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猎陷阱警示教育片观后感4篇围猎陷阱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警示教育片《围猎::行贿者说》观后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围猎陷阱警示教育片观后感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围猎陷阱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教育片《围猎: : 行贿者说》观后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监察法规定,对涉嫌行贿犯罪或者共同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监察机关可以采取留置措施。
x 月 x 日 xx 组织我们观看了《围猎:行贿者说》,该片深刻阐述了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滑坡,最终成为不法商人获取利益的“猎物”,走上了不归路。领导干部手握权利,应该以身作则,不能被金钱腐蚀了领导能力,搞权利寻租。
身为领导干部应该严格自律,要注重防范被利益集团“围猎”,坚持公正用权、谨慎用权、依法用权,坚持交往有原则、有界限、有规矩。我们也看到了,自从十九大以来,严惩贪污腐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抓紧制度的笼子,加强对权利的制约和监督,全面布控权利运行的风险点,从源头上铲除权利滋生腐败的土壤,让围猎者无“猎”可“围”。
我们作为预备党员,更应该学习榜样的力量,常用反面典型案例警醒自己,意识到越过雷池一步就是深渊,坚持“踏实做人,清白做官,干净做事”的原则。
通过这次学习,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廉洁从政教育。更加体会到党的光辉形象靠党员的共同努力来增彩,党的利益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维护。更加坚定了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引以为戒,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打牢思想政治基础,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并结合实际,干好本职工作,为保民生、促发展、维稳定、促和谐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警示教育片《围猎:行贿者说》观后感
x 月 x 日 xx 组织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围猎:行贿者说》
该片深刻阐述了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滑坡,最终成为不法商人获取利益的“猎物“领导干部严格自律,要注重防范被
利益集团“围猎”,坚持公正用权、谨慎用权、依法用权,坚持交往有原则、有界限、有规矩。
苍蝇不町无缝的蛋,让利益集团放弃“围猎”,必须严格规范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加强监督与制约,防止其轻易利用手中的权力搞权钱交易、搞权力寻租。如果利益集团发现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不再那么容易被其利用以获利,自然就少了“围猎”的动力。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扎紧制度的笼子,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布控权力运行的风险点,从源头上铲除权力滋生腐败的土壤,让围猎者无“猎”可“围”
外因为辅,内因为主。避免被“围猎”,根子上还得从领导干部自身做起,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避免被“糖衣炮弹”击垮。当领导干部的,不能忘
有媒体曾把“围猎”领导干部的情形分为多种情形,有直接“猎杀”型、温水煮青蛙型、外“猎杀”型,等等。不
论哪种情形,说到底,在“围猎者眼中,领导干部只是不惜代价拉拢腐蚀的“猎物”。防止被“围猎”,就必须将“围猎”逻辑剖析清楚,对症下药,破除陷阱。
为何利益集团不惜重金去“围猎”领导干部?根本原因在于,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手握权力,可供支配资源巨大,通过腐蚀领导干部、搞权力寻租,带来的利益回报巨大。
记住一条:自己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时时坚定理想信念、増强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真正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领导干部还必须对权责統一有清醒的认识,有多大的权就要担多大的责,履责不力、用权力都将被严厉问责。领导干部还得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常用反面典型案例警醒自己,意识到越过雷池一步就是深渊,坚守“踏实做人、清白做官、干净做事”的原则。
篇二:围猎陷阱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教育片被围猎的权力心得体会范文稿三篇警示教育片被围猎的权力心得体会一
说起围猎,有些党员干部脑中的画面可能是这样的:一个饭局上,推杯换盏、酒酣耳热之际,老板一边给官员敬酒一边往其兜里塞进一张银行卡,满脸堆笑地说:领导,这个项目还要请您多多关照。
“零容忍、零界限、零死角”的反腐风暴,导演了一场场“贪官现形记”,揭开了官商“钱权交易”的虚伪“面纱”。而落马官员江文富的万字忏悔书里,描述的一幕幕“围猎”陷阱,又道出了多少官场“步步惊心”的内幕?
