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游博物馆作文【10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2023年游博物馆作文【10篇】

时间:2023-01-03 11:35:01 来源:网友投稿

游博物馆作文1  在我们咸宁市有一个博物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承载着咸宁的历史,也记录着文化,都说文物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见证物,而我们却有时间来好好参观它。  我对古建木雕非常感兴趣,*的建筑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游博物馆作文【10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游博物馆作文【10篇】

游博物馆作文1

  在我们咸宁市有一个博物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承载着咸宁的历史,也记录着文化,都说文物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见证物,而我们却有时间来好好参观它。

  我对古建木雕非常感兴趣,*的建筑是一种土生土长的“古民居”,在咸宁市就有22个古建筑,而且2处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2处是*历史名镇,如果你去过赤壁市赵李桥镇的羊楼洞,你一定会大吃一惊,你脚下走过的每一块石砖,它的年纪都要比你大得多,木门上一圈圈的"年轮,向我们诉说着它的岁月,一块块石雕分布在门口,被时间浸浊着,长满了青苔,对于雕刻的艺术美,我也想多了解一下,雕刻的题材主要是动植物形象,博古纹样和书法,在雕刻的风格上也有很多,我很喜欢浅层透雕,它们虽然经过了时间的磨砺,风雨的剥蚀,但是却依然玲珑剔透,耐人寻味!

  在文物的精粹中,我对青花凤穿牡丹纹将军罐感到好奇,这种将军罐,上面只有凤凰,样子脱众,整个画面纹饰繁密,青花凤艳,看不出来它很“老”。它是清朝康熙时期典型器物,其盖子很似将军的头盔,故而得名将军罐,在当时将军罐的造型深受人们喜爱,在今天看来,依旧是这样好看,非常养眼。

  几千年来,我们咸宁出土的文物丰富多彩,这些灿若珠贝的咸宁遗宝,也体现出我们文化、艺术、科技的发展,文物见证着历史,社会进步的阶梯,化身为艺术品,都是我们要珍惜的东西。

  对文物就像看一个人的审美意识,思想的乐趣,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时间、岁月,光阴带走了你的美貌,你的知识,甚至你的亲人,可却保留着,你对他们的怀念,对他们的思念。一张张照片就像文物留下文明的足迹。

游博物馆作文2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首都博物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这首都博物馆之旅。

  一下车我们就走入地下。走着走着,一片绿葱葱的竹子扑入眼帘,阳光也仿佛被映成了绿色的,像千万个小精灵在上面跳跃,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上了一楼,景德街牌楼高高的耸立在我的眼前:四根红色立柱支撑着金龙台玺彩画的门额和七座覆盖绿色琉璃瓦的门楼。这座牌楼正中上方蓝色匾额上“景德街”三个金色大字更是夺人耳目。

  怀着期待的心情我们上了二楼,进入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的展厅,到了展厅我们拿出老师给的探险试题寻找答案,那里有北京从辽、夏、金、元到民国的历史,非常详细,我们找到了非常多的试题答案。

  然后我们上了三楼,在那里参观了以“高棉的微笑”为主题的石像展厅。紧接着我们就去了四楼,在四楼我们感受了玉器和瓷器的文化气息,而且还参观了京剧文化舞台的展览。随后,我们又去了五楼参观了“京城的旧事”。

  最后我们去了地下一层参观以“饮水思源”为主题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展,在那里我了解到了目前*饮水资源的现状,激起了我节约用水的强烈决心。

  首都博物馆是展示北京历史的一个窗口,也是值得人们参观学习的好去处!

