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追悼会悼词7则 教师追悼会悼词7则(篇一)列位领导、来宾、亲朋好友:青山垂首,江水呜咽。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追悼会,深切哀悼教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追悼会悼词7则 ,供大家参考。
教师追悼会悼词7则
(篇一)
列位领导、来宾、亲朋好友:
青山垂首,江水呜咽。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追悼会,深切哀悼教书育人的模范,辛勤耕耘的园丁,风来乡中心校退休教师**同志。
**同志,女,汉族,祖籍武隆平桥。生于1928年11月19日(农历冬月十九日),因病医治无效,于**年月日时分,在武隆县中医院住院部逝世,享年岁。
献身教育,师德永存。
**同志的一生是献身教育的一生。她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她把酷热的爱和满腔的心血全部倾注在教育事业上,以她一生的实践,谱写了一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壮丽诗篇。
她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幼勤奋上进,品学兼优。她于1950年3月加入革命劳动,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曾先后在中村庙小学、平桥小学、送月小学、庙垭小学、保和小学、送坪小学和风来小学任教。
在30多年的劳动生涯中,在人民教师这一神圣岗亭上,她刻苦钻研业务,脚踏实地劳动,以她崇高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启迪了无数幼小的心灵,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为祖国的建设输送了成千上万的栋梁之才。几十年来,她牺牲了无数个节假日,到学生家中家访、补课,为渴求知识的学生送去甘霖。几十年来,她”一片赤心为学子,勤勤恳恳育英才”。几十年来,她耕耘在教学一线,教学效果突出。现在,她的学生普遍各地,可谓桃李满天下。
她一生勤勤恳恳,劳动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劳动上,为学校、为学生奉献了自己全部的热情和青春岁月,在平凡的岗亭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全校师生和家长的尊敬和仰慕。她不愧是一名辛勤的园丁,不愧是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她就象烛炬,燃烧尽自己,照亮了别人;他就象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世上最美好的东西。
关爱后代,恩重如山。
**同志的一生是为后代们操劳的一生。她不但是教育战线上的一位好老师,也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家庭、关爱子女的好母亲。她艰苦朴素、勤劳善良、性格坚强,具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为了能让后代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她刻苦刻苦、勤俭节约,一直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为了能让后代们得到健康成长,她宽严适度,教子有方,既是良师也是益友。当几个后代立室立业,都在各自的岗亭上为祖国奉献聪明本领的时候,她不顾自己年老体弱,竭尽全力为后代们分担心愁,又毅然承担起了扶养和教育孙儿孙女们的重任。为了孩子的成长,她呕心沥血,从生活上的一顿早餐到孩子的头发是非,她都要无微不至的关心,从学习上一词一句,一条定理,她都要亲身援助整理,为了儿孙,倾注了她的全部心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私的母爱,将永远铭记在后代们的心中。
乐于助人,情深似海。
**同志的一生是以德为重、关爱他人的一生。她心胸宽广、为人正直、待人真挚,以德为重。在同事眼前,她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好教师。她亲人眼前,她是一位嘘寒问暖、关心备致的大姐姐。在朋友眼前,她是一位心胸开朗、乐于助人的好伙伴。谁家生活有困难,她会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谁家有人生病,她会带上礼物和慰藉、急急的赶去医院。谁家孩子没人看管,她会接来家里、悉心照料。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她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人们有口皆碑。难怪在她住院期间,有哪么多学生和家长、同事和好友、以及和她打过交道的人,都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慰问她勉励她。
精神永驻,师魂不朽。
30年如一日,三尺讲台,东风化雨,迎来桃李满圆。80年人生路,风雨兼程,顶天立地,换来彩霞满天。
**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好朋友好伙伴,后代们也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慈母。但她崇高的师德,谦和务实的人品,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劳动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博大胸怀,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模范,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一定化悲伤为力量,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进献。
歇息吧,**老师!
