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大气防治污染工作总结报告
2024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结报告四篇_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结报告
一、背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污染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为了有效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我国政府不断加大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力度,并提出了各种政策和措施,不断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二、工作总结
1.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
今年,我国政府继续加大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力度,不断制定新的政策法规。在去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政府提出了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新措施,包括减少工业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完善交通管理等,以达到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目标。
2.大气监测系统的建设
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科学的监测是至关重要的。今年,我国政府继续加大了对大气监测系统的建设力度,投入了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不断完善大气监测网络,提高了监测数据的精准度和全面性。
3.新能源的推广应用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我国政府积极推广新能源的使用,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有效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
4.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排放,我国政府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今年,政府继续加大了对高污染产业的整治力度,加大了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清洁、低碳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了产业结构的环保水平。
三、存在问题
1.大气污染治理需进一步加大投入
目前,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加大了大气污染治理的力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大气污染治理还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
2.监管体制亟待完善
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监管体制的完善至关重要。目前,监管体制仍存在一定的弊端,监管手段不够严谨,监管手段不够完善。政府需要深入挖掘监管体制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完善,提高监管效能。
3.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亟待创新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需要更多的前沿科技的支持。当前,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仍存在不足,亟待创新和提高。政府需要不断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水平。
四、展望
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市民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方能够取得实质性的成果。未来,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投入力度,提高政策措施的实施力度,不断完善监管体制,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各项措施同步推进,全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构建美丽中国。
篇二:大气防治污染工作总结报告
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结范文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就。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措施,不断强化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促进大气环境质量逐步改善,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以下是我对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总结。
一、强化政策措施,推动各地全面落实
在2024年,我们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我们制定了更为严格和细化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加大了对大气污染的罚款力度,同时加大对环境优先的经济政策支持力度。我们强化了监督管理,确保各地区对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全面贯彻执行。通过这些政策措施,我们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二、加强源头治理,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在2024年,我们继续加大了对大气污染的源头治理力度。我们加强了对工业企业的监管,推动企业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同时,我们加大了对机动车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广了新能源汽车,并严格实施了车辆尾气排放标准。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成功地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三、强化综合治理,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在2024年,我们不仅注重了源头治理,还注意强化了对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我们加大了对秸秆禁烧的力度,推动了农村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减少了农村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我们也加强了城市垃圾的处理和焚烧,有效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燃煤企业和建筑施工等领域的治理,进一步降低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四、加强科学研究,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创新
在2024年,我们注重加强科学研究,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我们积极推动各级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加强了对大气污染治理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些努力极大地推动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进展。
五、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大气环境意识
在2024年,我们注重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公众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认知和意识。我们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向公众传递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我们也注重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相关知识的普及,提高了公众对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认知和理解。这些努力推动了公众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支持和参与。
总之,2024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大气环境质量逐步改善。然而,我们也清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还有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政策措施,强化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结范文(二)
一、总体情况分析
____年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关键一年,我们通过持续努力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对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在____年,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方面,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肆虐的经济增长带来了环境负担的加重;另一方面,各地区的环保措施不够到位,监管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此外,气候变化和全球环境问题也给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带来了压力。
二、成绩和亮点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决策部署,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以下成绩:
1.推进大气污染源头治理,加强工业企业和燃煤锅炉排污治理。我们在重点工业企业和燃煤锅炉方面进行了强化治理,加强了污染物排放监管,改造工业企业和锅炉设备,有效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2.加强交通污染治理。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包括加强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推广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覆盖率等。这有效降低了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含量。
3.实施农村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我们加大了对农村污染源的治理力度,推进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用地循环利用等措施,减少了农村大气污染的程度。
4.强化监测与监管。我们加强了大气污染物监测体系建设,提高了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同时,我们加强了对排污企业和个人排放行为的监管力度,提高了环境执法效果。
5.加强科技创新和宣传教育。我们加大了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创新的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大气污染治理相关研究。我们还加强了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公众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认识和意识。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将成为今后改进工作的重点。以下是我们发现的主要问题:
1.治理力度和效果不均衡。在一些地区和领域,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进展不平衡,存在治理力度不够、措施不完善等问题。
2.排污企业和个人责任意识不强。一些排污企业和个人对自己的排放行为缺乏意识,存在规避排污治理的现象。
3.监管措施不够严格。一些地方监管部门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监管不到位,监管手段和手段不够严格,对违规排污行为处理不力。
4.科技创新和宣传教育仍有待加强。虽然我们在科技创新和宣传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科技创新不够突出、宣传教育不够深入等问题。
四、改进和加强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升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质量和水平,我们将采取以下改进和加强措施:
1.加强地方政府的领导。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工作协调和统筹,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2.制定更加严格的排污标准和限制措施。加强对工业企业、燃煤锅炉、机动车等污染源的排放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排污标准和限制措施,确保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3.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加强对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引导,推动产业结构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变,促进绿色发展。
4.强化环境监管力度。加强对排污企业和个人排放行为的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环境执法的公正和严肃。
5.加大科技创新和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对大气污染治理科技创新的支持,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相关研究,并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认识和意识。
六、展望未来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科学、规范、效益、可持续原则,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形成各封闭恁木形合力。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实现大气污染的彻底治理,为人民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
结语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工作,努力实现我们的目标。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为人民创造一个更加清洁、美丽的环境。
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结范文(三)
【____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结】
一、工作背景
____年是中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国继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重要时期。在这一年,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愈发凸显,对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其次,国家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同时,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
二、工作进展
