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主题当日党课
用心用情用力增进民生福祉
新年前夕,国家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向全国人民致以新年祝福。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贺词深情而质朴的话语,充分展现了大国领袖的人民情怀。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的“新春牵挂”,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用心倾听群众呼声。为民办实事,关键在知察民意。基层情况怎么样、群众生活好不好,只有俯下身子、亲耳去听,才能有最直观的感受,得到最真实的反馈。要??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把为民服务和问需于民有机结合起来,主动到群众中去“接地气”,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用好用活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聚焦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交通、医疗、教育、就业等领域问题,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向下沉,走进田间地头,深入院落村坝,掌握第一手社情民意。要像走亲戚、访朋友一样,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掏出“心窝子”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心连心的沟通,倾听群众的痛点、治理的难点、政策的堵点,确保为民造福更有针对性、更符合群众意愿和利益。
用情增强群众意识。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根本保证。如何持续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关键在于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永葆为民
宗旨,常怀为民初心,把“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想明白,把“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研究透,牢固树立公仆意识、群众意识、服务意识。要无论处在什么工作岗位,担任何种职务,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自觉把人民当主人,把自己当公仆,把服务当责任,把人民满意作为工作的唯一衡量标准,切实把为民服务落实落地。要把群众的事看得比天高、比地厚、比山重,再小的事也要用心去做,再难的事也要全力去办,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及时回应群众期盼,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用力解决群众难题。为民造福不是口号,更不是形式主义的走马观花,必须坚持以百姓心为心,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发扬求真务实工作作风和“钉钉子”精神,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像对待亲人般看待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像对待知心朋友般看问题想办法。要紧紧围绕群众需求,聚焦群众身边愁盼,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虎头蛇尾”,拿出过硬举措和可行办法,脚踏实地、落实落细,能“当日办”绝不“明天办”,切实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办成放心事、舒心事。要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常态长效、持之以恒,坚持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篇二:主题当日党课
常怀〃三心”上好〃三课〃争当〃三好生”
11月15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23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强调,要坚持以文修身、以德润心,要把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工作实绩。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员干部既要用知识的光芒照亮前进道路,也要用道德的甘泉滋润心灵,更要用行动的翅膀飞向彼岸。
常怀一颗好学心,上好“深学细悟”课,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之举做以文修身的“好学生”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深入系统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专心致志学,坚持常学常新、常思常悟、常研常得,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中切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效。
常怀一颗向善心,上好“崇德尚贤”课,用“惟吾德馨不觉陋”之举做以德润心的“好学生“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高尚道德情操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让人有明确的方向感、坚定的行动力。党员干部要在明大德中把准政治方向,不断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做到大是大非前旗帜鲜明、风浪考验前无所畏惧、诸般诱惑前立场坚定;要在守公德中把牢行之准绳,不断强化宗旨意识,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尽责于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在严私德中把好己之操守,时时勤于自省、处处自觉自律,在无情面地解剖自己中直视差距
和不足、对标先进而直追,做好讲政德、树正气的示范表率,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
常怀一颗实干心,上好“知行合一”课,用“积踵步以至千里”之举做以行践志的“好学生”。“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空谈到不了远方,实干才能够兴邦,新中国今天的辉煌成就,正是靠中国人民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干出来的。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党员干部切不可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既要学习再学习,更要实践再实践;要勤动手、勤动脑、勤动腿,以初心为笔、洒汗水作墨,贯彻落实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立好“长远志”、实现“小目标”、取得“大突破”,把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路线图”转化为“效果图”。
篇三:主题当日党课
2024四季度党课主题及内容集合12篇2024四季度党课主题及内容集合12篇1.主题:五年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内容:介绍五年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实施路线,探讨如何将计划落地落实。2.主题: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内容:探讨如何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党的领导力。3.主题:全面从严治党内容:强调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介绍相关政策和措施,探讨如何在党的各个层面严格执行。4.主题: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内容:介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理念、目标和路径,探讨如何加快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5.主题:深化改革开放
内容:介绍改革开放的基本精神和历程,探讨如何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6.主题:打赢脱贫攻坚战内容:介绍脱贫攻坚战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探讨如何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胜利。7.主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容:介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要性和意义,探讨如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8.主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容:探讨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目标。9.主题: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内容:介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和路径,探讨如何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10.主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内容:强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介绍相关政策和措施,探讨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11.主题:建设美丽中国
内容:介绍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探讨如何建设具有高质量、高效益、低碳环保的现代化生态文明。12.主题:加强国家安全建设内容:强调加强国家安全建设的重要性,介绍相关政策和措施,探讨如何加强国家安全建设。
篇四:主题当日党课
〃以小见大〃让宪法精神〃落地生花”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如期而至。四十一年沧海桑田,现行宪法作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时刻捍卫着人民的权利,承担了为改革开放事业提供根本法治保障的神圣使命。新时代党员干部应当以身作则,做法治建设的“排头兵”,架起宪法精神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善用“以小见大”的功夫催生出“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带动全社会将遵纪守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让宪法精神“落地生花”。
学深悟透宪法精神,以“小创新”代替“大灌输”,让“法治大餐”入味三分。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富矿,,,其中众多专业的法律术语,往往让理论基础薄弱的群体“敬而远之”,学起来不乏有“费劲”之感。宪法虽至高无上,但不是空中楼阁,更不能束之高阁,宪法的决策部署不只是服务于少数人,更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党员干部要自觉学深悟透宪法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不搞“大水漫灌""的填鸭式教学,也不走“一板一眼”的老路,要善于把厚重的文书法典转换成生动的民间案例,让法言法语与方言土话有机融合,使群众对法规内容听得懂、记得牢。要深入了解掌握老百姓的年龄结构、接受特点和现实矛盾,以比喻、顺口溜、漫画图解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演绎法律条文,用“小创新”代替“大灌输。在聊家常、聊变化、聊民生中,让宪法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传播弘扬宪法精神,于“小切口”讲透“大道理”,让“普法宣传”深入人心。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真诚的信仰。要形成普遍的宪法信仰,让宪法意识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必须让普法宣传“冒热气”“接地气要把宪法宣传作为常态化工作,凸显“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活动主题,善于从“小切口”讲透“大道理”。精心把握选题素材,聚焦群众关心的婚姻家庭、拖欠务工薪资、邻里纠纷等热点问题,通过以案释法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把“想讲的”与群众“想听的”结合起来。同时,丰富活动载体,线上线下双渠道打造宣传阵地,把“普法小课堂”“模拟法庭”搬进社区网格,为群众“零距离”答疑解纷;线上采用短视频、趣味学“典”等多种形式,将晦涩法条解构为通俗语言,让司法工作成效更直观可感,让普法宣传有温度、变鲜活、更走心。
坚定捍卫宪法精神,借“小镜头”投射“大效应”,让“遵纪守法”蔚然成风。“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人民对宪法法律的敬畏与尊崇,正是在一次次法对不法的胜利中、在一次次捍卫法律尊严的判决中筑就夯实的。党员干部既是学在前列的示范者、也是具体执行的实干者,一言一行都对群众有着直接、深远的影响。捍卫宪法精神要巧借“小镜头""投射"大效应”,坚持干在实处,做到以学正风,涵养新风正气。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自觉将收获转化为谋划工作时的法治思维、处理问题时的法治方式,常怀“举头三尺有神明”之感,坚决抵制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的恶行,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使命。注重建立群众意见征求和反馈监督双向沟通机制,让群众真正参与进来,真真切切感受司法的公平正义,从而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行动自觉,在学用相长中让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