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3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脱贫攻坚 > 文章内容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3篇

时间:2022-10-23 12:35:17 来源:网友投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3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的开局之年。面对全面开启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3篇,供大家参考。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3篇

篇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奋力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的开局之年。面对全面开启的新征程、新任务和新目标,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实际定好位、发挥优势抓谋划、创新机制促落实,以昂扬的斗志,奋力书写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一、以更高的站位,深刻领会悟精髓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充分认识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亿万农民的殷切期盼。全党同志务必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原则,把振兴乡村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任务,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书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在全面建成小康进程中,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过程中,农业现代化这条短腿和农村现代化这个短板还没有补齐。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表述中,增加了“农村”这两个字。这是我们党在农业农村发展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以乡村涵盖农业农村的所有问题,改变了过去单纯强调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提法,丰富发展了统筹城乡发展理论,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到重构乡村发展战略目标任务的高度来进行谋划,拓宽了解决了我国“三农”问题的发展思路,扩大了战略目标范围,提升战略目标的高度,使我国“三农”问题变为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具有整体性、全面性的特点。应当说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新的发展理念下提出来的,它不仅为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成为为未来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行动指南,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共同富裕,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村共同富裕工作要抓紧,但不宜像脱贫攻坚那样提出统一的量化指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多年探索,我们对解决贫困问题有了完整的办法,但在如何致富问题上还要探索积累经验。”习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齐头并进,要持续推动,不断取得成效。”习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会核心要义,全面把握精神实质,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二)准确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的目标定位

 江西省通过八年的脱贫攻坚以及农村三年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打下了基础。从脱贫攻坚战转向乡村振兴持久战,需要做好长远全局谋划,强化资金、人才等投入保障,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提高脱贫质量,增强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建立防止返贫和新致贫长效机制,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和核心内容。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把握、系统理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意义和历史性任务,不断增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长效管理机制和更加精准的理念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明确目标,更宽的工作视野、创新机制,更新的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以抓好乡村振兴的主线来守住防止返贫的底线,着力用乡村振兴的举措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特别是要按省第十五次黨代会提出的,着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样板之地的目标要求,把“作示范、勇争先”体现在目标定位、决策理念、科学规划中,落实到工作部署、协调推进、规范管理、工作成效上,立足“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的主基调,推动乡村振兴走前列,使我省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看得见、摸得着、显成效,实现共同富裕。

 二、以更准的定位,明确任务守底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就是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任务。要认真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是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

 (一)加强防返贫监测和帮扶 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必须规范程序、抓实抓细、常抓不懈,必须及时发现、及时纳入、精准帮扶。

 1.明确监测标准。江西省以脱贫攻坚期国家扶贫标准的 1.5 倍(2020 年為 6000 元)作为 2021 年监测标准。以后每年根据物价指数变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和农村低保标准等因素,统一调整监测范围。但对农户收入高于监测范围,因突发严重困难导致其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升,出现了返贫致贫风险的,也要纳入监测。

 2.规范监测程序 一是实行三线预警。即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比对筛查三线预警并行方式开展摸排,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对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进行排查,无论是否有监测对象,乡村都要做到每月开展摸排预警有动作、排查工作有台账。

 二是开展分析研判。对发现的监测对象都要因户诊断,实事求是地对其家庭状况、生活条件、家境基础、收入来源、支出结构,“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分析研判,开展个人信息到相关行业部门进行比对核实,特别是对发生突发性的困难,其家境难以支撑,导致基本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是否具有返贫风险等,要进行全面地分析研判,并以台账形式记录在案。

 三是及时纳入帮扶。对甄别核实后符合纳入帮扶条件的对象,必须做到“应纳尽纳”,绝不能出现,应纳未纳或不符合条件而纳入的情况。对一些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必须要先纳入再有帮扶措施,而不能简单地先以纳入低保或给予临时性、一次性救济等措施,而不纳入帮扶,搞“体外循环”。

 四是开展精准帮扶。根据监测对象不同类别,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困难什么帮什么”的原则,落实帮扶措施。不该享受的政策不能进行帮扶,更不能简单发钱发物,防止陷入福利陷阱、“养懒汉”。对因突发自然灾害、突发重大疾病和突发意外事故等导致家庭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农户,要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要先进行帮扶,后启动程序,不能因为走程序的时间而影响帮扶措施的落实。