____年,我们坚决贯彻党的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大气十条”工作要求,着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1.推进重点区域污染治理。我们紧盯重点区域,加大治理力度,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责任制。通过加强源头减排,加强企业排污监管,实施差别化排放标准,严控高污染、高能耗行业,有效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2.科技创新支撑。我们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低碳技术和清洁能源等新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通过引进和培育智能监测、在线监测、治理设备和管理系统等先进技术,提升了大气污染防治的科技水平和治理效果。
3.提升监测能力。我们加强大气污染监测体系建设,提升监测网络密度和监测能力。采用先进的监测装备和技术手段,不断完善监测方法和标准,实现了对大气污染情况的精准监测和预警,为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4.强化执法监管。我们加大大气污染执法力度,加强对排污企业的日常监管,深入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项执法行动,严惩违法行为。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
三、成效展示
____年,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效:
1.大气质量明显改善。通过坚决的治理措施和广泛的宣传教育,大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不断提升,PM2.5和PM10浓度持续下降,重点区域满足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城市大幅增加。
2.重点区域污染治理取得突破。我们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加大了治理力度,通过实施差别化排放标准和限产措施,燃煤污染、工业排放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3.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我们大力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相关的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如新能源汽车、清洁燃煤技术等的应用推广,大幅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量。
4.监测能力显著提升。我们加强了大气污染监测网络建设,提高了监测能力和数据质量。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决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持。
5.执法监管效果明显。通过强化执法监管,我们有效打击了大气污染违法行为,形成了严厉的执法震慑。违法企业被处以重罚,环境违法行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四、亮点与不足
在____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我们还存在一些亮点和不足之处。
亮点:
1.政策支持到位。国家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高度关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形成了强大的政策保障和支持。
2.科技创新突破。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思路。
3.监测能力提升。通过加强监测网络建设和技术更新升级,大气污染监测能力和数据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不足:
1.治理措施不够系统。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我们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治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导致工作推进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
2.排污企业整改不彻底。尽管我们加大了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但仍有一些企业整改不力,违法行为频发,需要进一步加大惩处力度和监管力度。
3.全民参与意识有待提高。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但在实际工作中,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五、展望与建议
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解决存在的问题,优化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能。
1.完善治理体系。我们将加强对重点区域和行业的治理,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全面覆盖和整体推进。建立健全治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协同合作,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2.整顿排污企业。我们将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责任,加强日常监管和排污监测,对违法行为严肃查处,确保排污企业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3.提高公众参与度。我们将加强对公众的环境保护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通过多种方式,如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组织公众参观交流等,增强公众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4.加强科技创新。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引导和培育与大气污染防治相关的创新企业和项目。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度融合。
总之,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创建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三:大气防治污染工作总结报告
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结范文
____年度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关键一年,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现将____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1.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____年,我国各地不断加大蓝天保卫战的力度,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使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重点区域,采取了大气污染防治“大招牌”措施,推动钢铁、建材、化工、电力等行业实施超低排放和清洁能源替代,严厉打击重污染企业。
2.加强大气污染源监管
____年,我国持续推动大气污染源头治理,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对燃煤和工业企业等大气污染源的监管,严厉处罚超标排放行为。同时,加大对移动源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动清洁能源汽车的普及和使用,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3.推动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创新
____年,我们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创新,建立完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和数据共享平台,提升大气污染监测和预警能力。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推广高效、低碳的环保技术。
4.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____年,我国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推动绿色发展。加大对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淘汰力度,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向低碳环保方向转型。
5.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____年,我国继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制定了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坚决打击违法排放行为,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了法规和制度的有效威慑。
总的来说,____年度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25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将继续加大力度,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大气环境质量,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结范文(二)
____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结
一、工作概述
____年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一年。面对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追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始终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旨在对____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二、工作成果
1.制定了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
____年,我国进一步完善了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了大气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具体表现在修订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源自动监控条例等,加强了对大气污染的处罚和监管力度。
2.推进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
针对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问题,____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治理。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通过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加强环保设施改造等措施,有效减少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3.加强了工业和能源领域的大气污染治理
____年,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工业和能源领域的大气污染治理。通过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提升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能力等措施,大幅度减少了工业和能源领域的大气污染排放,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4.完善了监测体系和信息公开机制
为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和信息公开工作,____年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大气环境监测体系和信息公开机制。通过增设大气监测站点、完善监测设备,及时掌握大气污染状况,及时发布大气质量信息,提高了公众对大气污染的认知水平。
三、存在问题
1.大气污染治理进展不平衡
尽管在____年,我们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地区治理进展不平衡的问题。一些较为欠发达地区和经济困难地区仍然面临着大气污染治理的困难,治理效果不明显,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2.治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在推进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一些地方和企业的治理措施执行不到位,存在偷排偷放等问题。这进一步加大了大气污染治理的难度,需要加强对治理措施的督促和检查,确保治理措施的有效执行。
3.科技创新支持不足
大气污染防治需要依靠科技创新的支持,然而在____年,我们发现科技创新的支持还不够充分。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研发成果转化应用的速度较慢,限制了大气污染治理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1.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
针对治理进展不平衡的问题,我们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经济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确保治理工作全面推进。
2.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治理措施落地
为解决治理措施落地不到位的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对治理措施的监管力度,加大执法力度,严惩偷排偷放等行为,确保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3.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治理效果
为进一步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我们建议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研发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
为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建议加强相关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大气污染的认知水平,培养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习惯。
五、结语
____年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关键一年,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下一步工作中加以解决。相信在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人民群众营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结范文(三)
2024年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节点年份,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节点年份。本文将对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
一、总体情况
2024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国范围内,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空气质量逐渐改善。特别是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蓝天保卫战取得了明显胜利,PM2.5浓度下降幅度明显。同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也向质量管理、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方面延伸,形成了全方位、全领域的防治体系。
二、成绩回顾
1.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各地区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严格控制,通过加强源头治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等手段,全国范围内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特别是在重点区域,如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减少,为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了坚实基础。
2.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通过大规模减排和细致管理,我国的空气质量在2024年持续改善。特别是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浓度明显下降,蓝天频现。此外,一些城市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西安、郑州等城市连续多年蓝天白云的天数明显增加。