细看这位昔日院长的“坠落之旅”。在附院副院长曾某鞍前马后陪散步、嘘寒问暖送补汤的“贴心”关怀里,慢慢地掉入了曾某编织的“温情陷阱”,在“人情关”里打开了戒律的“缺口”,一步步迈向了腐败的“深渊”,最终换来“铁窗度余生”的悲惨结局。
俗话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官员之所以“被围猎”,说到底还是“权力”的光环在闪烁。不论是虚与委蛇的“套近乎”,还是糖衣炮弹的“软攻击”,为的只是官员手中的“权力”。而官员一旦掉了“围猎”陷阱,便会沦为他人谋利的“工具”,任人摆布的“木偶”。”
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不论是官员“被围猎”也好,还是误入歧途也罢。说到底,还是官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出了问题,打开了“钱权交易”的坠落大门,是信念不坚、虚荣贪婪惹的祸,更是监管缺失锥心的痛。然而,信念的高楼一旦崩塌,必将坠入黑暗的深渊。
古人云:“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官员被“围猎”不是“黑色幽默”,不能一笑而过,值得每位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对照检查、反思反省、引以为戒。
“当官发财两条道”。不论是领导干部也好,还是普通党员干部也罢,只有始终坚定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时刻保持警醒,不被“情色所惑;只有保持一心为民的真心,”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守得住清贫,不为“金钱”所惑;只有时刻将纪律挺在前面,严以修身,严以律已,净化朋友圈,不为“人情”所惑;只有主动接受监督,时刻自己置于监管下,慎欲慎权慎微,不被“贪欲”所惑。而唯有勤政爱民、务实高效、清正廉洁,才是不怕“围猎”,不惧“廉关”的“对症良方”。
警示教育片被围猎的权力心得体会二
一些不法分子之所以能够围猎领导干部,拿捏的就是少数人“吃顿饭没关系”“收几张卡能如何”的侥幸麻痹心理,用的就是像“抹蜜的捕虫袋”这样的拉拢诱惑之策。许多违纪案例都表明,难以发现的是温水煮青蛙的陷阱,不好提防的是“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的问题。
最近,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被围猎的权力》谓火遍了大江南北,之所以受到热烈追捧,与其反腐主旋律的定性不无关系。而反观电视剧中的反面人物,赵德汉、丁义珍、高育良等,我们发现很多干部一开始是好的,但还是抵不住一些奸商的“围猎”,从而在“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丧失立场和信仰,进而落入商人的圈套。可以说,“围猎”在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之所以能达成如此秘而不宣的默契,其契合点就是双方利益。
官员抵挡不住各方面的诱惑,商人闻到了权力的“肉香”,你来我往都是寻求自身利益的满足,而在双方盆满瓢盈、肚满肠肥后,受害最深的无疑是国家和人民。
很多落马官员表示,自己曾遭遇过“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既然湿了鞋,我就洗洗脚”的尴尬。一些媚权之人设好“美好”的陷阱,阿谀奉承,把官员哄得昏昏呼呼,进而趁机拉关系、套近乎。有的官员一时“蒙在鼓里”,被糖衣炮弹“牵住了牛鼻子”,在不知不觉中走上腐化变质的道路;有的官员甚至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不仅私下授意、暗示,还纵容家人涉及腐败,最后只能是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说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也不为过。由此可见,商人“围猎”手段虽不见得有多高明,但麻痹性却极强,一些干部虽懂得防微杜渐的道理,但在实际应用上还是难于抵制诱惑。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不能乱用。厉声警示犹在耳畔,现实问题却仍令人担忧,我们看到,用权力交换金钱、用身份谋取利益的行为还是屡禁不止,这就需要用制度的力量扯断利益链条、堵住“围猎”缺口。
干部被“围猎”是因为有利益的驱动,因此,党员干部应心存戒心、手把戒尺,时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这样才能不入“围场”,才能守住党员干部的廉政本色。
警示教育片被围猎的权力心得体会三
近年来,许多干部落马都具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特征:被“围猎”。这一新情况突显当下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复杂,遏制腐败增量的任务仍然艰巨。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党员干部掌握着权力,不可避免“各种诱惑、算计都冲着你来,各种讨好、捧杀都对着你去,往往会成为‘围猎’
的对象”。在全面从严治党大背景下,防止被“围猎”是党员干部必须经受得住的重大考验。
俘虏公权力是“ 围猎” 的真正目的
