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中的廉洁故事的感悟(4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文章内容

党史中的廉洁故事的感悟(4篇)

时间:2025-08-18 15:20:03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党史中的廉洁故事的感悟

  

  廉洁文化

  大家都知道,我们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画面都会对我们的思想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我们从小就要培养廉洁意识和廉洁观念,使我们自觉养成廉洁自律,诚信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良好行为习惯。

  廉洁文化进入校园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洁文化的发展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

  在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

  廉洁文化具有丰富内涵。廉洁,即公正不贪,清白无污。廉洁文化是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总而言之,廉洁文化的发展对我们的成长有很大帮助。

  那我们又该如何宣扬廉洁文化呢?首先,我们应该积极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廉洁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建设廉洁文化应善于兼收并蓄。坚持洋为中用,善于吸收和借鉴国外在廉洁文化建设方面的有益做法。坚持古为今用,充分利用中国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中的廉洁文化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宣扬廉洁文化必须批判腐朽文化,从根本上摧毁享乐主义、遏制个人主义。

  养成廉洁意识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要树立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良好的思想,不断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增强抵御腐朽文化的能力。在全社会培养廉洁理念、树立廉洁意识、营造廉洁氛围,形成良好的廉洁文化的社会环境。

  让我们自觉倡导廉洁,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

  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廉洁文化洒满每个角落。

  ——2309

篇二:党史中的廉洁故事的感悟

  

  潮汕

  党史

  廉洁故事

  4月1日,机械系组织学生观看《党史中的廉洁故事》纪录片,通过对百年党史中共产党人典型廉洁故事的重温,带领大家在学史明理中养清廉之风、在学史增信中筑清廉防线、在学史崇德中汲清廉力量、在学史力行中作清廉表率。

  被誉为“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我国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之一。谢觉哉一生,不谋私利,不图虚名,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实事求是,数十年如一日,甘做人民的公仆。他常常对子女说:“我是共产党人,你们是共产党人的子女,不许有特权思想。”“为党献身常汲汲,与民谋利更孜孜”,这是延安时期人们向谢觉哉祝寿时赠送他的诗句,这也是谢觉哉革命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洪学智一生艰苦朴素,素衣布鞋,粗茶淡饭一直是他生活的常态,从不搞特权,从不谋私利,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不仅如此,洪学智办事始终坚持公私分明,制定了“八条铁令”:“1。不管是我的家人还是别人,不该办的事一定不能办;2。任何时候都不许用公家钱请吃请喝;3。部队和下级送礼一律不收;4。下部队吃饭必须交钱,账不结清不走;5。下部队严格执行就餐标准;6。就餐时摆酒一律不喝;7。饭桌上不许有剩饭;8。出差不允许子女搭公车”。“洪八条”是洪学智清正廉洁精神品质的生动体现。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革命年代为人民解

  放事业奔走求索、艰苦奋斗,他的英雄事迹犹如一本鲜活的教科书,为子孙后辈树立起了坚实的榜样。“我们最大的权力,就是要为人民服务。”革命先辈艰苦朴素的优良家风,在孙辈的世代传承中更加鲜活有力。从李大钊为革命献身的英勇事迹,到李宏塔严于律己、服务民众的奉献精神,百年风雨征程,不变的是共产党员为人民谋幸福的决心和使命。

  《党史中的清廉故事》以“寻访红色印记,讲述清廉故事”为主题,深入挖掘百年党史中红色人物、红色地标、红色家风背后的清廉基因,讲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理想信念、严格廉洁自律、树立清廉家风,以及发生在这一处处红色遗迹上的感人清廉故事。

  党的百年征程中,为党、为民无私奉献一生的共产党人数不胜数。今天,我们有幸共同在线上了解了谢觉哉、洪学智、王树生、聂荣臻、万里、澎湃、李大钊、谭震林等伟人的感人事迹,他们为党、为民廉洁奉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也必将向伟人看齐,做到校园廉洁:1。考试不作弊;2。生活不能铺张浪费;3。互爱互助,见义勇为;4。尊敬老师,听从老师指导;5。友爱同学,互帮互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观看《党史中的廉洁故事》,有效引导学生干部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优良作风,从党史中汲取奋斗力量、清廉力量,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发扬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从百年党史中汲