3.领域延伸,形成全面防治体系: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再只关注传统的颗粒物物质,而是逐渐向质量管理、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方面延伸,形成了全方位、全领域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这一体系有效地整合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解决方案。
三、创新举措
1.强化源头治理:为了实现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减少,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源头治理措施。例如,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加大对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淘汰力度,提高污染物减排效率等。
2.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绿色制造等低碳环保产业,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别是在钢铁、煤炭等传统高污染行业,通过推进超低排放改造等手段,实现了排放标准的突破。
3.加强城市空气质量管理:各城市加大了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和管理力度,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空气污染。一些城市还采用了差别化的排放限制措施,如限制机动车行驶、实施尾气治理、限制高排放行业等,有效降低了污染物排放。
4.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创新:在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方面,各地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如开展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推广以天然气和清洁能源为主的供暖等,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
四、存在问题与挑战
1.产业转型升级仍存在困难:虽然在2024年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传统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的产业转型升级仍面临一定困难。这些行业的改造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全面改造。
2.大气污染治理任务仍然艰巨:尽管在2024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任务仍然非常艰巨。一些地区的空气质量仍然较差,且污染物排放量仍然较高。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持续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3.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有待加强:尽管在2024年各地加大了对大气污染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但仍然存在一些环境监管缺位和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这导致了一些企业对环保法规的不合规行为没有受到有效的处罚和制约。
五、未来展望
2024年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关键节点年份,也是决定未来长期发展的关键时刻。面对一系列问题与挑战,我们应该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1.加强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推动传统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投入力度,推动绿色制造和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机构的建设和执法力量的配备,加大对环保法规不合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3.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继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适用于不同地区的技术措施,提高大气污染防治的效果。
4.建立全方位、全领域的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法规,形成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
总之,2024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与挑战。未来,我们应该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以实现长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篇四:大气防治污染工作总结报告
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总结[共5篇]第一篇: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总结
九分公司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总结
我分公司要求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河北省建筑施工扬尘防止强化措施18条》、《石家庄市严管建筑施工扬尘十二条》和《石家庄市扬尘综合整治专项实施方案》的要求,制订了《大气污染治理专项方案》,推动本次工作的开展,现将大气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大气污染治理情况
1、成立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2、在施工现场出入口明显位置设置扬尘防治公示牌。
3、施工现场连续设置不低于2.5米的彩钢围挡。
4、施工现场出入口和场内主要施工道路、办公区、生活区采用混凝土硬化,硬化后的地面清扫整洁无浮土、积土。
5、施工现场出入口配备车辆冲洗设施,设置排水、泥浆沉淀池等设施,建立冲洗制度并设专人管理,禁止出现车辆带泥上路情况。
6、施工现场出入口、加工区和主作业区等处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施工扬尘实时监控。
7、施工现场集中堆放的土方和裸露场地采取100%覆盖。
8、施工现场使用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
9、施工现场运送土方、渣土的车辆实行封闭运输,禁止出现沿路遗撒和随意倾倒现象。
10、建筑物内保持干净整洁,清扫垃圾时洒水抑尘,施工层建筑垃圾采用装袋用垂直升降机械清运,严禁凌空抛掷和焚烧垃圾。
11、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设置垃圾存放点,集中堆放并严密覆盖,及时清运。生活垃圾用封闭式容器存放,日产日清,严禁随意丢弃。
12、施工现场建立洒水清扫抑尘制度,配备洒水设备。非冰冻期每天洒水不少于2次,并有专人负责。重污染天气时相应增加洒水频次。
13、建筑工程主体外侧脚手架及临边防护栏杆使用符合标准的密目式安全网封闭施工,保持整洁、牢固、无破损。
14、遇有4级以上大风或重污染天气预警时,采取扬尘防治应急措施,严禁土方开挖、土方回填、材料切割、金属焊接、喷涂等其他有可能产生扬尘的作业。
15、施工现场在道路安装喷淋降尘装置和可移动的雾炮机。
二、大气污染治理成效
1、对我分公司施工场地大、土方开挖量大、扬尘污染治理难度大的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果断措施,充分发挥项目组织职能,通过各方配合,采取集中整治、专项整治、全天不间断巡查的积极措施,严格按照分公司要求项目部扬尘防治规定,整改了一部分扬尘污染、乱倾乱倒的违规行为,始终保持了对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治理的高压态势,迅速扭转了我项目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突出的困难局面。施工现场在建建筑土方开挖基本规范,建筑渣土运输撒漏得到有效遏制,乱倾乱倒基本杜绝,道路扬尘污染明显好转。
2、在加大管理的基础上,设置专人加大道路的冲洗、清扫、保洁力度,对施工道路面采取冲洗降尘措施,使道路扬尘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扬尘污染,有效提升了大气和环境质量。
三、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我分公司要求项目部现阶段扬尘专项整治人员及整治力度还不够,现场施工队伍较多,协调难度大,对装运渣土(沙石、污染道路)、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我项目班子缺乏长效的整治措施,使控制扬尘工作变得困难,治理措施难以落实。个别场地硬化不到位的施工场地,运输车辆出场时除泥处理不够,造成路面污染。
四、扬尘污染整改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分公司要求项目部制定具体整改专项方案。要求各个相关班组及责任人严格按照扬尘标准,制定降尘措施,按时冲洗设备,坚持湿法作业,专人负责清扫保洁,洒水降尘,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扬尘整治工作;扬尘防治工作小组采取定时与不定时,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监管力度,一旦发现问题,责令其立即
整改。
五、工作创新及下一步工作要点
我分公司要求项目部将进一步加大扬尘综合整治力度,继续加强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强化扬尘治理专项责任落实。
1、将扬尘治理职责列为工地施工的前提条件,实行每日考核并签署考核意见,作为相关班组奖罚的要件之一。
2、严把新动工施工现场关,不允许新开工现场存在扬尘污染问题,并与相关分包签定扬尘污染治理协议。
3、针对违反分公司要求项目部制定的扬尘防治规定的给与重处罚。
九分公司2018年3月28日
第二篇:发达国家大气污染治理
发达国家治理大气污染的历程与启示
摘要:最近几个月,雾霾天气持续袭击了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包括北京在内的一线城市都经历了重度雾霾,引起检测PM2.5的仪器“爆表”,由此也引发了许多的健康问题,激起了民众对大气污染的关注和对环境污染换来GDP增长模式的不满。因此,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显得刻不容缓。其实,我们现在所经历的环境污染问题,发达国家也曾经历过,发达国家采取的种种措施来防治大气污染,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中国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说,国内外大气污染防治历程表明,解决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欧美等发达国家耗费了30—50年时间才基本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我们要正确对待当前的大气污染形势,充分认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艰巨性、复杂性与长期性,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同时,“必须有所作为”,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1﹞。转变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做到经济“绿色化”、“循环化”,我们才能有理由坚信不久的将来,持续朗朗天,碧空白云,不是我们远去的回忆。
关键字:大气污染
法律规范
治理污染
发展模式
正文:
一:认识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定义
在清洁的大气中,微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09%;氧气,占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大气污染的原因
气体污染物在大气中平均停留时间少至几分钟,多至几十年、百余年。大气污染物一般分为两类:一级(原生)污染物,即由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气的;二级(次生)污染物,是由一级污染物在大气中进行热或光化学反应后的产物。后者往往危害性更大。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类生活及生产活动,大气的人为污染源主要有三种。
(1)生活污染源
人们由于烧饭、取暖、沐浴等生活上的需要,如炉灶、锅炉等燃烧化石燃料,而向大气排放的煤烟和SO2等,具有量大、分布广、排放高度低等特点,其危害性不容忽视。
(2)工业污染源
包括火力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和化工厂等耗能较多企业燃料燃烧排放的污染物,各生产过程中的排气(如炼焦厂向大气排放H2S、酚、苯、烃类等有毒物质;各类化工厂向大气排放具有刺激性、腐蚀性、异味性或恶臭的有机和无机气体;化纤厂排放的H2S、NH3、CS2、甲醇、丙酮等)以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种矿物和金属粉尘。
(3)交通运输污染源
由飞机、船舶、汽车等交通工具(移动源)排放的尾气。在一些发达国家,汽车排放气己构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二:发达国家经历过的大气污染
人类真正认识大气污染是在十八世纪中叶产业革命之后。蒸汽机的发明与广泛使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煤和石油逐渐上升为主要能源,燃料燃烧造成的大气污染也随之日益加剧,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接连发生。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曾详细地描述了当时英国工业发源地曼彻斯特市的污染状况,他指出:“从烟囱里喷出的浓烟,弥漫于城市上空,使大气混浊。﹝2﹞”英国的伦敦在手工业时期就曾出现过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1873年、1880年、1892年、1952年先后又多次发生由于燃煤造成的烟雾中毒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由于现代工业迅速地发展,带来了范围更大、情况更加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美国洛杉矶市由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在本世纪40年代以后,经常在夏季出现光化学烟雾。欧洲由于燃煤造成大气污染,使北欧许多国家降酸雨,多次引起国际争端。发达国家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也经历了环境污染特别是大气污染带来的惨痛教训。由于工厂的无序生产,肆意排放废气,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污染,使成千上万的民众深受其害。1、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马斯河谷地区是比利时重要工业区,建有3个炼油厂、3个金属冶炼厂、4个玻璃厂和3个炼锌厂,还有电力、硫酸、化肥厂和石灰窑炉,工业区全部处于狭窄的盆地中。1930年12月1-15日,整个比利时大雾笼罩,气候反常。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马斯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发生“气温的逆转”现象,造成大气污染现象。马斯河谷工业区内13个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河谷上空无法扩散,有害气体在大气层中越积越厚,其积存量接近危害健康的极限。河谷上千人发生呼吸道疾病,症状表现为胸疼、咳嗽、流泪、咽痛、声嘶、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一个星期内就有60多人死亡,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十多倍。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是20世纪最早记录下的大气污染惨案。
2、1943年洛杉矶烟雾事件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40年代
初期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市。光化学烟雾是大量碳氢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与空气中其他成份起化学作用而产生的。这种烟雾中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剂,滞留市区久久不散。在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中,洛杉矶市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1955年9月,由于大气污染和高温,短短两天之内,65岁以上的老人又死亡400余人,许多人出现眼睛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直到20世纪70年代,洛杉矶市还被称为“美国的烟雾城”。
