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菁选五篇【优秀范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文章内容

202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菁选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3-15 12:3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1  报告的用途逐步扩大,用于新产品开发、投融资、公司发展规划、年度发展等方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菁选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菁选五篇【优秀范文】

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1

  报告的用途逐步扩大,用于新产品开发、投融资、公司发展规划、年度发展等方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2

  调查报告资料:《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涉及全国6000多名20xx年毕业的本科生应届本科毕业生中,66.10%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00元之间,1.58%的学生甚至愿意零工资就业。调查中仍有77.3%(34家)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还有20.5%(9家)认为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比较务实了,甚至为了就业而降低了期望。

  解读:

  1、用人单位考虑:从公布的调查报告信息来看,这个报告似乎倾向于有影响力的高校毕业生。如,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报告显示77.3%用人单位还是认为就业者存在期望值过高的现象,我认为一方面跟就业者的名校情结有关,以为自己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实际上是,皇帝女儿虽然好,但用人单位怕娶不起。因为养媳妇,不仅仅需要考虑钱,更需要考虑新媳妇与婆婆与家人相处共事的环境,即新进人员的个性与固有的企业文化凹凸差的比重。

  2、就业建议:一方面登陆用人单位网站或通过熟悉的朋友详细了解单位的特点和企业文化,根据自己的个性寻找适当的契合点;一方面要敢于谈必要或适当的待遇,零工资的想法固然是善意,但用人单位往往觉得更难办。

  调查报告资料:在接受调查的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

  解读:

  1、用人单位考虑: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这个数字没有明确说明什么意思。在实际就业成功率上,可能要比这个数字低数成。

  2、就业建议:找工作就像谈恋爱,恋爱就是练爱,一见钟情定终生,是幼稚的表现。刚毕业的学生,不妨多创造面试的约会机会,这样至少可以减少怯场、不自信的弱点,提高娴熟得体沟通的技能和技巧。

  调查报告资料:截止到5月底,在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中,有27.3%(12个)受访者承认招聘时有性别倾向,而有72.7%(32个)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招聘时没有明确的.性别倾向,但会考虑工作的性质和岗位要求来招收不同的性别。

  解读:

  1、用人单位考虑:用人单位用人不考虑性别,那肯定是不实际的。

  2、就业建议:男性就业者多选择基础性、技术性和市场业务工作考虑,熟悉单位环境和市场环境,才是第一重要的,尤其是学管理和法律专业的,尤其要考虑性别的差异。女性就业者,建议一般不要太强调能力,而要在与人接触、言谈举止等方面下功夫。

  调查报告资料:课题组依据16所大学所在的区域,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区间,调查结果显示,东部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中部、西部和东北部高校则依次分别为47.88%、41.73%和43.39%。

  1。用人单位考虑:一般而言,一方面经济活跃地区,新生的就业机会多,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市场化程度和效率比中、西和东北部高。

  2、就业建议:对有能力或想体验人生更多角度、多层面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就业者,应当跳开熟人圈和地域圈的限制,去寻找全新的机会。学历只是证明接受过系统教育的标签,趁年轻身体棒,精力好,有冲劲的时候,多积累经历、游历和行业认识资历,是一生的财富。

  调查报告资料:此次调查根据法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历史学、农学、文学、医学和哲学等学科门类,调查结果显示,农学就业率最高,达到78.38%,而法学仅有37.85%;医学最低,仅为31.01%。而且通常被视为冷门专业的哲学和历史学,学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分别达到40.35%和51.85%。

  解读:

  1、用人单位考虑:

  (1)尽管法学专业的总体水*一直以来都不是很高,但并不说明法学专业本科教育没有市场,对于大多数用人单位专业的法律人才都是稀缺的。关键的是一方面学校课程结构和学教方式需要做很大的改进,法律人才在*不是过剩,而是太少,少得可怜到已有法律人才根本就不足以影响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2)农学就业率最高,就业期望值低不是主要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场需求量,是卖方市场在起作用,其次是人的就业价值改变。

  2、就业建议:

  (1)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要大胆打破专业限制,选择不同的行业就业;

  (2)就业者选择农业、农村、农商甚至农民,将是大有作为的事业天地。

  调查报告资料: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1.6%的学生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其中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比例高达51.29%,而来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则重点依托学校的推荐,相应的比例都在四成以上。

  1、用人单位考虑:*的人力资源市场,并不成熟和完善,用人信息将在熟人圈里流转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存在。

  2、就业建议:(1)作为大城市人选择人际关系在就业,是适当的;(2)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就业者,只要您一毕业,就不是学生了,就是社会人。这个社会自一开始就不是公*的,没有熟人、亲戚和朋友帮忙,就是您所处的社会圈的社会实在,不要去抱怨,更不要去幻想。在此提2点建议:一是不要迷信学校的推荐,因为用人单位并非对您毕业的学校很了解或能在心理上认同;二是勇敢地选择人才市场的洗礼,因为市场就在您的心中,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

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3

  一、调查目的

  当今社会,科技经济发展飞速,市场竟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社会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随着这一发展潮流而产生变化,掌握当今社会真正需要什么类型的大学生,对大学生以后就业大有裨益。并且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最新社会人才动态需求,做好准备。

  二、调查人

  xx等五人

  三、调查对象

  深入农村,城镇,企事业单位,调查走访社会各阶层

  四、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五、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

  六、调查内容

  通过对乡村、城市、企业及社会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社会人士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及期待,以及刚毕业已从业大学生给在校大学生的良好建议,对大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成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七、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的能力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只有保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竞争的*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调查显示,不同的人对“您认为现在什么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就业”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经济类、管理类,机械类、工程类,教育类、语言类,医学类、法学类,其他。这就说明,社会并不偏向任何单独某一类专业,俗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肯虚心好学,脚踏实地的奋斗,都会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没选对专业了或者是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了,其实,无所谓什么专业不专业,只要自己爱学习,不是专业的也能成为自己的专业。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理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责任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调查表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校园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象牙塔”,更是一个锻炼能力、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该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该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当今社会,大学生可以说是遍地开花、随处都是,竞争异常激烈,压力也随之而升。因此大学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须及时充电,增加自身的“资本”,提高自己的价值。社会上认为大学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干、三好证书”等还是十分必要的。

  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是大学生较为容易就业的地区,因为东部就业岗位多,生活条件优越,可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竞争更为激烈的弊端。还有不少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更应该回到家乡,因为家乡是从小长大的地方,对周围环境颇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尝试去中西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内陆地区慢慢发展起来,就业岗位空缺多,一切基础设施开始逐步建设,大学生如果能克服困难在那边安居乐业,也会过上美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会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学生身怀真才实干,勇敢拼搏,艰苦奋斗,不只是贪图安逸享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择业前不应该首先考虑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工作稳定性,而更应该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业,不只局限在眼前。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最应该在政策方面给大学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资金、技术方面也应该迎头赶上。经济危机下,大学后并没有被断了后路,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比如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选调生、自主创业、直接就业等等。社会人士反映,大学生应该从大二就开始涉及就业上岗、人才市场方面的知识,大三时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锻炼培养个人职场能力,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工作环境,为大四就业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人们对大学生期望还是蛮大的,都为大学生的未来祝福。

  八、调查结果分析

  据调查,较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青睐的大学生包括以下几点:思想素质较高;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外语水*高、懂计算机知识;动手能力强;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而大部分群众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实干,有专长,高素质,充满活力。待人有礼貌,孝老爱幼……这些优良传统应该具备。大学生是祖国下一代的希望,大学生的发展意味着祖国明天的兴盛。当代大学生活泼向上,青春充满激情,乐观自信,有理想有抱负的精神风貌必须发扬广大。

  九、为了能够在不远将来的职场生涯中运筹帷幄,我们大学生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自我决策能力

  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能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能力

  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而常常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大学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这个前提。人类文明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退缩,更不是对消极现象的认同,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丰富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例,许多用人学校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试讲能力和试讲效果,而不只是他们的专业考试成绩。

  4、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一个人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己的才能,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己的能力。要准确表现自己,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能力。不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

  5、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因此,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6、组织管理能力

  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社会职业表明,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才能,其它专业人员也应当具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曾担任过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正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

  以上主要是从普遍性这个角度来谈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的技能,此外,大学毕业生如能撑握一技之长,诸如文艺、球类、驾驶等等就更能增加顺利就业的砝码。

  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就是这方面人才的后备军,我们有能力、有责任、有信心把祖国的明天建设的更美好!

  十、调查总结与建议:

  虽然时下大学生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的地位也不如昔日高级。但这也是社会发达的一种表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展的必然。说明了国家的教育越来越普及,全民素质不断提高。再者,与*十三亿人口的相比下,时下大学生的数量也是偏少的。因此,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是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是早晨八九点中的太阳,世界属于我们,未来也掌握在我们手中。了解当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必须要做的,这会让我们懂得社会最新的发展动态,时刻做好准备。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更加清楚了自己社会地位,身为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我们在校大学生一定会珍惜大学阶段的学习机会,把握年轻的大好时光,让今天的大学校园更美好,更灿烂;我们紧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社会的步伐,让明天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扬眉吐气。

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4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xx年与20xx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x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xx、xx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x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x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x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x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x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20x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20xx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x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20xx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xx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xx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xx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xx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人事科学研究院《xx*人才报告》预计,到20xx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根据*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xx-20xx)》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xx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均水*,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

  第二、学生的实习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

  作为20xx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我们需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5

  那么到底*的大学生教育和就业发生了什么问题,我认为有必要进行客观和较为深入的探讨,在暑假期间我在山东大学以及山东农业大学做了调查。经过调查,我发现三方面状况:第一。大学生就业难很大原因是因为对收入要求过高。第二。在本科生出现就业报酬低的状况后很大一部分人选择了继续考研。第三。随着考研大军的不断扩大,出现了一大批校漂族,即那些大学己经毕业,却仍留连在校园内或者学校周围的人群。下面分别对以上情况做一下介绍:

  调查过程:

  一、大学生就业难,普遍觉得报酬太低。原因何在?

  首先,从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的角度看,不能片面地责难大学生对工作岗位,特别是对收入水*的抉择,大学生谋求较高收入的工作岗位是有道理的。在查阅相关资料计算后发现:城镇小学、初中、高中和中专、大专和本科、硕士、博士各学历阶段毕业人力资本量分别为20xx年价格人民币3.1万、4.9万、7.4万、19.4万、31.6万、49.8万;各阶段新增人力资本边际收益率(高学历与低学历收入之差比以本学习阶段投资新增人力资本量),分别为9.8%、22.2%、11.0%、4.7%、18.8%、14.6%。可以看出,从中等教育水*培养到高等教育水*,需要人力资本投资12.1万元,边际投资很大。据有关调查资料,目前大学毕业的*均工资水*为每月1700元左右,高中和中等教育毕业的为1500元左右,大学投资收益率仅为4.7%。这样低的边际收益率,对大学阶段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极不合算的。因此,大学生及其家长找一个能回报大学阶段投资的收入水*的工作岗位,就是投资对合理收益的追求,是经济人最理性的反应,而简单说大学生择业条件太高,挑三拣四,从成本收益理论讲,是毫无道理的。否则,从投资回收角度讲,他无法收回大学阶段的教育投资,实际是亏损的,那又何必要上大学呢?

  再次,大学生需求方面也存在着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主要是民间投资受到制约,中小企业数量人少,民问中介、社区等组织不发达,自由职业者受到限制。日本1.25亿人口有660万个中小企业,*近13亿人口只有700万个。从世界性的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的企业,99.5%以上是中小企业;观察中小企业数量与在企业中就业人员的关系,中小企业*均从业者为10人左右:而从就业的结构看,一个国家65%80%的劳动者在中小企业就业;随着发展水*的不同,每千人企业数量也不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数量*均每千人50个左右;而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创业者等,中小企业就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多去处。*为什么就业难,就是因为每千人中小企业数太少。除了社会、家长和大学生吃皇粮、官本位等观念外,办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高、时间长、手续多、成本大,开办企业后贷款难,*收费项目多,中小企业很难经营和成活,是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太少的最主要体制原因。

  另外,我觉得应该从大学生本身找原因。作为企业,他所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肯定是建立在员工能为他提供经济效益。显然,能为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得到的报酬就会越多。那么一个本科生究竟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呢?据调查:

  教育培养的技能性和创业性人才较少。大学教育中企业所需要的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课程、实验、操作、实习等较为缺乏,许多毕业的大学生到企业后,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岗位需要。而在大学中几乎不开创业课程,大学生毕业后,对于怎样开办一个企业,怎样研究和开拓市场,怎样进行核算,怎样经营和管理企业等等,一无所知。另外,现在大学生的观念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大学教育过去是培养吃皇粮、捧铁饭碗人才教育。大学毕业后一般分配到党政社团、国家事业、国有企业单位计划分配,工资有一定标准并稳定提高,除了国有企业外,工资来源为财政经费,在过去大学生毕业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大量的分配到这些单财政还负担得了。现在,党政社团、事业单位都在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国有企业每年也要减出几百万人来。现在还有很多人能从这种思想中走出来。

  二、考研又在逐步演变成很多人的独木桥考研大军急剧增加。校漂族实在太难。

  校漂族在扩军,这已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一个热点。所谓,是指那些已经毕业,却仍留连再校园内或者学校周围,经常到学校用餐,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参加学校一些讲座,闲暇是逛学校周边的小店。

  校漂族到底有多大比例,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到底是精彩还是无味?让我们走进校漂族,了解一下他们的生存与心理状态。

  坚决拼一个美好的未来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已经觉得没有退路了。所以他们很苦这是我的感觉。

  6点多起床,接着到教室自习,然后在学校食堂吃饭,晚上自学到10点多,最后回到自己租的小屋。在山东大学的自习教室里,我跟这位校漂族的一员聊了起来。在大四考研失败后,他决定再考。我们是校园里的大五生,从外表看,我们跟师弟师妹们没什么两样,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我们在依赖和利用学校的资源,只是我们的心不再为外边多彩的世界所诱惑了,我们没有多少漂的资本呀。

  另外,我还见到一位三次冲击考研的。前两次都是功亏一篑,尽管他的精神压力很大,但他说我已经没有退路了,他家庭状况不是很好。

  他只能节衣缩食,每天天未亮就从自己与别人合租的小屋于出来,在教室一呆就是一天,晚上很晚才回家,一天三餐几乎都在啃面包或方便面。拼一个美好未来,这几乎是所有校漂考研族的共同心愿。一时找不到一个好工作,考研也许就是一个别无选择的选择了。对校漂族而言,或许是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

  去年,国家就业制度规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学校可根据本人意愿,其户口两年内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口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这一规定的出台,使户口留在学校的尚未找到就业单位的学子,更是把校园作为一个人生的缓冲地带。

  暂缓就业成为许多大学生的选择。住在学校附近,他们感到有一份安全,有一份归属与依靠,这也许是他们心中本能的选择。有专家说,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后心理上仍然未断奶,无法适应社会,因此选择重回学校寻求心灵的依靠。这种解释虽过于绝对,但对校漂族而言,对校园的归依情结确是无法排解的。

  当然,校漂族工作暂无着落,经济拮据,也是他们选择继续留住校园的重要原因。住在学校附近,傍依学校的食堂、图书馆等,生活经济实惠而方便,还可以充充电,查查资料。就连学校周围的各种商店卖什么,哪家东西最便宜、哪个餐馆有什么地方菜,我们都一清二楚。这是一位山东的校漂族告诉我他们在学校附近的原因。

  哪儿漂都是漂,干吗浪费学校这份难得的资源呢?有许多校漂族,他们更多是看重了学校的资源和校园氛围。

  毕业之后,在选择居住环境时,总是不自觉地把所选地点和校园做比较,后来虽然也曾在单位附近租过房子,但学校里的图书馆、阅览室、自习教室,这些曾经让我留下汗水和身影的故地,总也挥之不去,最后,我又搬回了校园。刚毕业半年多,对于家在外地的我,校园是我对这座城市最熟悉的地方,也是精神上的一个家。

  但很多学校认为,轻易办理暂缓就业而加入校漂族这一群体,不应提倡。一方面,他们占用了学校资源,对那些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也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放弃正当时候的就业机会,盲目地被这一群体同化而做校漂族,将来就业会更困难,先就业再择业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再一方面,选择校漂,其实对学生本人也不利,校漂期间档案记录是中空白的,容易使用人单位产生疑问,不利于本人就业。

  调查总结:

  两天的时间中,我接触了很这样的校漂族,很多时候我都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感动着。他们真的很苦!我感觉到他们所承受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拮据,而更大是他们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己经没有退路了。从心底里我佩服这些人。但我觉得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状况,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毕业后勇敢面向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报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而不应该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全部。校漂族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多数应该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他们漂泊的生涯也是为了寻找更好的人生起点,这是它的积极意义。它作为人生角色转换的缓冲带,从容地规划一下人生生涯,也许半年,也许一年,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这种生存状态不宜过长,不应该成为一种生存常态。一味沉迷其间,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漂的感觉很自由,但毕竟无根,不稳定,成本也比较高。另外,作为学校,也要及时调整教育内容,除传授系统学科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让学生顺利完成校园与社会的对接。就业难,考研难。

  对于以上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收益低问题,一是高等教育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从吃皇粮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调整专业,改革课程,加大技术技能专业的设置;另外,大专和本科所有专业,在毕业前一年内,开设必修的创业课程,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创业谋划,寻找合伙人。签订合伙协议、注册登记企业、经营管理生意等方面的知识。

