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的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唬、诡、踉、跄等11个字,理解晌午、恰当、岂不、请勿自误、脊梁、咆哮、酥软等词的意思。 2.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景阳冈》教案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景阳冈》的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唬、诡、踉、跄等11个字,理解晌午、恰当、岂不、请勿自误、脊梁、咆哮、酥软等词的意思。
2.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训练学生思考能力、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课文第一段与第三段细致描写了武松在酒店喝酒和打虎的情形,突出了武松豪放、无畏、倔强的性格,是文章的重点,作者在喝酒和打虎两件事上是如何抓住要点详细叙述的也是文章的重点。
(二)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文言词语是文章的难点,体会喝酒、打虎两件事如何详细叙述的也是难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朗读训练。
3.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1)正音:晌(sh3ng)午
咆哮(xi4o)
请勿自误(w))
脊梁(li2ng)
(2)解词:
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完。
如何:为什么。
过往:来来往往。
*生:一生。
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耽误了自己。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同学们都知道有个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武松)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本课写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3)自读课文,说出大意,前后讨论交流。
3.理解脉络,讨论分段。
(1)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
(2)讨论分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4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要过冈。
第二段(5~6自然段)武松上冈后的思想变化。
第三段(7~11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段(12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
(3)根据段意,你能给每个小故事写出小标题吗?
①喝酒②上冈③打虎④下冈
4.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默读第一段,思考并回答。
①作者在这段中详细描写了武松与店家的对话,根据要点划分层次。
(a.谈酒b.谈虎。)
②分角色读这一段。为什么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呢?
③分析武松性格特点。
(豪放的性格特点:倔强、勇敢的性格。)
④讨论。这一段与打虎有什么关系与打虎一段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主要通过写武松与店家对话刻画了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徒手打虎做铺垫。)
⑤小结学习方法,讨论归纳。
(a.抓重点理层次,b.通过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5.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这一段主要写了武松在酒店与酒店主的对话,通过对话我们了解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为下文的徒手打虎做了铺垫。)
6.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利用工具书理解文中难懂的文言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三段,默读提问。
这篇文章通过自读、默读,思考哪一段最吸引人,最让你喜欢?(第三段)
1.这一段可分几层,每层即一个要点。
(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
2.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3.讨论:这段主要通过什么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具体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用意何在?
(这段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4.朗读指导。
读的时候语速可稍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二)学习第二段
1.指读提问: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出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第二段与第三段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武松的思想活动。)
3.武松的思想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
武松的思想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写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三)学习第四段
指读课文。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想到: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四)围绕中心,学习表述。
1.文章通过什么深化中心?
(通过对人物动作、心理的描写深化中心。)
2.作者是如何地刻画出武松的英雄形象的?
(1)运用反衬手法,通过写虎的声威,衬托出武松的无畏勇敢。
(2)不脱离实际,尽管武松是个英雄人物,但毕竟是个普通人,作者认识到这一点,在结尾一段中体现出来。
(五)总结、扩展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2.为什么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且深深地喜欢他?
联系全文对武松神情、动作、语言和内心活动描写,加以体会。
《景阳冈》的优秀教案2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写词语
大臣抵御侮辱拒绝战袍和氏璧负荆请罪
二、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我国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故事?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
三、指名读课文。
读之前,请一位同学把思考练习1读一读,并提出要求:
1、注意字音是否读正确。
2、边听朗读边思考,把课文分成四段。
四、纠正读音
1、纠正读错的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练习读准生字的字音。
冈:读gang,不要读成gang。
筛:是翘舌音,不要读成sai。
滋:是*舌音,不要读成zhi。
榜:读bang,是后鼻音。
耻:是翘舌音,不要读成ci。
脊:读ji,不要读成ji或ji。
拳:是前鼻音。
酥:是*舌音,不要读成shu。
五、指导分段
提问:根据思考练习1的提示,课文的四段应该怎样分?后面的括号该填写那些词语?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通过以上的填写,可以看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六、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概括以下思考题,自学第一段,然后集体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武松肚中饥渴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课文中所讲武松望见的酒家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突出写了这个特点?
(3)什么叫三碗不过冈?为什么会有三碗不过冈的说法?
(4)武松是怎样对待三碗不过冈的;从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个怎样的一个人?
3、指导朗读第一段
(1)要读准字音
(2)要读出武松豪爽的性格
七、小结
第一段通过武松喝酒与店家谈论三碗不过冈,突出体现了武松机智豪爽、无所畏惧的性格。店家只给三碗酒,武松却喝了18碗;酒后武松提棒就走,店家阻拦不成;店家好意劝告被武松误解。本来喝酒一件简单的事情,却被作者写得有声有色,不仅突出了武松的性格,也为后面武松打虎做了很好的铺垫。
板书设计
14、景阳冈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三碗不过冈,武松却喝了18碗,他有没有过冈呢?下面我么接着学习第二段。
二、讲读课文的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二段
2、思考讨论:
3、武松看到树干上写的字为什么认为是店家的诡计?
(1)武松看到山神庙的榜文,明白了什么?
(2)课文对武松细想了一回写得很简略,你认为他可能都想些什么?
(3)课文是怎样写时间变化的,为什么要写时间的变化?
4、齐声读第二段
三、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为什么课文在讲武松酒力发作想睡觉时,才写老虎的出现?忽然起了一阵狂风是怎么回事?