3、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多诺拉小镇,由于小镇上的工厂排放的含有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及金属微粒在气候反常的情况下聚集在山谷中积存不散,这些毒害物质附在悬浮颗粒物上,严重污染了大气。人们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这些有害的气体,引起各种症状,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20多人死亡。4、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8日,英国伦敦发生了震惊一时的大气污染公害事件。连续四天,伦敦全市浓雾不散,黑云压城。许多市民感到胸口发闷,并有咳嗽、喉痛、呕吐等症状发生。四天中发病死亡4000人。此后两个月内,还陆续有8000人死亡。史称“伦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主要由燃烧煤炭产生的煤毒烟雾形成,又称“伦敦型毒雾”。1956、1957和1962年伦敦又相继发生同类烟雾事件,共死亡约2000人。
5、日本四日市烟雾污染
日本东部海岸有一个四日市,人口不到30万,由于发展石化工业,空气被二氧化硫严重污染,二氧化硫与工厂排出的重金属微粒混合,形成硫酸烟雾,让四日市长年烟雾弥漫。自1955年以来,四日市许多市民因此患上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癌等多种呼吸道疾病,这些病统称为“四日气喘病”。1961、1964、1967和1970年四日市还发生了全市性的气喘病大发作,一些患者不堪痛苦而自杀。﹝3﹞
三、发达国家治理大气污染采取的措施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人民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提高,迫使各国政府开始重视环境保护,着手治理环境污染。许多国家用于防治大气污染的投资大幅度增加,由于相继制定了有关空气质量法、大气污染控制法;并加强了严格的环境管理,以及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使得一些国家的大气污染基本上得到控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而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出台专项法案,官方网站及时健康提醒。美国国会早在1955年就通过了《空气污染管制法》,明确联邦政府将为控制空气污染提供研究资金。1963年国会通过了首部《清洁空气法案》。1971年美国政府成立了国家环境保护署,并颁布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目前,美国环保署所采用是PM2.5的标准。美国民众可以通过环保署网站随时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环保署网站的首页有“我的环境”的链接,只要输入自己的地址或邮政编码,就可以查出当天的空气质量。美国环保署等机构合作还设立了“空气质量指数”,向公众提供有关地方空气质量以及空气污染水平是否达到威胁公众健康的及时、易懂信息。美国环保署列出了一些小贴士,提示人们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有助于提高空气质量。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电,夏天将空调温度稍微调高些,冬天稍微调低点;在可吸入颗粒物水平较高的日子里,减少乘车外出的次数,减少或停止使用壁炉或烧木头的炉子;避免燃烧叶子、垃圾及其他物质。
德国:40多年前,穿过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莱茵河曾泛着恶臭,两岸森林遭受酸雨之害。而今天,包括莱茵河流域在内的德国多数地区已实现了青山绿水,空气清新。在此转变过程中,德国的100个“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功不可没。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具体方法无外乎两种。首先是限制释放颗粒物的行为。例如,车辆限行、限速,工业设备限制运转等。第二就是用技术手段减少排放,例如安装颗粒过滤装置。具体到个人,环境专家建议民众出行时长途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短途骑车或步行。在家不要乱烧树叶和木头,选择节能减排的采暖方式,使用节能家电和可再生能源。
重视空气质量管理与环保技术研发。德国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主
要有三大战略:首先是制定空气质量标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及污染防治方案;其次是用技术等手段限制污染物排放,包括关停污染源;三是完善监管机制,针对具体污染物给出排放上限。与此同时,德国联邦政府还积极促进能源转型,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法国:为改善空气质量,法国采取应急和长期措施双管齐下的办法防治空气污染。根据“空气质量监测协会”提供的数据,法国环境与能源管理局每天会在网站上发布当日与次日空气质量指数图。当污染物指数超标时,地方政府会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向公众提供卫生建议。除应急措施外,法国还制定了一些国家或地方层面的长期措施。法国于2010年颁布了空气质量法令,规定了PM2.5和PM10的浓度上限。此外,法国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案,如减排方案、颗粒物方案、碳排放交易体系、地方空气质量方案和大气保护方案等。俄罗斯:制定环保综合项目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前苏联时期,俄罗斯境内曾经大规模地发展过重工业,导致了很多地方的环境污染。然而近年来随着俄罗斯国内经济发展模式向知识型和创新型的转变,俄国内非常重视环境保护。从中央到地方各州都制定了并执行旨在减小污染保护环境的综合项目,比如用天然气替换现有的易污染的能源品种、装备和改进环境净化设施和设备等等。由于汽车尾气的排放,莫斯科一些主要街道在上下班高峰时也会变得灰蒙蒙。为此莫斯科市政府一方面加快修建公路桥梁设施缓解交通,另一方面呼吁市民多多乘坐地铁出行。
新加坡:收紧车辆和燃油排放标准。近年来,化工产业和柴油车辆导致二氧化硫和微细颗粒PM2.5的浓度超标,新加坡政府决定在这两年内逐步收紧车辆和燃油的排放标准。从2014年1月1日开始,柴油驱动车废气排放标准由目前的欧洲四期收紧到欧洲五期;2014年4月1日开始,汽油驱动车废气排放标准由目前的欧洲二期收紧到欧洲四期;炼油厂、电厂等也需要使用清洁燃料如天然气和低硫燃料等,同时改善生产流程,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四、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煤烟型污染。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PM2.5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一直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主要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1)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
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订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大、乡镇企业无序发展、劣质煤炭流通失控等状况。因此说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2)能源利用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
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能源的严重浪费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如下:①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而用于发电的煤量仅占总煤量的35%,其它煤炭则用于工业及民用燃烧,有84%的煤炭直接燃烧,这种煤炭消费构成是狠不合理的。②我国煤炭生产过分注重产量的增加,对控制高硫煤问题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煤炭的洗选率低和高硫煤地区的煤炭产量增长过快。同时,由于洗煤厂建设资金的限制、洗煤价格的不合理以及受铁路运力和流向的制约,洗,煤能力的增长落后于原煤生产量增长,原有洗选厂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目前,我国煤炭入洗率为22%,发达国家一般多在60%--80%。动力煤洗选厂的洗选设备利用率仅为69%。③各类燃烧设备技术及制造水平较低,能源利用率不高,使用能耗高排污量大和超期服役的燃烧设备的现象相当普遍。全国工业锅炉50万台,平均热效率仅有60%左右;工业窑炉平均热效率约为40%;城镇居民生活燃煤热效率平均仅为22%左右。④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大多数企业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设备简陋,资源能源利用率极低,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是惊人的。(3)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全国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帐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比,严重不足。①我国工业发展的起点低,基础工业整体水平提高较慢,技术改造难度大,污染欠帐多。工业技术和装备许多是50--60年代水平的,资源、能源消耗高。但由于工业的整体改造受到资金的限制,迟迟不能进行整体改造和市染治理,相当一批技术装备落后的工业企业长期在生产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严重污染。②国家在推行清洁煤炭政策、改善能源结构的措施如煤炭洗选加工、型煤、燃煤脱硫、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太弱,远远不能满足需要。③城市集中供热、燃气等基础建设工程是解决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但不少地区仍然发展缓慢,关键还是资金投入不到位的问题。有些城市建完了热电厂,却缺少资金建设供热管网,分散热源仍然存在,不但没有减少污染,反而增加了排放量。④排污收费标准太低,使得污染企业宁可交排污费,而不愿意花钱治理。例如,“两省九市”的二氧化硫收费标准过低,一般都在每公斤二氧化硫0.20元以内,远远低于每公斤1元左右的脱硫成本,并不能促使企业投资用于二氧化硫治理。造成目前,两省九市试点地区所建的脱硫设施很少。
(4)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①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不执行国家“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合理布局和污染超标的建设项目;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投资经常留有缺口或将资金挪作他用。②地方电厂、地方水泥厂和乡镇企业执法不严,超标现象比较普遍。③由于各地监测机构受到经费的限制,不能普遍开展对污染源的经常性监督监测,从而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管理。环保设施操作管理比较差,实际运行
率低。许多项目尽管开工验收时可达标,但实际运行中却超标排放。据估算,全国目前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超标率平均为30%,工业窑炉平均为50%,地方水泥行业的粉尘排放超标率为40%。④机动车污染防治起步晚,排气监督管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各监督执法部门职责不清、监督不力,尤其对汽车制造、销售、使用、报废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还很薄弱,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监测还未纳入国家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常规监测体系中,从而缺乏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有效监督。(5)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
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还较大,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比较薄弱的领域是洁净煤技术;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和生产设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术;机动车机内净化技术等。实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
五、我国治理大气污染应采取的措施
事实上,“十一五”以来,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尤其在2012年2月29日,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发布,实现了与世界卫生组织第一阶段目标值接轨。9月27日,国务院又批复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对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与部署,标志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入了由“以总量控制为目标导向”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的历史性转变。
然而,我国大气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传统的煤烟型污染尚未得到解决,机动车、重化工业造成的PM2.5、臭氧污染又接踵而至。可以说,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大气污染问题,在我国近20年内集中出现。治理PM2.5有赖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减排工程应尽早落实。解决PM2.5污染问题,必须彻底转变传统的大气污染治理思路,转变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强化多污染源综合管理,开展区域联防联控,概括起来就是“协同、综合、联动”。《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
规划》提出了八大减排工程,共计1.3万个减排项目,将大力削减各项污染物的排放量。我也在此呼吁各地,尽早安排资金,将减排工程项目落到实处。
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节约资源,做到可持续发展,完善城镇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的责任落实机制、激励约束机制。
加强环保立法,完善法律制度是解决包括雾霾在内的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首先是全力推动修改《环境保护法》。作为环保领域的基本法律,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应该修改和完善《环境保护法》中的一些基本法律条款,力争使环保法能够适应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现实需要。同时,大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面对工业化进程加快过程中的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环保部应该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工作。
积极学习发达国家治理环境的经验,并且联系中国实际,加之完善的法律做后盾,并且严格按照法律来执行,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的企业。只要做到标本兼治,我们有理由相信,建设一个有美好环境的中国将不是梦想。
【参考文献和注释】1、2、3、摘自《人民日报》记者孙红艳专访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全文
转引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
转引自人民网、新浪网
第三篇:大气污染和空气治理
《大气污染和空气治理》教学过程
(一)知识目标
知道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性,防治措施。2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调查事实、收集资料、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关心空气质量,培养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理解并宣传有关的法令法规,在活动中能克服困难,与人合作,积极争做小小宣传员。
班会重点、教学难点
知道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防治措施。班会
过程:
一、班会导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前几年有很多工厂建成投产,我们的居住环境也日益受到严重的破坏,你们有看到天空中的黑烟吗?当汽车从你身旁经过时,你闻到了难闻的气味了吗?和以前相比,保定的空气质量是否有了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发言)师:什么是空气污染?空气本身有自净能力吗?