(篇二)
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家属、子女:
**老师是我的亲老师,也是我的老领导。今天,**老师离我们而去了,作为学生、下属和同事,我感到万分悲痛。在此,我代表曹家店中学全体师生、同事向陈兴民老师表示沉痛的哀悼,向**老师的家属表示诚恳的慰问,向所有参加悼念仪式的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陈兴民老师出生于1943年11月24日。少年时期敏而好学、刻苦钻研,曾就读于北极高小、旬邑师范,1963年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在本村任民办教师17年。以后先后曹家店中学、小章中学、炭店中学、新民中学工作。历任各学校教导主任、校长,**年退居二线任督学,**年光荣退休。**老师在教育战线默默耕耘了四十余个春秋,足迹踏遍新民塬各个乡镇。**年,**老师因患胃癌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恢复很好,十余年没有感觉病情加重,终因大意未及时进行身体复查,十几天前,身感不适,先后在咸阳、彬县多家医院检查,发现癌细胞已扩散,虽经全力治疗、抢救,然无回天之力,于**年6月17日凌晨与世长辞。
**老师一生,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他是受人尊敬的好老师。从教四十余年,他热爱教育事业,以校为家;他关心学生,无微不至;他教育学生,循循善诱;他治学严谨,精益求精;他工作勤勉,兢兢业业,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如今,**老师可谓桃李满天下,我们这些他的学生提起他无不肃然起敬,闻听老师去世的噩耗无不沉痛惋惜。
**老师一生,品德高尚、坚持原则,他是令人钦佩的好领导。担任领导工作以来,他律己严格,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堪为表率;他善于思考,勤于总结,工作一丝不苟,有条不紊;他管理民主,作风朴实,善于纳言践行,使教职工上下一心,同舟共济,荣辱与共;他胸襟开阔,平易近人,凡事必和颜悦色、以理服人,既有领导的威信,又有长者的风范。在他领导下的学校,教风正、学风浓、校风淳,教育质量始终名列前茅。与其共事,受其耳濡目染,必受益匪浅。同事、领导提及**老师,无不交口称赞,社会各界评价甚高。闻听老同事、老领导辞世,无不扼腕叹息。
**老师一生,淡泊名利,热心公益事业,他是一位让人敬仰的好长者。退居二线以后,他时常关心家乡教育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尽管晚年病体孱弱,村中若有大凡小事,仍然欣然前往,协助料理,竭尽所能;他和睦邻里、善待亲朋,对待街坊邻居关怀体贴、有求必应;**老师在村中的德高望重,得到了异口同声的评价。
**老师一生,慈爱谦和、勤俭节约、意志坚韧,他是一位令人爱戴的好父亲、好爷爷。特别是退休后,尽管身患重疾,但是达观开朗,意志坚韧,术后恢复很好。他平日不但自己照顾自己,还悉心教育孙子、孙女,料理家务,尽力为儿女解除后顾之忧;闲暇之际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一家人其乐融融,堪为令人羡慕的模范家庭。
斯人已逝,嘉风永存!**老师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的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我们会永远缅怀这位慈祥的老师、前辈。最后,再次向**老师表示沉痛的哀悼,也希望家属能节哀顺变,安排好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我想,活着的人的幸福是对死者最大的告慰。
**老师一路走好!
(篇三)
松涛啜泣,苍天呜咽,哀乐低回,亲朋落泪,同志伤怀。在这里,在这里我们将与我们至亲至爱的人洒泪告别。
我们的好同事、好兄弟——**同志因*于***年*月*日*时**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仅仅**岁的年轮,离开了生他养他的父母,离开了相濡以沫的妻子,离开了正值花季的孩子,离开了想他念他的亲人朋友,离开了他用热血耕耘的土地。烟雨凄寒,万里名花凝血泪;音容寂寞,清溪流水是哀声。三更月冷鹃犹泣,万里云空鹤自飞。
我们对于失去这样一个优秀的同事,一个优秀的领导,一个真挚的朋友而感到万分的痛心与惋惜。我们以无比悲痛的心情致以深切的哀悼。同时我们向关心他的一切人致以亲切的慰问。
**同志生于****年*月**日,****年毕业于***,同年在****任教**。他在****方面的才华令人佩服,取得的成绩令人赞叹。****年他被提升为学校***,***年做学校的****,****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任职期间,他把所有的心思都花费到了工作上,他用激情点燃了生命的火焰。在他的生活理念中没有退缩,没有索取。在他的生命中,我们看到的是生命的呼啸,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年的领导干部生涯中,他始终任课,始终挑重担。我们怎能忘记他的一颦一笑,怎能忘记他的一举手一投足,怎能忘记他忙碌工作的身影,又怎能忘记同志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他用自己的生命浇灌着满园桃李,当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他却无声无息地离去了,融入到他深爱着的这片土地。他用自己的生命演绎着他的全部,当他再次投身工作的时候,当孩子们用笑脸迎接他再次踏上讲台的时候,他再也没有起来,就这样他带着一切的美好愿望,带着一切的美好憧憬离开了。
春江桃叶莺啼湿,夜雨梅花蝶梦寒。满腹经纶离世早众人堪叹,一腔热血沸腾迟亲朋皆悲。人间未遂青云志,天上先成白玉楼。
死者长已矣,让他静静地离去吧,请所有的亲朋好友节哀顺便。**同志,你的精神将永驻人间,我们一定化悲痛为力量,以你的工作精神为榜样,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全力。
呜呼!哀哉!安息吧,我们的好同事,我们的好兄弟!