  二是*要网开一面,各部门要降低注册登记企业的门槛,缩短开办企业的时间,减少开办企业的审批手续,减免开办企业的各种收费,放开较多的行业让中小企业进入;在企业开办后。银行应当积极地为中小企业贷款,发展较多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和银行可推出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杜绝*各部门向中小企业收费和罚款。这样才能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另外作为考研一族应该积极面对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馈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而不应该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全部。但愿随着制度的改革,观念的提高,以上状况能够得到改善,解决。


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菁选5篇)扩展阅读


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菁选5篇)(扩展1)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10篇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1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年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xxxx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年就业蓝皮书指出,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统计研究数据表明,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2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xx年与20xx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x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08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x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x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x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x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x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20x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20xx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x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20xx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xx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xx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xx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XX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人事科学研究院《XX*人才报告》预计,到20xx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根据*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XX-20xx)》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xx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均水*,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

  第二、学生的实习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

  作为20xx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我们需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3

  调查报告资料:《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涉及全国6000多名20xx年毕业的本科生应届本科毕业生中,66.10%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xx元之间,1.58%的学生甚至愿意零工资就业。调查中仍有77.3%(34家)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还有20.5%(9家)认为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比较务实了,甚至为了就业而降低了期望。

  解读:

  1. 用人单位考虑:从公布的调查报告信息来看,这个报告似乎倾向于有影响力的高校毕业生。如,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报告显示77.3%用人单位还是认为就业者存在期望值过高的现象,我认为一方面跟就业者的名校情结有关,以为自己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实际上是,皇帝女儿虽然好,但用人单位怕娶不起。因为养媳妇,不仅仅需要考虑钱,更需要考虑新媳妇与婆婆与家人相处共事的环境,即新进人员的个性与固有的企业文化凹凸差的比重。

  2. 就业建议:一方面登陆用人单位网站或通过熟悉的朋友详细了解单位的特点和企业文化,根据自己的个性寻找适当的契合点;一方面要敢于谈必要或适当的待遇,零工资的想法固然是善意,但用人单位往往觉得更难办。

  调查报告资料:在接受调查的20xx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

  解读:

  1. 用人单位考虑: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这个数字没有明确说明什么意思。在实际就业成功率上,可能要比这个数字低数成。

  2. 就业建议:找工作就像谈恋爱,恋爱就是练爱,一见钟情定终生,是幼稚的表现。刚毕业的学生,不妨多创造面试的约会机会,这样至少可以减少怯场、不自信的弱点,提高娴熟得体沟通的技能和技巧。

  调查报告资料:截止到5月底,在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中,有27.3%(12个)受访者承认招聘时有性别倾向,而有72.7%(32个)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招聘时没有明确的性别倾向,但会考虑工作的性质和岗位要求来招收不同的性别。

  解读:

  1. 用人单位考虑:用人单位用人不考虑性别,那肯定是不实际的。

  2. 就业建议:男性就业者多选择基础性、技术性和市场业务工作考虑,熟悉单位环境和市场环境,才是第一重要的,尤其是学管理和法律专业的,尤其要考虑性别的差异。女性就业者,建议一般不要太强调能力,而要在与人接触、言谈举止等方面下功夫。

  调查报告资料:课题组依据16所大学所在的区域,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区间,调查结果显示,东部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中部、西部和东北部高校则依次分别为47.88%、41.73%和43.39%。

  1.用人单位考虑:一般而言,一方面经济活跃地区,新生的就业机会多,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市场化程度和效率比中、西和东北部高。

  2. 就业建议:对有能力或想体验人生更多角度、多层面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就业者,应当跳开熟人圈和地域圈的.限制,去寻找全新的机会。学历只是证明接受过系统教育的标签,趁年轻身体棒,精力好,有冲劲的时候,多积累经历、游历和行业认识资历,是一生的财富。

  调查报告资料:此次调查根据法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历史学、农学、文学、医学和哲学等学科门类,调查结果显示,农学就业率最高,达到78.38%,而法学仅有37.85%;医学最低,仅为31.01%。而且通常被视为冷门专业的哲学和历史学,学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分别达到40.35%和51.85%。

  解读:

  1.用人单位考虑:(1)尽管法学专业的总体水*一直以来都不是很高,但并不说明法学专业本科教育没有市场,对于大多数用人单位专业的法律人才都是稀缺的。关键的是一方面学校课程结构和学教方式需要做很大的改进,法律人才在*不是过剩,而是太少,少得可怜到已有法律人才根本就不足以影响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2)农学就业率最高,就业期望值低不是主要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场需求量,是卖方市场在起作用,其次是人的就业价值改变。

  2. 就业建议:(2)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要大胆打破专业限制,选择不同的行业就业;(2)就业者选择农业、农村、农商甚至农民,将是大有作为的事业天地。

  调查报告资料: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1.6%的学生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其中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比例高达51.29%,而来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则重点依托学校的推荐,相应的比例都在四成以上。

  1. 用人单位考虑:*的人力资源市场,并不成熟和完善,用人信息将在熟人圈里流转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存在。

  2. 就业建议:(1)作为大城市人选择人际关系在就业,是适当的;(2)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就业者,只要您一毕业,就不是学生了,就是社会人。这个社会自一开始就不是公*的,没有熟人、亲戚和朋友帮忙,就是您所处的社会圈的社会实在,不要去抱怨,更不要去幻想。在此提2点建议:一是不要迷信学校的推荐,因为用人单位并非对您毕业的学校很了解或能在心理上认同;二是勇敢地选择人才市场的洗礼,因为市场就在您的心中,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4

  调研背景: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习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一、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大,其次则是工作待遇和国际化水*。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1000或XX--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大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2、在大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习教育、实习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5

  一、调查目的:当今社会,科技经济发展飞速,市场竟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社会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随着这一发展潮流而产生变化,掌握当今社会真正需要什么类型的大学生,对大学生以后就业大有裨益。并且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最新社会人才动态需求,做好准备。调查报告范文

  二、调查人:...等五人

  三、调查对象:深入农村,城镇,企事业单位,调查走访社会各阶层

  四、调查时间:20xx年**月**日--20xx年**月**日

  五、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六、调查内容:通过对乡村、城市、企业及社会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社会人士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及期待,以及刚毕业已从业大学生给在校大学生的良好建议,对大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成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七、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 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的能力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只有保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竞争的*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调查显示,不同的人对“您认为现在什么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就业”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经济类、管理类,机械类、工程类,教育类、语言类,医学类、法学类,其他。这就说明,社会并不偏向任何单独某一类专业,俗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肯虚心好学,脚踏实地的奋斗,都会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没选对专业了或者是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了,其实,无所谓什么专业不专业,只要自己爱学习,不是专业的也能成为自己的专业。调查报告范文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理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责任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调查表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校园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象牙塔”,更是一个锻炼能力、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该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该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当今社会,大学生可以说是遍地开花、随处都是,竞争异常激烈,压力也随之而升。因此大学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须及时充电,增加自身的“资本”,提高自己的价值。社会上认为大学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干、三好证书”等还是十分必要的。

  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是大学生较为容易就业的地区,因为东部就业岗位多,生活条件优越,可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竞争更为激烈的弊端。还有不少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更应该回到家乡,因为家乡是从小长大的地方,对周围环境颇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尝试去中西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内陆地区慢慢发展起来,就业岗位空缺多,一切基础设施开始逐步建设,大学生如果能克服困难在那边安居乐业,也会过上美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会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学生身怀真才实干,勇敢拼搏,艰苦奋斗,不只是贪图安逸享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择业前不应该首先考虑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工作稳定性,而更应该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业,不只局限在眼前。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最应该在政策方面给大学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资金、技术方面也应该迎头赶上。经济危机下,大学后并没有被断了后路,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比如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选调生、自主创业、直接就业等等。社会人士反映,大学生应该从大二就开始涉及就业上岗、人才市场方面的知识,大三时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锻炼培养个人职场能力,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工作环境,为大四就业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人们对大学生期望还是蛮大的,都为大学生的未来祝福。

  八、调查结果分析:据调查,较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青睐的大学生包括以下几点:思想素质较高;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外语水*高、懂计算机知识;动手能力强;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 而大部分群众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实干,有专长,高素质,充满活力。待人有礼貌,孝老爱幼。。。这些优良传统应该具备。大学生是祖国下一代的希望,大学生的发展意味着祖国明天的兴盛。当代大学生活泼向上,青春充满激情,乐观自信,有理想有抱负的精神风貌必须发扬广大。

  为了能够在不远将来的职场生涯中运筹帷幄,我们大学生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自我决策能力

  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能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能力

  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而常常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大学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这个前提。人类文明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退缩,更不是对消极现象的认同,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3、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丰富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例,许多用人学校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试讲能力和试讲效果,而不只是他们的专业考试成绩。

  4、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一个人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己的才能,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己的能力。要准确表现自己,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能力。不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

  5、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因此,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6、组织管理能力

  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社会职业表明,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才能,其它专业人员也应当具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曾担任过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正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

  以上主要是从普遍性这个角度来谈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的技能,此外,大学毕业生如能撑握一技之长,诸如文艺、球类、驾驶等等就更能增加顺利就业的砝码。

  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就是这方面人才的后备军,我们有能力、有责任、有信心把祖国的明天建设的更美好!

  九、调查总结与建议:虽然时下大学生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的地位也不如昔日高级。但这也是社会发达的一种表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展的必然。说明了国家的教育越来越普及,全民素质不断提高。再者,与*十三亿人口的相比下,时下大学生的数量也是偏少的。因此,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是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是早晨八九点中的太阳,世界属于我们,未来也掌握在我们手中。了解当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必须要做的,这会让我们懂得社会最新的发展动态,时刻做好准备。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更加清楚了自己社会地位,身为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我们在校大学生一定会珍惜大学阶段的学习机会,把握年轻的大好时光,让今天的大学校园更美好,更灿烂;我们紧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社会的步伐,让明天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扬眉吐气。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6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xx年与20xx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x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08 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x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x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x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x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x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 20x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20xx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x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20xx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xx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xx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xx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XX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人事科学研究院《XX*人才报告》预计,到20xx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7

  面对现今的社会发展,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与之大学生就业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话题,对于现今的就业趋势也常有这样的报道“就业难,招聘难”;是企业门槛过高?还是大学生要求太过离谱?面对这样的问题,社会上有不少的谬论;每年的毕业生人数是越来越多,但在企业里相对的工作岗位却没有足够的空间,造成就业难的局面,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不了解社会的需求,对自己的高学历有着过高的要求,都自以为是;低的看不上,高的进不去,人数过多,岗位未变“就业难,招聘难”也就造就了这样的形式。

  关于近年来日益引起*、社会与学界广泛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上普遍流行的观点大多建立在一些直觉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而就业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政策领域,需要真实、可信的事实材料和同样可信的客观分析作为基础。为此,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们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我们就是重点想了解一下本学校的大一、大二、大三的同学们对就业的一些想法。

  调查之前我们一直为之做了很多准备,虽然都是些比较轻松的工作,例如:小组开会分工好各自的任务,准备问卷,查找相关的资料等。用什么方法调查我们讨论了很久,最终确定用问卷调查,还找来了有过问卷调查经验的同学给我们讲解,现在虽然很有成就感,可是那天感觉大不相同呀!那天,我们带着准备好的问卷来到了学校门口。

  开始的时候有些人以为我们是属于商业行为,所以不愿意接受,可是当我们说明来意,同学们还是接受我们的问卷。但总是有一些同学以没有时间为借口拒绝了我们。我个人觉得,接受问卷不会话费你2分钟的时间,为什么不愿意给我们行个方便呢?这真的让我想事情不能太天真!尤其是进入社会!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首先,问卷的制定要有针对性,问题的设置要便于被访者接受。同时,要采用询问的方式,他答,我记录。然后,问卷时要热情客气,问卷后要表示感谢。最后就是问卷的整理工作,数据要准确,客观做出分析,评估。

  虽然调查开始时有点困难,但整个过程还是比较的顺利,我们也受益颇多。经过这次调查,我发现了太多,收获了太多,不仅增加了我的知识积累,更拓宽了我的社会视角,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让我更近一步学会了如何打开与他人 沟通的局面,如何与他人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交流。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8

  随着近年各大高校扩招,全国总体就业压力严峻。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我和其他两位同学一起组成一个团队用问卷形式对西南政法大学的同学做了一个不完全的调查,问卷的问题极具代表性,对没每一个大学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调查内容:

  一、大学生对就业形式的认知

  就业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会对自己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的。有绝大多数人对就业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很清楚的,75%的人认为就业形式严峻,就业难。17%的人认为形式正常。看来许多人对这问题没有偏离现实。就业形式的严峻迫使大学生在大学里努力的学习知识,严峻的形式也是大学生学习的压力。所以,认清形势将会帮助你更好就业。

  二、就业的砝码

  问卷里提到专业、学校、个人能力,什么对就业的帮助最大。5%的人选择了学校,现在社会上确实存在这样不公*的现象,或许她的招聘广告上写道“只招211工程大学”。大学的名气对就业确实有影响,但是进入名牌大学的人却是少数啊。总体上来看,其他大学的就业率也不差。11%的人选择了专业,社会上流传“选好学校,还不如选个好专业”。专业对以后就业确实有影响,比如某大学的王牌专业,它的就业率就一直很高。但是就业以后,经常会出现专业不对口。专业只是影响就业的一个因素。90%的人赞成个人能力才是就业的最大砝码。有了能力,无论走到那里就有饭吃。但我个人认为,你没有那块敲门砖,进不了那扇门,即使你再有能力也是无济于事。所以光有能力是不行的,你得有一定的资质,文凭。

  三、怎么样就业

  谈到通过什么方式就业,也不过这几种方式:校方推荐、找关系、靠自己。这是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举一个例子,但不是绝对的。一个农村的孩子大学里学业**,没有被校方推荐就业,没有亲戚朋友可以帮助他,他就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找一份工作,但是糟糕的是能力又不是很好,所以自然而然的失业了。这就是许多大学生失业的原因。15%的人认为就业要靠父母和亲戚,这是走向岗位的捷径。81%的人凭自己的实力找工作,这是当下最普遍的现象了。什么北漂一族,下南洋啊……都是大学生为了工作,靠自己在外面打拼。多么鲜活的例子。只要是自己愿意,凭自己的双手肯定能够为自己谋得一席之位的。

  四、人生的第一桶金

  大学生对工作的初期月薪的期望值到底是多少呢?45%的人定位在1000~1500元/月,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我看到的啊,普通的洗碗工月薪是800~1000。那么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定位就是比洗碗工高那么一点,这也是因为就业难造成的问题。许多毕业的大学生认为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就是幸运的啦,慌不择路,什么职业都可以,最紧要的是能够有钱可赚啊。1500~3000元/月,这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还是有点难的啊!46%的人对自己的期望就在这个层面,当她们出入社会后会发现许多现实和自己想法背道而驰。合理的定位将会扩大大学生的就业面,就业的机会也会更多。

  五、留守或外出

  究竟在哪里就业也困扰着很多大学生。选择家乡还是外地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虑。家乡,是自己出身的地方,那里有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在家乡工作的话,适应工作的速度肯定会很快,自己的亲人也在那里,可以提供很多帮助,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在异地工作,有利也有弊,利在于大学生可以开阔眼界,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弊在于,大学生对这里的一切都很陌生,可能对气候不适应,没有亲戚朋友,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会面临危险。59%的人选择在家乡就业,18%选择在外地就业。看来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检验不仅局限于家乡,把眼光更多的放在了外地,在那里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六、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越来越成为当下流行。我们会在报子上看到某大学高材生卖猪肉,某大学生卖包子……这样的例子不是一个两个,已经是普遍的现象了。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是一石二鸟的举动。一是缓减了大学生就业压力,二是解决自己的就业的问题。59%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显然很多人对就业也是有两手准备。光靠企事业单位来吸收毕业大学生肯定是不够的,如果还是一味的等着招聘的话,那好比在抹杀机会。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工作的渴望的结晶。

  结论和建议

  *经济体的壮大,是一把双刃剑,它给*带来了可观的gdp,也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大学生就压苦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这不是一两年的事了,是*长期积累下的问题。经济的壮大,对人力需求增多了,高科技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走上了这座独木桥,在激烈的竞争中失业。严峻的形式依然没有改变,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

  怎么解决大学生就业苦难的问题呢?

