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小班音乐大象教案(完整)
位置: 首页 >教案设计 > 文章内容

2023小班音乐大象教案(完整)

时间:2023-07-15 17:40:10 来源:网友投稿

小班音乐大象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能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做游戏。2、大胆表演大象、小老鼠的动作,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3、乐意与同伴共同体验游戏的乐趣。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音乐大象教案,供大家参考。

小班音乐大象教案

小班音乐大象教案 第1篇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做游戏。

2、大胆表演大象、小老鼠的动作,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

3、乐意与同伴共同体验游戏的乐趣。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制作教学ppt。

(2)小鼓一只、音乐3段

活动过程:

1、欣赏《小老鼠与大象》故事。

师:“小老鼠和大象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它们一起出去散步。(播放ppt)它们走到了哪里?(小桥)我们来听听大象是怎么走的呢(鼓声‘咚咚咚’),小老鼠呢?(鼓声‘笃笃笃笃笃’),(继续播放ppt)它们又走到了哪里?(小山)大象怎么走的呢?小老鼠呢?(继续播放ppt),大象和小老鼠走累了,来到了哪里休息呀?(草地),大象‘咚咚咚’,小老鼠‘笃笃笃笃笃’来到草地上休息”(大象走过敲鼓中间节奏慢,小老鼠走过敲鼓边节奏快。)

2、引导幼儿回顾故事的情节,学习和创编小老鼠和大象的动作。

⑴师:“请小朋友们想想看,刚才的故事里有谁呀?”(大象、小老鼠)师:“它们去了哪些地方玩呢?”(小桥、小山、草地)

⑵让幼儿学大象(跺脚)和小老鼠(轻快踮脚走)的脚步声以及走路的样子师:“大象在走过小桥(小山、草地)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呀?谁来学学看呀?小老鼠又是什么样的呢”(敲鼓,两种方式多次轮流反复。)幼儿模仿。

师:“为什么大象是这样(做跺脚动作)走路的?小老鼠是这样(做轻快踮脚走动作)走路的呀?”(请小朋友形容:大象重脚步重,老鼠轻脚步轻)

⑶听鼓声,与幼儿一起学动物走路的样子,将故事重复一遍。

师:“下面请小朋友听好咯,是谁来了呀?(敲鼓)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大象‘咚咚咚!’走过小桥,小老鼠‘笃笃笃笃笃’走过小桥。

大象‘咚咚咚!’翻过小山,小老鼠‘笃笃笃笃笃’翻过小山。

大象‘咚咚咚!’来到草地上休息,小老鼠‘笃笃笃笃笃’来到草地上休息。”

教师总结:大象身体大而笨重,所以走路慢。小老鼠身体轻,所以走路快。

3、跟随音乐,大胆表演。

师:“我们小朋友啊,表演大象和小老鼠的时候都表演的很棒,接下来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再表演一次好吗?请你听清楚,什么时候是大象出来了,什么时候是小老鼠哦。”

播放音乐,配班敲鼓。

4.谢幕!

师:“我们的大象和小老鼠都表演的好棒呀,今天我们玩的可真开心,大象和小老鼠也要回家了,我们一起和大家再见吧!”

小班音乐大象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象化石的形成及其发掘过程;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想象力。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对黄河象来历的假想及其根据教学过程:

一、学习骨骼化石的样子

1上节课,我们一起熟读了课文《黄河象》,了解了课文的叙述顺序,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化石样子→来历假想→发掘过程)[板书:化石样子→来历假想→发掘过程] 2指名读第一小节

3小组讨论,说说黄河象骨骼化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小组启发:4米、8米有多高多长,从哪儿可以看出它的完整,找出字词

4从哪儿可以看出它的高大、完整?(高大:用了例数字的方法,“高4米,长8米”、“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
完整:用了举事例的方法,“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我们在读课文时怎样读,就可以读出化石的大呢?(重音读出数字)

哪些字词写出了化石的完整?(除了??;
甚至??也??;
连??也??)5齐读第一小节

6如果你就在古生物大厅里参观,看到这样高大、完整的骨骼化石,你会有什么问题呢?

7 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估计有:骨骼化石怎么这样大?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能保存得这样完整?