(篇四)
各位来宾、各位亲友、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在这里隆重悼念一位德高望重、深受师生好评的教育工作者--**老师。
县中学初中语文教师**,中学一级职称。
1946年6月生于县**乡,1966年7月**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玉门市下西号中学任教,1974年调入县中学,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退休。
在我校工作期间,一直担任初中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老师一生热爱教育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我,积极钻研业务,以强烈的爱心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受到了学生的爱戴,得到了家长的尊重,赢得了**教育界的好评。
因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老师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
这样一名人民的好教师,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辈,一位德高望重、倍受人们尊重的老同志,不幸因病于****年6月8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65岁。
老师离我们西去了,但她生前的事迹却令我们追念不已。
在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她始终爱岗敬业,爱校如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刻苦钻研每一篇文章,精心设计每一个教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为了学生,她披肝沥胆,呕心沥血;为了学生,她循循善诱,废寝忘食。
特别是对学习困难、调皮捣蛋的后进学生,她更是关怀备至,严格要求,用自己亲切的话语和灿烂的笑容温暖他们的心灵,用自己公正无私的关爱滋润他们的心田,使他们转变为积极上进的好学生,帮助他们完成了学业,走上了成才之路。
对年轻教师,她总是以宽大的胸怀和宽容的态度接纳他们;对业务能力比较有限的新教师,她总是深入课堂,给他们切实的帮助和鼓励。
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古道热肠,作风朴实。
同事们说,与李老师搭档,轻松愉快,信心十足;与李老师交往,醍醐灌顶,如坐春风。
她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耕耘着、奉献着,为**中学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可以说,李老师的一生,是为教育事业奋斗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
她用自己的心血作灯油,点亮过多少在蒙昧中摸索探路者的明灯;她用娇美的身躯作柱梁,为多少学生撑起了一方明净蔚蓝的天空。
33年如一日,挥洒在三尺讲台,春风化雨,启人心智;65年人生路,风雨兼程,顶天立地。
她为人忠厚,襟怀坦白;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生活节俭,艰苦朴素;家庭和睦,邻里团结。
在家里她是孝顺的儿媳、体贴的妻子、慈爱的母亲。
她对子女从严管教,又不失和蔼慈祥,把子女培养成了好学上进、事业有成的好青年。
退休后,她默默地承担起所有的家务事,为儿女在事业上的成功奋斗解除了后顾之忧。
想当年,中流砥柱耀杏坛;值此日,星沉月落尽哀音。
老师课堂上的流珠溅玉,竞技场上的敏捷灵活,活动中的运筹帷幄,开化愚顽的举重若轻……这一切,都还宛如昨天。
烟雨凄寒,万里名花凝血泪;音容寂寞,清溪流水是哀声。
苍天呜咽,哀乐低回,亲朋落泪,同志伤怀。
我们怎能忘记她的一颦一笑,怎能忘记她的一举手一投足,怎能忘记她忙碌工作的身影,又怎能忘记他和同志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而今,她带着一切的美好愿望,带着一切的美好憧憬离开了我们,就要融入到他深爱着的这片土地。
虽然没有办法把握生命的长度,但是,她却用自己的事业增加了生命的厚度。
我们相信,逝去的只是一个鲜活的生命,留下的将是一种不朽的精神。
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作风,严于律已、为人师表的风范,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她人虽然离去,但她的业绩将永远光照后人,她对教育事业一片赤诚之心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她的高尚风范永远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榜样。
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努力工作,将**中学的教育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以告慰老师的在天之灵!此身悄然去,风范永留存。
纵有千万语,无以藉英灵。
老师,安息吧!你将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举哀)(篇五)
长风呜咽、大地哀鸣。今天,我们举行隆重集会,以万分沉痛的心情,深切的追悼**老人的不幸去世!并向他的家人致以诚挚的问候!