 五是稳妥消除风险。监测对象消除风险一定要根据帮扶的措施特点和实际效果来确定,风险消除要遵循帮扶措施的规律性。有的可能要几个月,有的可能要一二年。但必须实事求是、以基本生活稳定无风险为导向,确保风险消除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不能出现当月进当月就出的情况,杜绝没有帮扶措施就消除风险的现象发生。

 3.加强基础性工作管理。防返贫监测帮扶,既不能有“油多不坏菜”的做法,把不可纳的也纳入,更不能有应该纳入而没有及时纳入的情况。做好这项工作,既要继承脱贫攻坚的好做法,又要根据新要求创新举措,加强基础性工作管理,制定预警有情形、监测有指标、帮扶有标准、退出有规范监测帮扶办法,进一步提高守底线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完善长效管理的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基础台账。台账管理是落实政策、做实工作的有效手段。要进一步做实识别、监测、帮扶的工作台账,实行线上数据与线下台账一体管理,相互对应。台账包括“三类人群”的家庭和基本生活状况的户情信息;收入与支出和“三保障及饮水”情况的核查信息;从预警到监测、从纳入到帮扶,从解困到退出的管理信息等三个方面内容。对纳入监测帮扶的,可用规范文本认定书的形式反映监测帮扶的过程,并由双方签字,明确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做到监测帮扶有据可查。

 二是明确预警情形和监测纳入的标准。要细化预警监测的情形。通过“三线预警”排查,对农户出现的“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方面的问题,以及家庭收入支出发生的重大变化情况,要细化预警的不同情形和条件,为精准开展监测提供前提。

 要明确纳入帮扶的标准。在预警监测的前提下,时刻关注监测对象基本生活变化情况,通过核查、比对监测对象的劳动力、收入来源、存款、房产、资产等情况,以家庭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这个根本标准来衡量(可按申请低保的存款等条件为标准),明确相应纳入帮扶的条件。如对“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中,一个出现了问题的,家境已无力承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时,就必须纳入帮扶。又如,对因灾因病等造成收入减少或无来源、大病大额支出,造成家境已无力支撑、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要纳入帮扶等。不能只笼统地以“对符合条件的”来定义确定纳入对象,避免基层无所适从、难以把握。对纳入对象研判,要与民政部门认定低保的机制和家境评判标准衔接,做到数据共享、联动监测、共同研判、精准纳入、对症帮扶。

 三是完善文本管理。对个人申请的文本要统一样式,规范基本内容和硬性要求。除要有家庭基本情况、收入来源、家境状况、主要困难及原因等情况外,要有申请人诚信承诺和授权核实方面的要素。对村级和乡(镇)审核和县级审批,也要有统一的规范文本标准,明确相关的基础性内容和要求,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四是建立动态监测零报告制度。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和农户收入的稳定增长,对一些人均收入水平在监测标准以上,特别是年人均平均收入达到一万元以上的地方,只要开展了定期排查监测,对确实没有监测对象的,信息系统中要有零报告功能,或建立监测的零报告制度。

 (二)加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 “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的成效是否扎实巩固,是防止返贫致贫的根基。

 1.住房安全方面。主要是以行政村为单位,逐级建立住房安全动态排查监测台账。江西省住建厅专门下发了通知,对开展动态监测提出了要求。

 一是加强对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的排查。主要六类重点对象:易返贫致贫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低保边缘户和未享受过住房保障政策且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住房安全问题的农户等,县乡村建立定期排查台账。

 二是加强因灾对住房安全的排查。对因洪涝、地质灾害等造成住房安全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强排查。对出现住房安全风险的,要及时纳入监测范围,及时开展监测帮扶。

 三是加强对非脱贫户住房安全的排查。在重点关注脱贫户家庭状况监测的同时。要协调住建部门对非脱贫户疑似存在问题以及原鉴定为 B 级住房的农户,也要定期开展安全排查和鉴定,确保安全无隐患。要高度关注老人住旧房的问题,对家有安全住房但老人仍然居住在旧房内的,要对旧房进行安全鉴定。