当下干部被“围猎”的问题比较突出。应该说,这种现象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建国初期,一些非法之徒千方百计地拉拢、收买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其牟取私利服务。作为新中国第一大案的主角,刘青山、张子善就是在不法奸商张文义等人的“围猎”下,一步步从革命功臣堕落为历史罪人的。然而,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所披露的腐败案件看,当下干部被“围猎”的现象,相对于建国初期更加严重。被“围猎”的干部,无论是在总体数量上,还是在行政级别上,都远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任何时期。仅就已查处的省(部)级及以上级别党员干部而言,几乎是每位涉贪高官的落马都与被“围猎”有关。
实践中,干部被“围猎”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直接被“猎杀”。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作为“猎人”的不法之徒与作为“猎物”的干部之间。在影响方式上,直接被“猎杀”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快速被“猎杀”,即“猎人”与“猎物”好比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双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猎物”乐于被“猎杀”;一种是缓慢被“猎杀”,即“猎物”对“猎人”之投其所好,尽管本初意愿可能不强烈,但却来者不拒,久而久之就顺之自然,深陷其中,类似于“温水煮青蛙”。二是间接被“猎杀”。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不法之徒知悉“猎物”的警惕性比较高或不便直接下手,于是首先对其亲属、子女、朋友和秘书等关系亲近的人进行“猎杀”,这些人就范后,再借此从外围迫使党员干部“缴械”。
万事皆有因,为什么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党员干部被“围猎”?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因为党员干部的手中掌握着大大小小的公权力。作为维系社会秩序的必需品,公权力是个人见人爱的好东西,其奥妙就在于它具有可交换性,能够为持有者带来利益。事实上,干部被“围猎”这一社会现象,归根结底体现的是权与利的纠缠。如果没有公权力作为媒介,党员干部不会成为他人“围猎”的对象,俘虏公权力才是“围猎”的真正目的。
是否会沦为“ 猎物” 关键取决于自身
应该说,当下干部队伍的整体和主流是好的,堕为“猎物”的人只是少数。但为什么就是这些党员干部在被“围猎”中落入腐败陷阱?客观地讲,这确实既有社会环境的原因,也有干部自身的因素。从社会环境看,相对于以往计划经济时代,“不可否认的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原则必然会渗透到党内生活中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诱惑缠绕着党员、干部,‘温水煮青蛙’现象就会产生,一些人不知不觉就被人家请君入瓮了”;还有的与一些不良的社会习俗和潜规则相关,“特别是那张巨大的人情关系网,既有形又无形,把很多干部群众都网在里面”,而被迫成为“猎物”。
但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在事物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实际上,党员干部是否会堕落为“猎物”,关键取决于自身:一是“本”正不正;二是“行”散不散。信念是本,作风是行;本正而行聚,本不正则行必散。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共产党人的本。党员干部没有这些,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出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当前“在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中,信仰缺失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信仰缺失的结果带来作风不正,享乐思想膨胀,“追求物质享受,情趣低俗,玩物丧志,沉湎花天酒地,热衷灯红酒绿,纵情声色犬马”;搞奢靡之风,“住房不厌其大其多,车子不厌其豪华,菜肴不厌其精美,穿戴讲究名牌,对超出规定的生活待遇安之若素,还总嫌不够”“要求超规格接待,住高档酒店,吃山珍海味,喝美酒佳酿,觥筹交错之后还要‘意思意思’”“作风不检点,甚至道德败坏、生活放荡,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等等,不一而足。事实表明,任何党员干部如果本不正、行亦散,那么堕落为“猎物”就是迟早的事。
防止被“ 围猎” 重在正心正行、廉洁自律
俗话说:“打铁要靠自身硬”。无论是直接被“围猎”,还是间接被“围猎”,党员干部最终是否堕为“猎物”,其根本在他们自身,在于有无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因此,对于党员干部而言,防止被“围猎”成为他人利用的“猎物”,要坚持正心与正行结合,加强廉洁自律。