学生讨论发言:师:(总结)由于大气对污染有一定的容纳,天然的净化能力,一般情况下它总是保持清洁新鲜状态。但是当空气中某些成分的含量超过了正常含量,或着空气中进入了正常情况下不存在的成分或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人的健康和生物的生长发育,或对各种物体以及对天气和气候产生不良影响时,这样的空气状态称为空气污染。
1、当空气受到污染时会是怎样呢?下面我们做一个实验。点燃蜡烛,把一张白纸放于火焰上方(不能点燃纸),过一段时间看纸有什么变化?和另外一张纸对比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几幅图片,认真思考这是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他们污染了空气吗?
小结:大气污染源就是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
小结:大气污染源就是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
(1)工业污染:工业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工厂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有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
(2)生活污染: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时,往往使污染地区烟雾弥漫,呛得人咳嗽,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源。
(3)交通运输污染: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是当代的主要运输工具,它们烧煤或石油产生的废气也是重要的污染物。特别是城市中的汽车,量大而集中,排放的污染物能直接侵袭人的呼吸器官,对城市的空气污染很严重,成为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汽车排放
的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前三种物质危害性很大
2、小思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天,在珠穆朗玛峰曾经下了一场黑雪,你能分析是什么原因吗?
我分析的原因:
可能是:
3、小资料:
汽车尾气、可吸入颗粒物、煤炭燃烧、焚烧垃圾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碳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碳氢化合物等不同的污染物造成的危害是不同的。主要是A危害对人体健康:表现为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会引起人们胸闷、头疼、咳嗽等症状,经常吸入熏烤烟雾还可能致癌。全世界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吸烟有关的疾病,每10秒钟就有1人因吸烟死亡。B危害动植物的生存和发育:可使其生理机制受抑制、发育不良、出现畸形并致死亡率上升,会导致植物抗病抗虫能力减弱,甚至死亡.C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形成酸雨会腐蚀物品,影响产品质量.D影响气候:对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如降低能见度、减少太阳辐射(据资料表明,城市太阳辐射强度和紫外线强度要分别比农村减少10---30%和10---25%)而导致城市佝偻发病率的增加.E影响全球大气环境: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酸雨危害向全球蔓延、“温室效应”的严重后果。
教师:为了人类的生命健康,为了地球上的生命,保证空气的洁净,已成为当今之急,迫切需要我们保护生活环境中的空气不受污染。当我们看到这组材料后,为了保持空气的清洁,我们应该怎么做?
思考:保护空气我们应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讨论:保护空气的措施:(1)控制污染源,加强空气质量滥测和预报(2)发展“绿
色工业”,使用洁净无污染的能源(3)植树造林,绿化环境(4)制订环境保护法(5)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地铁,火车等,减少驾车出外。
同学们:清洁的空气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为了保护空气不受污染,国家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工厂必须消烟除尘,废气要经过处理才能排放到空气中去;要改进汽车发动机,减少废气的排放;要大量植树造林等等措施。但是,温家宝总理在讲到十五期间各项指标
的完成情况时,有一项指标没有完成,那就是环境污染。要完成这项指标,就要全民行动起来,其中也包括我们!要注意搞好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做个文明的小市民,为空气的清洁做一些贡献。
总结:保护空气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来自很多方面,其中包括我们身边的东西,污染的空气又给我们带来很多危害,因此保护空气是我们在21世纪的重大课题,从现在起,只要对保护空气有益的事,哪怕微不足道,我们也应该努力做好。
第四篇: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大气污染治理措施(新增)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00-2010)(1)熟悉污染气体的收集措施和要求以及污染气体排放的一般要求;1.污染气体的收集
(1)对产生逸散粉尘或有害气体的设备,宜采取密闭、隔离和负压操作措施。
(2)污染气体应尽可能利用生产设备本身的集气系统进行收集,逸散的污染气体采用集气(尘)罩收集。
(3)当不能或不便采用密闭罩时,可根据工艺操作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其他敞开式集气(尘)罩。集气(尘)罩应尽可能包围或靠近污染源,将污染物限制在较小空间内,减少吸气范围,便于捕集和控制污染物。
(4)集气(尘)罩的吸气方向应尽可能与污染气流运动方向一致,利用污染气流的动能,避免或减弱集气(尘)罩周围紊流、横向气流等对抽吸气气流的干扰与影响。
(5)吸气点的排风量应按防止粉尘或有害气体扩散到周围环境空间为原则确定。
2.污染气体的排放
(1)污染气体通过净化设备处理达标后由排气筒排入大气。
(2)排气筒的高度应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和
行业、地方排放标准的规定计算出的排放速率确定,排气筒的最低高度应同时符合环境影响报告批复文件要求。
(3)应根据使用条件、功能要求、排气筒高度、材料一供应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采用砖排气筒、钢筋混凝土排气筒或钢排气筒。
(4)排气筒的出口直径应根据出口流速确定,流速宜取15m/s左右。当采用钢管烟囱且高度较高时或烟气量较大时,可适当提高出口流速至20~25m/s。
(5)应当根据批准的EIA文件的要求在排气筒上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或顶留连续监测装置安装位置。排气筒或烟道应按相关规范设置永久性采样孔,必要时设置测试平台。
(6)排放有腐蚀性的气体时,排气筒应采用防腐设计。
(7)大型除尘系统排气筒底部应设置比烟道底部低0.5~1.0m的积灰坑,并应设置清灰孔,多雨地区大型除尘系统排气筒应考虑排水设施。
(8)非防雷保护范围的排气筒,应装设避雷设施。
(9)对于可能影响航空器飞行安全的烟囱,应按相关要求设置航空障碍灯和标志。
(2)熟悉除尘、吸收、吸附、燃烧的典型处理工艺及其一般规定;1.除尘处理工艺的一般规定
(1)除尘工艺应根据生产工艺合理配置,控制和减少无组织排放,设备或除尘.系统排放至大气的气体应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和行业、地方排放标准及总量控制的限值。
(2)对除尘器收集的粉尘或排出的污水,根据生产条件、除尘器类型、粉尘的回收价值、粉尘的特性和便于维护管理等因素,按照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标准以及其它规范的要求,采取妥善的回收和处理措施。
(3)除尘器宜布置在除尘工艺的负龙五段上。当布置在正压段时,电除尘器应采用热风清扫,袋式除尘器应保证清灰压力大于系统操作压力,配套风机应考虑防磨措施。
(4)除尘工艺的场地标高、场地排水和防洪等均应符合GB5018的规定。2.气态污染物吸收工艺的一般规定
(1)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一定液体中溶解度的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吸收效率和速率较高的有毒的有害气体的净化。
(2)吸收系统应包括集气罩、废气预处理、吸收液(浆液)制备和供应系统、吸收装置、控制系统、副产物的处置与利用装置、风机、排气筒、管道等。
(3)吸收工艺的选择应考虑:废气流量、浓度、温度、压力、组分、性质、吸收剂性质、再生、吸收装置特性以及经济性因素等。
(4)高温气体应采取降温措施;对一于含尘气体,需回收副产品时应进行顶除尘。
(5)吸收工艺的主体装置和管道系统,应根据处理介质的性质选择适宜的防腐材料和防腐措施,必要时应采取防冻、防火和防爆措施。
3气态污染物吸附工艺的一般规定(1)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对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吸附选择性的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方法,主要适用于低浓度有毒有害气体净化。
(2)吸附工艺分为变温吸附和变压吸附,本标准中的吸附指变温吸附。
(3)吸附系统包括集气罩、废气预处理、吸附装置、脱附(回收)系统、控制系统、副产物的处置与利用装置、风机、排气筒和管道等。
(3)了解除尘器、吸收处置装置、吸附装置的类型及其适用条件;1.除尘器
除尘器主要有机械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和静电除尘器
(1)机械除尘器:包括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等。机械除尘器宜用于处理密度较大、颗粒较粗的粉尘,在多级除尘工艺中作为高效除尘器的预除尘。
(2)湿式除尘器:适用于捕集粒径1林m以上的尘粒;高湿烟气和亲水性粉尘的净化,可选择湿式除尘器,但应考虑冲洗和清理;湿式除尘器不适用于疏水性粉尘、遇水后产生可燃或有爆炸危险、易结垢粉尘。
(3)袋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属高效除尘设备,宜用于处理风量大、浓度范围广和波动较大的含尘气体。(4)静电除尘器:静电除尘器属高效除尘设备,宜用于处理大风量的高温烟气。2.吸收处置装置
(1)常用的吸收装置有填料塔、喷淋塔、板式塔、鼓泡塔、湍球塔和文丘里等。
(2)吸收装置应具有较大的有效接触而积和处理效率,较高的界而更新强度,良好的传质条件,较小的阻力和较高的推动力。3.吸附装置
(l)常用的吸附设备有固定床、移动床和流化床。工业应用宜采用固定床。
(2)常用吸附剂包括:活性炭(包括活性炭纤维)、分子筛、活性氧化铝和硅胶等。
(3)吸附装置用于处理易燃、易爆气体时,应符合安全生产及事故防范的相关规定。(4)熟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治理工艺及选用原则;1.二氧化硫治理工艺及选用原则