  教育体制需要改革,高校扩招是造成就业困难的问题之一。*的高校扩招,生产出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大学生的价值也在不断的贬值。高校只知道扩招、再扩招,收钱,还是收钱。他们有为自己生产出的产品想过吗?到底销路怎么样啊?厕所里的环卫也是大学生。高校理应制定出一套方案解决这个问题。

  企业法人应该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企业的,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大学生人才的。所以他们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一大支柱。

  只是靠外界因素是完全改变不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的。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主要因素,外因是次要因素。大学生只有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社会。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现在的就业形式多种多样,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自主创业、当村官……关键在于自己,转变了就业观念将会更有利于就业。

  所以,提升自己,把握机会,就业就不再是难事。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9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xx年与20xx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x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xx、xx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x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x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x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x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x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20x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20xx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x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20xx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xx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xx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xx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xx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人事科学研究院《xx*人才报告》预计,到20xx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根据*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xx-20xx)》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xx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均水*,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

  第二、学生的实习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

  作为20xx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我们需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10

  低工资就业:多一些经验拿汗水换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宁愿选择“低工资”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他们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换明天”。

  据了解,“低工资”就业实际上是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前的一种待业状态,是以单位给毕业生提供积累经验的机会,而毕业生则以低报酬工作为交换条件。这种“低工资”就业只为找工作时多一些实践经验。

  工资会随能力的提升而提高。某软件公司负责人王小姐认为,现在企业招人虽对学历有一定要求,但最看重的还是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刚开始工作,工资可能会低些,但随着就业者个人能力的提升,其工资也会慢慢提高。她建议大学生心态要*和,找工作高薪并不是第一要素。

  就业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以前,很多企业招聘只针对有工作经验的人,对应届大学生一律免谈。随着用人观念的逐渐改善,近一两年,很多企业直接招收应届毕业生,他们愿意出钱培训大学生,使其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一般来说,大学生成为骨干力量后,工资自然会提高。企业为了储备人才,一般先与大学生签订几年的工作合同,这不仅保障了人员的稳定性,对企业发展也很有好处,同时用人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专家希望大学生能够认清自己,改变就业观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资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


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菁选5篇)(扩展2)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10篇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1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年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xxxx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年就业蓝皮书指出,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统计研究数据表明,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2

  昨天(25日),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了XX年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对全国11所普通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7月底,毕业生就业率(“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达62。07%;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当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54。12%。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当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当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近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从所调查的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著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3

  一、项目的研究设计和实施情况

  (一)项目的研究设计

  (二)项目实施情况

  二、大学生求职结果的统计分析

  (一)性别因素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

  (二)地区因素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

  (三)专业因素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

  三、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深度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三)政策供给与政策支持方面的原因

  (四)家庭、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四、寻求大学生就业难题的解决方法

  (一)学生:进一步更新观念,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并维持大学生身份认同

  (二)学校:合理定位,就业为本

  (三)*:政策引导,合理调控

  (四)社会:打造公*、公正、宽松的就业环境

  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尤其因20xx年应届毕业大学生的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13万人而显得更为突出了。

  关于近年来日益引起*、社会与学界广泛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上普遍流行的观点大多建立在一些直觉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而就业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政策领域,需要真实、可信的事实材料和同样可信的客观分析作为基础。为此,共青*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于20xx年3月起共同开展了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问题的研究项目,并由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于5月至6月间进行了一项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对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多方面问题作了有针对性的考察。

  一、项目的研究设计和实施情况

  (一)项目的研究设计

  本项研究从对大学生的实际调查入手,希望通过考察大学生真实的求职经历和复杂心态,对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的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思路和政策建议。在相关调查问卷的设计方面,本项研究还期望对社会上较为流行的一些观念和认识作出回应,特别是期望澄清和明确对今天*大学生的认识,以对大学生的爱护、理解和宽容的心态来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目前社会似乎存在一种将问题归因于大学生的较为普遍的看法,人们的一般认识是,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制约了他们的就业渠道。具体而言就是,大学生往往只看好工作环境好、薪酬较高并且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而对相对较低的就业岗位则缺乏兴趣。因此,本项研究对大学生的相关观念与态度进行了考察,并以此作为客观认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重要基础。

  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上,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大学的学科与课程设置存在很大关系,并与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习以及学生干部工作的经历有很大关系。所以,这方面的问题也是本项研究考察和了解的内容。

  同时,来自家庭与社会的期望或压力也可能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所以,本项目也将这方面的问题纳入了考察范围。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陆续出台了一些促进和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与措施,但却缺乏有效的政策执行评估与反馈机制,因而不能对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际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和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研究还特别将大学生对这些政策与措施的.态度及其有效性的评价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4

  调查报告资料:《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涉及全国6000多名20xx年毕业的本科生应届本科毕业生中,66.10%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00元之间,1.58%的学生甚至愿意零工资就业。调查中仍有77.3%(34家)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还有20.5%(9家)认为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比较务实了,甚至为了就业而降低了期望。

  解读:

  1、用人单位考虑:从公布的调查报告信息来看,这个报告似乎倾向于有影响力的高校毕业生。如,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报告显示77.3%用人单位还是认为就业者存在期望值过高的现象,我认为一方面跟就业者的名校情结有关,以为自己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实际上是,皇帝女儿虽然好,但用人单位怕娶不起。因为养媳妇,不仅仅需要考虑钱,更需要考虑新媳妇与婆婆与家人相处共事的环境,即新进人员的个性与固有的企业文化凹凸差的比重。

  2、就业建议:一方面登陆用人单位网站或通过熟悉的朋友详细了解单位的特点和企业文化,根据自己的个性寻找适当的契合点;一方面要敢于谈必要或适当的待遇,零工资的想法固然是善意,但用人单位往往觉得更难办。

  调查报告资料:在接受调查的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

  解读:

  1、用人单位考虑: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这个数字没有明确说明什么意思。在实际就业成功率上,可能要比这个数字低数成。

  2、就业建议:找工作就像谈恋爱,恋爱就是练爱,一见钟情定终生,是幼稚的表现。刚毕业的学生,不妨多创造面试的约会机会,这样至少可以减少怯场、不自信的弱点,提高娴熟得体沟通的技能和技巧。

  调查报告资料:截止到5月底,在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中,有27.3%(12个)受访者承认招聘时有性别倾向,而有72.7%(32个)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招聘时没有明确的性别倾向,但会考虑工作的性质和岗位要求来招收不同的性别。

  解读:

  1、用人单位考虑:用人单位用人不考虑性别,那肯定是不实际的。

  2、就业建议:男性就业者多选择基础性、技术性和市场业务工作考虑,熟悉单位环境和市场环境,才是第一重要的,尤其是学管理和法律专业的,尤其要考虑性别的差异。女性就业者,建议一般不要太强调能力,而要在与人接触、言谈举止等方面下功夫。

  调查报告资料:课题组依据16所大学所在的区域,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区间,调查结果显示,东部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中部、西部和东北部高校则依次分别为47.88%、41.73%和43.39%。

  1。用人单位考虑:一般而言,一方面经济活跃地区,新生的就业机会多,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市场化程度和效率比中、西和东北部高。

  2、就业建议:对有能力或想体验人生更多角度、多层面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就业者,应当跳开熟人圈和地域圈的限制,去寻找全新的机会。学历只是证明接受过系统教育的标签,趁年轻身体棒,精力好,有冲劲的时候,多积累经历、游历和行业认识资历,是一生的财富。

  调查报告资料:此次调查根据法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历史学、农学、文学、医学和哲学等学科门类,调查结果显示,农学就业率最高,达到78.38%,而法学仅有37.85%;医学最低,仅为31.01%。而且通常被视为冷门专业的哲学和历史学,学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分别达到40.35%和51.85%。

  解读:

  1。用人单位考虑:(1)尽管法学专业的总体水*一直以来都不是很高,但并不说明法学专业本科教育没有市场,对于大多数用人单位专业的法律人才都是稀缺的。关键的是一方面学校课程结构和学教方式需要做很大的改进,法律人才在*不是过剩,而是太少,少得可怜到已有法律人才根本就不足以影响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2)农学就业率最高,就业期望值低不是主要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场需求量,是卖方市场在起作用,其次是人的就业价值改变。

  2、就业建议:(2)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要大胆打破专业限制,选择不同的行业就业;(2)就业者选择农业、农村、农商甚至农民,将是大有作为的事业天地。

  调查报告资料: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1.6%的学生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其中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比例高达51.29%,而来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则重点依托学校的推荐,相应的比例都在四成以上。

  1、用人单位考虑:*的人力资源市场,并不成熟和完善,用人信息将在熟人圈里流转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存在。

  2、就业建议:(1)作为大城市人选择人际关系在就业,是适当的;(2)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就业者,只要您一毕业,就不是学生了,就是社会人。这个社会自一开始就不是公*的,没有熟人、亲戚和朋友帮忙,就是您所处的社会圈的社会实在,不要去抱怨,更不要去幻想。在此提2点建议:一是不要迷信学校的推荐,因为用人单位并非对您毕业的学校很了解或能在心理上认同;二是勇敢地选择人才市场的洗礼,因为市场就在您的心中,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5

  调查报告资料:《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涉及全国6000多名20xx年毕业的本科生应届本科毕业生中,66.10%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xx元之间,1.58%的学生甚至愿意零工资就业。调查中仍有77.3%(34家)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还有20.5%(9家)认为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比较务实了,甚至为了就业而降低了期望。

  解读:

  1、用人单位考虑:从公布的调查报告信息来看,这个报告似乎倾向于有影响力的高校毕业生。如,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报告显示77。3%用人单位还是认为就业者存在期望值过高的现象,我认为一方面跟就业者的名校情结有关,以为自己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实际上是,皇帝女儿虽然好,但用人单位怕娶不起。因为养媳妇,不仅仅需要考虑钱,更需要考虑新媳妇与婆婆与家人相处共事的环境,即新进人员的个性与固有的企业文化凹凸差的比重。

  2、就业建议:一方面登陆用人单位网站或通过熟悉的朋友详细了解单位的特点和企业文化,根据自己的个性寻找适当的契合点;一方面要敢于谈必要或适当的待遇,零工资的想法固然是善意,但用人单位往往觉得更难办。

  调查报告资料:在接受调查的20xx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

  解读:

  1、用人单位考虑: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这个数字没有明确说明什么意思。在实际就业成功率上,可能要比这个数字低数成。

  2、就业建议:找工作就像谈恋爱,恋爱就是练爱,一见钟情定终生,是幼稚的表现。刚毕业的学生,不妨多创造面试的约会机会,这样至少可以减少怯场、不自信的弱点,提高娴熟得体沟通的技能和技巧。

  调查报告资料:截止到5月底,在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中,有27.3%(12个)受访者承认招聘时有性别倾向,而有72.7%(32个)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招聘时没有明确的性别倾向,但会考虑工作的性质和岗位要求来招收不同的性别。

  解读:

  1、用人单位考虑:用人单位用人不考虑性别,那肯定是不实际的。

  2、就业建议:男性就业者多选择基础性、技术性和市场业务工作考虑,熟悉单位环境和市场环境,才是第一重要的,尤其是学管理和法律专业的,尤其要考虑性别的差异。女性就业者,建议一般不要太强调能力,而要在与人接触、言谈举止等方面下功夫。

  调查报告资料:课题组依据16所大学所在的区域,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区间,调查结果显示,东部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中部、西部和东北部高校则依次分别为47.88%、41.73%和43.39%。

  1、用人单位考虑:一般而言,一方面经济活跃地区,新生的就业机会多,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市场化程度和效率比中、西和东北部高。

  2、就业建议:对有能力或想体验人生更多角度、多层面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就业者,应当跳开熟人圈和地域圈的限制,去寻找全新的机会。学历只是证明接受过系统教育的标签,趁年轻身体棒,精力好,有冲劲的时候,多积累经历、游历和行业认识资历,是一生的财富。

  调查报告资料:此次调查根据法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历史学、农学、文学、医学和哲学等学科门类,调查结果显示,农学就业率最高,达到78。38%,而法学仅有37。85%;医学最低,仅为31。01%。而且通常被视为冷门专业的哲学和历史学,学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分别达到40.35%和51.85%。

  解读:

  1、用人单位考虑:(1)尽管法学专业的总体水*一直以来都不是很高,但并不说明法学专业本科教育没有市场,对于大多数用人单位专业的法律人才都是稀缺的。关键的是一方面学校课程结构和学教方式需要做很大的改进,法律人才在*不是过剩,而是太少,少得可怜到已有法律人才根本就不足以影响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2)农学就业率最高,就业期望值低不是主要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场需求量,是卖方市场在起作用,其次是人的就业价值改变。

  2、就业建议:(2)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要大胆打破专业限制,选择不同的行业就业;(2)就业者选择农业、农村、农商甚至农民,将是大有作为的事业天地。

  调查报告资料: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1。6%的学生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其中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比例高达51。29%,而来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则重点依托学校的推荐,相应的比例都在四成以上。

  1、用人单位考虑:*的人力资源市场,并不成熟和完善,用人信息将在熟人圈里流转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存在。

  2、就业建议:(1)作为大城市人选择人际关系在就业,是适当的;(2)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就业者,只要您一毕业,就不是学生了,就是社会人。这个社会自一开始就不是公*的,没有熟人、亲戚和朋友帮忙,就是您所处的社会圈的社会实在,不要去抱怨,更不要去幻想。在此提2点建议:一是不要迷信学校的推荐,因为用人单位并非对您毕业的学校很了解或能在心理上认同;二是勇敢地选择人才市场的洗礼,因为市场就在您的心中,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6

  一、项目的研究设计和实施情况

  (一)项目的研究设计

  (二)项目实施情况

  二、大学生求职结果的统计分析

  (一)性别因素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

  (二)地区因素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

  (三)专业因素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

  三、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深度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三)政策供给与政策支持方面的原因

  (四)家庭、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四、寻求大学生就业难题的解决方法

  (一)学生:进一步更新观念,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并维持大学生身份认同

  (二)学校:合理定位,就业为本

  (三)*:政策引导,合理调控

  (四)社会:打造公*、公正、宽松的就业环境

  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尤其因20xx年应届毕业大学生的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13万人而显得更为突出了。

  关于近年来日益引起*、社会与学界广泛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上普遍流行的观点大多建立在一些直觉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而就业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政策领域,需要真实、可信的事实材料和同样可信的客观分析作为基础。为此,共青*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于20xx年3月起共同开展了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问题的研究项目,并由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于5月至6月间进行了一项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对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多方面问题作了有针对性的考察。

  一、项目的研究设计和实施情况

  (一)项目的研究设计

  本项研究从对大学生的实际调查入手,希望通过考察大学生真实的求职经历和复杂心态,对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的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思路和政策建议。在相关调查问卷的设计方面,本项研究还期望对社会上较为流行的一些观念和认识作出回应,特别是期望澄清和明确对今天*大学生的认识,以对大学生的爱护、理解和宽容的心态来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目前社会似乎存在一种将问题归因于大学生的较为普遍的看法,人们的一般认识是,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制约了他们的就业渠道。具体而言就是,大学生往往只看好工作环境好、薪酬较高并且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而对相对较低的就业岗位则缺乏兴趣。因此,本项研究对大学生的相关观念与态度进行了考察,并以此作为客观认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重要基础。

  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上,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大学的学科与课程设置存在很大关系,并与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习以及学生干部工作的经历有很大关系。所以,这方面的问题也是本项研究考察和了解的内容。

  同时,来自家庭与社会的期望或压力也可能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所以,本项目也将这方面的问题纳入了考察范围。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陆续出台了一些促进和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与措施,但却缺乏有效的政策执行评估与反馈机制,因而不能对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际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和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研究还特别将大学生对这些政策与措施的态度及其有效性的评价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7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一)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面临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与社会整体就业环境有关。目前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共有2000余所,在校学生约2100万。据教育部门的统计,现今大学毕业生在离校前后的就业率大约为70%左右。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600万人左右,还没有计算历年累计下来未就业学生人数。同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富余人员下岗分流,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人员精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等等,都使大学生面临一个不宽松的劳动力市场,进而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二)一些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盲目择业现象严重。

  (三)毕业生就业整体结构性矛质突出。

  (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限制了部分毕业生的就业。一些高校在教学管理及实习环节上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加之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造成部分毕业生掌握的知识仍然停留在书本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五)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缓慢,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合理。不少高校缺乏科学的人才需求预测和规划,盲目追逐热门专业,导致专业趋同现象严重,使得专业人才的产出和岗位需求不成比例,人才供给严重大于需求。在人才培养中仍存在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现象,使大学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加强就业指导,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积极创造条件,有针对性的开展第二课活动,加强就业实践环节。比如开展“模拟求职演练”、举办“挑战杯”科技竞赛、营销大赛等活动。调整专业设置,根据师资力量,从实际出发,开设实用性较强、社会市场需求量较大的热门专业。使培养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能够在各个领域中展露头角,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2.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大学生树立新型就业观

  教育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新型的就业观念。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加强就业观教育,转变就业观念,让大学生破除到国企、事业单位端“铁饭碗”的传统就业观念。

  教育毕业生要客观的面对现实,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自己,对所学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进行科学定位。组织召开毕业生就业、创业动员大会,举办往届优秀毕业生回校给毕业生做就业、创业报告,谈经验、讲体会,以及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以转变毕业生传统的就业思想,帮助其树立“先就业、再创业、再发展”的新型就业理念。

  3.拓展就业渠道,广开门路促就业

  各高校积极与企业联系,倾听企业对学生的意见,采纳他们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的合理化建议。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到基地参加实训,在实践中成长自我、提高就业能力。把就业与实习结合起来,在实习中实现就业。学校积极和用人单位联系,每年到各地了解往届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状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回访,掌握最新就业动态。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邀请多企业来校园招聘,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台等。

  大学生就业,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兴旺发达。高校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专业设置、就业指导、校企合作等方面,全方位、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8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年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xxxx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年就业蓝皮书指出,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统计研究数据表明,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9

  “金融危机”是现今世界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近些年来的经济动荡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于国家的掌控者来说,经济危机带来了国力下降、社会秩序混乱等一系列不和谐的因素;对于工薪阶层、打工一族来讲,经济危机意味着工资缩水、福利降低甚至岗位不保;而对于我们这些准毕业生来讲,严峻的经济形势、堪忧的社会前景在我们心中敲打出的两个字:“就业”!