**老人于1928年5月21日出生于**镇一个农村家庭,于**年元月4日18时19分,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享年86岁。
**老人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他于1949年从民国武汉师范学院毕业后参加教育工作,先后在随县高城镇、小林镇、万和镇、草店镇等学校任教,1980年因病提前退休。他一生为中小学教育事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奋斗了30多个春秋。工作中,他披肝沥胆,爱岗敬业,那时候,他只有每月二十几元的工资,他却无论是在离家几十里地的异地他乡,还是在条件极差的贫困山区,他总是几十年如一日,安心安意的努力工作,默默奉献。对待学生,耐心细致,精心施教,以强烈的爱心和较强的业务能力,把一批批的孩子培养成人。他工作出色,成绩显著,先后担任过学校教务主任、学校校长等领导职务。他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工作多次获上级部门的表彰。在他的教育下,一批批青少年茁壮成长起来,奔赴上了祖国的各行各业。他是一位典范的优秀的人民教师,为中小学基础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退休以后,他身体不好,他仍然心系学校教育,与时俱进坚持学习,是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的光辉典范。
**同志,又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共有四个儿女。他秉承了良好的家风,克勤克俭,对孩子们生活上予以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文革期间艰苦年代里,他忍辱负重,用自己的力量保护着家人,用积攒的微薄的工资供孩子们读高中、上大学。他又能言传身教,以自身的良好品行培育者孩子们的美好的道德情操。他的一如既往的奋斗精神孕育了孩子们的努力拼搏的意志,为孩子们的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人,用他的一生,哺育着重要的人才。现在,他儿孙满堂,门庭光耀,他的家庭成为了书香门第、文化世家。儿孙们中,共有多个大学生、研究生与博士。他们都有了自己的重要岗位,有的还是享誉天下的名人要员。儿孙们的这些业绩,都离不开他的谆谆教诲,都离不开他的典范作用。他为家庭、为祖国、为社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老人的一生默默奉献,淡化享乐。工作上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生活上是艰苦奋斗,勤俭治家。一生中,没有贪图享乐过。到了晚年,儿孙们都有了美好的前程、可观的收入,他自己也有了自己的退休工资,应该是他尽情享乐、安度晚年的时候了,可是,他仍然乐于清平的生活,,没穿过高档次的衣服,没享乐过奢侈的酒宴,孩子们给的钱,他总是舍不得花。病重期间,还在惦记着孩子们的生活和工作,他的为人,的确可歌可泣!
**老人一生,慈祥和蔼、平易近人。对家人和睦相处、宽厚仁慈,对邻里真诚友善、热心助人,为人有古道热肠。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刚正不阿的风格在乡邻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老人,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辈,德高望重的乡邻,倍受尊重的同志,然而,他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这是我们的巨大悲哀!苍天垂泪,举世悲鸣,太阳掩去了昔日的光辉,人间失去了以往的欢歌,大家洒泪祭奠,沉痛的追悼他老人家的不幸逝世!
人奔西土,音容犹存。**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将长留我们心中,他的宽厚美德,他的无私奉献,他的敬业风范将成为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成为我们永远的精神动力。