(1)二氧化硫治理工艺划分为湿法、干法和半干法,常用工艺包括石灰石/石灰一石膏法、烟气循环流化床法、氨法、镁法、海水法、吸附法、炉内喷钙法、旋转喷雾法、有机胺法、氧化锌法和亚硫酸钠法等。(2)二氧化硫治理应执行国家或地方相关的技术政策和排放标准,满足总量控制的要求。(3)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应符合以下规定:①采用石灰石/石灰一石膏法工艺时应符合HJIT179的规定;②采用烟气循环流化床工艺时应符合HJ}T}的规定;③燃用高硫燃料的锅炉,当周围80kr}内有可靠的氨源时,经过技术经济和安全比较后,宜使用氨法工艺,并对副产物进行深加工利用;④燃用低硫燃料的海边电厂,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和海洋环保论证,可使用海水法脱硫或以海水为工艺水的钙法脱硫。(4)工业锅炉l炉窑应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因炉制宜选择适宜的脱硫工艺,采用湿法脱硫工艺应符合相关规定。(5)钢铁行业根据烟气流量和二氧化硫体积分数,结合吸收剂的供应情况,宜选用半干法、氨法、石灰石/石灰一石膏法脱硫工艺。
(6)有色冶金工业中硫化矿冶炼烟气中二氧化硫体积分数大于3.5%
时,应以生产硫酸为主。烟气制造硫酸后,其尾气二氧化硫体积分数仍不能达标时,应经脱硫或其他方法处理达标后排放。2.氮氧化物控制措施及选用原则
(1)控制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NOx)应优先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当不能满足环保要求时,应增设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等烟气脱硝装置。
(2)燃煤电厂燃用烟煤、褐煤时,宜采用低氮燃烧技术;燃用贫煤、无烟煤以及环境敏感地区不能达到环保要求时,应增设烟气脱硝系统。
(3)采用SCR脱硝装置时,应优先采用高尘布置方案。(4)选择烟气脱硝方式时,应考虑对锅炉的影响。(5)了解主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恶臭、卤化物气体的基本处理技术及其选用原则;1.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废气主要包括低沸点的烃类、!钉代烃类、醇类、酮类、醛类、醚类、酸类和胺类等。(1)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处理技术
①回收类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等。
②消除类方法:主要有燃烧法、生物法、低温等离子体法和催化氧化法等。(2)挥发性有机物处理技术的选用原则
①吸附法适用于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有效分离与去除,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化工工艺.单元,由于每一单元吸附容量有限,宜一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
②吸收法宜用于废气流量较大、浓度较高、温度较低和压力较高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处理。工艺流程简单,’可用于喷漆、绝缘材料、粘接、金属清洗和化工等行业应用。
③冷凝法宜用于高浓度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回收和处理属高效处理工艺,宜作为降低废气有机负荷的前处理方法,.与吸附法、燃烧法等其他方法联合使用,回收有价值的产品。
④膜分离法宜用于较高浓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分离与回收,属高效处理工艺,选择时,应考虑预处理成本、膜元件造价、寿命、堵塞等因索。2.恶臭
(1)恶臭气体的种类:含硫的化合物:如硫化氢、二氧化硫等;含氮的化合物:如胺、氨等;卤素及衍生物:如卤代烃等;氧的有机物:如醇、酚、醛、酮、酸、酉旨等;烃类:如烷、烯、炔烃以及芳香烃等。(2)恶臭气体的基本处理技术
①物理学方法:主要有水洗法,物理吸附法,稀释法和掩蔽法。
②化学方法:主要有药液吸收(氧化吸收、酸碱液吸收)法,化学吸附(离子交换树脂、碱性气体吸附剂和酸性气体吸附剂)法和燃烧(直接燃烧和催化氧化燃烧)法。
③生物学方法:主要有生物过滤法,生物吸收法和生物滴滤法。(3)恶臭气体处理技术的选用原则
①当难以用单一方法处理以达到恶臭气体排放标准时,宜采用联合脱臭法。
②物理类的处理方法宜作为化学或生物处理的预处理,在达到排放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一也可作为唯一的处理工艺。③化学吸收类处理方法宜用于处理大气量、高、中浓度的恶臭气体。④化学吸附类的处理方法宜用于处理低浓度、.多组分的恶臭气体。
⑤化学燃烧类的处理方法宜用于处理连续排气、高浓度的可燃性恶臭气体,净化效率高,处理费用高。⑥化学氧化类的处理方法宜用于处理高、中浓度的恶臭气体,净化效率高,处理费用高。
⑦生物类处理方法宜用于气体浓度波动不大,浓度较低或复杂组分的恶臭气体处理,净化效率较高。3.卤化物气体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卤化物主要包括无机卤化物气体和有机卤化物气体(氟化氢、四氟化硅、氯气、澳气、澳化氢和氯化氢(盐酸酸雾)等)。
(1)卤化物气体的基本处理技术
①物理化学类方法:固相(干法)吸附法、液相(湿法)吸收法和化学氧化脱卤法。②生物学方法:生物过滤法,生物吸收法和生物滴滤法。(2)卤化物气体处理技术的选用原则
①在对无机卤化物废气处理时应首先考虑其回收利用价值。如氯化氢气体可回收制盐酸,含氟废气能生产无机氟化物和白炭黑等。
②吸收和吸附等物理化学方法在资源回收利用和卤化物深度处理
上上艺技术相对成熟,优先使用物理化学类方法处理卤化物气体。
③吸收法治理含氯或氯化氢(盐酸酸雾)废气时,宜采用碱液吸收法。④垃圾焚烧尾气中的含氯废气宜采用碱液或碳酸钠溶液吸收处理。⑤吸收法治理含氟废气,吸收剂宜采用水、碱液或硅酸钠。⑥电解铝行业治理含氟废气宜采用氧化铝粉吸附法。
(6)了解主要重金属废气的基本处理技术。
大气中应重点控制的重金属污染物有:汞、铅、砷、.Art铬及其化合物。
1.重金属废气的基木处理方法包括:过滤法,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和燃烧法。2.考虑重金属不能被降解的特性,大气污染物中重金属的治理应重点关注:(1)物理形态:应从气态转化为液态或固态,达到重金属污染物从气相中脱离的目的:(2)化学形态:应控制重金属元.索价态朝利于稳定化、固定化和降低生物毒性的方向进行,如在富含氯离子和氢离子的废气中,Cd(元素镉)易生成挥发性更强的CdCl,不利于将废气中的Cd去除,应控制反应体系中氯离子和氢离子的浓度;(3)二次污染:应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处理重金属废气治理中使用过的洗脱剂,吸附剂和吸收液,避免二次污染。3.汞及其化合物废气一般处理方法是: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和燃烧法。
(1)冷凝法宜用于净化回收高浓度的汞蒸气,’可采取常压和加压两种方式,常作为吸收法和吸附法净化汞蒸气的前处理。
(2)充氯活性炭吸附法宜用于含汞废气处理。活性炭层需预先充氯,含汞蒸气需预除尘,汞与活性炭表面的C12反应生成HgC12,达到除汞目的。
(3)燃烧法宜用于燃煤电厂含汞烟气的处理。4.铅及其化合物废气宜用吸收法处理。
5.砷、镉、铬及其化合物废气通常采用吸收法和过滤法处理。
第五篇:大气污染治理标语
大气污染治理宣传标语1、2、3、4、5、还天空一片蔚蓝,建西
宁和谐家园。让大气清新,让蓝天蔚蓝,让夏都碧绿。治理大气污染,共建绿色家园。保持大气不污染,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坚定信心,狠抓源头,重拳出击,坚决打好大气污染治理坚战。6、7、8、9、蓝天不是垃圾站,废气莫向空中排。让绿水更绿,让蓝天更蓝,这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积极投身治理大气污染行动中来。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10、加强污染防治工作,共同构建和谐西宁。
11、千方百计治理大气污染,齐心协力保护城市环境。
12、创蓝天碧水城市福泽你我他,建文明和谐人居环境惠及千家万户。
篇五:大气防治污染工作总结报告
社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结范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提速,我国社区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显。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我所在的社区积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这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背景和目标
我所在社区位于大型城市的中心区域,环境状况较为复杂,大气污染问题比较严重。根据相关调研数据和居民反馈,我们确定了以下工作目标: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加强工地扬尘治理、控制燃煤污染源、推广清洁能源等。
二、工作措施与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工作措施和方法。
1.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栏、社区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向居民普及大气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知识,引导居民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2.扩大清洁能源应用
鼓励居民购买清洁能源车辆,并积极引进清洁能源公交车和出租车。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燃煤等污染源的使用。
3.加强车辆尾气排放管理
对社区内的机动车辆进行尾气排放检查,发现不符合标准的车辆要求其立即整改或淘汰。同时,组织开展无车日等活动,引导居民选择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
4.加强工地扬尘治理
对社区内的工地进行定期巡查,并要求工地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扬尘防治。对于违规行为,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整改。
5.控制燃煤污染源
在社区内部署燃煤污染源整治工作,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锅炉、燃煤炉具等逐一进行改造或淘汰,确保燃煤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三、工作结果与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社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车辆尾气排放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严格排放标准的执行,社区内机动车的尾气排放量明显减少,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2.清洁能源应用逐步推广。社区居民对清洁能源车辆的认可和购买意愿逐渐增加,清洁能源的利用得到了推广,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工地扬尘治理成效显著。社区工地的扬尘防治措施得到了加强,对于违规行为及时进行了整改,工地扬尘污染有了较大的改善。
4.燃煤污染源得到了有效控制。社区内燃煤污染源整治工作开展顺利,不符合标准的燃煤设备逐步被淘汰,燃煤污染得到了一定的遏制。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1.宣传教育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增加相关知识普及的广度和深度。可以通过组织座谈会、举办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认知度。
2.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规范,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各项防治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3.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动合作,形成合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需要多方合作,社区应当积极与环保、交通、能源等部门进行沟通和合作,形成合力。