  对于大部分毕业生来讲,就业都是横在肩膀上的一道大梁,而由于近年的严峻形势,就业二字已经把各高校学子压得抬不起头来。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由于种种原因变得越来越严峻,近来又加上全球金融危机使国内很多企业陷入了困境,全社会的就业总体岗位严重紧缩,这让国内的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其中重中之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就业形势无疑是我们这些一只脚已经跨出校门的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决定就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由于题目的特殊性,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大学生,但并不完全是毕业生。我们还对周围的同学们进行就业期望的调查。期间我们发出问卷50份,收回有效答卷也是50份。在经过整理和分析数据后,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大学生普遍感到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直接的原因是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根本原因是近些年来高校扩招的苦果。通过此次多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高达78.33%的大学生对现在就业形势的看法不乐观,只有3.33%的大学生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乐观,另外,不仅被调查者中的大四毕业生对就业形势不太看好,而且非毕业班的大学生对就业形势亦大多数不看好。

  大学生普遍的职业目标是获取生活与工作的*衡,或成为领导者或管理者,当然有部分认的目标是满足个人兴趣,有发展的空间,可是到目前为止,85%的受访者还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而越来越多的同学降低了自己的薪金要求甚至职业目标,只为在金融危急中*安过渡。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41.67%受访者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而18.33%选择多手准备,同时进行。由此可见,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已不再精挑细选,能就业成为如今大学生的普遍想法,另有打算的除外。此外面对就业难的问题,75%的受访者表示在实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有去到基层(如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等)工作的意愿。其中,大学生对自己就业的月薪期望也相对减少了,一般从1500元到4000元不等,主要集中在1000元到1500元之间。

  当前就业形势下,有33.33%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关系对自己就业有最大帮助,另外有25%的认为各类社会招聘,只有8.33%的认为校园招聘对自己就业有最大帮助。由此不难发现,就业难使得大学生不愿意直接面对找工作,而是用成功率较高的间接方法来找。这与大学生在生活中一般就面对家庭和学校,而缺乏直接面对社会的机会有密切关系。为此学校和社会都应该提供更多的岗位。大学生希望学校能采取一些如加强企业联系,争取更多岗位、呼吁校友帮忙等措施。

  大学生竞争就业岗位没有明显优势,很多受访者表示缺乏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也不扎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既有学生本身的原因,如在大学生期间没有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也有学校的一部分原因,如并不着力宣传应用实践技能的培训,专业安排课程没有跟随时代更新,导致知识与需要脱钩。

  面对当前就业难的问题,部分学生有创业的意愿,但是他们既缺乏创业经验又缺乏启动基金。或许学校在加强大学生创业方面多组织一些课程、活动或设立创业基金会有不错效果。

  尽管这次调查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当前的就业形势也确实比较严峻,但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不必那么悲观,相信在国家和党的领导下我国迟早会走出这次金融危机。随着*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各地纷纷推出地方经济刺激计划,大批国有重点企业在今后几年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人才需求上也显得更为迫切。此外一些公共安全和社会服务领域的单位,因受危机影响较小,反而加大了毕业生招聘力度,所以尽管当前就业有点难,但社会上的机会还是很多。危机总是与机遇并存,压力时常导致成功,只要我们着力加强自己的各方面素质,被危机难倒的不会是有准备的人。

  众所周知,大学生的就业不仅是大学生的事,也是学校和社会的事,当前我们所要做的事就是如何顶住压力。若经济进一步恶化,首先要问的是,*主管部门以及各高校可以怎么准备,我们的毕业生才不至于以个人之力直接暴露于全球金融风暴之下。举办招聘会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信息的细致收集、认真评估和全面公开,以及技能培训和一线人员的经验交流。只有充分给予学生信息,才能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举办广泛的校友经验交流会,这是尽快获得一手资料和减少个人走弯路的好方法。在金融危机时期,信息的公开和及时传导至关重要,是帮助个人做出决策、调整预期的前提。

  另外,要多方面拓宽毕业生的选择面。如果毕业生一窝蜂涌进*部门,既不切合实际,也会造成恶性竞争。相反,我国现在急需发展社会政策,未来十年将会需要大量的社会服务组织和专业人士。应该因势利导,鼓励此类组织的发展和人员培训。同时,应当对学生是否继续升学做出前瞻性预测,并配以相应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资源,避免政策滞后。最后,充分估计毕业生的生活压力,在财政上给予考虑。比方说,发放一定的个人无息*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当然,除了*和学校的帮助外,大学生自己也要自我提升。

  首先,作为一个大学身就应该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自觉培养交际的能力,并注重自我素质的提高,做一个能力强、素质高的有用人才。此外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涉猎其他相关的知识,加强对社会信息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积极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并尽可能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是做一些有意义的兼职工作,或经常与工作的人交谈,获得相应的工作经验和技巧,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其次、作为大学生也应该培养乐观情趣,乐观面对未来。未来虽然千变万化,不可捉摸,但只要坚定信念,乐观面对,即使再大的风浪,也镇定自若,处之泰然。一种积极的心态会让一个人永远只看到成功,而看不到失败。要善于排解压力和克服困难,善于沟通,不要轻言放弃,学会自我调节和思考。

  最后、作为大学生还应该进行自我差异化塑造,彰显个人魅力。发展自己别人没有的竞争优势,准确给自己定位,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加强自我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观,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只要我们真的这样做了,相信就算金融危机再继续恶化,我们也会足够乐观的,难道不是吗?机会总是钟情于有准备的人,希望大家都能得到机会,并把握住机会。

  经过这次调查研究,我们受益匪浅,在掌握调查方法的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在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此外无形中也增加了社会经验。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我们更加懂得了经验和知识急需积累,此外对大学生就业也更加有危机感了,我们奉劝大家一定要趁还在学校,多学点知识,并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以后走出社会做好准备。最后希望同学们,在即将到来的职场竞争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都能占领自己的高地。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10

  昨天(25日),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了XX年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对全国11所普通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7月底,毕业生就业率(“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达62.07%;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调查】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调查】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54.12%。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调查】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调查】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近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调查】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从所调查的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著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


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菁选5篇)(扩展3)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3篇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1

  报告的用途逐步扩大,用于新产品开发、投融资、公司发展规划、年度发展等方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2

  调查报告资料:《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涉及全国6000多名20xx年毕业的本科生应届本科毕业生中,66.10%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00元之间,1.58%的学生甚至愿意零工资就业。调查中仍有77.3%(34家)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还有20.5%(9家)认为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比较务实了,甚至为了就业而降低了期望。

  解读:

  1、用人单位考虑:从公布的调查报告信息来看,这个报告似乎倾向于有影响力的高校毕业生。如,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报告显示77.3%用人单位还是认为就业者存在期望值过高的现象,我认为一方面跟就业者的名校情结有关,以为自己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实际上是,皇帝女儿虽然好,但用人单位怕娶不起。因为养媳妇,不仅仅需要考虑钱,更需要考虑新媳妇与婆婆与家人相处共事的环境,即新进人员的个性与固有的企业文化凹凸差的比重。

  2、就业建议:一方面登陆用人单位网站或通过熟悉的朋友详细了解单位的特点和企业文化,根据自己的个性寻找适当的契合点;一方面要敢于谈必要或适当的待遇,零工资的想法固然是善意,但用人单位往往觉得更难办。

  调查报告资料:在接受调查的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

  解读:

  1、用人单位考虑: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这个数字没有明确说明什么意思。在实际就业成功率上,可能要比这个数字低数成。

  2、就业建议:找工作就像谈恋爱,恋爱就是练爱,一见钟情定终生,是幼稚的表现。刚毕业的学生,不妨多创造面试的约会机会,这样至少可以减少怯场、不自信的弱点,提高娴熟得体沟通的技能和技巧。

  调查报告资料:截止到5月底,在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中,有27.3%(12个)受访者承认招聘时有性别倾向,而有72.7%(32个)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招聘时没有明确的.性别倾向,但会考虑工作的性质和岗位要求来招收不同的性别。

  解读:

  1、用人单位考虑:用人单位用人不考虑性别,那肯定是不实际的。

  2、就业建议:男性就业者多选择基础性、技术性和市场业务工作考虑,熟悉单位环境和市场环境,才是第一重要的,尤其是学管理和法律专业的,尤其要考虑性别的差异。女性就业者,建议一般不要太强调能力,而要在与人接触、言谈举止等方面下功夫。

  调查报告资料:课题组依据16所大学所在的区域,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区间,调查结果显示,东部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中部、西部和东北部高校则依次分别为47.88%、41.73%和43.39%。

  1。用人单位考虑:一般而言,一方面经济活跃地区,新生的就业机会多,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市场化程度和效率比中、西和东北部高。

  2、就业建议:对有能力或想体验人生更多角度、多层面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就业者,应当跳开熟人圈和地域圈的限制,去寻找全新的机会。学历只是证明接受过系统教育的标签,趁年轻身体棒,精力好,有冲劲的时候,多积累经历、游历和行业认识资历,是一生的财富。

  调查报告资料:此次调查根据法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历史学、农学、文学、医学和哲学等学科门类,调查结果显示,农学就业率最高,达到78.38%,而法学仅有37.85%;医学最低,仅为31.01%。而且通常被视为冷门专业的哲学和历史学,学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分别达到40.35%和51.85%。

  解读:

  1、用人单位考虑:

  (1)尽管法学专业的总体水*一直以来都不是很高,但并不说明法学专业本科教育没有市场,对于大多数用人单位专业的法律人才都是稀缺的。关键的是一方面学校课程结构和学教方式需要做很大的改进,法律人才在*不是过剩,而是太少,少得可怜到已有法律人才根本就不足以影响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2)农学就业率最高,就业期望值低不是主要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场需求量,是卖方市场在起作用,其次是人的就业价值改变。

  2、就业建议:

  (1)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要大胆打破专业限制,选择不同的行业就业;

  (2)就业者选择农业、农村、农商甚至农民,将是大有作为的事业天地。

  调查报告资料: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1.6%的学生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其中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比例高达51.29%,而来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则重点依托学校的推荐,相应的比例都在四成以上。

  1、用人单位考虑:*的人力资源市场,并不成熟和完善,用人信息将在熟人圈里流转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存在。

  2、就业建议:(1)作为大城市人选择人际关系在就业,是适当的;(2)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就业者,只要您一毕业,就不是学生了,就是社会人。这个社会自一开始就不是公*的,没有熟人、亲戚和朋友帮忙,就是您所处的社会圈的社会实在,不要去抱怨,更不要去幻想。在此提2点建议:一是不要迷信学校的推荐,因为用人单位并非对您毕业的学校很了解或能在心理上认同;二是勇敢地选择人才市场的洗礼,因为市场就在您的心中,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3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xx年与20xx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x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xx、xx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x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x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x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x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x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20x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20xx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x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20xx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xx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xx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xx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xx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人事科学研究院《xx*人才报告》预计,到20xx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根据*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xx-20xx)》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xx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均水*,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

  第二、学生的实习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

  作为20xx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我们需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菁选5篇)(扩展4)

——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5篇

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1

  相关报告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本科生签约率为39%,未签约率为59%,另有2的本科毕业生虽已签约但被雇主解约。究其原因,就业难不光有社会大环境的问题,大学生自身在求职方面也同样存在着众多问题。近日,就此现象进行了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专项调查,发现大学生在求职的三个环节上问题比较严重。

  以特殊才能为后盾

  调查显示,78%的大学生就业目标不明确,对于未来的.职业选取完全是一种迷茫状态,他们不明白要找什么工作,也不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甚至连自己的性格与特长都不了解。他们到处投放简历而没有针对性,以至于求职成功率极低。

  推荐:在校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在求职时既需要认真地分析自己,又需要多了解社会需求,以求定位准确。

  在职业选取时要明确以下几点,你究竟要什么?你擅长什么?你是什么类型的人?在何种状况下有最佳表现?你有什么比别人占优势的地方?再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以及自己在某一方的特殊才能来判定职业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以特殊才能做后盾,求职将更有竞争力。目前就业竞争比较激烈,身上有“亮点”的学生更容易被注意,也更有可能被用人单位选中。因此,发掘并增强就业竞争力应从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入手,发挥自身特长,并不断强化,有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个方向准备一种简历

  作为求职敲门砖来说,简历制作是求职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相当关键的一步。用人单位透过简历上的信息,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的资格筛选。求职者最终能否获得面试机会,简历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此刻仍有一些学生制作简历不惜工本,彩色打印、铜版纸印刷、贴艺术照,而一份简历洋洋洒洒写四五页的大学生在20左右。

  推荐:太过花哨的求职材料反而容易让招聘者感觉求职者华而不实,不如把自己的学习、特长、经验等关键信息透过最简洁、显眼的形式展此刻一张简历中,做到详略得当,简单明了,而且一种职业方向最好准备一种简历。

  例如,你想应聘市场类职位,最好详细描述在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校期间的一些学生活动与社会实践状况;如果是应聘研发类职位,最好详细描述专业学习状况与项目经历,包括所使用的*台、工具、语言等等。对于那些没有什么工作经历的应届生,不需要造假,也能够把简历写得吸引人。即使没有长时间的工作经历也会有在学校时的各种实践或者兼职工作经历。要好好挖掘自己的长处、仔细阐述自己的潜力,也许用人单位会因为你具有的某种个性的优势而选中你。做什么事都要用心,即使是对于写简历与面试,也要当作一个项目来做,这才能在简历环节增加自身的另一个亮点,增加成功的几率。

  不能贪图一时的安稳

  此刻的人才市场大多呈现一种怪现象,一方面超多的求职者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却抱怨人才难觅。85理解调查的hr经理表示,此刻的大学生还是怕吃苦,似公司业务员、销售员这样绝大多数涉及“底薪提成”收入与每月业绩挂钩的岗位,都很难吸引大学生的目光,而一些文职类的工作却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尤其是女生的青睐。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有些求职者听说公司距离自己住地需要40分钟的车程而放下面试的机会。

  推荐:截至4月底,招聘职位数居首位的工作是营销人员,占总职位的18.53%,缺口较大。相反,办公室文员、文秘、行政助理等文职类人员明显供大于求。求职意愿为文职类岗位的人数比高达21.23%,但文职类岗位招聘数量仅占总招聘量的5.33%,竞争最为激烈。

  此刻许多单位对文员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例如外形、身高、专业限制、英语水*、写作水*,制图软件的使用等。而且,大多企业要求文职类人员在28岁以下,因此文员往往几年后将应对职业转型或再次就业。而且文职类工作的薪水是固定的,提升机会比较少,很难有所突破。但做业务、销售就不一样了,按业绩说话,多劳多得。大部分企业的优秀销售人员都是从应届生开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企业选取他们时更多的是看重他们能吃苦敢于拼搏的精神。

  年轻人就就应有冲劲,不能一味贪图生活上的安稳,而不思进取。其实,很多人浪费了大好的时间,如果早点儿就业,积累经验,此刻没准已经是拥有主管级别的高薪一族了。

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2

  即将踏入大四,面临即将实习找工作问题的我们,对大学生就业知之甚少。而专家认为“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那么我们就业究竟面临哪些问题呢?利用寒假时间就大学生就业问题,做了个小调查。从此次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略微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一、就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对薪金的期望值

  从数据统计来看,城市大学生在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大学生最注重的是行业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个人喜好方面,城市高与农村;在行业前景、办公环境和其他方面,农村高于城市。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依然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生源地的就业生的就业背景不一样而导致的。城市的学生因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对比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内选择新的工作的机会比较大。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以行业的前景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较稳定的工作。

  (1)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注重发达的大城市。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在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体工作,中小城市和国外,没有人愿意选择在县城工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看重具体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发达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和国外。这个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事实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不仅是城市,包括农村的学生的就业取向也比较侧重大中城市。

  (2)来自两地的大学生都教青睐国营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最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乐意选*营企业、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在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和自主创业上,来自的城市的大学生的期望值高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是,两地大学生都较青睐国营企业。

  (3)信息产业仍是大学生最青睐的职业部门

  从数据统计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最青睐与信息产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教育业、制造业、*部门、科研部、房地产和服务行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最青睐信息产业,依次是教育业、科研部、*部门、房地产、制造业、服务行业和金融保险业。

  二、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缺乏实际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业人数过高。因为大学毕业将面临一个从学生到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而这一过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资。大多数企业侧重倾向于那些有实际技能,以及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的学生。而我们的调查记过显示,当今的大学生在这个方面更为薄弱。

  三、目前*均就业率不高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已毕业和即将毕业的人来看,*均就业率为49%以下的占29%,50%-69%的占28%。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就业人数过多,就业生自身的条件相对不能满足就业单位的要求。另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例如部分学生选饿出国或者读研究生。

  四、在求职途径的选择上,现场招聘会、上网和亲友介绍成为最主要的途径。也有少数人选择报刊和上门推荐。

  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学生在就业途径还是比较侧重于现场招聘,不过网络招聘也已经成为近来部分学生求职的途径之一。

  五、现在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具备了道德品质修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团队精神相对与前三种能力,竞争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应变能力大家认为较弱。

  从这个调查的结果我们也不难联系现实情况分析出由于缺乏实际的实践技能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

  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

  二、就业观念的转变应该慎重

  品德不应该受冷落,对比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认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如果一味的为“先就业后择业”而“先就业后择业”的话,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经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

  三、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

  调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让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沟通。似乎看到这样的现象: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上自有一套体系,而这套体系与招聘大学生的单位联系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养大学生,而事实上对该怎么培养大学生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就业缺乏了解。而建立一种基于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所在。

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3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呈上升发展的趋势。、由于毕业生处于毕业择业就业的人生转折关头,其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心理变化均存在着较大的调查意义。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已大学毕业但至今未就业。当我们不断在讲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时候,他们在想什么?他们的家庭是什么感受?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

  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波及范围的扩大,全球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困难期,首当其冲的就是各国的企业。而企业受难的同时无疑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压力。金秋十月,大学城中涌现出了这样一类人,他们西装革履,手提公文包,形色忡忡,步履焦急,他们就是在求职路上的大学生。大学生就业难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年年提,*、社会、学校年年在努力,而大学生则年年撞的头破血流。今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虽说是所谓金秋的季节,远在太*洋另一岸接踵而至的消息带来的却更多的是冬天的寒意。如此危机四伏的经济环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各种困难,国内外诸多公司收缩开支,压低成本,而在这当中,人力成本便成为了一个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于是乎,如今的大学生找工作也似乎变的比往年更难。