正心。古语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当下,掌握权力的党员干部面临的诱惑很多,如果心术不正,当官时老惦记着发财,捞财为当更大的官,那么就有可能掉入陷阱,做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情。党员干部若想防止自己成为他人的“猎物”,首先就要补足精神上的“钙质”,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定海神针”,真正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
开阔了”,自然能够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其次是要遏制贪欲。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党员干部要牢记作为人民公仆的职业定位,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剔除贪念,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正行。谚语曰:“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作风问题表面看是小事,但“可以说所有腐败问题起初往往都是从作风失范开始的”。因此,党员干部要避免被“围猎”,在行为作风上务必注意:一是情趣须健康。党员干部要远离俗套,“自觉追求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久久为功,庸俗的东西就近不了身”,情趣健康则心境高雅、正气充盈、百毒不侵。二是交往要有道。党员干部既不要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又要“坚决远离各种‘小圈子’‘小兄弟’,坚决杜绝低俗的投桃报李的行为”,特别是在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时,“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警惕落入扭曲的关系网和人情陷阱。三是行事有底线。党员干部要守住做人、处事、用权的底线,“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干干净净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而决不要沦为他人谋私的工具。
篇三:围猎陷阱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被围猎的权力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4 4 篇观看被围猎的权力警示教育片观后感篇
一些不法分子之所以能够围猎领导干部,拿捏的就是少数人“吃顿饭没关系”“收几张卡能如何”的侥幸麻痹心理,用的就是像“抹蜜的捕虫袋”这样的拉拢诱惑之策。许多违纪案例都表明,难以发现的是温水煮青蛙的陷阱,不好提防的是“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的问题。
最近,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被围猎的权力》谓火遍了大江南北,之所以受到热烈追捧,与其反腐主旋律的定性不无关系。而反观电视剧中的反面人物,赵德汉、丁义珍、高育良等,我们发现很多干部一开始是好的,但还是抵不住一些奸商的“围猎”,从而在“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丧失立场和信仰,进而落入商人的圈套。可以说,“围猎”在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之所以能达成如此秘而不宣的默契,其契合点就是双方利益。官员抵挡不住各方面的诱惑,商人闻到了权力的“肉香”,你来我往都是寻求自身利益的满足,而在双方盆满瓢盈、肚满肠肥后,受害最深的无疑是国家和人民。
很多落马官员表示,自己曾遭遇过“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既然湿了鞋,我就洗洗脚”的尴尬。一些媚权之人设好“美好”的陷阱,阿谀奉承,把官员哄得昏昏呼呼,进而趁机拉关系、套近乎。有的官员一时“蒙在鼓里”,被糖衣炮弹“牵住了牛鼻子”,在不知不
觉中走上腐化变质的道路;有的官员甚至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不仅私下授意、暗示,还纵容家人涉及腐败,最后只能是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说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也不为过。由此可见,商人“围猎”手段虽不见得有多高明,但麻痹性却极强,一些干部虽懂得防微杜渐的道理,但在实际应用上还是难于抵制诱惑。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不能乱用。厉声警示犹在耳畔,现实问题却仍令人担忧,我们看到,用权力交换金钱、用身份谋取利益的行为还是屡禁不止,这就需要用制度的力量扯断利益链条、堵住“围猎”缺口。
干部被“围猎”是因为有利益的驱动,因此,党员干部应心存戒心、手把戒尺,时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这样才能不入“围场”,才能守住党员干部的廉政本色。
观看被围猎的权力警示教育片观后感篇