游博物馆作文3

  盐城,顾名思义,一个盛产海盐的地方。在这座美丽的海滨小城,有一颗璀璨的明珠——*海盐博物馆,而我,就是这座小城的主人,就让我带着大家一起走进海盐博物馆吧。

  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海盐博物馆”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在往前走,一艘巨大的木制海轮便屹立在我们的眼前。据铭牌记载,这是一艘古代的运盐船,它来自于东台的弶港,整艘船由山木人工打造而成,可抗击海上的10级左右的大风。看到这里,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这样的一幅画面:一艘巨大的海轮,满载着银光闪闪的盐粒,在盐工们的祝福与期盼中起航,在大海里劈波斩浪,把海盐出口到大洋彼岸……

  转过海轮,我们就来到了各个展厅,这些展厅分别展示了我国海盐的发展史、盐城与海盐的历史渊源、现代海盐技术的发展历程、海盐的深加工等内容。其中,我最喜欢第二展厅,这里是一个完全写实的场景,生动地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给人民是如何把海盐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过程,有提水、晒水、炼卤,晒盐、提纯等许多工序。参观过后,我们一定会被古代劳动人们的聪明和智慧所折服。

  当然了,来到了盐城,不带点盐做纪念怎么行呢?放心吧,我们早为你准备好了食盐、盐雕、美容盐应有尽有。快来吧,你一定会爱上我们这座城市的

游博物馆作文4

  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太阳公公慈祥的站在天空上,目送着我与老爸来到南宋官窑博物馆。不错,我此行的目的就是了解南宋官窑的历史与它制作的方法。并亲手体验“软陶制作活动”。

  我在阅读点认真的看了资料,了解到:南宋是我国陶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是瓷器消费市场和销售集散地。宋高宗赵构为了逃避金兵,就定都临安,建立了南宋朝廷。在杭州凤凰山设立修内司官窑,并在乌龟山八卦田郊坛下附近另建新官窑。

  那官窑又是怎样制作而成的呢?一位阿姨听了我的疑惑后,向我解答了这个问题:首先要淘洗瓷土,再用机器将它拉坯成型,经过上釉多次生烧,就能上釉烧成了!

  听了官窑的制作过程,我的心里就开始痒痒了,嘿,我也来玩玩看!

  一进入它的大门,我就被那一件件精美的陶器震惊了,那精细的做工,令人啧啧称赞。我也赶紧拿了泥,开始制作。

  我拿了一根棒子,开始搓起那一个个彩色的小方块,待它像十五的月亮一样圆时,我就用钥匙画起画来。可当眼看就要画好时,小方块便破了。我急得不知所措。忽然有人在我的耳边轻声说了一句:“把破的部分用小刀割掉。”我想,这可是一个好主意,说干就干,我用小刀割掉划破的地方,再精心修正一下,哈哈,成啦!

  今天,我不仅收获了知识,还亲手制作了软陶,真是充实的一天那!

游博物馆作文5

  人人都说博物馆好,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于是,我和妈妈来到池州的博物馆参观。

  我们来到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博物馆门口的石头,上面刻着几个字池州市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你会看见一座石拱桥,桥的下面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有许多可爱的小金鱼,有些调皮的小鱼跳出水面,好像正在向我打招呼,欢迎我的到来呢!走过石拱桥,你会看见一座石像,这可是孔子的雕像。妈妈让我多拜拜,希望我长大后能像孔子一样成为知识渊博的人,为国家争光。

  走进大门,你会看见里面一个个小小的模型。妈妈说这些小人都是捏出来的,我有些不敢相信。我们又走出这边的门,走进另一间。这一间的屋子里面都是画,画中依山傍水,有绿茵茵的林子,还有人划着船,在海面上欣赏美景,画得栩栩如生,我仿佛就在其中!看着看着,我也想学画画了。还有一间屋子里都是钱财,每个铜钱都不太一样,我还看到了金印,那是古代的印章,挺别致的。

  博物馆真大啊,既让我了解我国的历史,也让我见到了很多从未见过的东西,我太喜欢这里了。可是时间飞快,我就要和妈妈回家了。下次有机会我再来细细地观看!

游博物馆作文6

  清晨,我拉开窗帘,推开窗户,一束束阳光射进我的房间,立刻把我的房间照得通透,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神清气爽。

  透过窗户,一棵粗壮又挺拔的香樟树映入眼帘。它静静地散发着一阵阵迷人的清香。我仔细地观察着,发现隐隐约约地有几个鸟窝茂密的枝叶,把它们遮挡得严严实实的,不仔细看,可真看不出来呢!