 2.饮水安全方面。主要是水质(检测达到要求)、水量(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可达 35-60 升)、方便程度(取水水平距离 400 米、垂直高度 40 米、取水往返时间 10 分钟以内为达标)、供水率(每年缺水时间控制在 18-36 天)四个方面要达标。在确保饮水安全上,做到定期巡查、定期维护、定期检测。一要加强偏远山村小型供水设施管护。要完善供水设施管护制度,加强日常监管巡查,对受到损毁的小型集中供水设施及时维修,确保水质水量等达标。二要重视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对存在季节性缺水问题的地区,要健全应对措施,加强部门应急联动,及时化解缺水影响。三要关注水源污染造成的缺水问题。要加强集中供水水源保护,划出水源保护红线,防止因水源污染,导致群众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切实保证好群众饮水水质安全。

 3.教育帮扶方面。一是抓好控辍保学。对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实行“零容忍”,是教育帮扶的一条底线。必须持续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在每学期开学前后集中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对确实厌学的,必须做实劝返工作台账,劝返要三次以上...

篇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能力,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逐步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一、充分认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意义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 4 亿多人落下,到头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些重要论述揭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都是促进区域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向全体人民共同发展的战略选择。二者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本质的具体体现。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坚

 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参与是基础,脱贫攻坚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组织和支持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这意味着,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要坚持群众主体,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内生动力。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无论是“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等目标,还是乡村振兴实现“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的愿景,都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指标,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乡村振兴则是脱贫攻坚的延续和发展,两者均指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二、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临的形势 2021 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效明显,有效衔接工作有力有序推进。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不断健全,全国共识别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对象 526 万人,

 75%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加强脱贫劳动力就业帮扶,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规范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确定了 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4 个省(区、市)确定了 472个省级重点帮扶县。因灾返贫致贫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入 1561 亿元,比上年增加 100 亿元。33 项衔接政策全部出台,中央各部门出合相关文件近 40 个。各地先后出台政策衔接的实施意见,制定具体政策落实措施。调整完善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8 个东部省市结对帮扶西部 10 个省(区、市),保持 305 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 592 个脱贫县工作总体稳定,包括第一书记在内的 56 万名驻村干部全部完成轮换,驻村帮扶力量继续加强。

 同时,也要看到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临一些挑战。主要表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仍然艰巨,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基础仍然不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存在薄弱环节。脱贫地区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相当一部分脱贫户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防止返贫致贫任务还很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推进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任务 应对上述挑战,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巩固拓

 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攻坚后巩固成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在长效机制、常态帮扶上下功夫,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聚焦重点群体,不断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以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成果为基础,开展常态化排查,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及时纳入监测帮扶,适当放宽监测对象认定标准,简化工作流程,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有人管、管到位。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兜底救助类政策稳定,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优化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对易地搬迁安置区,分类精准采取对策,重点抓好搬迁群众的稳岗就业和社区融入,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产业园区建设,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确保搬迁人口稳得住、能致富。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重点发展一批能更多带动就业的特色优势产业。通过提升帮扶车间、优化公益岗位等多种方式,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稳定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数量。

 二是持续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脱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够强,还需总结借鉴脱贫攻坚经验做法,在过渡期内给予持续帮扶。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主要是

 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增强其区域发展能力。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着力加强产业合作、劳务对接、人才交流,鼓励东西部共建产业园区。健全中央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定点帮扶机制,继续向重点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创新金融机构支持乡村建设项目的支持机制模式,通过县域统筹逐步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脱贫地区整体发展能力。

 三是持续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促进产业减贫及升级,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高产品增加值。采取多种举措,促进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稳定就业。坚持绿色减贫及发展,推动生态资源向资产与资金有序转化,从生态保护、农业新业态、农业标准化生产方面促进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促进组织衔接及强化,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组织力量,将脱贫攻坚的组织机制与乡村振兴衔接,利用驻村干部振兴、第一书记振兴、对口帮扶振兴等方式,提升乡村治理的领导能力。推动文化减贫及振兴,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贯穿始终,加快实现乡村文化产业化,保持乡村文化的生命力和创新力。强化人才培养及提升,培养新时代的乡土人才,引进懂科技、懂管理、懂市场、懂法