  一、经济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剖析

  综上我们分析得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两点

  1、缺乏胜任力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着应试教育的思想。这种思想同样延伸到从事高等教育的大学中。所以,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是被动地传授知识与技能,缺乏对事物的探索与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高智商低能力的大学生随处可见。有一位19岁的四川大学的学生在放暑假时想要看看自己的女朋友,为了给女友一个惊喜。他并未告诉自己的女友,只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后来他迷路了。无奈之下,他竟站在街上大哭起来。直到警察赶来才解决此事。在危急时刻,人类最基本的应变能力,生存能力,我们认为他没有。一个重点大学学生,我们可以完全不用怀疑他的智商。不过我们也同时慨叹教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的大学是作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我认为求取真知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学应该锻炼的是获取真知的能力和方法,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大学教给我们如何做人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显然,我们大学生缺少这样一种能力,也同样缺少一种好的心态。社会上出现许多由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事件如:清华大学学生用浓硫酸泼熊,震惊全国的马家爵事件。

  由此可见,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供过于求

  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20xx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袭卷了全球。雷曼兄弟、花旗等有着百年历史的银行相继倒闭。这场危机同样波及到了*。我国的市场经济由于开放度有限,所以受损程度有限。不过,这次危机同样给*带来了很*动。我们多年以出口商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显现出了他的脆弱性,大批订单急剧减少,企业亏损严重,成百上千的中小型企业已经停产倒闭,农民工提前返乡,由金融危机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同样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大部分的企业已经开始裁员,不准备招聘人员了。所以,打部分大学生面临无业问题。甚至一些研究生不得已去卖肉等等。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二、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不断探究着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各种方法

  1、从大学生主观的自身角度出发:

  大学生应努力培养自身专业技能,同时,端正就业心态。

  2、从客观角度讲:

  大学生应了解各专业的就业情况以及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与社会多接触,了解社会需求,关注各类就业动向,从而对症下药,为自身找到正确的就业方向与奋斗目标。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选择逃避,等待我们的将是无底的深渊,只有选择面对,际遇才会眷顾我们,我们才能看见明日的曙光。面对这一危机,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四万亿拉动内需政策,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前一阵,国家xx下阶层时差时说将大学生就业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作为工作重点来做。*xx也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大学生们交谈。可见,国家已经意识到就业文图的严重性,它与整个是个会的经济政治体制有着重要的关联。所以,解决它并不是一个想法,一项措施可以奏效的。我们必须结合*的国情,利用科学发展观,长远地,发展地看待整个问题。而这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具有的品质。

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4

  一、调查概况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毕业生的择业价值取向、薪酬标准、就业地点、专业满意度、择业情绪、就业服务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形式,管理类的文科学生,然后也有技术应用类的理工科学生。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78%,其中男生占34.6%,女生占65.4%。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思考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20xx届毕业生择业心态。为方便学生答题,问卷均采用选取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为了让我们的调查问卷更真实有效,所以我们在人员学历的选取上针对不同学历的人都选了30%左右的人。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0%的人是来自农村,剩下30%是来自城市和县镇。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关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91%的调查者认为形势严峻,就业比较难,分别有3.8%的调查者认为形势正常和不了解,而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有1.3%。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有了必须的认识。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毕业生则显得较为自信。然后调查证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的调查者占5*%,20.5%的毕业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有信心,14.1%的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9%的调查者则表示不明白。对此的解释可能有两种,一是毕业生已在择业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准备,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二是毕业生尚未进入求职面试的高峰期,对求职的艰辛认识不够。随着求职面试的高峰期的逐渐到来,迷茫的同学的比例还会上升。这就需要就业工作者深入了解他们的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以使他们及时调整好心态。

  2、关于升学和工作的选取

  在升学和工作的选取上,79.5%的调查者选取工作,11.5%的人选取升学,而2.6%的调查者选取考公务员,还有7.7%的调查者选取了回家创业。可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很多同学想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下,自主创业,减少就业的压力,锻炼自己的潜力。然后这些人是需要大力扶持的。

  3、关于就业的影响

  在就业决策时,有39.8%的调查者受父母的影响比较大,有3.8%的调查者表示会受老师的影响,还有5.1%的调查者比较相信自己的朋友,自己做决定,然后不受他人影响的调查者占51.3%。可见,此刻的毕业生在做选取时还是比较慎重的。

  4、关于就业地点的选取

  调查证明,66.7%的调查者选取就业地点时,格外青睐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比较重视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并且理解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尽管大学生择业首选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有必须的合理性,但择业地点过于集中,势必导致人才的闲置与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10.3的调查者喜欢到国外和内地的盛会城市去工作。而对于西部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然后有23%的毕业生将其作为首选。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和福建省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就业和参加志愿服务的优惠政策,但毕业生的用心性仍显不足。这表现出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功利性和短视,他们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奉献意识与锻炼意识不强。学校就应透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奉献意识的培养,对毕业生的择业中的功利和短视心态要适时加以引导。

  5、关于薪酬标准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的薪酬问题上,毕业生的期望值一般。12.8%的调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21.8%的调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1200元这一档上,35.9%的调查者选取1200--xx元之间,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占20.5%;有17.9%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这证明,大学毕业生期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然后并渴望获得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期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

  6、关于对口与心中的期望值

  据调查,12.8%的调查者认为会理解,并准备跳槽,23.1%的人会努力适应工作,61.5%的调查者工作时或工作后会思考继续深造。2.6%的调查者还没思考好。看来,兴趣与期望值对于工作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专业如果不对口绝大多数的调查者会在此刻的岗位上工作。64.1的调查者会愿意从事此刻的工作,只有9%的调查者表示不愿意,19.2%的调查者会先在本专业干,然后再思考转行这些人对自己的工作的选取是留意而慎重的,个人兴趣和专业在选取工作时是占十分大的比重的。7.7%的调查者认为无所谓。

  7、求职信息

  在就业比较紧张的状况下,很大一部分调查者会认证思考自己今后的就业。其中66.7%认真思考过,26.9%的调查者偶尔会想想这类人可能还没体会到就业的艰辛,有5.1%的调查者很少再思考,还有1.3%的调查者想到时候再思考。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50%的调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公司的介绍和招聘信息,15.6%的调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有关薪资及福利的信息,19.2%的调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关于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介绍,说明学生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多,需要加强锻炼。有5.1%的调查者期望了解更多的公司员工的现身说法。借此了解公司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

  8、关于就业目的

  此次调查证明,有大约80%以上的调查者就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计的需要只有17.5%的少数调查者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为社会做贡献。剩下的2.5%的调查者认为就业是为了奠定建立家庭的基础。可见,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人们还是迫以生计的。这也说明啊学生就业观念的不端正,需要老师的大力指导。

  9、关于最关心的问题

  无论在什么时候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怎样和企业的双向选取。调查者在这方面的选取还是很明确的。有53.8%的调查者预计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可能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这给学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惑。2.6%的调查者预计户口难解决,24.4%的调查者预计是缺乏社会关系7.7%的调查者预计信息严重不足不能很好的去加以选取,11.5%的调查者预计是其他的原因在择业过程中的阻力最大。没调查者选取性别歧视说明大家还是比较相信潜力的。

  而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求职者的潜力包括所学的专业潜力、所毕业的学校、社会经验以及潜力,占总调查的87.1%,技能、特长、品德只占到了10%的比重,剩下的2.9%的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的性别。

  当前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属于买方市场、毕业生的思想不够端正,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社会上一些凭关系,走后门的现象比较严重占总人数的78.6%,认为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少了解不够的占11.3%,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薄弱、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毕业生的不贴合政策规定的择业行为比较多的调查者占10.1%。

  结尾: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我校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倾向,择业意向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追求自我发展,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重视经济利益。毕业生中出现的盲目乐观、奉献意识与艰苦奋斗精神缺乏、诚信缺失等心态,不仅仅会影响到毕业生眼下的择业,同时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以后的成长与职业发展。针对以上出现的不良择业心态,本人的推荐是:

  一、大学生毕业后不能仅仅只有就业意识,因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会在必须程度上饱和,此刻尤为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创业意识而不能把眼光仅仅限于就业。

  二、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要有灵通的就业信息和强硬的个人素质。专业很重要,但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而只有潜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潜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潜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

  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广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坏事。一个人在外难免会遇到挫折,此时朋友的帮忙对你来说很重要。

  四、在选取职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专业调查报告经典范文)开放,准确掌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视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知识和才华。

  五、要敢于应对挫折,不放下,不服输,要敢闯!总之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只是能说了解,要真正读至硕士才能够说自己学了这个专业。大学生要锻炼各方面潜力,不仅仅要学习书本方面的有字之书,还要去生活中读那本无字之书,这样我们农大学子才会有完美的未来。

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5

  即将踏入大四,面临即将实习找工作问题的我们,对大学生就业知之甚少。而专家认为“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那么我们就业究竟面临哪些问题呢?利用寒假时间就大学生就业问题,做了个小调查。从此次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略微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最低,文法类、经济类、理工类和医学类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都在1500-2499之间,管理类的学生大都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2500-3499之间,同时也是艺术类的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为3500以上的比重也相对较大、经济类、管理类次之。

  对于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综合比较其他相关问题及因素得出,产生这方面的原因是由于专业本身的原因,艺术生的精神取向相对自由,他们更是侧重于自身的自由,艺术工作相对比较特殊。对于理工类,文法类和医学类在薪酬取向集中在1500-2499。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个是当代大学生一般首次工作可以接受的心理价位。低于则不符合其多年学习的知识积累。高于此价位又又不符合当今就业压力越来越紧张的社会现实。

  二、大学生区域就业心理分析(农村、城市)

  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但是两地学生的薪酬期望都集中与1500-2499,薪酬期望在1499以下和2500-3499,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但在3500以上,城市远高于农村学生。具体数据如下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不一样。正是因为他们的背景不一样。农村的学生就业心理较为严重,他们渴望尽快找到好的工作以缓解父母的压力,为自己的家庭解决负担。而城市学生则不一样,他们相对与农村学生而言,比较轻松,但是由于在城*大的背景,使得他们的就业的初次薪水价位相对与农村更为高些。

  (2)城市学生选择工作注重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学生最注重行业前景

  从数据统计来看,城市大学生在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大学生最注重的是行业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个人喜好方面,城市高与农村;在行业前景、办公环境和其他方面,农村高于城市。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依然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生源地的就业生的就业背景不一样而导致的。城市的学生因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对比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内选择新的工作的机会比较大。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以行业的前景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较稳定的工作。

  (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注重发达的大城市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在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体工作,中小城市和国外,没有人愿意选择在县城工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看重具体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发达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和国外。这个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事实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不仅是城市,包括农村的学生的就业取向也比较侧重大中城市。

  (4)来自两地的大学生都教青睐国营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最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乐意选*营企业、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在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和自主创业上,来自的城市的大学生的期望值高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是,两地大学生都较青睐国营企业。

  (5)信息产业仍是大学生最青睐的职业部门

  从数据统计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最青睐与信息产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教育业、制造业、*部门、科研部、房地产和服务行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最青睐信息产业,依次是教育业、科研部、*部门、房地产、制造业、服务行业和金融保险业。

  三、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缺乏实际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业人数过高。因为大学毕业将面临一个从学生到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而这一过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资。大多数企业侧重倾向于那些有实际技能,以及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的学生。而我们的调查记过显示,当今的大学生在这个方面更为薄弱。

  四、目前*均就业率不高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已毕业和即将毕业的人来看,*均就业率为49%以下的占29%,50%-69%的占28%。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就业人数过多,就业生自身的条件相对不能满足就业单位的要求。另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例如部分学生选饿出国或者读研究生。

  五、在求职途径的选择上,现场招聘会、上网和亲友介绍成为最主要的途径。也有少数人选择报刊和上门推荐。

  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学生在就业途径还是比较侧重于现场招聘,不过网络招聘也已经成为近来部分学生求职的途径之一。

  六、现在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具备了道德品质修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团队精神相对与前三种能力,竞争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应变能力大家认为较弱。

  从这个调查的结果我们也不难联系现实情况分析出由于缺乏实际的实践技能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

  1、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

  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

  2、就业观念的转变应该慎重

  品德不应该受冷落,对比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认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如果一味的为“先就业后择业”而“先就业后择业”的话,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经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

  3、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

  调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让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沟通。似乎看到这样的现象: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上自有一套体系,而这套体系与招聘大学生的单位联系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养大学生,而事实上对该怎么培养大学生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就业缺乏了解。而建立一种基于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所在。


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菁选5篇)(扩展5)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调查报告5篇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调查报告1

  一、调研背景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市场经济发展的下的当代大学生对自主创业也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大部分的调查对象认同自主创业,认为其是实现理想的一个途径,渴望这能凭借自己创业一展身手,但能其付诸实践的却属于少数。大学生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民工就业成为我国三大就业问题。目前,我国的结构性事业问题难以解决,应积极采取措施,吸取国外经验,鼓励大学生创业。

  在这样的严峻的背景下,长春大学光华学院的学生在学校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关于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的调查。

  二、调研内容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大学生毕业后的打算、就业意愿等调查以及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的调查,来分析现在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有哪些,从而进一步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和学习。

  (二)调查方式和方法

  1.调查方式

  调查方法是以问卷的方式展开,将在整个长春大学光华学院的A、B两个校区内的寝室、食堂、操场、教室等地进行随机调查。

  将取得的调查结果采取分层抽样法,先将大学生按照性别分为两类,分析男女比例。再按年级划分为四类,抽取样本。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长春大学光华学院内的在校大学生,由于数量较多范围广,从而采取非全面的调研。

  (三)调查具体内容

  1.调查大学生创业受性别影响的程度;

  2.调查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比率;

  3.调查大学生创业受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调查结果整理

  (一)基本情况介绍

  本次市场调查采取了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为保证回收问卷满足90份这一样本容量,采取人员全程陪同,认真填写的原则。最终,达到90份有效问卷。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受访问男女比例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约48.8%为女生,约51.1%为男生。男女比例较为*均。

  2.受访问年级分布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大一有30位学生,大二47位,大三11位,大四2位。由于调查时间原因多数大四人员以退校,所以除大四人员以外,年级分布较为合理。

  (三)具体情况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创业的意愿还是很强的,男生的自主创业的意愿相对与女生要强烈一点,女生更倾向于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在选择创业地点时也往往会选择离自己家庭较近的地区。而男生在创业问题上更大胆,更有主见性。现在校学生中正在创业的学生几乎没有,说明大多数学生还是选择在完成学业之后进行创业计划,毕竟对现如今的我们来说,要面对的困难还有很多。

  大一中选择找合适的工作人数所占比重较高,但自己创业的人数有23%,而出国留学则相对较少。由于,大一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比较少,故存在着一定的理想主义;大二学生中,找工作的比重明显比大一高,自己创业的比重只有12.8%;而大三学生中,对未来有了一定的现实认识,故而找工作的比例很高,想要一份安稳的工作。

  在表2中,我们看到在大学生创业方向中,有10%的大学生选择对当今热门专业进行创业;有20%的大学生选择与自己专业相结合的进行创业;有70%的大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进行创业。而相对于对启动资金较少和开发风险较小的方面没有选择,可能是因为大学生对创业的激情还很大,对现实社会的认识还很小,故而没有想到资金等方面的问题。

  在对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选择感兴趣的行业时,76%的人选择了小型餐饮行业,12%的人选择了商品零售业,极少数的人选择了文化体育和娱乐产业。从中可以看出,人们更偏向于市场上的服务行业,在我们调查的众多人群中,管理学院占了绝大多数比例,因此,普遍大家都选择与自己专业有一定关系的行业。

  在调查中也发现,96%的人认为社会状态和政治情况对创业有影响,而在创业中对其影响最大的困难中缺乏创业资金是被他们视为了最大的困难,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是富二代,有父母的资金援助,他们想要创业更多的得靠自己,而资金往往也是创业的基底,也是最不能轻易得到的东西。所以,也有部分人希望在大学生创业途中得到资金的保障。缺少管理经验也被大部分人视作了最大困难,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司宁愿让职位空缺,也不愿意聘请那些没有必要技能、经验的大学生。因此,这不仅是光华学院学生所感受到的压力,也可能正是所有大学生所要面临的困难。

  在调查中我们也得知,87%的大学生希望在创业环境、社会的关注程度和政策支持上得到保障,这也与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有极大的关系。

  83%的调查者认为,在竞争相对激烈的创业环境下,大学生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是他们的优势,学习能力强也是大学生所具备的竞争优势。

  资金仍是大家所要面对和承受的重要问题,其次是市场环境,随着近几年经济的稳步发展,市场越来越广阔,人们不再单一地将目光放在国内市场,开始有计划地开拓国外市场,对此,占领商机十分必要。人脉关系也是影响创业最重要的客观因素的三项中的一项,人们常说,人脉关系就像一张大网,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走向成功的阶梯,所以,*时我们就要注重与周围人的关系,也可以说,不知不觉我们就在为今后作铺垫。

  80%的大学生选择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开展创业,东部有良好的创业条件,有丰富的资源和多元化的市场,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是机会也是挑战。13%的学生选择离自己家庭较近的地区,有熟悉的环境和已经建立起来的人脉关系都可以成为创业的垫脚石。

  四、调查的局限性

  (一)调查方法的不完善

  此次调查没有完全按照调查方式的设想,为了更好的获取第一手资料小组六人在食堂、操场、班级以及寝室分别进行调查。调查方法不够科学,有些盲目。

  (二)调查结果的不精确

  本次关于大学生创业环境的调查中,回收的问卷全部靠手工统计、整理。因此,在统计、整理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误差,而小茶本身样本容量不大,因此这些误差可能会使调查的结果出现一些偏差。