(2)出示投影片: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都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
(3)开始的时候,武松为什么只能躲闪防守?
(4)武松的梢棒折做两截,说明什么?
(5)出示写有思考·练习2第(2)题的投影片。
四、请三位同学分别读第九、十、十一自然段
思考讨论:
(1)武松和老虎一共斗了几个回合,才把老虎打得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
(2)结合课文的描写,从武松打虎的过程中,你认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五、指名读第十二自然段
思考·讨论
从武松用梢棒把大虫打得气儿都没了,你知道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六、指导朗读第三段。
(1)要读出老虎凶恶及垂死挣扎样子。
(2)要读出武松的勇猛、机智、沉着、办事精细、武艺高强。
七、自由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出示挂图,复述武松打虎的过程。
板书设计
14、景阳冈
扑掀剪闪闪闪兜劈
咆哮喘气揪按踢按揪打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
二、讲读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
2、思考讨论:
武松为什么要下冈?
三、结合课文内容,完成思考·练习3
讨论思考练习3中的三件事的前因和后果。
四、武松打虎的前因和结果是什么
原因:不听店家的劝告,夜晚只身上冈。
结果:将虎打死。
五、课文中还有哪些事写了原因和结果
1、请四名同学,分别读课文的一部分
六、识记生字的字形,练习书写。
1、在田字格里进行书写。
冈:注意和岗区别
筛:上面的竹字头,不要写成草字头
榜:注意和傍区别
勿:不要和匆混淆。
耻:左边是耳,不要写错。
脊:注意上半部的写法和笔顺。
梁:下面是木不是米。
拳:上面不要写成三横。
酥:左右两部分的位置不要颠倒。
2、启发学生分析字形,并找出最好的记忆方法。
3、每个学生把生字写两遍,教师巡视指导。
七、布置作业
1、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写两遍。
2、预习15课。
板书设计
起因
14、景阳冈经过
结果
《景阳冈》的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倚、著”等19个生字,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晌午、筛酒”等词语。
2.指导学生遇到难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能简要的说一说故事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4.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5.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是课文的重点,而“打”则是“重中之重”。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及学习全面地看待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施耐庵笔下《武松打虎》的故事,有针对性的学习了这些阅读名著的方法:了解故事背景,快速浏览故事,猜测生疏词义,熟知故事梗概。今天我们继续近距离走近景阳冈,去看看武松打虎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吧。板书课题《景阳冈》,齐读课题。
1.回顾上节所学内容,多种方式复习生词、词语解释
2.复习课文主要内容,用小标题串联起来说课文主要内容,直奔本节课最扣人心弦的部分——打虎
二、品词酌句话人物
武松是怎样将这只吊睛白额大虫打死的?默读6、7自然段,用圆圈圈出大虫的动作,用三角标出武松的动作,然后把每一回合双方的动作对应着写下来。
找动词填空并把打虎的经过分为4个回合,展示学生表格并对照
第一回合三闪
第二回合棒劈
第三回合拳打
第四回合棒打
再次默读6、7自然段,从这一系列步骤、动作的背后,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用词语批注在旁边。
生:通过课文……这些句子,我读到了一个……的武松。
生:通过课文……这些动词,我感受到一个……的武松。
学生边找、边读,教师指导朗读,读出4个回合中每个回合的武松的人物形象,在读中悟,在读中思。
三、绘声绘色讲故事
同学们,要想讲好一个故事是有一定的技巧的,讲好故事我们可以借助哪些方法呢?
生:加上适当的动作、语气和表情……
1.和同桌互相讲故事
2.抽同学上台讲故事(假设武松讲打虎故事、猎户讲武松打虎故事),3.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并改进。
在梳理完情节和人物心情后,小组自由练习。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戏剧表演的方式,将这个精彩的场面展现出来。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语气、表情和动作方面进行指导和点评。最后,班级展示和生生互评,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之间相互借鉴学习。
四、有理有据说观点
对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强调先亮明自己的观点,再结合关键句谈,这样就能做到有理有据)
借助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更全面的去了解武松这一人物形象。承接“武松打虎”这个片段,学生比较容易总结出武松具有“机敏、勇猛、武艺高强”等英雄性格,而这也是作者对武松这一人物形象的着力刻画点。
细心的学生能发现第五自然段第二句话“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由此分析出武松很要面子。
前面店主人一共两次好心劝阻其上冈,但都被武松拒绝了,甚至还认为店主人是想要谋财害命,这体现出武松“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这一特质。
2.在前一个问题的引导下,我们可以再次追问:武松除了前面分析到的那些特质外,还有什么性格特点?
通过这个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更全面更立体地去看到武松这一人物形象。
(1)在“喝酒”这部分内容中,能发现武松有豪爽的一面也有嗜酒如命、固执多疑的一面。
(2)根据最后两个自然段,看出武松和普通人一样也会精疲力竭也会胆怯。
这样的描写让武松这个人物形象更真实、更丰满、更可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过于完美的人物形象与现实不相符,而武松这些性格特征也与他的命运发展息息相关。借助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正确思辨,能用客观、辩证的眼光去评价小说人物。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两个课时学习名著节选《景阳冈》的方法,体会到武松的人物形象,出示名著中对武松的外貌描写,并出示名著中其他描写武松的章节,激发兴趣
2.推荐整本书阅读《水浒传》。
板书设计:
景阳冈打虎
三闪棒劈拳打棒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