 律的现代化人才,为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篇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攻坚典型案例八篇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

  xx 高牛村位于 xx 中西部,地处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距xx政府所在地7公里,距县城90公里。长期以来受闭塞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制约,高牛村大部分贫困户存在思想观念落后、精神消极、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给脱贫攻坚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政府、乡村干部缺乏信任,对脱贫攻坚工作不理解、不支持,对政府依赖性较强,“等靠要”意识较重;二是贫困户之间、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存在“争当贫困户”攀比心理,缺乏邻里之间的友好感情基础,“以贫为荣”意识较重;三是部分贫困户目光短浅,甘于贫穷,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甘于落后,“得过且过” 意识较重。针对存在的三种消极制约因素,高牛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坚持思想先行,攻坚克难,通过高强度引导、宣传和教育,彻底剜除了贫困群众的思想“沉疴”,在全村营造了良好的脱贫攻坚氛围,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自力更生,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益。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政策指路,用好宣传“法宝”,消除“等靠要”意识,树立“穷而有志”观念。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懒。高牛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深刻认识到“有志”对贫困户脱贫的重要性。为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提高贫困户对政策的知晓率,高牛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在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了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全体贫困户大会制度。该会是一个以贫困户为主角的谈心会,贫困户在会上可以畅所欲言,谈想法、谋发展、话感情、拉家常、说意

 见、提建议。干部在倾听谈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简短、朴实的语言在大会上向贫困户传达政策精神,解读最新的惠民扶贫政策。让更多的贫困群众真正了解党的扶贫政策的宗旨、目的和意义,让“浑水摸鱼”和“坐吃山空”者无所遁形,自感惭愧。真正营造“辛勤劳动光荣,好逸恶劳可耻”的浓厚氛围,引导失志贫困户转变观念,练好“内功”,丢掉“等、靠、要”思想,逐步树立“主人翁”意识,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和自身造血能力,走上致富之路。

  二、注重典型引路,打好感情基础,消除“以贫为荣”意识,树立“穷则思变”观念。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贫困户要转变,必须学有样板。要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活典型”、“活经验”形成脱贫示范,引导、感染、带动发展动力不足的群众,增强其“穷则思变”的奋斗精神和决心。高牛村把“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率先脱贫光荣”纳入乡风文化内容。广泛传承优良传统,开展“道德模范”、“脱贫之星”、“好媳妇、好儿女、好婆婆”等评比活动,编印个人脱贫先进事迹汇编,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组建 5 支农民文娱宣传队,把农户从“麻将桌”引向“乡村舞台”。利用十一、春节等重要节日举办高牛村农民文艺联欢晚会,将脱贫攻坚的典型实例搬上舞台,自编自演脱贫故事,自娱自乐,寓教于乐。同时,以每月一次全村贫困户大会制度为基础,邀请本地产业大户和已脱贫户为大家传授致富经验,宣传脱贫“正能量”。

  三、增强技能铺路,抓好培训之效,消除“得过且过” 意识,树立“穷更需勤”观念。

  俗话说,“一技在手,吃穿不愁”。脱贫致富关键在于掌握一技之长。高牛村在抓好县乡贫困人口技能培训的同时,善谋善思,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开展技能培训,贫困户的生产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走出了一条“扶智”的强技增

 收脱贫之路。不定期组织邀请种养殖专家深入贫困户家家户户的田间地头,实地指导种养殖技术。利用每月一次全村贫困户大会制度,邀请本村诸如汪如亮、曹祥芝等种养殖大户,在大会上传授种养殖经验。定期组织贫困户到周边产业发展好、脱贫成效明显的地方去开拓眼界,看看外面一些成功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增强贫困户学习技能、掌握技能的主动性。通过技能的培训,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让贫困群体树立战胜贫困的信心斗志,在精神上与贫困绝缘,实现由“我不干”、“不会富”到“我愿干”、“我先富”的转变。

  xx 县开觉村昔日被称作“三无三多空壳村”,辖 XXX 个小组 XXX 户 2XXX 人,有贫困户 XXX 户、XXX 人。全村无支撑产业、无集体经济、无像样村道,贫困户多,外出务工人员多,破旧房屋多,被 xx 县委、县政府确定为精准扶贫贫困村。

  然而,现在的开觉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青山环绕,绿树成荫,层层梯田云集点缀,干净整洁的羊肠小道牵连万家。一幅“天蓝、山绿、水清、地净”的美丽新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据开觉村党支部书记张小珍介绍,“开觉坝,田大丘,三年两不收。有女不嫁开觉郎,红苕拌饭酸菜下。”这是我们开觉村以前的真实写照,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而如今开觉村紧扣“村集体有收入,老百姓得实惠”的目标,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子,切实破解“空壳村”难题,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群众分享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山旮旯里的小山村演绎出这样的跨越传奇?

