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的中职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职业院校,重点是以培养面向未来的综合性职业性人才为主。将中职各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构建中职课程思政建设是加强教育改革创新,促进职业教育有效发展的重要措施。而在构建课程思政体系的过程中,由于其教学实践开展不久,相关经验不足,导致中职课程思政建设还面临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对中职课程思政建设主要面临问题的调研,在结合中职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探索解决中职课程思政建设主要面临问题的对策方案,助推中职课程思政建设。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职;教学实践
一、课程思政理念下中职教学的主要面临问题
在对本校课程思政建设主要面临问题进行调研之后,所得数据显示在本校课程思政建设中,还主要面临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目前中职课程思政教学形式单一、内容固化的问题。当前中职院校大部分教师在进行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都认为思政教育是理论教育,其教学形式、教学内容都是以理论输出为主。这种教学形式会让学生觉得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思政教育缺乏实用性,由此导致中职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不佳,开展受阻。
二是目前中职课程思政建设缺乏统一标准。教学评价标准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但是目前根据相关调研可知,目前我校并未有一个课程思政建设的统一的评价标准,由此则会导致我校教师难以准确进行教学评价,自然影响课程思政建设效果。
三是目前中职课程思政建设缺乏专业团队。课程思政建设并非易事,这需要中职其它各科教师与思政教师开展深度合作,但目前由于各科教师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再加上教师之间就课程思政建设未达成共识,并未组建课程思政教学专业团队,也未定期进行经验交流,由此影响着中职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成效。
二、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中职教学主要面临问题的对策方案
(一)了解问题,对症下药
明确中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具体存在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加强中职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所在,只有明确具体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且“药到病除”。
1.了解具体存在问题
在具体实践中,本校为了探寻课程思政建设现状,特编写了问卷调查表,对本校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研,明确了本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要面临问题,分别是教学形式单一、内容固化;缺乏统一标准;缺乏专业团队。正是由于我校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上诉问题,才会导致课程思政建设受阻,难以对中职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2.明确问题产生原因
在通过调研明确我校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相关教师结合日常教学实践,开展了研讨会、教研会、课后讨论等多种形式来分析了我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而经过相关教师分析,造成我校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存在问题的原因则在于三个方面,一是部分教师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二是中职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缺乏交流合作;三是我校课程思政教学缺乏趣味性。通过对我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问题的调研以及对产生问题原因的分析之后,便以此为基础去探索了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一系列措施,通过这种先调研,再分析,后明确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才更能够深入我校学生课堂教学实际,真正明确我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了解学生具体学习需求,然后以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计划,保障中职课程思政建设高效优质发展。
(二)示范课堂,创新教学
想要深化中职课程思政建设,就需要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改善当下中职课堂教学形式,有效渗透思政教育思想,构建以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共同参与的中职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
1.建设中职思政示范课堂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就需要深化中职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本校为了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特此以中职思政课堂为基础建立了示范课程,让各科教师共同参与评课、说课活动,获取了思政育人素材,掌握了思政育人经验。经过一系列的示范课程组织活动,我校教师均表示收获良多,针对课程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政教育思想,如何优化课程教学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在重新设计和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也越来越得心应手,经过教学反馈,最终建设成果良好。
2.变革创新教学教法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取知识,体会情感才是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我校各科教师在与思政教师共同交流、学习之后,则以自身所授课程特点为基础,优化了课堂教学手段,创新了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感受到多样化的思政育人形式,如分组教学,协作教学,或是实践教学,项目式教学法等,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来让学生融入课堂之中。同时,还在课堂中运用大国工匠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基因等素材,以视频、图片,或是AR技术,让学生置身于实体和虚拟场景中,触发学生视觉、听觉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如此一来,既在其中深化了职业素养教育,促进了中职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协同发展,落实了中职育人目标,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实性,改变了学生认为思政教育只有理论性的错误认知。
(三)明确教学,完善制度
想要深化中职课程思政建设,除了要重视课堂建设的方方面面外,还需要关注其教学管理制度,构建统一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标准。
1.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决定中职课程思政建设是否行之有效的最重要尺度,但是衡量评价标准的尺度却是不定的。因此,本校在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标准的过程中,重点则是以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进行区分,根据两类课程教学标准的不同来制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标准,实施智能化的评价标准,组织多样化的评价主体。通过构建统一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标准,我校教师则表示当下不仅可以从自身课堂教学中去反馈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还可以从更多方面,更多角度去分析学生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情况,更能够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这对于提升中职学生个人思想道德情感和职业素养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管理制度
在以往课程思政建设中,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再加上部分教师缺乏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导致课程思政建设发展良莠不齐,为此就需要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管理制度,加强各科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本校在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就以中职院校教育特点为基础,以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为导向,来构建了中职课程思政建设管理制度,重点考核教师在课堂上传播思政内容的完成量,考核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自由素养的培养成效。既让教师接受考核评比,加强教师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又能够通过评价去及时、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随时调整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丰富思政育人思想的渗透形式和内容,如此才能够进一步强化本校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的发展,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真正促进职业教育适应性发展。
三、结语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改革的重要措施,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有效改革的重要举措。作为中职教师,在未来更是应该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导向,在结合职业院校教育特色的基础上去挖掘思政育人元素,改革专业课程教学形式,渗透思政育人思想,以此不断深化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和个人道德品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军营.新时代背景下中职思政课程学生情怀教育探究[J].情感读本.2022,(17).
[2]杨帆,祁占勇.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热点及展望[J].职业教育(下旬).2022,21(1).[3]张博栋.新时代中职院校思政课建设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21.[4]贾秋霞,王灶林.中职思政"金课"建设的路径研究
[J].科教文汇,2020,(29):140-141.doi:10.16871/j.cnki.kjwhb.2020.10.060.