  忽然间,有几个小脑袋探出了鸟窝,也许是饿了,也许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精彩,也许是……刹那间有一只羽毛刚刚丰满的小鸟从窝里跳到了窝沿,它摇摇摆摆地站在那里,忽然它张开翅膀扑腾了几下,却头重脚轻地摔了个脚朝天。它又尝试了好几遍,还是不行。这时候,妈妈来了,耐心的鸟妈妈示范给小鸟看,并告诉它一定要保持*衡不要紧张,只见鸟妈妈腿一蹬,翅膀一扑就飞走了。

  小鸟并不灰心,它按照妈妈的方式尝试了一遍又一遍,终于飞上了蔚蓝的天空。小鸟飞得是那样的灵活,那样自在,真像一位杰出的飞行家。

  透过明亮的窗户,我的窗外是如此的精彩,如此的美妙!

游博物馆作文7

  走进博物馆大门是一个台阶,台阶的两侧各放着一个石雕柱墩,看起来很古老。走上台阶,我们来到陶瓷展区,这里有比较早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的陶器,这些陶器中有鼎、鬲、豆、壶、盆等,形状都很质朴,是那时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有些陶器带有彩绘。按着顺序往后看,可以看到从周、秦汉、南北朝、隋唐、宋元直至明清的陶器和瓷器。

  汉朝的陶器和唐朝的三彩陶器都很大气,表现出两个朝代的大国风范。这时,我看到了一头唐朝的高大的陶骆驼,真像一头真正的骆驼站在那里,它肚子圆鼓鼓的,四条腿特别壮,两个驼峰交叉歪向身体的两边,它挺着身子,高昂着头,显得很骄傲。也许唐朝就是这样强壮、唐朝人就是这样的骄傲!

  元朝的一组陶俑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因为这是一个完整的古代乐队,他们是一组乐俑,这个乐队差不多有四十多人,他们拿着不同的乐器,我仔细看了一下,有的拿着唢呐、有的拿着琵琶、有的拿着笛子、有的拿着锣他们戴着蒙古族的帽子,身穿斜襟褂子,站成整齐的两排,队伍前面还有两个陶俑,他们高举双手,应该是乐队的指挥吧!真想听到他们美妙地演奏啊!

  明清的瓷器就精致多了,釉色也丰富了,器形也多样了。青花、粉彩、斗彩、釉里红,双耳罐、将军罐、花觚、凤尾尊、观音瓶、梅瓶、天球瓶,看的我眼花缭乱!

  玉器展区的第一个展品是一件金缕玉衣,我疑惑地问:“为什么用马赛克做衣服啊?”爸爸哈哈大笑,说这是玉的色沁。这种金缕玉衣是古代很有身份的人死了以后穿的衣服,非常宝贵,一根根金线连着一块块玉片,看起来多么辉煌啊!接下来我看到了玉璧、玉璜、玉环、玉琮、玉圭、玉玦、玉蝉等展品,这些玉器都很漂亮,上面装饰着美丽的花纹,玉璧上雕刻着谷纹,这是很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只是经过了几千年,玉的颜色已经不再洁白了。

  接下来是石雕展区,有很多石雕的柱座、莲花座,还有一些石碑,上面刻着文字。

  走进另外一间屋子,这里是造像展区。展品是各个朝代大小、姿态不一的佛、菩萨、罗汉的造像。有一个清朝白瓷的菩萨很慈祥,还有一个七级浮屠,浮屠就是佛塔,这个浮屠有七层,每层刻满佛像,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指的就是七层佛塔。最显眼的造像还是一座一米多高的铜佛像,他坐在宝座上,有着安祥的目光,像是在对我们微笑呢!

游博物馆作文8

  令人期盼的日子终于来了 ,今天,我们秋游去啦!