  自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来,县委、县政府加强领导,分类指导,政策扶持,把开觉村打造为村级集体经济示范点,大力推进发展壮大开觉村级集体经济工作。xx 年,开觉村获国家财政专项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资金 XXX 万元,采取利

 润 40%用于滚动发展,55%用于村民红利,剩余 5%用于贫困户专项资金的资金管理模式,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

  盘活闲置资源 筑牢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开觉村根据集体资产管理使用的相关规定,对于村集体的闲置土地、废旧办公场所等存量资产,采取单独经营、租赁承包经营等方式,盘活集体资产,实现集体资产增值,筑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根基。xx 年该村对原大沟乡政府的办公楼进行了重新整修,把闲置的一楼办公室改建成门面8间,以每间每年7XX元进行出租,xx 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XX.X 万元。同时该村开展了以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工作。在村级集体经济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300余户农户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发展青钱柳、茶叶、核桃等种植。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200余亩,其中青钱柳和茶叶1200余亩已进入初产期,经测算初产期每亩可实现收入 3XX 元,入股农户通过约定的 2:8 比例分红,每亩可实现XX 元收入,按平均每户入股 5 亩计,可实现户均增收 3XX 元。

  以资金或土地入股 农民成了股民

  开觉村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进度,破除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难”问题,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积极引导贫困户办理“特惠贷”,贫困户再以“特惠贷”资金入股到村级集体经济,农民成了股民,为精准扶贫户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该村根据村情实际,采用“支部+信合+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和乡村休闲旅游为主的村级集体经济。8 户贫困户通过“特惠贷”向信用社贷款 XXX 万元,入股到村“两委”引办的高山农产专业合作社的黑毛猪养殖产业,钱变股金,贷款由合作社直接偿还,贫困户不担任何风险,直接分红,每年 1 万元可直接获利 XX 元。同时注重产品深加工,分别成立开觉村苗家黑毛猪老烟刀加工厂和开觉村苗王刨汤体验店,极大拓宽了黑毛猪产品的销售渠道。潘才秀是村

 里的精准扶贫户,由于身患疾病,根本无法发展产业,通过“特惠贷”,他不仅参与合作社做起了股东,还使他的就业问题有了保障。

  同时该村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xx亩,投入50余万元发展稻田养鱼规模产业。积极协调 5 户精准扶贫户“特惠贷”XXX 万元,入股到村级集体经济,参与养殖场分红。目前,已投放鱼苗 1 万尾,预计 xx 年底产值达 XXX 万元以上。

  此外,该村还着力打造 380 亩集体经济蔬果园,成立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金秋梨、草莓、核桃、生姜、辣椒、无公害蔬菜等作物。村集体出资金占主要股份,50 余农户以流转后的土地入股到村级集体经济,一方面到种植基地务工,另一方面年底收股金,有效解决了群众就近就业增收的问题。

  选好路子做大产业 分好蛋糕惠及群众

  开觉村“两委”充分挖掘利用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好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路子,与群众建立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既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又惠及到广大村民。该村找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机遇,积极组建村级建筑施工队 1 支,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的支撑。企业(合作社)以资金、技术和管理入股,占有产业发展 XX%的收益权,群众以自己的土地入股,占有产业发展 XX%的收益权,村级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代办手续等事宜,占有产业发展 XX%的收益权。同时依托民族文化旅游优势,着力发展旅游综合服务业。xx 年采取村集体和村民集资入股等方式,成立 xx 县西江苗族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农家乐、旅店、旅游咨询服务、产业促销等为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业务;并与省内外多家旅行社合作,提供餐饮、住宿、导游等旅游综合服务,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XXX 万元。该村还采取“村集体+旅游协会+群众”的方式组建开觉民族旅游文艺队,在吃新节、苗年节、国庆节等节假日在举办“苗寨好声音”和“千名姑妈回娘家”等活动,旅游旺季每周可收入2万多元,预计每年增加XXX万元。村集体经

 济收入的一部分资金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投入,一部分资金按入股份额以红利的形式分给了群众。