**老人地下安息吧!
(篇六)
凌水抚琴送郑公情悲泣诉悼恩师
一代名记驾鹤去盛京弟子泪如雨
各位亲朋好友,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我们的恩师、原《卫生与生活》报社总编辑**先生。**老师因病医治无效,于**年8月9日14时20分与世长辞,享年70岁。**老师的逝世,使儿女们失去了慈父;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恩师与挚友,使辽沈新闻界痛失英才。
**老师,1939年11月9日出生在**省**市一个书香之家,自幼酷爱文学艺术,1964年毕业于**大学中文系。曾先后在沈阳22中学、159中学任教,1980年调入《卫生与生活》报,历任编辑部主任、副总编、总编辑等职务,**年11月退休。
敬爱的**老师,我们相信您还没有走远,相信您还可以感知到:在这个秋风起人憔悴的时节,在这个令人肝肠寸断的时刻,与您相濡以沫携手40余载的老伴儿;深深爱戴着您、亲切地称您为——阿胖的儿女们;受到您的启迪与教诲、关心和爱护的学生们;此时此刻我们都在您的身边,向您做最后的告别。
您走了,留在这世上的是一串长长的足迹:在教师这一岗位上,您为人师表,以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启迪了无数幼小的心灵,培养出众多的栋梁和英才,可谓桃李满天下;在您热爱并为之追求奉献一生的记者生涯中,您笔耕不辍,作品多次荣获全国及省市优秀作品奖,为了采到一篇好稿子,您不辞辛苦、百折不挠;您一生遍访名人——冰心、萧军、钱信中、林巧稚、冯牧、梁斌、谢添、候宝林、新凤霞、夏梦、白杨、秦怡、李连杰等等,并出版了《社会名流生活录》一书,著名作家冰心老人亲自为您题写了书名。
您走了,您留给妻子的是孤独、寂寞和惆怅。在你们共同走过的人生岁月中,你们两人互相牵挂、互相勉励、患难与共、风雨同舟,那一万多个朝夕相处的日日夜夜已经深深地铭刻在您夫人的心底,令她一生无法忘怀。
您走了,您留给儿女们许多宝贵的财富。这财富不是物质和金钱,而是您优秀的品质和人格。尽管您没有留下什么财产给儿女,但作为您的儿女们却感到由衷的骄傲!您的优秀品格就是他们继承的最好遗产。您不仅给了他们生命,而且还给了他们幸福的童年和温暖的家。他们清晰地记得,小时候每到寒冷的冬天,他们经常把冰凉的小脚丫蹬到您温暖的肚皮上;他们清晰地记得,大雪纷飞的日子,是您抱着发高烧的小儿子火速赶往医院,在您焦急的眼神中他们读懂了“父爱如山”。他们就是您生命的延续,他们将继承您的优秀品质,像您一样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他们会永远铭记您的养育之恩,孝敬和照顾好他们的母亲。请您安心地走吧!
您走了,您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念和回忆。您为人真诚、待人宽厚,给同志和朋友们留下了及其难忘而又深刻的印象;您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看到别人有困难,您总是及时伸出援手。一个农村孩子因贫困而辍学,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您得知此事毅然决定资助这个孩子继续读书,毕业后还帮他在沈阳开了一家饭店。是的,他就在我们中间,今天,他专程从沈阳赶来为您送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一生做过的好事、帮助过的人不计其数,您善良的秉性和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我们知道您与病魔已经搏斗了许多日子,现在的确很疲倦了,请您安息吧!逝去的是您衰竭的躯体,升华的却是您永恒的善美灵魂!
恳请您再停留一下离去的脚步,再看一眼与您相伴了数十个春秋的老伴儿和深爱着您的孩子们吧!再看一眼为您送行的亲朋好友吧!
尊敬的**老师,您安息吧!祝您在通往天国的道路上一路走好!
(篇七)
公元二零一五年,岁次乙未,农历正月十九,是父亲逝世安葬之日。我们兄弟姊妹携子孙,谨以清酌庶馐、香表云马之仪,长跪于先父亲灵前,寄托我们的哀思。
时逢新春,到处盈溢着喜庆氛围,但我们的心情却万分悲凉。思念父母之情,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十一年前,痛失母亲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如今,父亲又匆匆离我们而去,任我们千呼万唤,任我们痛断肝肠——
父亲大人生于一九三五年古历正月二十七日,殁于二零一五年古历正月初九,享年八十一岁。