  (三)调查结论的片面性

  整篇调查报告为本组人员的整理,其中涉及到的数据以及本小组人员能力都存在局限性。所以,调查结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整个调查问卷仅限于长春大学光华学院小范围内的发放,不能代表所有的大学生。

  五、调查结论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作为当今社会就业难的情况下的很多大学生选择,而社会经验不足的我们对于创业过程会遇到重重的困难,其中,主要的问题集中在资金,选择项目,社会情况等因素。

  在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大学生创业所受到的影的问题来展开的,从得到的各种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的意愿虽然强,但概念很模糊,很多想法对于真正的创业是不可行的,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兴趣,没有联系到实际,男女的想法也有很大程度不同,但是,大学生的思想新潮,有活力,有积极的态度,对于创业是宝贵的,综上所述,是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的主要情况。大学生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很好的方法,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想法,对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六、建议

  (一)大学生创业可能面临的困难

  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很多困难,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因素诸多,依照气重要性排列:个人能力、基于、市场环境、创业伙伴、*的政策、家庭因素。可见个人因素和机遇主导着大学生创业是否成功,个人因素即是大学生所具备的创业素质。个人因素中的创业性思维和经济、管理素质决定这大学生创业中对机遇的把握,大学生的个人因素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创业的成与败。

  大学生在创业中面临的首要障碍是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关系和资金不足。因此,大学生希望在大学的学习、工作中提高自己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技巧,填补在创业中的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的缺陷。现实中大学生创业除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外主要是资金问题,由于银行贷款的利息高和自己的积累有限,所以照成大学生在筹集资金面临困难,从而让自己的创业梦想与努力摧残在无资金支配的淤泥中。

  (二)建议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跟创业方面有关的活动,例如“创业规划打赛”通过参赛,锻炼个人综合能力,大大提高自主创业的信心,坚定决心,充分了解创业知识,为走上创业之路做好准备,在活动中加以训练。

  2.作为学生,对于创业应化被动为主动,应积极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去。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周末到校外做兼职,利用寒暑假到企业或工厂打工。这样可以在社会充分得到锻炼,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

  3.学校是最好的资源,大学生应珍惜学校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并且掌握专业知识,多阅读各种有关书籍,了解有关商业法律,尽可能的完善自己这事将来创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4.了解社会,深入社会实践的同时关注所优惠给大学生的毕业政策

  5.对自己的未来有个合理的人生规划

  6.寻找适合的团队,对创业的成功有更好的帮助。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调查报告2

  在前不久举行的一场毕业生双选会上,某单位的招聘台前一下子挤来了个人,但其中只有人是求职者,另外人都是“参谋”——求职者的爷爷、奶奶和父母。对于类似现象,有社会学家指出,*的第一批独生子女正大规模地步入社会,他们的就业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应该引起高校和社会的重视。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多年来,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由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备受宠爱,心理较脆弱,承受职场挫折与失败压力的能力相对较弱,在初次步入职场时,很多人感到无所适从。

  应聘:全家总动员

  杨强是南宁某高校届毕业生,是家中的独苗。从今年月开始,为了帮助杨强找工作,他的父亲特地从江西赶到南宁,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住下,准备打一场“就业持久战”。对于这样做的理由,杨强父亲的解释是“儿子还小,面对五花八门的招聘单位,不懂如何辨别真伪”。

  月下旬,广西人才市场专门举办了一场南博人才交流会。笔者看到,杨强的父亲边看边讲,俨然一位解说员,每走到一个招聘单位前,他都要先对该单位的岗位、薪金水*和发展前景进行一番深入的分析,再决定是否同意杨强投递简历。当看到杨强递过简历后老半天支支吾吾、不善言辞时,杨强的父亲连忙“挺身而出”,协助儿子……

  在今年广西全区首届人才交流会上,笔者看到这样“动人”的一幕:一名女生的父母分开在房地产公司的招聘台前同时排队,而女儿却悠闲地坐在后面一条长凳上无所事事,待快轮到递送简历时,女儿才有些不耐烦地将其父母替换下来,嘴里还嘟哝着“真麻烦!”。

  当笔者询问“为什么不让女儿自己排队?”时,女孩的母亲不以为然:“女儿辛辛苦苦读了十几年书,毕业找工作还要饱受折磨之苦,做父母的理所应当替她分担。”

  这样的现象在招聘会场上并不鲜见。一家长对记者说,之所以要跟着孩子来招聘会,是因为怕孩子“稀里糊涂,一不小心就明珠暗投”,父母亲自上阵“心里会踏实许多”。对于要选择哪一家单位,一般会全家人反复推敲,他们讨论的内容包括单位的工作地点、工作的稳定性、工资待遇及发展空间等等。

  心态:对未来雾里看花

  那么,独生子女的就业心态如何呢?请看广西大学学生会的一项调查:多名独生子女中,有近七成的人对前途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普遍认为用人单位对于工作经验、学历的要求过于苛刻,并且薪水达不到自己的预期设想;相当一部分学生希望找一个离家近、工作相对稳定的单位;在调查中,几乎没有独生子女有自己独立创业的想法。

  调查显示,独生子女普遍不能准确客观地为自己定位,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以及职业能力并不了解,自我评价偏高。另外,他们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存在很大局限性和片面性,把就业前景想象得过于美好或过于艰难,直接导致期望过高或畏缩不前。而且,他们比较注重经济利益,择业时往往把经济收入因素放在首位。

  调查还反映出独生子女就业的一些矛盾心理。许多学生对自我缺乏正确的分析,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而是盲目攀比,还有的同学想找一份“比较好听的工作”。不少独生子女寄希望于父母长辈的社会关系,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还有的独生子女因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不扎实等种种原因,没有信心向用人单位展现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即将踏入社会的独生子女普遍有一种危机感,他们认为社会竞争太激烈,人际关系太复杂,自己难以适应。许多人选择读研或出国留学以争取一个缓冲期,有的甚至不愿意卷入激烈的竞争中,宁可选择成为一族。

  针对独生子女群体的职业心态,广西大学招生就业办负责人说,作为大学生的独生子女,一直囿于校园生活,经历简单,没有经受过挫折考验,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一旦遭遇挫折,则感到失落、悲观、失望,对未来失去信心。近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学生的就业指导,从信息来源、联系工作、出面调节到心理辅导等等,方方面面都做了周到细致的工作,以便独生子女在毕业找工作时即使遇到挫折也一样可以充满自信,甚至越挫越勇。但是面临择业就业,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有极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茫然、不自信以及很强的依赖性。

  竞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林明是广西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去年通过自己联系实习,最后被北海某公司聘用。如今林明已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他感觉公司员工热情,气氛活跃,工作中学有所用,很满意现在的状态。现在他正准备考托福,出国读硕士,拿到学位再回国发展。

  今年岁的小敏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年毕业的她虽然只有两年的“工龄”,却已经跳了两次槽。令她感到自豪的是两份工作都是她自己找的。“第一份工作很累,老是加班加点,很少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而且和我的专业没有一点联系,所以干了一年,我就不干了。刚开始工作时,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被上司批评一两句,心里会难受好几天,还经常落泪。不过,现在已经完全适应和改变了。所以我觉得独生子女的适应能力并不差。”

  李彤是年湖南大学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投简历谋得深圳某酒店财务部会计一职。在该酒店工作年的李彤也有跳槽的打算,她说:“工资不太高,主要是觉得自己没太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想跳槽去外企。我最大的心愿是找份好工作,买套大房子,接父母同住,只要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比什么都快乐。”

  择业:扬长避短天地宽

  很多家长对子女择业不放心,但是有父母“亲自把关”是不是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国凯房地产公司的负责人说,用人单位看重的是求职者的人品、学历和经验。独生子女们连找工作都要父母亲陪同,甚至帮忙查资料、填写表格,这不能不让人怀疑他们的独立能力。

  对此,社会心理学专家认为,独生子女有其特定的成长环境和空间,可以说是社会的特殊群体,在他们开始步入社会的时候,需要大家的关注和引导。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独生子女经过几年大学集体生活的磨炼,已经具有一定的自理和交际能力。但他们在工作中的刻苦和创新精神相对弱些,需要用人单位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潜能。

  正如一位儿童心理、卫生专家提出的那样——“爱比维生素还重要”。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家长对“独苗”教育比较重视,所以一般而言独生子女智力早熟、兴趣广泛、知识面宽。同时,独生子女享有父母充分的爱,在爱的阳光中成长,个性发展健全,多数独生子女性格活泼、开朗、大方、敢说敢想。可以说,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只要善于扬长避短,独生子女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他们是有独立见解的一代,他们是*等意识、法律意识、环保意识很强的一代,也是市场经济观念很强的一代。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调查报告3

  随着近年各大高校扩招,全国总体就业压力严峻。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我和其他两位同学一起组成一个团队用问卷形式对西南政法大学的同学做了一个不完全的调查,问卷的问题极具代表性,对没每一个大学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调查内容:

  一·大学生对就业形式的认知

  就业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会对自己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的。有绝大多数人对就业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很清楚的,75%的人认为就业形式严峻,就业难。17%的人认为形式正常。看来许多人对这问题没有偏离现实。就业形式的严峻迫使大学生在大学里努力的学习知识,严峻的形式也是大学生学习的压力。所以,认清形势将会帮助你更好就业。

  二·就业的砝码

  问卷里提到专业、学校、个人能力,什么对就业的帮助最大。5%的人选择了学校,现在社会上确实存在这样不公*的现象,或许她的招聘广告上写道“只招211工程大学”。大学的名气对就业确实有影响,但是进入名牌大学的人却是少数啊。总体上来看,其他大学的就业率也不差。11%的人选择了专业,社会上流传“选好学校,还不如选个好专业”。专业对以后就业确实有影响,比如某大学的王牌专业,它的就业率就一直很高。但是就业以后,经常会出现专业不对口。专业只是影响就业的一个因素。90%的人赞成个人能力才是就业的最大砝码。有了能力,无论走到那里就有饭吃。但我个人认为,你没有那块敲门砖,进不了那扇门,即使你再有能力也是无济于事。所以光有能力是不行的,你得有一定的资质,文凭。

  三·怎么样就业

  谈到通过什么方式就业,也不过这几种方式:校方推荐、找关系、靠自己。这是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举一个例子,但不是绝对的。一个农村的孩子大学里学业**,没有被校方推荐就业,没有亲戚朋友可以帮助他,他就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找一份工作,但是糟糕的是能力又不是很好,所以自然而然的失业了。这就是许多大学生失业的原因。15%的人认为就业要靠父母和亲戚,这是走向岗位的捷径。81%的人凭自己的实力找工作,这是当下最普遍的现象了。什么北漂一族,下南洋啊……都是大学生为了工作,靠自己在外面打拼。多么鲜活的例子。只要是自己愿意,凭自己的双手肯定能够为自己谋得一席之位的。

  四·人生的第一桶金

  大学生对工作的初期月薪的期望值到底是多少呢?45%的人定位在1000~1500元/月,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我看到的啊,普通的洗碗工月薪是800~1000。那么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定位就是比洗碗工高那么一点,这也是因为就业难造成的问题。许多毕业的大学生认为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就是幸运的啦,慌不择路,什么职业都可以,最紧要的是能够有钱可赚啊。1500~3000元/月,这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还是有点难的啊!46%的人对自己的期望就在这个层面,当她们出入社会后会发现许多现实和自己想法背道而驰。合理的定位将会扩大大学生的就业面,就业的机会也会更多。

  五·留守或外出

  究竟在哪里就业也困扰着很多大学生。选择家乡还是外地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虑。家乡,是自己出身的地方,那里有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在家乡工作的话,适应工作的速度肯定会很快,自己的亲人也在那里,可以提供很多帮助,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在异地工作,有利也有弊,利在于大学生可以开阔眼界,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弊在于,大学生对这里的一切都很陌生,可能对气候不适应,没有亲戚朋友,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会面临危险。59%的人选择在家乡就业,18%选择在外地就业。看来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检验不仅局限于家乡,把眼光更多的放在了外地,在那里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六·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越来越成为当下流行。我们会在报子上看到某大学高材生卖猪肉,某大学生卖包子……这样的例子不是一个两个,已经是普遍的现象了。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是一石二鸟的举动。一是缓减了大学生就业压力,二是解决自己的就业的问题。59%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显然很多人对就业也是有两手准备。光靠企事业单位来吸收毕业大学生肯定是不够的,如果还是一味的等着招聘的话,那好比在抹杀机会。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工作的渴望的结晶。

  结论和建议

  *经济体的壮大,是一把双刃剑,它给*带来了可观的gdp,也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大学生就压苦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这不是一两年的事了,是*长期积累下的问题。经济的壮大,对人力需求增多了,高科技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走上了这座独木桥,在激烈的竞争中失业。严峻的形式依然没有改变,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

  怎么解决大学生就业苦难的问题呢?

  教育体制需要改

  革,高校扩招是造成就业困难的问题之一。*的高校扩招,生产出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大学生的价值也在不断的贬值。高校只知道扩招、再扩招,收钱,还是收钱。他们有为自己生产出的产品想过吗?到底销路怎么样啊?厕所里的环卫也是大学生。高校理应制定出一套方案解决这个问题。

  企业法人应该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企业的,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大学生人才的。所以他们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一大支柱。

  只是靠外界因素是完全改变不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的。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主要因素,外因是次要因素。大学生只有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社会。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现在的就业形式多种多样,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自主创业、当村官……关键在于自己,转变了就业观念将会更有利于就业。

  所以,提升自己,把握机会,就业就不再是难事。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调查报告4

  一、前言

  当太多太多创业的名人佳绩出现在眼前,深处象牙塔的学子不愿在一旁观望,跟随着前辈们的足迹,纷纷跳入创业的大潮。可成功是难以复制的,创业初的一腔热血未必就能换来财富与经验。资金的匮乏,管理经验的缺少,市场调研的不全面,社会、家庭的冷眼相对,都不断地对那些毅然走在创业路上的学子们以打击。有人说创业的结果半是惨淡的,更有人说创业就是一起玩命,果真如此吗?

  如今创业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当代的大学生也非常关注创业,为此我针对在校大学生作了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创业想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主体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00份,计回收问卷1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00份,样本分布在本校大一,大二学生,从总体上了解大学生创业的相关信息调研具体结果大致如下:

  创业深得“民心"

  调查问卷显示:49%的学生认为创业是实现理想的一个途径;44%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但是有一部分同学却反对创业,他们认为大学生还是应该以学业为重;除此以外的同学对创业的概念不清楚。

  由此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可以创业的。我想现在的我们已经越来越视“社会”这个大家族,已经认同社会与学校的关系密不可分,也注重社会实践,树立比较乐观的创业

  心态有助于我们更容易地融入这个社会中去。

  而且大多数同学认为创业总体来讲还是有很多好处的。32%的同学认为创业可以解决自身就业问题,12%的认为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43%的认为可以提高自己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剩下的13%觉得可以获得经验,以后好就业。

  面临现在的就业前景,竞争激烈,想要找到一份合自己爱好的工作更加困难,所以有创业想法的人就会虑毕业后自己创业,更重要的是成就感,心理的满足,自己愿望的实现。调查问卷了解到有33%的同学在毕业后会选择创业,他们认为创业可以解决就业困难的压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获得宝贵的经验他们中有7%的会在在校期间参加创业计划大赛提前为以后准备,l5%的会选择看创业书籍来增长自己的理论知识,为创业作铺垫,更多的同学则是选择在假期去企业实习,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但其中有部分同学具体还没有想过怎么操作,单单只有想的程度而已。有17%的同学不想创业,认为风险大,而且资金,经验,人际关系缺乏,而且父母也不会支持。剩下有50%的同学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他们觉得目前学业重要,就没多想创业方面。

  虽然创业的道路中会遇到诸多坎坷,但33%的有创业思想的大学生则充满信心,没有资金可以通过贷款,向亲戚朋友借,或者自己先工作,等足够资金了再创业也可以。对于合作伙伴,可以和同学一起合作,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这些种种乐观的因素很好的回答了那些不想创业或没想过创业的同学的问题。在一半同学没考虑过(相当于弃权)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创业还是深的同学的认可,可以说是“深得民心”。

  大学生创业应该基于一技之长

  资金的匮乏,管理经验的缺少,市场调研的不全面,社会、家庭的冷眼相对只要你有创业的决心与勇气,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不必太担心会失败,况且“失败乃成功之母”啊!沿有尝试,何来成功与否呢?除了信心之外,还必须掌握过硬的本领,有广阔的知识面,具备强大的专业技能,使自己在行业上做到游刃有余。同时,绝大多数同学选择的创业地点是在自己家乡或东南沿海发达地区,选择西部地区的人是少之又少。

  这和同学所学习的专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农林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同学们大多选择回家乡发展自己的事业;学习经济管理或者理工一类的人更倾向于沿海发达地区。他们认为这些地方更有让他们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机会而没有人想过什么专业对于西部地区有优势。

  大学生认为自身的创业优势是:年轻有活力,敢于拼搏,时机良好,学习能力强,专业素质高。

  时机充分,目的明确,软性条件似乎都不成问题。但90%的同学清楚地表明,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严格地说还不具决定性。是什么阻碍了更多的大学生前赴后继地走向创业路?缺乏启动资金首当其冲,“资金匮乏,知识欠缺,能力不足,经验有限”俨然已成为了大学生创业最为凶猛的拦路虎。而“父母的不支持”和其他另外因素使得大学生创业先天不足问题紧随其后。

  另外,据新浪调查,目前*70%的大学生仍仅限于自己同学或儿时的玩伴为朋友。社交范围太窄,很难同没陌生人交流势必造成了人脉的匮乏。而人脉对穿业者来说又极其重要,所谓人脉决定财脉。此次调查中6%的学生表示,其他因素,譬如合伙人就是当前自己最缺少的创业条件。