“悔恨没有秉持好家风,悔恨对被人围猎的警惕性不够,悔恨亲属打着旗号插手工程……”黄斌在忏悔书中说,自己说到底还是缺乏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据了解,黄斌平时最爱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打着招商的名义与公司老板在一起,收受公司老板巨额贿赂。
而对曹光亮的围猎,常常是从牌桌上开始的。据办案人员介绍,一些商人获知曹光亮有打牌的嗜好后,想方设法成为他的“牌友”,
并在牌桌上送牌资、套近乎,再利用曹光亮手中的权力谋取不正当利益。
美色也是围猎腐败官员的“必杀技”。据江西省纪委通报,黄斌违反生活纪律,与 2 名女性有不正当关系。而曹光亮同样与数名女性有着不正当关系。
办案人员透露,曹光亮案发,与情妇们“步步相逼”有很大关系。“我一开始认为作风问题是 小节 ,无伤大雅,不曾想包养情妇带来的并发症,使我招架不住,一步步滑向违纪违法深坑。”曹光亮说。
与此同时,黄斌与曹光亮的家属也成了被围猎的重点对象。
据了解,黄斌的妻子与一些老板打得火热,大肆收受他人钱财,社会上人送外号“叶姐”。曹光亮的父亲在湘东区被称作“曹老爷子”,是各个乡镇“自来熟”的常客。“曹老爷子”在伸手要点烟酒之外,还打着儿子的牌子插手工程,经常提醒乡镇干部多到他那里“汇报汇报工作”。对于家属的行为,黄斌与曹光亮均心知肚明,却不加制止。“玩牌成了我走向违法犯罪的媒介和催化剂。”曹光亮在忏悔书中说,与他有不正当经济往来的主要角色,无不是从打牌开始和他称兄道弟,继而狼狈为奸,损公肥私。“亲属打着旗号插手工程,干预政事,使权力异化,造成极坏影响。”据黄斌交代,他的姨妹伙同他人参与工程,插手项目,干预招投标,妻子知情也不制止,还暗中帮忙向有关领导打招呼。
办案人员认为,一些贪腐官员不仅自己腐败堕落,还纵容、默许亲属利用自己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他人谋取利益,实际上是让亲属为其“代言”,大搞权钱交易,带坏了党风政风,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观看被围猎的权力警示教育片观后感篇
为切实加强警示教育,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道德防线,强化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6 月 14 日,平昌县佛头山文化产业园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了党风廉政警示教育片《被围猎的权力》。
该警示教育片深刻阐述了张显富、苏利明等部分省管干部因理想信念动摇,私欲膨胀,被金钱、情感、贪欲等围猎,利用国家公权力为自己和不法商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从党员领导干部蜕变成阶下囚的人生轨迹,一步步坠入违法违纪深渊的过程以及他们犯罪后的反省和忏悔。一桩桩触目惊心的违法违纪事实为党员干部亮起一盏盏红色的警灯,警示教育作用明显,让人深思,令人警醒。
观看结束后,全体干部职工纷纷表示,警示教育片中的案件发人深省、令人震撼,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时刻保持警醒,自觉抵制诱惑,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做到公私
分明,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时刻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群众满意的好干部。
观看被围猎的权力警示教育片观后感篇
采取怎样的猎取手段,对围猎者来说是很有讲究的。“苍蝇专叮有缝的蛋。”围猎者笑里藏刀,枪挑软肋,因人下套,能炮制出“总有一款适合你”的“牌路”。
韩愈《师说》中有如此一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意指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这也如报道所述,采取怎样的猎取手段,对围猎者来说是很有讲究的。“只要用诚心、有耐心就没有拿不下的猎物;能用钱办成的事儿就不是个事儿。什么形形色色、琳琅满目的金钱牌、嗜好牌、感情牌、影响牌、恐吓牌等等如是,“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总有一款适合你。“软肋”“死穴”一招一式皆“命中要害”。诚然,“苍蝇专叮有缝的蛋。”但,无疑的是,围猎者笑里藏刀,枪挑软肋,因人下套,无不因为是对“权力定制”。
“无利不早起”或许过于片面和武断。但一些领导干部被围猎,最终“落套”又何尝不是如此。利益集团缘何会不惜重金去“围猎”领导干部?甚至可以屈膝到清明节先去官员已故父母的坟上磕头……说白了,根本原因在于,领导干部特别是手握权力者,可供支配资源巨大,通过腐蚀领导干部、搞权力寻租,带来的利益回报巨大,是冲
着一个“利”字去的。当然,没有“权”这个前缀,“利”也就成了单打独斗,不可能“珠联璧合”。又尤其是,意志薄弱的党员干部,在春风得意或失意低迷等特殊节点,面对带着人情味儿的糖衣炮弹,更容易上钩,在不知不觉中被俘获。
“近利以利来,近色以色至,事事投其性之所近,阴窃其柄。后虽悔悟,已受牵持。”“哪里痒痒就挠哪里”,把猎物的嗜好摸个“门清”。官员喜欢赌博,便在牌局上故意输钱;官员喜欢古玩字画,则奉上“雅贿”;官员喜欢美色,就设下美人计;官员喜欢唱歌跳舞,便常年包下豪华歌舞厅包房供其娱乐……其实,对于被围猎的领导干部,喜好虽是被围猎的一个“主攻方向”,被攻陷的一个“关键命门”,这更是对权力如何合理监督、运用一个考验。如何让利益集团放弃“围猎”,对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监督与制约,防止其轻易利用手中的权力搞权钱交易、搞权力寻租。