  实践证明,只有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保证,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预见,已经走上农村合作经济发展之路的开觉村,正在迎来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飞跃。

  截至目前,开觉村已全面“脱壳”,村民人均收入由 2000 年的 1XX 元增至 xx年的 60 余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且越发壮大的转变,村级固定资产积累达 200 多万元。

  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精准扶贫要下“绣花功夫”。目前,我国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作为脱贫攻坚有力举措的驻村帮扶更要以“绣花”功夫来做,啃下硬骨头,打好攻坚战。

  富家岔村位于八里湾乡西南部,距乡政府驻地xx公里,流域面积xx.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XX.X 万亩。全村有 8 个村民小组,XXX 户 xxXXX 人,其中劳动力 793多人。有党员 XXX 人(其中:女性党员 5 名,大专以上学历党员 8 名)。由于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相对恶劣,xx 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 XXX 户 XXX 人,xx 年以来累计减贫 XXX 户 2xx 人,贫困发生率 XX.X%,现有未脱贫户 XXX 户 XXX 人,贫困面 XX.X%。全村以种植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小杂粮(亚麻)为主,养殖安格斯肉牛、小尾寒羊、肉驴为主。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xx 年为 2XX 元。

  精准帮扶,以勤勉打基础

  自古以来,凡绣艺超群者,无不勤勉刻苦,在反复的练习中练成就扎实的基本功。帮扶干部作为部门工作人员,在

 八小时工作时间内兼顾本职工作和帮扶工作确实难度较大, 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xx 市委组织部以勤勉奉献自励,按照乡党委统一部署,配合乡村干部,严格按照贫困户识别退出程序,坚持入户现场“四看四问”识真贫,聚焦贫困人口和发展短板。“一看房,一看粮,三看劳动力,四看读书郎”,一看房,了解农户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二看粮,了解农户耕地及收成情况和生产生活条件;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就是了解农户劳动力强弱和掌握生产技能情况;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郞,就是了解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掌握科技知识情况;现场“问生活、问生产、问收入、问期望”。并针对各户的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精准聚焦贫困人口和发展短板达标短板,开展到户“一对一”精准施策。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指标和退出程序,xx 年脱贫退出 6 户 XXX 人,xx 年 XXX 户 XXX 人。贫困人口减为XXX户XXX人,贫困发生率由XX.X%降至XX.X%。xx年脱贫退出XXX户XXX人,贫困人口减为 XXX 户 XXX 人,贫困发生率降至 XX.X%。

  聚焦帮扶,以用心显真诚

  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想要绣一副精美的绣品并不难,但要绣得生动、绣出神韵就不是技巧能解决的,还需用心。xx 市委组织部用心了解贫困户的一切情况,异地而处地体会他们的困境,积极寻求脱贫之法。以“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工作作风,始终把富岔当作自己亲人来关心帮助。两年来,先后 30 余次深入帮扶村社农户实地考察,制定帮扶规划。一是转变群众思想。用政策去引导,用制度来规范,彻底摒弃“等、靠、要”等陋习,引导农民自觉主动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思想。在扶贫项目选择和实施等环节上既考虑长远发展又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二是加强沟通交流。共组织召开大小座谈会 26 场次,期间向乡村干部学习基层经验,邀请贫困户建言献策,帮扶八里湾乡市、县帮扶干部的派出单位及帮扶干部分享交流帮扶

 经验,虚心求教并分享自己的经验,让帮扶干部们齐聚一堂在交流讨论中提升能力,促进精准扶贫工作。三是推动技能培训。xx 市委组织部协助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定期不定期开展肉牛、肉羊、肉驴养殖、小杂粮等专题项目讲座,先后办培训班 16 期培训 xxXXX 人次,着力使每家有一个有劳动技能,懂农业科技知识新型农民。同时还支持 160 多人参加会宁县人社、农技开展的电工、焊工、厨师、电脑、美容美发、陇原巧手等技术培训,使他们有一技所长,在劳务输出中发挥作用。通过培训,全村贫困户自立意识、脱贫信心和致富本领明显增强,全村 XX%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都掌握了 1,2 项劳动技能和实用技术,其中自主创业致富带头人 XXX 人。

  聚焦帮扶,以方法求实效

  绣花是一门极具学问的传统技艺,针对不同的事物和艺术形象采用不同的针...