  取奋斗力量,护航新征程、彰显新作为。

篇三:党史中的廉洁故事的感悟

  

  银行职工演讲稿:扬清风正气

  守廉洁初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叫xx,来自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扬清风正气,守廉洁初心》。

  有人说,廉洁像是一颗青松,在万木凋零的时候,为人们送上一丝绿意。

  有人说,廉洁像是一盏明灯,在黑暗冰冷的时候,为人们送上一线光明。

  而我要说,作为x农信的一名员工,廉洁是一面镜子,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抵得住诱惑、撑得住信念、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x别称闽西,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是红军的故乡、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之一,素来享有“二十年红旗不倒”的赞誉,这片土地上的许多历史烟云和清廉底蕴都浸润在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里。比如,被誉为“中共中央的红管家、好管家”的赖祖烈就出生于x市永定区湖雷镇石城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29年,高石岭苏维埃政府和赤卫队在赖祖烈家福春楼侧旁的朝阳楼开会。国民党得知消息后展开了围捕,与会人员破窗而出全部成功撤出,国民党恼羞成怒,一气之下

  放火烧了朝阳楼和福春楼。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省政府设立专项救济资金用于重修闽西苏区被烧毁的楼房,但是首批重修房屋名单却未将福春楼列入其中,于是家中兄弟叔侄给赖祖烈写信告知了此事。

  1954年4月16日,担任“中央办公厅特别会计室”主任的赖祖烈给家里写了一封家书,在信中他告诉家人,人民政府才刚刚成立,国家正面临着困难重重,有许多比福春楼更需要重修的房子,请家人谅解,按照组织的安排,耐心等待。其实,凭借赖祖烈当时的职位,完全有权力拨一笔不菲的款项来修缮福春楼,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家书中的一字一句充分展现了一名秉公无私、克己奉公的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

  如今,也有许许多多的农信人像赖祖烈一样传承着清廉之志,比如被省联社党委授予“福建农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晋江农商银行东石支行前埔分理处主任张文招,他入行35年来,从出纳到会计到信贷员到分理处主任岗位,始终秉持“以客户为中心”服务理念,在金融一线用一腔爱岗敬业的执着情怀和勤奋实干的担当精神,践行着红色农信的初心与使命。

  前埔分理处地处农村,服务对象基本都是附近的村民,在办理业务时,经常会遇到村民不会计算利息或者不了解政策等问题,张文招每次都会手把手教他们计算。看到这

  种情况,有村民曾向他提出,做他和客户之间的“中介人”,得到的收益和他“分享”。张文招斩钉截铁地说,遵规守纪是银行工作人员最起码的底线,这样的“分享费”就是邪路、不归路,坚决不能走。正是在张文招以身作则的带领之下,让前埔分理处的优质服务口碑在村里邻里口口相传,近年来成功实现了“零投诉”。

  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贪念毁名节。廉洁自律是每位农信人必须恪守的职业操守,为树立正直公道的农信形象起着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也是规范员工行为,教育和指导员工自我激励、自我约束,提升农信人从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必需,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始终保持一颗充满廉洁的心。

  每一个红色故事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是成就于过去、闪耀到今天的精神财富。作为红色农信展览馆的宣讲员,为了在宣讲中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奋斗力量,我多次到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感悟那些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作为红色宣讲员,每一次宣讲对我来说都是一场洗礼,我从红色故事中重温历史汲取力量,并将激情和感悟传递给更多的人。在x年的宣讲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红为“源”、以红为“媒”、以红为“魂”,将红色资源和党性教育活化为可看、可听、可参与的生动教材,力争每一次宣讲都

  有新内容、新补充,让每一个前来展览馆参观的农信人都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廉洁的力量。

  作为红色宣讲员,我们是离党史最近的群体,也是离群众最近的群体,我将沿着革命先烈走过的路,努力用好红色资源,让红色故事传递信念的力量,增强感染力,启发人、鼓舞人,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廉洁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篇四:党史中的廉洁故事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