  自主创业,应具备良好的素质

  调杏显示,大多数同学选择创业是因为想赚钱,但也有部分同学右自己的资源想法与理想,并不局限于狭隘的赢利,通过自己创业,给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也是对社会做出的一种贡献。所以选择创业首先应具备良好的素质,别让金钱蒙蔽了自己。

  "良好的创业素质使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关键所在!”所以应具备以下条件:

  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创业前利用兼职等机会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经验积累,对自己今后的创业大有裨益,而这也是所有大学生创业者的一个共同点。

  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通过多种渠道认识更多的人,尤其是对自身创业有帮助的人。同时多多接触社会,在学生时期就走进社会中,积累各方面的人脉。

  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管理沟通能力。当代大学生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能力,在创业时应抓住自身的优势,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也要培养自身的管理能力、和上下级的沟通能力。

  当然,还有更多如强烈的挑战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等。

  有自己的创业团队是关键

  即使有了好的人脉以后,组建创业团队仍然是个问题,而且是个关键性问题。在人脉网上,我们需要好的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但是,在创业过程中的创业团队,则另当别论。大多成功的企业家认为:组建创业团队的时候,不要倾向于“明星效应”。简单的说,当一家公司成立了以后,创始人如果都是MBA(工商管理学硕士)的话,那么开会决定谁来做公司的CE0就要半年的时间来讨论,不用做事情了。所以,更多的观点支持于创业起初,队员要选择有责任心、态度谦虚、勤奋无私的人。这样创业的道路才能走的更成功。

  通过此次创业问卷调查,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创业在大学生的眼中,并非只是狭隘的赚钱的一种途径或手段,它可以提高我们创业初试者的各方面素质,增加经验,锻炼交际能力与独立能力还会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使我们看事物更加全面,而且还历练了我们的胆识与能力,让我们更加肯定“爱拼才会赢”。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此次创业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很多人认为创业可以赚钱,可以享受生活,同时还了解到,创业在大学生的眼中,并非只是狭隘的赚钱的一种途径或手段,它可以提高我们创业初试者的各方面素质,增加经验,锻炼交际能力与独立能力,还会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使我们看事物更加全面,而且还历练了我们的胆识与能力,让我们更加肯定“爱拼才会赢”。

  如今大学生创业是一个趋势,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一趋势肯定还会持续。对这一问题还没有考虑过的同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也为学校在教育学生时提供了重要依据。尤其在大学期间,大学生的空余时间还是挺多的,为了不荒废时间,不虚度光阴,选择创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提前与社会接触也会使自己收益良多。

  我们这次通过问卷调查首先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同时也是为了了解大学生对创业的看法,了解大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在此次调查中,我们从大学生是否会自己创业,去哪方面创业,创业前会做哪些准备,如何来解决创业中的资金问题,以及在校时学校应该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等等。

  调查结果是:大部分同学字赞成需要创业,通过到企业实习积累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保持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等为创业做好准备。至于资金问题,大部分选择贷款方式。学校方面,学生希望举办创业或各类设计大赛来提高自己的能力。由此可得,大学生创业是一个趋势,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一趋势肯定还会持续。对这一问题还没有考虑过的同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也为学校在教育学生时提供了重要依据。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调查报告5

  随着近年各大高校扩招,全国总体就业压力严峻。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我和其他两位同学一起组成一个团队用问卷形式对西南政法大学的同学做了一个不完全的调查,问卷的问题极具代表性,对没每一个大学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调查内容:

  一·大学生对就业形式的认知

  就业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会对自己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的。有绝大多数人对就业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很清楚的,75%的人认为就业形式严峻,就业难。17%的人认为形式正常。看来许多人对这问题没有偏离现实。就业形式的严峻迫使大学生在大学里努力的学习知识,严峻的形式也是大学生学习的压力。所以,认清形势将会帮助你更好就业。

  二·就业的砝码

  问卷里提到专业、学校、个人能力,什么对就业的帮助最大。5%的人选择了学校,现在社会上确实存在这样不公*的现象,或许她的招聘广告上写道“只招211工程大学”。大学的名气对就业确实有影响,但是进入名牌大学的人却是少数啊。总体上来看,其他大学的就业率也不差。11%的人选择了专业,社会上流传“选好学校,还不如选个好专业”。专业对以后就业确实有影响,比如某大学的王牌专业,它的就业率就一直很高。但是就业以后,经常会出现专业不对口。专业只是影响就业的一个因素。90%的人赞成个人能力才是就业的最大砝码。有了能力,无论走到那里就有饭吃。但我个人认为,你没有那块敲门砖,进不了那扇门,即使你再有能力也是无济于事。所以光有能力是不行的,你得有一定的资质,文凭。

  三·怎么样就业

  谈到通过什么方式就业,也不过这几种方式:校方推荐、找关系、靠自己。这是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举一个例子,但不是绝对的。一个农村的孩子大学里学业**,没有被校方推荐就业,没有亲戚朋友可以帮助他,他就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找一份工作,但是糟糕的是能力又不是很好,所以自然而然的失业了。这就是许多大学生失业的原因。15%的人认为就业要靠父母和亲戚,这是走向岗位的捷径。81%的人凭自己的实力找工作,这是当下最普遍的现象了。什么北漂一族,下南洋啊……都是大学生为了工作,靠自己在外面打拼。多么鲜活的例子。只要是自己愿意,凭自己的双手肯定能够为自己谋得一席之位的。

  四·人生的第一桶金

  大学生对工作的初期月薪的期望值到底是多少呢?45%的人定位在1000~1500元/月,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我看到的啊,普通的洗碗工月薪是800~1000。那么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定位就是比洗碗工高那么一点,这也是因为就业难造成的问题。许多毕业的大学生认为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就是幸运的啦,慌不择路,什么职业都可以,最紧要的是能够有钱可赚啊。1500~3000元/月,这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还是有点难的啊!46%的人对自己的期望就在这个层面,当她们出入社会后会发现许多现实和自己想法背道而驰。合理的定位将会扩大大学生的就业面,就业的机会也会更多。

  五·留守或外出

  究竟在哪里就业也困扰着很多大学生。选择家乡还是外地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虑。家乡,是自己出身的地方,那里有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在家乡工作的话,适应工作的速度肯定会很快,自己的亲人也在那里,可以提供很多帮助,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在异地工作,有利也有弊,利在于大学生可以开阔眼界,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弊在于,大学生对这里的一切都很陌生,可能对气候不适应,没有亲戚朋友,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会面临危险。59%的人选择在家乡就业,18%选择在外地就业。看来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检验不仅局限于家乡,把眼光更多的放在了外地,在那里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六·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越来越成为当下流行。我们会在报子上看到某大学高材生卖猪肉,某大学生卖包子……这样的例子不是一个两个,已经是普遍的现象了。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是一石二鸟的举动。一是缓减了大学生就业压力,二是解决自己的就业的问题。59%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显然很多人对就业也是有两手准备。光靠企事业单位来吸收毕业大学生肯定是不够的,如果还是一味的等着招聘的话,那好比在抹杀机会。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工作的渴望的结晶。

  结论和建议

  *经济体的壮大,是一把双刃剑,它给*带来了可观的gdp,也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大学生就压苦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这不是一两年的事了,是*长期积累下的问题。经济的壮大,对人力需求增多了,高科技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走上了这座独木桥,在激烈的竞争中失业。严峻的形式依然没有改变,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

  怎么解决大学生就业苦难的问题呢?

  教育体制需要改

  革,高校扩招是造成就业困难的问题之一。*的高校扩招,生产出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大学生的价值也在不断的贬值。高校只知道扩招、再扩招,收钱,还是收钱。他们有为自己生产出的产品想过吗?到底销路怎么样啊?厕所里的环卫也是大学生。高校理应制定出一套方案解决这个问题。

  企业法人应该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企业的,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大学生人才的。所以他们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一大支柱。

  只是靠外界因素是完全改变不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的。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主要因素,外因是次要因素。大学生只有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社会。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现在的就业形式多种多样,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自主创业、当村官……关键在于自己,转变了就业观念将会更有利于就业。

  所以,提升自己,把握机会,就业就不再是难事。


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菁选5篇)(扩展6)

——当代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5篇

当代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1

  *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尤其是在进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打击下,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也不能幸免。过于庞大的待业人群,不断增加的大学生数量和失业率,以及连续不断的国际形势的冲击,浪路漫漫,我们新一代大学生将何去何从,*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作为八零后九零后的大学生,已被深深印上自由的印记,那就突破所谓的传统,惯例,我的方向我做主,我的未来我抉择。

  从小学初中的懵懂,到高考的拼搏,我们马不停蹄,一路急急冲来。而今,漫步在庸懒的大学校园里,椰风海韵,与爱情、自由的邂逅,一切放佛苦尽甘来。事实是否果真如此?非也非也!20xx年的日子也过了大半年了,事实上*09年前七个月的大学生就业率仅为68%,千万不要心怀侥幸;而去年全球金融危机还超过一半呢,不要因此就掉以轻心,一个不慎便可能被划归到那不行的三分之一。因此,09年的大学生就业情况应当是对我们的当头棒喝,惊醒那花前月下,而不是直接忽略。千万不要太多指望家族关系和*,救世主是从来不曾有的,上帝说:“人啊,你当自救。”

  一、 调查对象

  xx学院即将面临毕业学生

  所学专业类型:室内设计、物流管理、信息管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工程造价。

  二、 调查形式

  问卷调查50份,收回有效的40份。

  三、调查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改革开放、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制度改革、毕业生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倾向,有利于了解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同时,也可以通过了解大学生的择业观的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从而让社会了解学生真正所需,及早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择业观。最真实的掌握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了解未来几年大学生的就业趋势;最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以尝试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建立一次沟通对话的机会。从而能为大学毕业生、为高校、为企业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促进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以下是此次调查结果统计:

  1、职业规划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2%的学生在其大一的时候自己进行职业规划,在大三之前有进行职业规划的学生仅有27%,由此可以看出有73%的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前半段时间是没有进行任何个人的职业规划的,一半以上的同学并没有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没有强烈的就业危机感。同时,可以知道大部分的学生是没有明确的目标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没有很好的职业规划,对于各位在校大学生来说,是很不利的。

  2.大学生自身素质的评价

  大学生们清楚地定位了自己应该具备的个性品质,他们认为企业看重的个性应该是“勇于创新”(18%)、踏实(17%)、合作(16%)、乐于参与竞争(10%)等,与信息时代倡导的个性特征相吻合。

  3、关于所学专业与职业需求

  大学生,一定得“专业对口”吗?

  那句成语“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当问到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时,44%的人回答“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30%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近3/4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两成。甚至为了某种原因愿意放弃专业的占5%。经常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 有42.1%的学生选择专业的时候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的,也有31.6%是听从父母老师的建议选的,但是,却仅有4.7%的人是非常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的,而37.4%的学生也只是有所了解。对于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仅有31.5%的学生是有所关注,有所了解的。从这些数据的显示,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的方向以及未来可能的就业情况是不太清楚的。与此同时,有28%的同学仍然是希望在毕业后尽量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不过也有31.6%的同学认为大学培养的是适应社会的能力,不拘泥于是否与自己专业相关。

  4、就业途径与地点

  据调查得出,现今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彩,有55%的同学毕业后是选择依靠自己的能力参加招聘会。但也有17%的同学是希望依靠父母亲戚的帮助的。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传统的三强依然没有改变,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对于理想的工作地点,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东部、家乡以及大学所在地。在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更多的学生还是比较趋向于大城市的。

  5、关于如何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现在大学生人很多,竞争很激烈,找工作非常困难,大部分学生更看重的自己的优势是:能很快适应工作以及具有团队合作精彩,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强。为了增强自己的就业机会,大部分大学生会考取如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等专业的相关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也有部分学生会选择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积累经验:同时,还有部分同学选择利用现有资源,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技能以便为自己以后找工作时服务。

  6、面对第一份工作与薪酬

  面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55%的学生会选择坚持做,做多久不定,培养自己的能力,把它当作追求更高理想的*台。但是如果对第一份工作为不满意的话,67%的学生认为,应该先干着,再抓紧时机再找别的工作,20%的学生表示会试着接受让自己喜欢它,但也有13%的同学认为没商量,重新再找一份工作。大学生对职业的报酬最直接的认识就是工资待遇。在调查数据中大学生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至于刚刚开始工作为的薪酬方面,有23 %的学生能够接受的薪酬是1000-2200,47%的学生选择的是2200-3000,21%的学生选择的是3000-4000,仅有9%的学生选择5000以上。

  四、我的个人建议

  1、关于职业规划的建议

  在大学期间,尽早进行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目标与方向,有所准备。

  2、关于处理所学专业与职业关系的建议

  多了解自已所学专业的信息,了解其就业方向与专业范围

  3、关于就业途径与地点的建议

  就业途径可以多样化,尽量扩展自己的就业途径,让自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4、关于如何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的建议

  考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证书以及多参加社会实践,这会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就业竞争力

  5、关于面对第一份工作与薪酬的建议

  在做第一份工作时,我们要能沉得住气,多学点东西,以后不管是否要在原来的单位工作,至少我们提升了自我。

  此外,在我个人看来,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出现,是社会追求片面,盲目发展的必然结果。恢复高考,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生活水*改善,社会的整体素质大大提升,但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家长不由将考大学与光明的前途、有面子联系在一起,再加之大学扩招的推波助澜,教育界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虽然恢复高考给了*大学一个新生,但*的大学还是不太成熟,区区32年,是比不上西方雄厚的历史底蕴的,向西方大学学习成为了大势所趋。可偏偏这拿来主义用的不尽如人意,其实在高等教育这一方面,德国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对象。

  另外,在大学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必要的。一个父亲曾告诫自己的女儿:“你一定要把钢琴练到十级,将来就是去卖艺也能养活自己。”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却又不单是一个玩笑话。将你的兴趣爱好发展为特长,说不定将来这就是你的优势。甚至可以因为爱好而选取职业方向,这样就可以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当代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2

  一、调查时间: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二、调查地点(对象):钟桂云老师、陈焕明老师、黄元盛老师

  三、调查方法:人物访谈,组织讨论,网上查资料

  四、调查目的:

  (一)为了对精细化工专业大学生就业岗位需求有更多的了解,学习如何在将来的就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二)了解周边化工企业现状,分析化工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预测化工技术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三)调查本专业毕业生在企业的就业岗位,明确岗位任务和要求

  (四)分析岗位工作任务,明确不同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五)调研周边典型企业对化工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和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看法和基本要求,为我校教育建设指明方向。

  五、调查内容:

  钟老师

  学生:老师,您对我们现在所学的行业有什么看法?

  老师:你们现在学的这个行业还好吧!在本校每年的就业率还是挺高的。但是比较担心招生情况,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这必然会造成整体质量下降,若停止扩招,又会对生源造成一定影响。

  学生:在您教学时,最喜欢什么,最不喜欢什么?

  老师:最喜欢的"是学生能够认真听课,还有和学生沟通交流,最不喜欢的是学生上课不听讲,以及玩手机、睡觉等行为。

  学生:您是从事教师这一专业的,请问一下您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老师:因为跟学生在一起心态会得到鼓舞,还有自由时间比较多。 学生:你认为当老师最大成就的是什么?

  老师:能够培养优秀的学生和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重要的是一些毕业的学生还保持着联系,他们会咨询一些有关专业前景的问题。 陈焕明老师

  学生:老师您什么时候开始在这里工作的?职位是什么?

  老师:我08年1月份左右因工作上的需要而被调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同年担任复合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 学生: 那您以前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老师:我以前在江门甘蔗化工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先后担任过车间主任和厂长助理,长期主管工艺技术管理工作。 学生:老师,请问我们的所学的专业有哪些核心课程?

  老师:主要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树脂合成、胶黏剂技术、涂料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技术等

  学生:老师,您觉得我们专业的就业方向怎样?

  老师:你们这个专业主要从事涂料胶黏剂及日用化学品等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和生产工艺控制、生产原料分析与检验等工作;在机械、电子仪器仪表,汽车制造等企业从事相关产品表面电镀与涂料工艺操作、技术开发与生产技术管理,镀液及助剂的分析、应用于开发等工作。 黄元盛老师

  学生:老师,您觉得我们的专业怎么样?

  老师:你们这个专业比较重视实践,强化职业性和开放性;本专业校内拥有省级的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设备齐全。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99%以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100%。

  学生:请问老师,在校期间我们应该着重掌握哪些技能?

  老师:比如胶黏剂生产和涂料生产工艺控制、 胶黏剂和涂料生产原料分析与检验等。

  学生:我们这个学期要考高级化工证,请问老师这个主要考哪些内容的?通过率怎么样?

  老师:这个考试分为笔试和实操两个部分,主要上课认真听讲,做实验时步骤规范,考试是没什么问题的。

  学生:老师,我们读这个专业毕业后的工作待遇一般怎么样?