正所谓,心中有戒用权才有底线。“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对于手握“权力”的领导干部来说,如果能自觉做到严以用权,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做廉洁自律的“清白人”,无论何时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符合原则、程序、规矩、法律,不越红线、不逾规矩;如果能牢牢权力意味着责任,有多大权力就要承担多大责任,谨记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的赋予,不是自己可以任意使用的“私器”,始终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对权力怀有平常之心、戒惧之意;如果能阳光用权,规范权力运行,坚持以制度为标
准,管权、管钱、管人,充分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或许如此,围猎套路下的“权力定制”难以实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正不怕影子斜。相信不管围猎的套路有多深,只要我们领导干部始终做到慎独慎微,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定能坚守自己的底线,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不“入局”也就不会被“围猎”。
篇四:围猎陷阱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教育片《围猎》观后 感5 月 30 日,在九景衢铺架项目部会议室组织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围猎》,该片深刻阐述了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滑坡,最终成为不法商人获取利益的“猎物”,领导干部严格自律,要注重防范被利益集团“围猎”,坚持公正用权、谨慎用权、依法用权,坚持交往有原则、有界限、有规矩。
有媒体曾把“围猎”领导干部的情形分为多种情形,有直接“猎杀”型、温水煮青蛙型、外围“猎杀”型,等等。不论哪种情形,说到底,在“围猎者”眼中,领导干部只是不惜代价拉拢腐蚀的“猎物”。防止被“围猎”,就必须将“围猎”逻辑剖析清楚,对症下药,破除陷阱。
为何利益集团不惜重金去“围猎”领导干部?根本原因在于,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手握权力,可供支配资源巨大,通过腐蚀领导干部、搞权力寻租,带来的利益回报巨大。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让利益集团放弃“围猎”,必须严格规范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加强监督与制约,防止其轻易利用手中的权力搞权钱交易、搞权力寻租。如果利益集团发现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不再那么容易被其利用以获利,自然就少了“围猎”的动力。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扎紧制度的笼子,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布控权力运行的风险点,从源头上铲除权力滋生腐败的土壤,让围猎者无“猎”可“围”。
外因为辅,内因为主。避免被“围猎”,根子上还得从领导干部自身做起,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避免被“糖衣炮弹”击垮。当领导干部的,不能忘记一条:自己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时时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站稳政
治立场,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真正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领导干部还必须对权责统一有清醒的认识,有多大的权就要担多大的责,履责不力、滥用权力都将被严厉问责。领导干部还得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常用反面典型案例警醒自己,意识到越过雷池一步就是深渊,坚守“踏实做人、清白做官、干净做事”的原则。
一枚硬币有两面。领导干部既要防止被“围猎”,也不可因噎废食,因为害怕被“围猎”就不敢与企业家打交道,本来该帮的企业不敢帮了,加快发展该做的事不去做了,使正常的工作受到影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营造“亲”“清”政商关系。对领导干部而言,一方面需牢记廉洁从政的要求,守住为官从政的底线,不搞权钱交易、权力变现;另一方面,乐于、敢于、善于同企业家打交道,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家的创业热情,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