  我们首先来到刀剑剪博物馆。我才知道以前的刀剑十分简单、朴素,但很锋利,有着不抺去的功劳。 剪刀,虽然做工简便,但在生活中给我们提供了方便,现在的剪刀更是精美,有了不少花样。

  之后,我们去的是伞博物馆。我们惊奇地发现伞是在受荷叶的启发下发明的,以前的伞不能伸缩,非常占位子,又很朴素。现在就不同了,又美观,又可以 伸缩。

  最后,我们去的是扇博物馆。扇是人们消暑纳凉的工具,在炎炎夏日,它可以给人带来清凉。杭州省生产的最好的是折扇,又名“撒扇”、“纸扇”、“繖扇”、“掐扇”、“摺迭扇”、“聚头扇”、“聚骨扇”、“櫂子扇”、“旋风扇”。是一种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折叠的扇子;用时须撒开,成半规形,聚头散尾。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是当前可查关于折扇最古老的文字记录,其中记述了折扇的起源国家是日本。折扇竹木做扇骨,韧纸做扇面,扇面上还要题诗作画。折扇表现出了中华柔情氲氤的诗画美境。

  一学期一次的出游结束了,但我们的心却还在刀剑剪博物馆、伞博物馆、扇博物馆。

游博物馆作文9

  丽丽生长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家里有一个哥哥。丽丽成绩很好,每次考试都考全班第一名,各方面都不错,还会魔法。哥哥呢,经常考试得零分,要么就是不及格。妈妈常为哥哥的分数烦恼。

  这次学校组织活动,到博物馆去。地点只有余校长知道。学生们都把这件事告诉了家长,家长们也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零食,学生们都盼着第二天的到来。

  第二天早晨,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来到学校。

  “我们这次活动走路去活动地点”余校长说。

  这天太阳不大,风挺大的,风景也挺好看的。所以余校长觉得走路去可以随便看看风景,还可以让学生们锻炼锻炼。

  走了一大半路程,老师才刚刚想起忘了拿团体票了,每个老师都把自己这班的团体票藏在不同的地方。心急之下,所有的老师都跑回去拿票,而学生们在原地等待。

  10分钟,30分钟,1小时,2小时。不知道等了多久,同学们都不见老师们的踪迹。丽丽着急了,大家也都着急了。突然,丽丽想起可以用魔法。

  “西瓜魔法,莫沙拉,魔法显示器”丽丽说着,伸出右手,忽然变出一个蝴蝶型的显示器,丽丽输入了名字,朝屏幕上一看:“啊!老师怎么会在博物馆?”丽丽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西瓜魔法,莫沙拉,魔法导航仪”丽丽输入了要去的地点,组织同学们排好队。大家一起按照魔法导航仪的路线走,最后到达了博物馆。

  余校长看见了学生们,把所有事情的经过仔细地讲述了一遍,原来和学生们一起走的路线是错的,而当老师们拿了票走的路线是对的,所以相互都看不到对方。

  “我们开始玩吧!”老师们说,学生们进了博物馆玩了一整天,真是一个有趣的活动。

游博物馆作文10

  这个周末,小记者团组织去参观市博物馆。

  刚到大门口,我就感受到了“历史的气息”。红色的墙,青青的瓦,四角翘起的房顶,古香古色。让我感到像是回到了古代。

  进了博物馆,首相映入眼帘的是两棵参天的古树。这两棵古树枝繁叶茂,盘根错节,树干粗壮,要几个人才能合抱过来,起码说得有上百年甚至上千年了。它们像两位忠诚的卫兵分列在大门的东西两侧,见证着历史的风风雨雨。

  排好队伍,我们跟着讲解员阿姨有顺序地进入展厅。在旧石器时代展区,我了解了我们的祖先——类人猿用过的天然工具,石块,石片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生产劳动中,我们的祖先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又发明了石斧、石铲、石镰等工具,这些经过精细加工打磨过的工具,提高了他们的生产效率,把他们带入了新石器时代。在古代乐器——编钟展区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九个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编钟悬挂在深红色的木架上,它们像古代士兵的头盔,上面缀满像小刺猬一样的小刺,又像一只只伸长脖子的小乌龟。看着眼前的编钟我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一位乐师正在演奏编钟,他时而站立猛撞,时而席地轻敲,时而左锤,时而右擂,随着乐师地舞动,流淌的旋律一会儿如浩瀚的大海波涛汹涌,一会儿似清清的溪水缓缓的流着。倾听的人群忍不住拍手叫好。

  时间飞逝,两个小时转眼过去,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博物馆。这次参观,我受益匪浅,让我了解了历史,收获了知识。感谢小记者团举办这次活动,让我快乐!让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