电池和硬盘,可以将机器与硬盘进行连接并进行数据交换的介质,有些产品还支持小数字键盘。
蓝牙接口
相当热门的无线接口。相比红外接口,它具有速度更快、信号覆盖更广的特点,最为重要的是它不会有很强的方向性。只要连接设备处于蓝牙可覆盖的范围内即可,不用像红外接口那样进行瞄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