4.加大技术支持和科研攻关力度,推动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大气污染防治水平。
五、展望未来
社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离不开全体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共同营造绿色、清洁的社区生活环境。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所在社区的大气污染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篇六:大气防治污染工作总结报告
2024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总结范本
【导言】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大气污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民健康,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开展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2023年,我们深入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就我国2023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总结进行回顾。
【正文】
一、治理成效回顾
2023年,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优化能源结构
我国坚持以清洁能源为主导,大力推进能源革命。通过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力度,相对传统能源,清洁能源比例有所提高。尤其是在煤炭消费方面,通过减少燃煤发电和工业用煤,使得大气中煤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明显下降。同时,大力发展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二)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
我国加大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包括严格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加强内外排放源监测和管理、推动污染治理设施提升升级等。同时,对严重污染的地区进行专项整治,加强对高污染排放企业的监管力度,促使其进行治理升级,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
(三)加强科技创新支撑
我国重视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环保技术的突破与应用,提高大气污染治理的效率和质量。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全面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状况,为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加强对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的支持和推广,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和应用。
(四)加强社会宣传教育
我国通过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的社会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通过多种方式,向公众普及大气污染的危害和防治知识,增强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加强环保教育,使环保理念融入人们的生活中,推动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和行为。
二、存在问题分析
在2023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大气污染防治还存在一定难度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面临着复杂多样的污染源,因此治理起来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一些重工业和能源消耗大的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压力较大。同时,一些企业对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整改措施不到位,也使得治理工作面临一定的阻力。
(二)监管体系仍需完善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措施,但监测手段和监管手段仍有局限性。监测设备的精度和准确性有待提高,监管手段的有效性和强制力还有待加强。此外,部分地区的监管能力和治理水平还相对较低,需要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三)宣传教育仍需要加强
虽然我国加强了大气污染治理的宣传教育工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宣传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更加贴近公众的需求。另一方面,大气污染防治的知识普及还相对不足,公众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了解程度有待提高。因此,在宣传教育工作中还需加强针对性和深度,提高公众的环保认知和自觉性。
三、未来工作展望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效果,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一)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支持。完善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大对高污染排放企业的整治力度,提高排放标准的执行力度。同时,支持和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治理设施的运行效率和排放质量。
(二)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投入。加强环境监测手段和设备的研发,提高监测精度和实时性。同时,加强对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排能力。
(三)加强监管力度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的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机构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高污染排放企业的监管,确保其符合排放标准和要求。建立健全大气污染治理的监督体系,通过监督检查、处罚等手段,推动企业严格执行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要求。
(四)加强社会宣传教育
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力。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对大气污染的认知程度。同时,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报道和解读力度,提高公众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关注度。
【结语】
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2023年,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为人民群众创造清洁、健康的生态环境。
2024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总结范本(2)
在当前全球环境污染加剧的情况下,大气污染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本文将从治理目标、政策措施、成效评估三个方面总结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首先,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目标是建立良好的空气品质,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国早在2005年就制定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并对各行业进行了严格的排放控制。此后,中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明确了大气污染治理的任务和责任。
其次,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治理大气污染。首先,加大了对重点行业的排放管控力度,强化了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例如,限制钢铁、煤炭等高污染排放行业的产能,加快了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此外,我国还加强了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管理,推广了清洁能源车辆和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了汽车尾气污染。
另外,我国还积极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向清洁低碳发展。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和清洁能源,减少了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依赖。此外,我国还加大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工作。
再者,为了保证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国从多个层面进行成效评估。首先,加强了对环境监测和数据收集的精细化管理,建立了大气污染监控网络,确保污染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其次,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了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水平。例如,开展了大气污染成因和传输规律的研究,完善了大气污染源解析模型。此外,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治理项目,如北京市实施了雾霾治理项目,北京和天津等地采取了联防联控的方法,通过共同的努力控制了大气污染。