  老师:按以往的来看,一开始的时候工资方面的待遇一般比较低,等你们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会慢慢的根据你们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有所提高,你们的上班时间一般都是八小时制的。

  1、我国化工行业发展现状

  我们国家自80年代确定精细化工为重点发展目标以来,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发展较为迅速。“八五”期间已建成精细化工技术开发中心10个,年生产能力超过800万吨,产品品种约万种,年产值达900亿元,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20世纪末精细化工率达到35%。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他们仅就电子工业一项就需精细化学品1.6万种,彩电需7000多种,国内产品配套率都不到20%,其余靠进口。其它在织物整理剂、皮革涂饰剂等方面更为短缺。另外从我国精细化工产品的质量、品种、技术水*、设备和经验来看,都不能满足许多行业的需求。

  2、就业岗位 根据调查,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就业范围非常广泛,面向医药行业、日用化学品、食品行业及化工行业相关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毕业后可按自己的具体情况从事制药业,化工业,自来水,环保业,塑料业,农药业,或油漆涂料胶粘剂等待业的工作,在这些单位可从事技术操作、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产品检验和市场营销等工作。

  3、就业去向及工资待遇

  该行业对人才的技术性要求较强。需求职位中以技术类、销售类、管理类职位为主。从行业来看,该专业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化工业、能源业、医药、生物制药业以及环保业,附加值高的化工新型材料、精细化工制造业等也都需要大量专业人员,由于对专业技术要求高,毕业生2-3年内转行的较多,人才相对缺乏,所有市场对此专业人才需求量都大。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面向外资企业、全国各大、中型国有和民营化工企业,工资待遇好,月薪多在2000元左右。

  六、调查总结

  总的来说,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实践型人才。

  通过三年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具有精细化工行业生产运行、生产管理及产品开发的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本专业培养从事化学工业生产工艺、技术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熟练掌握化工工艺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能分析和正确选择工艺流程及生产设备、工艺操作条件、生产控制指标、操作要点等,能运用工具书进行化工工艺计算,能在化工生产一线从事生产操作与管理等。因此我们要好好规划自己的路,不要跟着感觉走!根据个人的理想决策安排,绝大部分都希望有一份轻松而满意的工作。那么,就需要慎重安排自己的轨迹。从哪个行业入手,逐渐对该行业深入了解不要频繁跳槽,特别是不要为了一点工资而转移阵地,要从长远来看,要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

当代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3

  1、 调查内容:

  (1)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2) 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

  (3) 大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2、 调查方式:

  (1) 查阅相关书籍

  (2) 登陆网站搜索

  (3) 对教师进行访问

  3、 调查结果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登陆网站搜索对教师进行访问等方式,我了解到,随着社会进步,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当今社会的岗位数远远少于大学的人数,因此多数教师认为,应该控制大学生的人数,提高大学生的质量,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提高大学生去基层就业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关于创业国家就多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大学生依托专业优势开拓市场,而高校也应该把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当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手段,引导和扶持大学进行创业。

  4、 经验体会

  我是一名刚入校不久的大学生,这次调查让我感受良多,我觉得除了社会和国家要帮助大学生以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多学知识,掌握好技能,为自己出身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5、对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

  我认为此次活动开展得既有价值,又有意义,而且实践的课题非常贴近生活,也都是同学们都有所闻,但又知之甚少的事情,非常适合同学们调查研究。我更希望学校能组织一次大型的调查活动,让全校师生一起参与。

当代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4

  20xx年4月-10月,市妇联与xx大学、xx科技大学等六大驻青高校联合开展了这一调查。据统计,六大驻青高校20xx年应届毕业生中女大学生10782人,本次调查共发出女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两种调查问卷共7005份。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的就业率、一次签约率和月收入均低于同届男大学生。那么,女大学生们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择业观念仍存在误区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理想工作单位的选择上,69%的女大学生选择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及三资企业,重点考虑的因素依次为职业稳定且高报酬、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工作环境好、有社会保障。就业热点仍然集中在我们传统认为的所谓“适合女性从事的行业”,如医院工作者、财务、审计、银行职员、新闻工作者、餐饮旅游、市场、广告、公关、行政、文秘等,调查报告《关于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可见女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她们宁愿放弃自己的专业,也要追求体面、收入高的工作,这无疑延长了她们求职的时间,增加了她们就业的难度。

  求职过程中遇性别歧视

  在问及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65%的人回答是求职过程中遇到过男女不*等的情况,主要表现是:用人单位在招聘简章中明确写着“只限男性”、“同等条件下男性优先”等字样,也有些用人单位虽没明确说只要男性,但女大学生在面试中也被问到过带有性别倾向的问题,如“我们这个职位会经常要求加班加点,你认为女性从事合适吗”和“你有男朋友吗”等等。

  而用人单位被问及选人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时,86%的单位认为他们看重的是“综合劳动能力”(劳动效率),除此之外他们还要看劳动力成本。女大学生工作后结婚、生育、哺乳、养育幼儿的职能对工作会产生一定影响,在此期间,企业需要安排人选临时替代其工作,从而增加企业的劳动成本。

  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因缺乏工作经验和应试技巧而被用人单位拒绝的女大学生高达87%。在问及用人单位女大学生的素质能力有哪些不足时,59%的单位回答是女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成本高,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招聘有过工作经历的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5

  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业难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毕业就失业”似乎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理。

  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

  调查者都是在校大学生,其中专科学校的学生占64%。

  专业有:

  传媒(新闻、文秘)

  语言类(商务英语、应用英语、日语、德语)

  经济类(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会计)

  设计类(建筑设计、动画设计)

  技术类(计算机科学技术、园林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

  管理类(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社会工作

  调查形式:

  调查问卷共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高达96%,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设计问卷。

  调查数据分析: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而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使大学生就业时缺乏足够信息,从而产生就业盲目性。

  调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调查结论及建议:

  一.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

  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的工作有担心,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少了这种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

  二.大学生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了解,发现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讲诚信,善于协调、容易与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

  调查显示,有60%的大学生认为造成就业难的状况,除了社会压力大,企业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自身的工作经验的缺乏,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在调查中发现,有57%的同学认为自我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关系是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目标。而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来开发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对职业生涯目标是模糊的。

  三.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职业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地理位置与单位性质、社会经济因素),内在价值因素(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自己的理想),外在价值因素(家庭的经济条件、薪水和福利、)。在调查中,被调查者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单位性质、自己的理想、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决定、社会经济因素、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按自身在选择工作时所起作用从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单位性质和父母的决定为同学们所所首先考虑下的,接下来是自己的理想、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男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

  据调查发现,以往的学生对自己就业后工作的要求,无论是单位性质反面还是薪资方面,要求都比较高,但现在的就业形势似乎不允许初出茅庐的学生有挑工作的机会了,大学生们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可以接受“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对于以后将从事非专业的工作,有61%的同学都表示可以接受,看招聘单位给出的工资待遇和发展前景。但在就业公司选择时,有58%的同学希望可以再外资企业和*部门工作,对那些民资企业只有极少部分的同学表示会考虑,这也是大学生好高骛远的表现,似乎也有点不切实际。

  几点意见:

  (1)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应通过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并与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习政策等等。

  (2)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在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三)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间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都是将来找工作的资本。


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菁选5篇)(扩展7)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3篇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1

  随着近年各大高校扩招,全国总体就业压力严峻。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我和其他两位同学一起组成一个团队用问卷形式对西南政法大学的同学做了一个不完全的调查,问卷的问题极具代表性,对没每一个大学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调查内容:

  一、大学生对就业形式的认知

  就业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会对自己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的。有绝大多数人对就业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很清楚的,75%的人认为就业形式严峻,就业难。17%的人认为形式正常。看来许多人对这问题没有偏离现实。就业形式的严峻迫使大学生在大学里努力的学习知识,严峻的形式也是大学生学习的压力。所以,认清形势将会帮助你更好就业。

  二、就业的砝码

  问卷里提到专业、学校、个人能力,什么对就业的帮助最大。5%的人选择了学校,现在社会上确实存在这样不公*的现象,或许她的招聘广告上写道“只招211工程大学”。大学的名气对就业确实有影响,但是进入名牌大学的人却是少数啊。总体上来看,其他大学的就业率也不差。11%的人选择了专业,社会上流传“选好学校,还不如选个好专业”。专业对以后就业确实有影响,比如某大学的王牌专业,它的就业率就一直很高。但是就业以后,经常会出现专业不对口。专业只是影响就业的一个因素。90%的人赞成个人能力才是就业的最大砝码。有了能力,无论走到那里就有饭吃。但我个人认为,你没有那块敲门砖,进不了那扇门,即使你再有能力也是无济于事。所以光有能力是不行的,你得有一定的资质,文凭。

  三、怎么样就业

  谈到通过什么方式就业,也不过这几种方式:校方推荐、找关系、靠自己。这是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举一个例子,但不是绝对的。一个农村的孩子大学里学业**,没有被校方推荐就业,没有亲戚朋友可以帮助他,他就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找一份工作,但是糟糕的是能力又不是很好,所以自然而然的失业了。这就是许多大学生失业的原因。15%的人认为就业要靠父母和亲戚,这是走向岗位的捷径。81%的人凭自己的实力找工作,这是当下最普遍的现象了。什么北漂一族,下南洋啊……都是大学生为了工作,靠自己在外面打拼。多么鲜活的例子。只要是自己愿意,凭自己的双手肯定能够为自己谋得一席之位的。

  四、人生的第一桶金

  大学生对工作的初期月薪的期望值到底是多少呢?45%的人定位在1000~1500元/月,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我看到的啊,普通的洗碗工月薪是800~1000。那么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定位就是比洗碗工高那么一点,这也是因为就业难造成的问题。许多毕业的大学生认为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就是幸运的啦,慌不择路,什么职业都可以,最紧要的是能够有钱可赚啊。1500~3000元/月,这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还是有点难的啊!46%的人对自己的期望就在这个层面,当她们出入社会后会发现许多现实和自己想法背道而驰。合理的定位将会扩大大学生的就业面,就业的机会也会更多。

  五、留守或外出

  究竟在哪里就业也困扰着很多大学生。选择家乡还是外地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虑。家乡,是自己出身的地方,那里有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在家乡工作的话,适应工作的速度肯定会很快,自己的亲人也在那里,可以提供很多帮助,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在异地工作,有利也有弊,利在于大学生可以开阔眼界,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弊在于,大学生对这里的一切都很陌生,可能对气候不适应,没有亲戚朋友,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会面临危险。59%的人选择在家乡就业,18%选择在外地就业。看来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检验不仅局限于家乡,把眼光更多的放在了外地,在那里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六、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越来越成为当下流行。我们会在报子上看到某大学高材生卖猪肉,某大学生卖包子……这样的例子不是一个两个,已经是普遍的现象了。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是一石二鸟的举动。一是缓减了大学生就业压力,二是解决自己的就业的问题。59%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显然很多人对就业也是有两手准备。光靠企事业单位来吸收毕业大学生肯定是不够的,如果还是一味的等着招聘的话,那好比在抹杀机会。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工作的渴望的结晶。

  结论和建议

  *经济体的壮大,是一把双刃剑,它给*带来了可观的gdp,也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大学生就压苦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这不是一两年的事了,是*长期积累下的问题。经济的壮大,对人力需求增多了,高科技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走上了这座独木桥,在激烈的竞争中失业。严峻的形式依然没有改变,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

  怎么解决大学生就业苦难的问题呢?

  教育体制需要改革,高校扩招是造成就业困难的问题之一。*的高校扩招,生产出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大学生的价值也在不断的贬值。高校只知道扩招、再扩招,收钱,还是收钱。他们有为自己生产出的产品想过吗?到底销路怎么样啊?厕所里的环卫也是大学生。高校理应制定出一套方案解决这个问题。

  企业法人应该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企业的,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大学生人才的。所以他们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一大支柱。

  只是靠外界因素是完全改变不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的。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主要因素,外因是次要因素。大学生只有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社会。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现在的就业形式多种多样,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自主创业、当村官……关键在于自己,转变了就业观念将会更有利于就业。

  所以,提升自己,把握机会,就业就不再是难事。


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菁选5篇)(扩展8)

——当前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当前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1

  择业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十分复杂,各种矛盾和冲突交织在一起,对此我们应当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加以积极的引导、疏导。本次调查对象为本校大学生,采取问卷抽样调查形式。共发放问卷20份以上。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大学生择业心态特点

  1.成就动机水*高,但害怕面对现实。大学生有强烈的成就感。在择业中,大学生的追求和憧憬更为强烈,有着希望成功和报效社会的强烈倾向。他们愿意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有较高的抱负水*。不过现实却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

  2.择业心理期望高,但缺乏信心和竞争力。现代大学生的心理期望值从入校开始就很高。这种高期望值历经四年更加高涨,大学生的择业心理期望值高就是其中一个突出表现。

  3.实现自身价值愿望强,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择业十分重视自身价值,追求自我实现,愿意根据自己的专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他们认为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单位去。可是,他们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现实中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到边远山区、到基层去。大学生想走捷径,幻想成才的道路一帆风顺。他们虽然也愿为国家繁荣富强作贡献,却过分强调自我价值;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雄心壮志,但对吃苦耐劳恐惧,没有充分做好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产生恐惧和彷徨,形成强烈的心理矛盾。

  4.全面素质重要性意识强,但自身欠缺且培养不够。大学生就业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主要是全面素质(综合素质)竞争。大学生对全面素质重要性的认识十分明确,但是有些人大学四年却未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大学生择业心态矛盾冲突原因

  1.毕业生自身处于矛盾期。首先,大学生择业是在各种矛盾中的艰难选择。如自我与客我矛盾、理想与现实矛盾、奉献与索取矛盾、社会需求与自身实力矛盾等。其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心理矛盾的突出时期。他们心理发展不稳定、不*衡、不健全往往会产生种种矛盾。再次,大学毕业生有相当部分心理还不成熟,所以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在择业中就表现出内在心理特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2.高等教育处于过渡期。当前,高校进行大幅度扩招,就业岗位跟不上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和无法完全满足毕业生的期望。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进行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改革,提高师资水*,加强高校的配套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有效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和调整心态,保证他们择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是高校甚至全社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但是高校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它是一个长期性和渐进性的过程。这种状况是毕业生产生不同择业心态的直接原因。

  三、调整大学生择业心态

  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大学生择业心态中的种种矛盾冲突,决不能笼统地认为都是消极心态。大学生择业的矛盾心态使其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但积极方面是主流。这种矛盾心态是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发展趋向成熟的动力。除了大学生本身要努力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外,高校与社会也要加强教育和引导,使他们保持稳定、积极、正确的择业心态进行合理择业。

  1.大学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21世纪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应注意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提前做好择业准备。自觉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2.毕业生要进行择业心态的自我调整。在择业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挫折、矛盾和冲突,毕业生应学会全面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

  3.学校应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学校要适应新形势,采取相应改革措施。除了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外,还要进一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咨询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还应大力加强就业技巧指导,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4.社会和毕业生家长要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引导。社会要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完善就业市场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的公正、公*的竞争机制。这是对大学生择业心态调适的最有力的措施。另外,家长和亲友要主动关心毕业生择业期间的心理变化,积极配合学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心理压力,使他们有积极、健康的择业心态。


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菁选5篇)(扩展9)

——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

  根据近年来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多方面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人才的增加,使得大学生的工作越来越难找,许多人才市场经常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08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加从多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形势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1.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现状

  【形势】

  20xx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

  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但是形势依旧不是很好,虽然今年第

  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现状】

  典型现状1:“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他们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们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 典型现状2: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2.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从05年的高校毕业生338万,到09年的611万,预计10年更是高达700万,高校的盲目扩招,直接让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直接给就业结构带来巨大震荡;而且“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不可捉摸起来;再者大学的许多专业并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所学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背离市场。 图1 高校毕业生折线图 单位(万)

  由图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19xx年85万人,到20xx年,应届毕业生630万,加上往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已突破7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然而全国大学生就业率只有68%左右。

  实践调查

  为更好的了解大学就业问题,我们特此对就业问题做了一份调查报告(见附表一),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调查目标:了解在线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

  调查时间:20xx年12月20日?20xx年12月31日

  调查对象:湖南工学院专南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形式:走访、问卷调查以及专家的数据分析

  在这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6份(有14份问卷没有作答的或者没有按照要求作答,视为无效问卷)。数据仅供参考。

  就业形势分析调查如下:

  对问卷反馈的数据可以做出结论:52.33%的大学生觉得现在的

  就业形势严重,就业难,而认为形势正常占了29.07%,有12.79%的人觉得就业容易,而不了解占5.81%。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学对于找工作都抱有困难的心理。的确,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很难一次就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求职中需要具备的能力调查如下:

  在求职时,大学生觉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么,30.23%的大学生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27.91%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1.63%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18.6%选择了相关工作经验;8.14%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有3.49%的人还不清楚。从现在的社会需求来看,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最能反映一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业地区选择调查如下:

  从图像分析可得,对于工作地区的选择,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40.7%的人愿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近20%的人有去一线城市的、回家就业等选择。然而,随着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趋近饱和,但是,尖端的技术人才依旧缺乏。

  其他调查结果如下

  对于选择职业你最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分析结果为:有36.1%的人最先考虑的是职业发展潜力,有20.3%的人考虑工作的环境,21.1%的人考虑工资待遇问题,也有8.3%的人考虑工作稳定有保障,

  而3.8%的人考虑到家人的情况。

  在得到较好的就业信息途径问题:有一半多的同学只是通过学校或人才招聘会得到就业信息的,就业信息渠道狭窄。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问题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只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1. 经济原因

  中国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冲击的影响,尤其是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所受冲击最为明显。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 社会原因

  大学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用人单位存在“选材难”的问题。对于大学生从学校从学校到工作的持续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的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不能迅速适应就业市场。

  3. 自身原因

  学生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

  研”等。很多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如此挑剔,必然难以找到工作。等到原因。

  (三)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方法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只是了原因,那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社会方面

  作为工作第一线当地各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地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收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尝设市场。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跟过的大学生。

  2.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面对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结语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更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加强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业敬岗,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永生,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研究,陕西教育20xx年3月

  [2]吴大*,浅谈毕业生就业信息网队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高教论坛20xx年第三期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经济研究参考》,20xx年10月

  [4]中国大学生就业网:

  [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职业生涯——职业指导教学训练手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xx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