二、学习科学家对化石的假想

1这高大、完整的骨骼化石是怎样来的呢?科学家做出了大胆、科学的假想。时光,回到了200万年前。

2轻声读2-7小节,用自己的话比较概括地说说化石的由来

(200万年前炎热的一天,一群黄河象到河边喝水。领头的老象一不小心踩在松动的石头上,陷入淤泥中死去了。时间一天天的过去,黄河象的尸体腐烂了,骨骼变化成了化石。)

3从课文哪些地方的描写可以看出当时群象处于炎热的天气中

小班音乐大象教案 第3篇

《小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大象和小蚊子》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音乐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注意倾听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都较弱,对乐器缺乏了解,《大象和蚊子》这个故事中的角色外在形象反差很大,情节是幼儿生活中的经验,能够吸引他们又易于理解、记忆,并通过故事情节尝试让幼儿来运用打击乐配音。

活动目标:

认识并区分大鼓、串铃和蛙鸣筒等乐器的不同音色。

尝试使用乐器,并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大鼓、蛙鸣筒、串铃每人一个。

《大象和小蚊子》故事,课件。

活动过程:

敲打乐器,引起兴趣

教师敲大鼓“咚—咚—咚—”,请幼儿闭上眼睛听,猜猜是什么动物走来了,引出《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

欣赏故事,师幼交流

(1)大象和小蚊子之间发生了什么?

(2)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引导幼儿发现故事情节,打击乐器的配合(1)认识几种乐器,玩一玩,听听它们的声音。

(2)教师讲述故事,在有声响的地方暂停,请幼儿选择一种合适的乐器配音。

(3)教师分别用三种乐器为故事配音,(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请幼儿感受三种乐器的不同特点:慢敲大鼓表示大象走路,连续刮蛙鸣筒表示大象赶蚊子,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使劲敲大鼓表示大象跺脚。

请幼儿为故事配乐演奏

请幼儿分组,进行演奏。教师用故事情节提示幼儿,在合适的地方为故事配乐。

教师和幼儿共同配合故事情节进行讲述

活动延伸:

(1)请幼儿玩玩乐器,说说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还像什么。

(2)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说说自己还认识什么乐器。

教学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小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大象和小蚊子》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238字。

小班音乐大象教案 第4篇

活动目标:

1.感受大象走和小鸟飞的不同音乐性质。

2.能随着音乐变化做大象走和小鸟飞的动作。

3.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准备:

挂图、音乐

活动过程:

1.律动《春天》导入。

2.欣赏音乐《大象和小鸟》。

(1)幼儿用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2)出示图片,再次倾听音乐,感受不同音乐性质。

(3)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4)探索大象走和小鸟飞的动作,并根据音乐的变化变换动作。

3.分角色合作表演。

(1)男孩扮大象,女孩扮小鸟。听到"大象"音乐时,小鸟蹲下,大象围着小鸟走;听到"小鸟"音乐时,大象蹲下,小鸟围着大象飞。

(2)交换角色合作表演,表演时,教师鼓励幼儿表演,要用眼睛看着自己的朋友。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传统的图片观察和音乐欣赏让幼儿区分这两段音乐,幼儿在音乐中尽情游戏。从活动过程看,本节课特别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表演时能大胆的展现自我,体验着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在编动作这一环节,幼儿受我的影响,幼儿的动作较单一,而我又没有及时的加以引导,导致这一环节完成情况欠佳,作为教师今后应在课堂的引导方面多下功夫。

小班音乐大象教案 第5篇

小班音乐游戏小老鼠与大象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感受音乐平稳的旋律和节奏,能听准、拍打4拍子的重拍节拍,会听着音乐的变化做游戏,大胆创编大象打喷嚏、小老鼠摔倒的动态,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音乐活动课,快来看看小老鼠与大象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平稳的旋律和节奏,能听准、拍打4拍子的重拍节拍,会听着音乐的变化做游戏。

2、大胆创编大象打喷嚏、小老鼠摔倒的动态,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

3、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乐意与同伴共同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大象手偶各一个

2)小老鼠、大象头饰若干

3)录音机、录音带

活动过程:

1、随乐曲的旋律扮演小老鼠进场。

2、欣赏乐曲,感受、拍打4/4的重拍。

3、欣赏《小老鼠与大象》故事。

4、引导幼儿按音乐故事的情节,学习和创编小老鼠和大象的动作。

⑴通过儿歌的引导,创编大象睡觉的动作和小老鼠走路的动作。

⑵大胆创编大象大喷嚏和小老鼠摔倒的动作,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

⑶幼儿分角色扮演小老鼠与大象,提醒幼儿有表情地表演。

5、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玩“老鼠和大象”的游戏,交换角色再玩一次。

活动反思: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