总的来说,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气污染程度有所下降,空气质量逐渐改善。政府的政策措施和治理工作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我们仍需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和污染防治力度,持续推进绿色发展道路,以实现更为可持续的环境保护目标。同时,也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提高环境意识,改变不良的生产生活方式,共同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2024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总结范本(3)
2024年是中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关键一年。在过去几年里,我国一直致力于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环境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下是对2024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总结:
一、成就回顾
在2024年,中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就。首先,各地区空气质量显著改善。通过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不仅城市空气质量取得了明显改善,而且农村地区也得到了有效治理,使广大群众的呼吸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其次,在大气污染物排放方面取得了突破。通过加强工业、交通和农业等各个领域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也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再次,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突破。通过引进和推广新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提高了大气污染治理的效果和效率,同时也为我国的环境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最后,在大气污染治理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如《大气污染防治法》等,进一步提高了大气污染治理的依法管理水平。
二、存在问题
然而,2024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大气污染治理效果仍不够显著。尽管各地区的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仍有部分地区的污染物浓度较高,且浓度异常波动。这表明我们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其次,一些企业尚未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尽管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但仍有一些企业没有有效履行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导致大气污染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再次,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缺乏协同推进机制。由于大气污染涉及各个行业和部门,治理工作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但协同推进机制仍不够完善,合作与协调上存在不足。最后,大气污染监测和评估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的有效性需要基于准确的数据和科学的评估,监测和评估工作的不足将影响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未来发展方向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在未来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采取一些措施和发展方向。首先,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的综合性和协同性。通过建立健全协同推进机制,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实现各行业、各部门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协同推进,提高治理工作的综合效果。其次,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建设和落实。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促使其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和体系。再次,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和评估工作。加强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加强监测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加深对大气污染治理科学性和有效性的认识。最后,加强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加强公众参与,增强社会各界对大气污染治理的认识和支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大气污染防治知识的了解,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
总结起来,2024年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综合性和协同性,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落实,加强监测评估工作,加强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工作。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2024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总结范本(4)
一、大气污染工作开展情况
1、道路扬尘控制。认真落实道路洒水降尘和机械化道路洗扫工作,加大清扫保洁力度,人工清扫保证全天____小时以上,对城区主要街道实行机械化清扫作业。抓好县城的清扫保洁质量,严格落实“两扫两保”制度,消除道路“两薄”现象。做好道路生活垃圾转运工作,使用“桶装车载”收集垃圾,确保收运过程垃圾不滴漏,并做到日产日清。切实做好全县垃圾禁烧工作,城区内严控鞭炮燃放。制定科学、详细的洒水降尘实施方案,合理调配洒水资源,扩大洒水范围,提高洒水频率。现有的洒水车按照路段划分,实行新城区洒水全覆盖,做到城区道路天天洒,洒水作业每天由____次增加到____次,每两小时洒水一次。自年初开展道路扬尘综合整治以来,共清理死角死面生活垃圾____余吨;机械化洗扫面积每天达____万平方米;洒水降尘道路8条(三纵:淮海路、虎山路、烈山路(三堤口至五里郢段),五横:濉河路、沱河路、溪河路、浍河路、懈河路),日洒水降尘面积近____万平方米。更好地清洁了城市空气,有效抑制了扬尘。
2、餐饮油烟整治。在广泛宣传、有效营造推动餐饮油烟专项整治工作良好的舆论氛围的基础上。TOP100范文排行对城区范围内所有餐饮单位油烟净化设施安装情况进行了统计,并采取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办法,对不符合标准的餐饮店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督促其必须按照时限和要求完成油烟净化设施的安装。截至目前,城区范围内已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____余份。对前期确定的整改对象进行全面检查,加大整改督察频次,及时对已整改餐饮业商户进行回访,要求完成整改的商户做好油烟净化设施的维护工作,保证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城区范围内共计餐饮店____家,其中具备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条件的中型及中型以上餐饮店共____家,不具备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的小型餐饮店共计____家,已按整改要求完成安装油烟净化设施餐饮店____家。
城区范围内露天烧烤、碳锅类经营户共计____家,其他夜市小吃类共计____余家,我们与工商局、公安局、卫生局、环保局等单位组成联合执法组,多次召开餐饮油烟专项整治行动调度会,围绕整治行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和社会稳定等问题,通过论证梳理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思路和疏导模式,对城区的6处固定摊点群拟设置两个“夜市一条街”疏导点:一处位于二堤口处的现闲置的原城南菜市内,建成后将把实验小学、虎山路家乐购西、淮海路“好又多”超市等处符合安置的占道小吃摊点全部迁到此处;另一处位于虎山北路菜市场内,可将____淮海路三堤口处、虎山路城西幼儿园处、____岱河路交通局处的小吃经营摊点全部安排至此处。截止目前已有____多家经营户申请进入疏导点。今天晚上,县城管局将联系其他县直部门对路边的经营户进行集中清理,引导经营户入市经营,对于露天烧烤和碳锅进行全面取缔。
3、渣土运输管理。____县城管局联合县公安局开展了集中整治工作。目前查扣各类不规范运输散装物料、建筑渣土运输车____辆。城管局与各项目部负责人签订渣土管理责任书,明确任务,严格落实,施工现场出入口按实际情况设置场地硬化区、配备冲洗设备,并设立连续、通畅的排水设施和沉淀设施,防止污水外流。车辆上路必须进行密封、包扎、覆盖,并按审批规定的时间、线路、地点处置渣土,严禁渣土运输车辆途经淮海路、沱河路、浍河路等严控街道。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从源头抓起,放眼长远,重在落实。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和奖惩机制,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巡查和处罚力度,对负责整治的各类污染实行“零容忍”,范文写作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做到冒头就打,上限处罚,尽最大力量巩固成果,防止反弹,为夺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全面胜利做出应有的贡献。
加强对大气污染源检查,配合环卫机械的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环卫作业考核标准,整合保洁、监察、考核力量,建立专业的督导考核队伍,严格落实考核奖惩制度,确保保洁质量。
2、加强对散装货物运输车辆和工地的检查与督查。对城区所有在建工地进行检查,未完善相关手续的督促及时完善。继续联合交警部门加大对城区(特别是环保局周边路段)散装货物运输车辆的查处力度,继续开展夜间查处。
3、加强洒水车管理,合理调配洒水资源和洒水时间,提高洒水频率,实现由城区向县城郊区洒水全覆盖。从兄弟单位借用一辆机械化清扫车围绕检测站周边进行路面机械化清扫。计划通过公开招标采购洒水车____辆,洗扫车____辆,电动清扫车____辆。目前,采购工作已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4、全面启动城区餐饮业油烟净化设备的安装工作,联合公安、环保等单位成立专项工作组开展餐饮油烟集中整治。从____年____月开始,集中____个月时间,范文内容地图重点针对城区餐饮油烟污染(包括餐饮服务业油烟净化装置的安装、专门油烟排放通道的设置及对露天烧烤、占道经营餐饮大排档的关闭)进行专项整治。对流动摊点将进一步加大巡查力度,直至最终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