[5]冯志军.中职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教学路径探究
——以"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1,(36).88~90.doi:10.3969/j.issn.1674-6058.2021.36.041.
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21年度课题+中职学校课程思政主要面临的问题解析与对策研究-以天津市机电工艺技师学院为例(2021-3256)
篇二: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版式设计》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发布时间:2023-02-27T06:37:50.422Z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10月第19期
作者:
王婵婵[导读]《版式设计》课程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王婵婵
河北外国语学院050091摘要:《版式设计》课程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学过程融入思政教育理念十分重要。本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出发,结合课程特色,从教学建设和教学过程中贯穿思政元素,并运用实际教学案例进行实践探索,试图将艺术的审美及专业技能相结合,并通过艺术情感的表达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进行了解、挖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版式设计;思政理念;教学实践探索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在高校人才培养的各门课程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充分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以及培养全面的高素质人才是重中之重,切实加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协同效应,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的育人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审美观、创作观,使学生自觉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版式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课程设置内容与教学现状
(一)《版式设计》课程主要内容与特色
《版式设计》是指设计人员根据设计主题和视觉需求,运用造型要素和形式原则,将文字、图片(图形)及色彩等视觉传达信息要素,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组合排列的设计行为与过程[1]。《版式设计》课程因其课程性质及地位决定了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在课程中有效的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使学生在未来专业的学习及从事工作中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版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版式设计》这门课程初始,大部门高校任课教师并未意识到其中“课程思政”与课程内容的交叉点,始终以基础专业知识为主要授课内容,只做到了教授理论知识,而忽略了教书育人的这个环节。“课程思政”的融入和实施,旨在培养高校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正确认识,将思政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因此《版式设计》课程需要深度挖掘该专业知识体系下所蕴含的思政理念内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效的讲课程思政与知识内容相结合起来,重视思政教育的重要地位。《版式设计》课程从提升师生的“四个自信”层面去考虑,有效的建设具有思政元素的教学案例设计。通过对版式设计中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案例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在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所能起到的重要效果,并且通过启发式的引导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弘扬爱国精神。
三、课程思政融入《版式设计》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一)教学理念设计
《版式设计》具备一般美术课程所不具备的优势,通过思政教育在版式设计中的融入,对人们获取正确的价值引导起到非常直观的作用。《版式设计》是研究在二维空间中如何反映丰富的思想,并迅速有效地传达具有个性化的信息、研究用艺术的形式去传播、教育、说服、引导受众的一门课程。它既有显性的思政主题、又极具隐性的思政内涵[2]。因此,它是推进和践行课程思政的有力工具及途径。在版式课程中,积极挖掘本课程的思想政治资源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以案例的形式呈现思政元素理论内容。在教学过程设计初始阶段应明确课程大纲、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表、课程教案、课件等几个重要的教学内容等都要有计划的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并贯穿始终。
(二)教学过程案例设计1、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结合课程实际案例融入课程思政。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作为思政课程建设的“主战场”,如何在基础课程知识为前提下潜移默化的融入思政元素,值得我们深思。通过版式设计中的各个知识点所涉及到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设计大师的成长历程等,深入分析其中的文化自信、文化传承及创新精神是有效途径。例如:《版式设计》课程中针对海报设计讲解,引入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内容的海报设计作品,提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分析其中的设计手法及运用技巧,通过分析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断的坚定文化自信,热爱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振兴民族优秀文化,实现“润物无声,立德树人”[3]。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与创新能力。
《版式设计》是一门实践型极强的综合型课程,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的版式设计课程的重点在于将课程的教育性提升到思政教育的高度。课程中主要以项目教学为主,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版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并通过实践的方式达到知识转化与应用的目的。教学过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与系统分析思维,并使学生自觉实践作为一名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责任心,全面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功效。例如,在海报专题设计项目中,通过公益海报的设计制作弘扬设计情怀、家国情怀以及分析设计方案的创意思维,增进学生爱国情怀、文化自信以及时代担当的责任感。3、多学科交叉,增强学生的学科综合运用设计制作能力。
版式设计未来发展趋势更侧重于多学科多领域的界面呈现,综合交叉学科知识设计出更具有前沿性和时代行的作品会使画面更具有说服力。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多学科思维的融合实践,结合课程基本理论、实际项目案例、创新科研研究等综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三)教学设计与策略1、全方面提升专业技能教学的深度,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教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设计内涵和家国情怀的目的。
2、建立思政元素设计素材库,丰富教学案例,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以专业创意及核心价值的融合提升学生对版式设计课程思政学习的积极性。3、通过项目实战,将项目引领的教学思想贯穿专业思政课程教学之中,借助社会资源助力版式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展示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对版式设计及课程思政学习的内驱力。4、建设完善的线上线下交流平台,将思政教育的理论及实践相结合并提供交流学习平台,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理念。构建师生共同体,践行有意义的、快乐的版式设计课程思政的授课方式。
四、结语
本文以《版式设计》课程为例探索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实践的教学设计过程,明确的分析了当下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行业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同时强调了思政教育理念在课程中融入的重要作用,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贯彻课程思政新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无形的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爱国精神”“工匠精神”“时代担当”“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高校“课程思政”赋予了技能教学更深层次的情感和价值教育意义,使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专业的职业素养、自觉践行设计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取得终身受益的良好教育效果,实现“润物无声,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1]韩旭,周俊,李媛.版式设计:兵器工业出版社,2013年7月:001[2]桂风娇.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游戏界面与UI设计》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一),2021(6).[3]刘婷.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探索实践——以版式设计课程为例[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