父亲一生是平凡的一生。8岁时即随父下地、放羊,13岁成婚始入学读书,16岁考入隰县师范,18岁毕业分配到蒲县任教,20岁调回本县在南崖铺上任教,22岁调回本乡,先后在渰子堡、石邱、崖底、大坪、安侯、银匠沟及本村任教达四十余年,一生默默无闻,无惊人之壮举,亦无显赫之功名。但对我们子女们来说,父亲是不平凡的,他是我们家的脊梁,是我们子女们永远的精神支柱!最令我们骄傲的是父亲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我们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很少出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是父亲的卓识远见使我们一个个从小小的山庄得以走向了外面广阔的天地,是父亲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有知识有文化的道理,是父亲的坚持,才有了我们儿女的今天。在子女的读书求学问题上,父亲从未犹豫过,都尽其能,穷所愿。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姐清灵读到高中,到高考恢复后,1980年太和高中毕业考入隰县师范,成为乡里少有的几个大中专生,这在当时的十里八乡被传为佳话,也带动了周边村社的考学风气,随后美玲、太平都先后考上了高中。这一切与父亲的眼界,与父亲持之以恒坚持的教育投入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受父亲的教育影响,成年后的我们对子女的教育也是极尽所力,如今父亲的的几个孙子女有的已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有的正在大学就读,成绩都是很棒的。
父亲的一生是辛苦奉献的一生。四十余年的教学生涯,父亲把全部精力倾注到教学当中,不追求名利,不见异思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我们的印象中,父亲从没因个人和家庭私事耽误过工作,他以默默无闻的奉献,取得了学生和社会的信赖与称颂。在六、七十年代那个物质生活很不富裕的时代,身为教师的父亲,在家族是很令人羡慕的,但父亲肩上的担子是多重啊,他不仅要靠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还要不时接济同样贫穷的叔伯兄妹亲戚好友。幼年的我们只知道父亲老给别人借钱,却不知道父亲什么时间收到过还款?只看到父亲在学校家里那不停歇的身影,却不知道他为什么就不知多休息一会儿?不知底细的邻里都说父亲吝啬,舍不得吃穿,而幼小的我们也认为父亲吝啬。如今想起来,这那里是吝啬,分明是父亲对家庭、对家族、对亲戚朋友的拳拳责任啊!追忆往昔,痛在心头,寝食难安!退休后的父亲本应该愉悦的享受晚年,但一生操劳的父亲,就是不能闲下来,总是为邻里的事儿帮衬着,总是为子女的大小事牵挂着、操心着:当时村里人逢个婚丧嫁娶的,用的家具总是东家借,西家搬的,父亲与几个村干部合计后,亲自山上山下来回几趟,为集体购置了一套公用用具,并义务担当起了管理员的责任,从此解决了村里人办事借家具的难题;九十年代中后期,村里幼儿多,就学难,父亲利用自家老院,招收学龄前儿童帮助村民解决了上学难题;根据国家政策,林地承包后,我们兄弟都在外任教,无暇栽树除草,还是父亲在七十多的高龄,顶烈日冒风雨,披星戴月,修地造林几十亩,栽种花椒树数百颗,几年后,年产花椒上千斤,还有粮食、蔬菜......父亲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父亲的童年是在苦难中度过的。生活的艰难使父辈一代人养成了勤劳节俭,团结拼搏的良好情操。可以说我们的父辈们都是白手起家的。我们可爱的父亲,以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长期辛勤的劳作,在那及其艰苦的年代,先后为我们兄弟姊妹成家立业,并为我们建起了属于各自的家庭。然而他老人家却从无所求,一顿饱饭不管硬不管烂不管好不管差都能使他的嘴角浮起幸福的微笑,儿孙一声娇喃的呼唤,也能激起他无限的欣慰。多少次,我们劝他到外边游玩观光散散心,他都因不愿增加儿孙的负担不答应......几十年的岁月,有的只是含辛茹苦,如牛负重,劳碌艰辛,从来没有索求!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而身为子女的我们,为父亲做到了什么:在父亲生前健康之时,没能陪父亲出外旅游过一次,父亲怕花钱,我们也就顺水推舟;在父亲病榻前,我们又逗留了多长时间,喂过几次饭?在父亲不能下地走路时,我们又搀扶了几次,翻过几次身?总想还有时间还有时间,而当真正看见父亲临终呼吸急促,意识散失时,才知道一切都晚了,才明白什么叫“没了”。如今真是追悔莫及,心如刀绞。茫茫灵前,灯烛幽暗,哀哀声中,纸灰摇曳,合目追思,音容宛在,敬爱的父亲您在哪里?我们好想您啊!父亲,您匆匆的走了,永远的走了,就这样默默的静静的告别了您所热爱的这个世界,这个您十分留恋的世界。抛弃了您所有的亲人、朋友,和一切认识与不认识的的人们。
父亲,您安心的走吧,天国的那头,有母亲在等待着您!父恩如山,父恩如海,绵绵百卷,写不尽父亲的滴水之恩,万千泪水难报父亲养育之情。纸短情长,笔拙意切,寥寥数语,权谴追念之郁。
安息吧——敬爱的父亲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